专升本 百文网手机站

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谏逐客书》

时间:2022-04-01 11:09:46 专升本 我要投稿

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谏逐客书》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谏逐客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

  《作家作品》

  李斯,战国时楚国人;对于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要作用;

  其散文长于说理,富有文采。

  《谏逐客书》载于《史记-李斯列传》。

  “书”这里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重点)

  《主旨》

  要认真阅读课文后面的注释1,理解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重点)

  本文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纳客而成就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列举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该重物轻人,并从理论上面说明逐客与纳客的利害关系,从而指出逐客是不利于秦国事业发展的,逐客是错误的。

  《疑难词句》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窃:私下;过:错误)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以:因此;殷盛:富足;乐用:乐于为国效力)

  3、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获:俘获;举:攻取;治强:富强)

  4、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散:使——散;从:合纵;西面:面向西;施;延续)

  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使:当初假使;却:拒绝;内:纳)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跨:统一;制:制服)

  7、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让:排斥;择:选择;就:动词,成就;却:推却;明:光大)

  8、却宾客以业诸侯。(业:动词,使——建功立业)

  9、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使——来)

  10、强公室,杜私们。(杜:杜绝)

  《全文翻译》

  我听说官吏们商议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从前秦缪(穆)公征招贤能之士,从西方西戎那里招来了由余,从东方楚国宛地选用百里奚为相,从宋国接来了上大夫蹇叔,任用来自晋国的丕豹为大将,公孙支为大夫。这五位贤人,并不是秦国土生土长的,但秦缪公任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国家,在西方称霸。秦孝公采用商鞅的办法,移风易俗,百姓得以财富增多,国家得以富庶强大,百姓乐于为国家服务,诸侯亲近并服从(秦国),俘获了楚、魏两国的军队,扩大了千里国土,国家至今安定富强。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把黄河、伊水、洛水一带的土地收归己有,向西吞并了巴和蜀,向北占有了上郡,向南攻取了汉中,!收服了少数民族,控制了鄂地和郢都j伺东占据了(险要的)成皋,割据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东方六国的合纵,使它们面向西方臣服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秦昭王得到了范雎,废除了穰侯魏冉的帅印,放逐了同母弟华阳君,巩固了王室,杜绝了豪门权贵的专权,逐渐吞灭诸侯,使秦国完成称帝的大业。这四位国君,都凭借的是客卿之功。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如从前四位君主拒绝这些宾客而不接纳,疏远不使用他们j这样就使秦国得不到富强的结果,秦国也就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如今陛下罗致昆仑山的美玉,拥有了随侯之珠、和氏之璧,悬挂着夜明珠,佩带着太阿剑,骑上千里马,竖立翠凤彩旗,设置灵鼍大鼓。这几件宝物,没有一件是秦国出产的,可是陛下却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说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允许存在的话,那么,夜光璧就不会用来装饰朝廷;象牙做的器具就不会成为您赏玩喜好之物;郑、卫两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您的后宫;千里骏马就不会充盈在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就不会作为您的器皿;巴蜀地区的颜料就不会用来彩绘您的朝廷;用来装饰后宫,充满堂下,心情愉快的让您赏心悦目的美女,如果一定是秦国土生土长的才可以容纳的话,那么镶着宛珠的簪(的美女,嵌着珠玑的耳环(的美女),穿着东阿丝绸(的美女),织锦绣花装饰(的美女),就不会来到您的面前;并且随着世俗的变化,打扮得更加时髦风雅、美丽苗条的赵国女子就更不会陪伴在您的身边了。那些敲击瓦罐,弹竹筝,拍大腿高唱呼呜呜来使耳朵痛快的声音,是秦国真正的音乐,而《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样的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如今丢开那敲打瓦制的乐器而去欣赏《郑》、《卫》的音乐,放弃弹筝而采用《韶虞》二《武象》等古典乐曲,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只是为了眼前的舒服痛快,适于观赏罢了。现在选择人才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使用,不论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人就得离开,凡是外来的人都要被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重视的是女色,音乐,珠宝,美玉,轻视的是人才。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做法。

  我听说国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强大人力就多,武器精良士卒就勇敢。所以,泰山不嫌弃泥土,才能够成为那样高大;河海不舍弃细流,才能够变得那样渊深;做国君的不排斥普通百姓;才能够发扬他的德行。土地没有东,西,南,北的区别,人民没有本国外国韵界限,一年四季的生活都充足美满,连神鬼都会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如今却抛弃百姓去辅助敌国;驱赶客卿去帮助其他诸侯国建功立业,。使天下有才能的人退缩不前,不敢奔向西方,停止脚步不敢迈人秦国,这种做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武器给仇敌,送粮食给强盗一类的行为呀。

  许多物品不产于秦国,但可视作宝物的东西却很多;有才能之士不出生在秦国;但忠于秦国的能人却很多。现在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增加了仇敌的力量:对内造成自己的虚弱,向外和诸侯结下了怨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国家不危险,是不可能的。

  《学习要点》

  本文第二段分析:采用归纳法,从历史上说理。以秦国历史上四个国君纳客而成就帝业注意:要记住四个秦国的国君的名字及事情。

  本文第三段分析:从现实说理。先用大量事实铺陈秦王爱的“物”全不是秦国出产的,与秦王用人上排斥客卿进行对比,然后指出重物轻人与秦王统一天下的目标相悖。

  正反对比的论证说理方法。

  第二段: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四君以“客之功”是正面论述,与“向使”的反面推理,构成对比;

  第三段:对物的“非秦者爱”与对人的“为客者逐”构成对比;

  第四段:“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与秦的“弃黔首以资敌国”构成对比;

  全文都是以纳客之利来对比逐客之害。

  铺陈的写法(用铺陈写法,更大量运用排比句完成)

  第二段:“西取”“东得”“迎”“来”:“拔”“西并”“北收”“南取”“包”“制”。

  第三段:更是铺陈秦王喜欢珍宝,美色,音乐。

  《重点段落分析》

  1、文章第二自然段。

  划分层次。

  分为两层。第一层“昔穆公求士——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证明秦国历史上任用客卿建功立业的事实。第二层,驱逐客卿是不对的。

  论证方法。

  第一层是归纳法,第二层是对比法。

  所列举的四位秦国国君任用客卿的侧重各是什么。

  穆公争霸,孝公变法,惠王扩张,昭王安内。任用客卿各有侧重,有利突出客卿的多种作用。

  2、文章第四自然段。

  这段的中心论点。

  论述了逐客之害。

  划分层次。

  分为两层。第一层“臣闻地广者粟多——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第二层“今乃——”

  3、论证方法。

  第一层:类比法;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对比法

  修辞方法。

  排比,对偶。

  拓展: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以《谏逐客书》单篇教学精讲为主,辅以单元主题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并总结出《谏逐客书》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妻书》三者篇性特征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理解。对于《谏逐客书》单篇教学精讲,以“谏”为课眼,通过“谁谏谁?为何谏?以何种方式谏?谏的效果如何?为何是这样的效果?”的课脉,引导学生总结出该文的行文结构与写作特色,即篇性特征。同时,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归纳出“书”这一文类的类性特征。

  【教材分析】

  《谏逐客书》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第一篇课文,其后紧接着的是林觉民的《与妻书》。本单元的阅读课文为演说词、公文、一般书信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文本,其人文主题为“抱负与使命”。《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章,意在劝阻秦王收回《逐客令》的成命。“客”是客卿,指当时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书”是古代臣子向帝王呈交的一种公文形式。本文立意高深,始终围绕“跨海内、制诸侯”的宏图,开篇立论,随即反复使用正反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大肆铺陈的手法,利害并举,雄辩有力,事理昭然。

  【学情分析】

  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三大类教学内容,高一学生已在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学习了新闻传媒类的文章,同时在本学期的第三单元也学习了知识性读物类的文章。由此,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此单元社会交往类文章的学习既能够增加其对实用类文本的整体性感知,又能对其言语表达与逻辑思维的训练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实用类文本的共性特征,也要注意此篇文本的个性特征。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与本单元教学目标、本课课后学习提示的相关内容,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为以下三点:

  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疏通文意,理清行文结构;

  2.了解并能运用文章中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和铺陈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说理论证的严密逻辑与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3.掌握“书”这一文类的实效性、针对性、论断性特征,学会运用比较思维来分析、归纳文本特征与文类特征,体会当时李斯与秦王的“抱负与使命”。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文本细读法、思维导图建构法、群文阅读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理清文章脉络

  预习作业: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同时查找《逐客令》原文,结合以下三则材料,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注:三则材料为教师自行整理的与《谏逐客书》内容相关的史料与视频。材料一为司马光《资治通鉴·秦纪(卷一)》的节选,从“冬,十月,文信侯免相,出就国”到“数年中,卒兼天下”。材料二为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的节选,从“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到“使后无战攻之患”。材料三为阎建钢执导的电视剧《秦始皇》第16、17集中关于《谏逐客令》情节的剪辑片段。)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堂,随即检查预习,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句

  首先通过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句读等情况,随后通过抽问学生的方式检查重难点字词句的翻译,其次分组进行同桌互译文段,疏通文意。即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负责第一自然段,第二组负责第二自然段,第三组负责最后两个自然段,以同桌互译(即A读一句,B随即口头翻译一句)的形式翻译全文,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通过抽问、同桌互译的方法,在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同时,引导其关注课文的.重点字词句,帮助理清文意,为下一阶段理清文章脉络作铺垫。)

  2.理清文章大致脉络

  接下来,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用一句话概括文段内容。最后,引导学生回答以下四个问题:“谁谏谁?”“为何谏?”“以何种方式谏?”“谏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文章结构为“总分总”,李斯谏秦王嬴政,为《逐客令》谏,以“书”的形式谏,谏的效果为“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同时理清文章脉络,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由果剖因,揭秘形式秘妙

  接下来进行分段教学,重点围绕“为何是这样的效果?”这一关键性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果剖因,在揭秘文章形式秘妙的同时概括文章篇性特征。

  1.文本细读,逻辑建构

  引导学生进行分段文本细读,通过思维导图的逻辑建构,具体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文章是如何体现“总分总”的结构的?

  明确:总(绪论:“窃以为过也”)、分(本论:一是通过历史事实说明“客何负于秦哉”;二是通过秦王对物与人的态度比较,从理论层面提出“重物轻人,非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三是通过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比较,阐明逐客为“借寇兵而赍盗粮”之举)、总(结论:“不可得也”)。

  (设计意图:细读文本,引导学生从言语内容上认识文章的逻辑结构。)

  2.形式揭秘,方法概括

  结合言语内容的逻辑建构,引导学生从言语形式出发,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与艺术手法?同时,结合文章内容与形式秘妙,回答“为何是这样的效果?”这一关键性问题。

  明确:论证方法(正反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艺术手法(铺陈、比喻、排比、骈散结合)。由此可知,正是由于李斯采用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结构,精妙选材,综合运用铺陈、比喻、排比、骈散结合等艺术手法,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使得文章既深入浅出,又雄辩有力,由此达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的最终结果。

  (设计意图:关注本课重难点,紧扣教学目标,由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的关注,视域由文本内部扩向文本全局,引导学生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出本文篇性特征。)

  三、由特殊到一般,归纳“书”的类性

  1.以评促感,巩固篇性

  结合以下刘勰、李涂、林云铭、鲁迅四人对《谏逐客书》的评价,同时结合刚才的分析,再一次体知该文的篇性特征。

  (1)“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2)“中原诸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犹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深得作文之法。”———李涂《文章精义》

  (3)“细玩行文,落笔时必有一段无因见逐不能自平之气。故不禁其拉杂错综,忽而正说,忽而倒说,忽而复说,莫可端倪,如此所以为佳。”——林云铭《古文新义》

  (4)“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如上书《谏逐客》……”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2.以“书”为体,认识类性

  由上,由特殊到一般,以《谏逐客书》为例,探究总结“书”的文类特征。同样,刚才的三组同学分别讨论三个问题,即“李斯目的是否已经达到?”“秦王为何会接受李斯的谏?”“李斯是如何展开自己的论证的?”随后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认识“书”的实效性、针对性、论断性的文类特征。

  明确:实效性(李斯目的已达到,凭此上书,使秦王阅后当即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由此总结出“书”讲求实用,注重效果的特征)、针对性(秦王为何会接受李斯的谏?原因在于李斯避开起因不谈,完全从秦国的利益着眼,从民生国计出发,揣摩秦王的愿望与想法,始终迎合着秦王的心理需求。由此总结出“书”的针对性特征)、论断性(李斯是如何展开自己的论证的?由古至今,由轻到重,步步推进,既有有力的“论”,又有“窃以为过矣”的决断。由此总结出“书”的论断性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书”这一文类的特征,深刻体会文章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四、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1.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进行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再一次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与篇性特征。

  2.课后作业

  (1)从以下材料中任选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事实依据与理论依据结合,运用因果论证与对比论证的方法,字数在300—400之间,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

  ①材料一:

  2月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卫生健康局发出的《应急处置征用通知书》引发社会关注。《通知书》显示,为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经大理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对从云南省瑞丽市发往重庆市的9件口罩依法实施“紧急征用”。《通知书》还称,被征用人应在收到补偿通知之日起1年内,向大理市卫生健康局提出应急补偿申请。逾期未提出申请且无正当理由的,视同放弃受偿权利。另据媒体报道,大理市在扣下这批物资后,重庆方面曾发函索要,但由于口罩已经分发使用,无法追回。

  ——人民网

  若你为大理市卫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员,2月2日你从同事口中得知此事,准备写一篇《谏征用物资书》恳请领导重新商议此事,你会怎样写?

  ②材料二:

  目前对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就业歧视,已经出现。翻看报道,有的湖北籍劳动者因为身份证“42”开头就被公司无理解雇,有的因为近期在湖北工作过被公司拒之门外;有些企业招工信息中直言“湖北人已满,请勿报名”,有的不准湖北籍员工返岗复工,连疫情期间没去过湖北的也“打入另册”。

  ——《中国青年报》

  若你为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老板暗示你在招聘时不要招湖北籍的人员,你准备写一篇《谏拒湖北伢书》给老板,你会怎样写?

  (2)自行阅读《与妻书》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表格,下节课讨论探究。

  《邹忌讽齐王纳谏》《谏逐客书》《与妻书》

  文类

  对象

  目的

  态度

  语气

  表达方式

  语体选择

  (设计意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施最终将落实到言语表现上,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抱负与使命”,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两件时事作为材料,既突出实用性,又突出时代感。同时,结合课后学习提示设置群文阅读题目,既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书”的类性特征与文章的篇性特征,又能为下节课做铺垫,贯彻单元整体教学思想。)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