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百分网手机站

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3)

时间:2017-06-28 15:49:42 中考 我要投稿

广东广州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22分)

  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也没办法应付这局面,安德烈,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

  你记不记你香港的数学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说要打电话回北京问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记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的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车。你记不记得大二的阿芬?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想要的课程。

  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我也觉得,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太“乖”,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凑够了完整。我渴望和你们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十六岁的菲利普曾经说:“妈,我觉得,差别在于,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作者: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作者: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才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利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菲利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包括奶奶舅舅表弟表妹们,几辆车到了垦丁海岸。大家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海。过了一阵子,我听见一旁舅妈问她读大学的女儿咪咪,“要不要上厕所吗?”我也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吗?”

  你老弟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上载者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来到家中,我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我说,“不行,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在中国的礼仪里,你要站起来。”你也接受了。

  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

  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也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的研究行程安排到上海来。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多愉快。

  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

  十八岁的菲利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大陆。”

  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杭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在努力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从梧桐树夹道的兴国路一直走到淮海中路,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叫车到你俩丽园路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

  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MM

  2007.8.25

  (选自《亲爱的安德烈》,有删改)

  链接: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亲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18.文中所说的类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请分点概括。(4分)

  【参考答案】1.亚洲母亲与孩子们关系亲密,不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心理上,就算孩子已经成年,亚洲母亲还是会面面俱到地“管”到孩子的方方面面,甚至帮助他们做决定。2. 亚洲母亲还是会对孩子的工作(就算是兼职)关切有加,就算孩子已成年并且正在攻读高学位。3.亚洲母亲对她已成年的孩子能否保障自身的安全持怀疑态度,比如不会让他们在深夜独自搭计程车回家。4.亚洲母亲对已成年的孩子的学业十分了解,能够为他们的学业给出决定性的意见。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全文的掌握能力,把握全文,找出有关亚洲母亲的内容,概括出来。

  19.请分别概括文中菲利普给作者上的两次”震撼课”的内容。(4分)

  【参考答案】第一次“震撼课”主要讲菲利普观察到在欧洲和亚洲看待小孩子是不一样的,欧洲看年龄,而中国看辈分,在爸妈面前,他们讲话的对象只有长辈,由长辈为小孩发言,小孩没有身份声音。第二次“震撼课”主要讲一次在垦丁海岸看海的时候作者拉上菲利普上厕所,而菲力普认为上厕所是很私人的事情,并不需要像对待三岁小孩一样。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能力和梳理材料能力,回答到点,概括简练即可。

  20.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进行赏析。(4分)

  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参考答案】心理描写。作者把“应对局面”比作“站在沙滩上”,使抽象的内容具象化,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一种无法应对的困境,使文章更具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又痛心的复杂情感。

  【答案解析】鉴赏题的完成要注意首先点出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接着筛选文章信息,对句子进行分析;最后点出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出的作者情感。

  21、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4分)

  (我)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给我的“课”。

  【参考答案】

  浅层含义:这里指我尝试给予儿子安德烈和菲力尊重、独立。

  深层含义:“我”一直努力与儿子沟通得更好,相处得更融洽,从中可看出这个不典型的亚洲母亲的用心良苦,对孩子深深的爱。

  【答案解析】句子含义一般从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去分析。浅层含义一般为本义、指代义、比喻义和引伸义,深层含义可探寻句子背后蕴含的情感。

  22、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5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

  作者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观念差异,我认为可以化解。西方文化强调个体自由和人格尊重,中方文化注重人情关怀和温暖,两者各有好处,只是在不同环境下哪种方式更加适合,这需要彼此的磨合。安德烈尽管不喜欢拘礼,但是在母亲的建议下还是以中方礼仪对待家教老师,作者尽管想和孩子久别相聚,但还是满足孩子独立出门探索大陆的愿望,这些都体现了他们在相处过程中彼此包容、理解,因为爱,他们不断地化解矛盾。

  参考答案二:

  作者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观念差异,我认为是不能化解。因为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不易改变,因此他们的矛盾不能化解,只能缓和。虽然安德烈和菲利普有时候会接受母亲的处事建议,但内心却不完全认同,好像篇末写到母亲拥抱菲利普,但是菲利普却在忍受。母亲也尝试改变自己,但是有些事情她仍然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比如对家教老师的礼貌,即使是虚礼。因此我认为他们之间的矛盾不能完全化解,但是可以缓和。【答案解析】这类开放性题目虽然没有统一答题标准,但是要想得高分,首先应该抓住文章主旨,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作出解答。另外在答题的时候应该适当选取文中事例,为答案增加说服力,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全面答题。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龙应台《独立宣言》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用什么方式与人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适合的方式。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适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学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4、不得抄袭《独立宣言》一文的内容。

  【参考例文】

  适合

  是否你经常会有一时兴起事后遗憾的行为?会不会有美好又不切实际的遐想?会不会在不断改变自身的同时迷失属于自己的路?成长路上,你有没有一路走来一路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呢?

  适合就是最好的。或许橱窗里的一双鞋子,那是你最喜欢的款型和颜色,你爱不释手地买回家,发现并不合适,当你拾起那撇在一边的旧鞋子,穿起来是多么的舒心,这种感觉告诉你:适合。或许你站在自己的小阳台上看见远处自带游泳池的高级住宅区,幻想着自己也有一栋。笑着想拥有这些,但是你身边一盆颤巍巍的玉兰花打开了一个花苞,你轻轻嗅着,意识到,我并不适合这大房子,我不能让工薪的爸妈为生活如此奔波,而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忙碌的一家感到快乐,这种感觉告诉你:适合。或许你渴望像别人一样成绩优秀,你认认真真按照别人成功的学习方法奋斗,一丝不苟地学习之后,发现并没有太大的成效;然后你摒弃别人的方法回到自己的方法,按照摸索已久的经验,成绩不断地进步,当你走上讲台告诉别人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候,你在心里默念:适合。

  适合是自身感受,不用他人来说明。在家长眼里,我们总是最差的,每一次“别人家的孩子”总让我们黯然神伤。家长不知道,我们需要的不是比较,我们需要的不是所谓的“激将法”,我们需要的是最适合自身的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很多家长介入我们的生活,告诉我们是非对错,告诉我们他们眼中世界的模样;在老师眼中,我们也是无知的,有时候老师觉得我们需要按部就班的接受他们教授的知识,才能把成绩提高,才能上大学,才能走上人生巅峰。我们真如鸭子,一点一点地被大人填满“饲料”。我们会出现“消化不良”,在“催化剂”下成长,变成“温室花朵”。这是不健康的,这是揠苗助长,我们需要适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环境,你们只要稍微“放纵”一下我们,我们便会以自己合适的方式,给你们一个惊喜,我们的适合不需要你们说明,因为脚穿在哪双鞋子上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适合不是止步不前,不是安于现状,而是让我们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最合适的状态,让我们更加优秀,让我们更加找到自我,张扬自我,这才是我们来到这世界的意义,我们不要被机器式地造出来,我们要与众不同,活出自我。

  我们要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