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 百文网手机站

构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方法

时间:2022-08-31 09:46:50 质量管理 我要投稿

构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方法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构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构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方法1

  企业质量文化的塑造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质量文化的概念被管理理论和实践正式肯定下来以后,质量文化的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对人员素质、企业组织行为、质量环境、质量心理、质量意识以及民族素质的研究。怎样塑造企业质量文化、塑造怎样的企业质量文化以赢得市场,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一直是企业关心的问题。

  关注市场顾客和企业内部流程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消费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质量文化引导企业提高对外部环境给予长时期地关注,以实现顾客(主要包括最终消费者、购物者、零售商、批发商以及其他受益者)持续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密切把握顾客新的需求、新的选择、有兴趣的产品改善以及对顾客有利的科技变化,让顾客为企业持续提供质量反馈、参与质量流程,从而最终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当然,服务市场顾客,需要努力实施企业内部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按标准化与技术规范进行作业,建立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与面向市场的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系统高效协调运行的有机系统,以关注企业内部的整个流程来使顾客所需质量得以保证。

  全员的共同参与和领导的主导作用

  管理主体源于社会组织分工现实的人,作为管理客体之一的人在各种资源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管理的结果是用以满足人的需要和愿望。可以说,管理的本质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其投入主要是人,其产出最终是为了人。质量管理,始终贯穿着人的作用并决定其成败,企业质量文化的塑造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有使命感的忠诚投入和领导的主导作用。企业质量的责任不能完全推卸给企业质量改善部门或品管专家,企业的质量流程应该成为一线员工的竞技场,其责任人中应该有基层员工,使企业真正做到专业质量管理和员工质量管理相结合;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品牌意识等经营活动最根本的是企业质量文化的观念变革,而这种变革如果没有组织顶层强有力的推行几乎不可能,企业的高层、中层等各级领导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有迫切的质量责任感,愿意热情地投入精力,将市场顾客导向的质量意识贯彻到企业预算计划、重大决策、“企业的经营方式(施乐与本田的质量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组织以质量为中心,通过企业全体员工全过程的参与,使顾客持续满意,使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受益,从而促进企业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其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质量意识,人人做好企业内各种流程中的本职工作,通过流程的标准化抓好工作质量,保证、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当然,顾客的需求、喜好与选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持续改进”,流程的标准化不应该迟缓企业产品或服务创新的步伐,不应该伤害企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超越现状、追求卓越的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理性与悟性质量技术的协调

  维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科学技术,科技水平的提高使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充分性得到了不断加强。质量需要质量技术作保证,而作为质量技术资源的知识包含可表述性知识和难言性或意会性知识。从掌握、运用质量技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角度出发,质量技术可以分为理性质量技术和悟性质量技术(悟性即直观体验能力)。理性质量技术,强调知识、理论、规则性,好比生命有机体中的骨骼,宁折不弯,严格性、精确性、可传授性、量化程度高是其优点;悟性质量技术,推崇智慧、经验、灵活性,好比生命有机体中的软组织,富有弹性,其优点是能够在理性质量技术尚不存在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地方,通过积累经验、技巧帮助人们迅速了解技术服务的性能从而找到解决技术难题的途径,或者带来技术发明和创造。但其弱点也不容忽视:悟性质量技术缺乏科学理论基础,难以从基本原理上进行创新;严格性、精确性比较欠缺,局限性很大;它所强调的“看火候”、“把握分寸”、“心中有数”的意会性因人因事而异,认识主体不同,其理解不同,沟通与交流困难;经验、诀窍没有足够普遍的应用推广价值。单纯的理性质量技术和悟性质量技术尽管可以独立存在,但难以发展成为高级的形态,现实的企业质量管理中他们相互配合补充、渗透影响,通过悟性质量技术活动完成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通过理性质量技术活动使之定型化、规范化、产业化,确定质量技术标准和工业流程,形成制度化的质量技术管理体系,然后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再通过悟性质量技术活动形成技能、技巧或技术诀窍。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展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逐步走向成熟,质量标准正从“符合性”发展为“顾客持久满意”,质量管理的外延与内涵正在不断地拓展。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必然会体现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质量管理着眼点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的顾客、市场、社会,原来从企业环境外生变量角度定义而被排除在企业视眼之外的顾客、供应商、零售商、社区及政府等个人和团体,越来越和企业股东、员工一样被视为企业构成要素的内生变量而被纳入企业管理的范围之内;质量管理的对象从侧重生产过程延展到整个经营活动,从仅仅关注实物是否符合要求扩展到关注过程是否科学、协调、受控且“持续改进”,从被动的对“存在”的管理发展为前瞻式“战略管理”;质量管理的方式(法)从机械式缺乏生气的管理转向人性化、个性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管理,管理手段也由传统转向信息化、科学化;质量管理的体系趋于完善、统一,适用性与可评价性越来越强。

  总之,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不仅是方式、方法和手段的设计或改革,它更强调的是价值观、基本假设的革新。优秀的企业质量文化的构建正成为企业实现质量持续改进、业绩不断提高的成功之路。

  构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方法2

  质量管理文化与一般的质量管理到底有何不同呢?

  质量是符合顾客要求,而文化,是公司所有人共同信仰的价值观。质量管理文化也就是让质量成为公司所有人共同的信仰。这也就意味着,质量管理文化不是生产线上的质量控制,而是公司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质量意识;不是像一般质量管理那样重视事后的检测,而是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不是 ISO 或者TQM等阶段性的动作,而是长期的一种行为习惯,正如质量名人所说,“获得ISO9000认证就像获得了汽车驾照,所有那些有驾照的人还是会相互碰撞。”

  质量管理文化——领导

  “经理既是问题,又是问题的答案。”

  在企业文化这个永恒的话题上,管理者永远既是问题,又是答案所在,质量管理文化也不例外。就像上述所说:“组织的文化氛围是由管理者创造出来的,无论们喜欢与否。人们看老板的眼色行事—他们知道老板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他们尽量挑老板喜欢的事去做。所以,经理既是问题又是问题的答案。”

  质量管理文化是管理者的责任,一方面在于管理者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向,另一方面在于公司政策是由领导层所制定的,政策的设定是否清晰,质量的要求是否明确,都取决于领导层。所以,要在公司内建立起质量管理文化,领导者有两件事情去做:一是向员工表明自己对质量的决心;二是把质量明文规定在政策中,不让任何部门有不实施质量方案的选择。

  表明决心。有意思的是,对于如何表达自己对质量的决心,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有些相似的做法,他们常常通过表达自己对不合格产品的愤怒来明确自己的立场,所以, 在很多企业都发生过像张瑞敏砸冰箱那样轰动的“标志性事件”。与砸烂低质量相比,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建设高质量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更能够向员工传递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的信号。

  制定政策。领导者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要明确质量政策。海尔有一句一言九鼎的质量政策:“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明确,直接,不留余地。富士康的郭台铭则有一个99.99哲学,就是质量要精确、精确、再精确,要像黄金的纯度一样,即使达不到100%,也必须达到99.99%。格力有14条明确的总裁禁令,禁令最初由朱江洪亲自起草,并在公司各分厂严格执行,后来经过格力另一位领导者董明珠的补充,演变成今天的“总裁禁令”。

  质量管理文化——教育

  “当所有的员工都达成质量的共识,明白自己在质量改进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后,公司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改变。”

  对于教育员工,克劳士比有个精彩的.比喻:“今天大部分的疾病,大概除了癌症以外,都可以加以防治或大幅减轻。你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调整个人生活和接受专业指导。今天大部分的产品不符合要求,除了一些未知的现象以外,都是可以预防的。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些组织纪律和接受专业指导。”只要对企业的员工施以新的教育和指导,一切不符合要求的现象便能很快地根除。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组织内的所有人对你的管理哲学达成共识,以及使他们明白自己在具体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

  质量管理文化——执行

  “理念是基础,教育则是了解理念的必经之道。但是,若没有人实际去做某些事,一切都只是空谈。”

  1、全员参与。建立质量管理文化,不是质量部门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事,是每一个人的事。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奇瑞是在无数的质疑声中成长起来的,尹同耀曾表示:由于是中国制造,别人的质疑可能会更多一些。所以,我们格外小心,要充分准备。我们应该在设计、测试和服务的准备上做到有过之而无不及才行,因为人家是过分怀疑。即使当人家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我们,也很难挑出毛病的时候,那我们就准备就绪了。

  2、奖惩有据。在执行阶段,管理层的承诺,将一再地遭受考验。克劳士比说,在这个阶段里,每个人都睁大眼睛注视着,有人怀抱期望,有人心存怀疑,大家都巴望着要看看在考验来临时,他们的承诺是不是能坚持。它软化了吗?质量政策在压力下会有龟裂吗?

  质量管理文化——坚持

  “质量意识应该是渐进而持续的,它是一种没有真正开始和结束的连续过程。”

  一个公司认真对待质量,很快就会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改进,但是要变成文化,成为人们共同信仰的价值观,则需要多年的努力。这就如同我们游泳,光是买泳衣并下决心学游泳跟真正会游还有很长的距离。我们必须努力学习,花很长一段时间,不断练习,甚至要经历真正的比赛,才能成为游泳的高手。公司改进质量的努力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必须有详细的计划和考虑,并且要实施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改变,成为员工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且这个过程,永远不可松懈注意力。

  质量管理文化上的投入,给企业带来比投入多得多的回报。 “质量不仅是免费的,它还是一棵货真价实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