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 百分网手机站

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思维

时间:2018-03-01 18:50:07 战略管理 我要投稿

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思维

  制定战略时企业就需要充分考虑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变革影响,综合运用以资源为本、以竞争为本和以顾客为本三种战略思维,敏锐抓住顾客需求的变化及理解竞争对手的行为,优化配置企业各种资源,向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实现价值创造。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

  一般认为,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萌芽阶段。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获得了很大发展。六十年代有钱得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假设和安东尼―安索夫―安德斯范式。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实际操作,其主流如七十年代的经营组合管理理论。八十年代以后,战略管理研究转向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那时,圣吉、柯林斯和珀斯提出了企业愿景驱动性管理,一些学者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上进行发展,提出了竞争优势观和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模型。九十年代以后,创新和创造未来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超越竞争成为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热点,有较大影响和代表性的如德―博诺提出的超越竞争理论、莫尔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使用演化理论、达韦尼提出的超级竞争模型等。

  二、企业战略管理三种战略思维比较

  企业战略管理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资源/资产,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创造。这样,资源、竞争和顾客三者就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出发点。纵观各种战略管理理论,无不是从这三者出发来考虑企业的战略制定,因此,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思维,即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

  (一)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独特资源的组合,企业可以获得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或者能力,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把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C.K.普拉哈拉德认为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特殊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他们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并认为核心竞争力应成为企业战略的焦点,企业只有把自己看作是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市场导向的事业这样的层次结构时,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持久的竞争地位。

  (二)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过去20多年以来,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在决定企业盈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五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毕竟,企业需要比竞争对手拥有某些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如何打败竞争对手、如何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成为这种战略思维的主要焦点。

  根据波特的竞争模型,企业战略的制定基本过程如下:首先是利用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来分析行业的吸引力,然后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所选定行业的竞争战略,最后实施所选定的战略。一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垂直整合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一旦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就可以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把市场份额作为经营的重要目标,因为高市场份额往往代表着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