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戏剧 百文网手机站

中国戏曲旦角详解

时间:2022-03-25 19:08:29 影视戏剧 我要投稿

中国戏曲旦角详解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丑角)。戏曲中的旦角到底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戏曲旦角详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戏曲旦角详解

  老旦: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元曲谓之卜儿,汉剧称为夫。《红楼梦》第五八回:“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

  彩旦: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女性丑角。又称丑旦。扮演年龄较老者的女丑又称丑婆子或摇旦。

  花旦:传统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女子。在有些剧种里,女性角色除老旦、彩旦外,统称“花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以墨点破其面,谓之花旦。”清、昭槤《啸亭续录·莺花小谱》:“近日京都优人以四喜部为第一,花旦姿首美者甚多。”

  正旦: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宋杂剧、金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元、杂剧、明、清、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元、关汉卿《都二元》楔子:“冲末扮、竇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还是我老妥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装旦:戏曲中男子扮演的旦角。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装旦,孙子贵。”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范传康、上官唐卿、吕敬迁三人弄假妇人。假妇人即后世装旦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元、襍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

  刀马旦:传统戏剧中旦角的一种。扮演骑在马上使用大刀长枪作战的女性,如《穆柯寨》的穆桂英 、《战金山》的 梁红玉 、《扈家庄》的 扈三娘等。

  武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打出手。多在神话剧中扮女仙或女妖,如京剧《盗仙草》中的白素贞。也扮演女将和女侠,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悲旦:传统戏曲的旦角之一,以扮演悲情戏中的妇女为主。如饰京剧《探阴山》中的'柳金蝉。

  禾旦:宋元戏曲中年轻村妇角色的俗称。也称伴姑、伴姑儿。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丑扮禾旦上。]”元、朱凯《黄鹤楼》第二折:“[禾旦云]自家村姑儿的便是……我不免叫伴哥儿同走一遭去。伴哥儿!行动些儿。”

  闺门旦:戏剧角色之一。又称小旦,扮演闺女、少妇等形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唐弢《“言论老生”》:“这种角色,也像京戏里的‘长靠’、‘短打’、‘闺门旦’、‘刀马旦’一样,在老生行中有一个因此而获得的专称,叫做‘言论老生’。”

  小旦:传统戏剧中旦角之一,后多扮演年轻女子。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下》:“元杂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

  贴旦: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珍儿者,尤姣媚。”

  风月旦:传统戏剧行当名。即贴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兼跳打,谓之武小旦。”

  坤旦:旧时称演青衣、花旦等旦行脚色的女演员。

  魂旦:戏曲中扮演女鬼的角色。清、洪昇《长生殿·冥追》:“魂旦白练繫颈上,服色照前《埋玉》折。”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作为真正的民族艺术,今日的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但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戏曲无处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与审美趣味,早已与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成了民族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戏曲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帮助其在新型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承和发扬之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四大花旦

  中国戏曲曰:“生、旦、净、末、丑。” 旦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女角色的统称。四大花旦主要是指戏曲界的四位名角花旦,后也指影视界相关女明星。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 1931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540分,荀慧生获530分,尚小云获505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1894—1961)原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身梨园世家,8岁时便进“云和堂”拜师学艺,工青衣,兼刀马旦。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善于运用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技巧,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演唱出字清晰,音色明朗圆润,与婉转妩媚的唱腔相互辉映,格外流利甜美。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游园惊梦》

  程砚秋(1904—1958)1904年生于北京,是满族正黄旗人,曾改称程艳秋,成名后,因讨厌媚俗的“艳”字,便改名“砚秋”。他自幼学戏,受师于梅兰芳。在唱功上他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永”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先生虽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却最擅长演悲剧中唱腔委婉的青衣,并以出神入化的水袖功见长,实在令人啧啧称奇。继承各家之精华,艺术上富于原创,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动听传神,讲究表现旋律的美和韵味的隽永。以擅演悲剧著称。代表剧目有:《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和《祝英台抗婚》等。

  荀慧生(1900—1968),祖籍河北东光。先生出生贫寒,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荀派”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唱腔柔媚婉约,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动作美、媚、脆,尤其要讲究眼神的运用,一举一动、一指一看节奏鲜明,讲究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但结合不同的任务,又有不同的变化。喜剧人物则娇憨俏丽,悲剧人物是凄楚哀怨。念白接近口语,感情真切而富于旋律美。代表剧目有:《玉堂春》、《大英节烈》、《钗头凤》和《红楼二尤》等。

  尚小云(1900—1976)是河北南宫人。自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就被评为“第一童伶”。他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唱腔以刚劲著称,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崤拔高昂。念白爽朗明快,流利大方,做功身段寓刚健于婀娜,武功根底深厚,嗓音宽亮,世称“尚派”。他把“杨派”的武生技艺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尚派”唱法以刚劲见长,且武功出众,表演别具一格,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和《梁红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