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维护

升级160GB大硬盘全攻略

时间:2023-11-25 09:50:57 王娟 硬件维护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升级160GB大硬盘全攻略

  硬盘技术的发展除了速度越来越快以外,在容量上也过了几道门槛,每一道门槛都给升级造成了一定困难。在以往,只是主板支持的问题,现在连操作系统都出现了由于硬盘容量过大的兼容性问题。如何顺利地升级使用160GB以上的大硬盘,是很有讲究的,万一处理不当,就有丢失大量数据的危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升级160GB大硬盘全攻略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的由来

  因为簇和柱面早期定义的问题,很多操作系统和BIOS都有137GB的容量限制,在以往32GB、80GB门槛的时候,可以利用不调用BIOS的DM等软件,直接对硬盘分区,使用也没什么问题。不过超过了137GB的容量以后,需要48位寻址的支持,如果此时主板有137GB限制的话,DM也不让你分超过137GB后面的容量(可能显示容量正确,但真进行分区操作时候会弹出红色提示窗口:HDD I/O ERROR)。或者即使你用PQMAGIC等软件分出来了,也有许多的兼容性问题。

  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操作系统中存在数据溢出的BUG,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突然出现不认分区格式、丢分区或是目录变乱码的故障。这种故障带有随机性,笔者在几个大的BBS已经见到有不少这样的帖子,所以不要以为目前使用正常,就漫不经心,万一“中奖”了,那可是上百GB的数据损失啊!

  支持大硬盘的关键

  1.支持48位寻址的BIOS

  这个是顺利使用160GB大硬盘的第一关键──有人沿用以前的方式,挂作从盘,在BIOS里把硬盘设为NONE,然后靠DM分区或让Windows自己识别硬盘。这种方式也不能说完全不可用,但通常会让硬盘只能运行在PIO的传输模式下,无法使用UDMA传输,新硬盘性能发挥就大打折扣了;而且没BIOS的支持,操作系统在48位寻址模式方面兼容性也容易出问题。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主板BIOS是否支持48位寻址,可以下载Intel出的一个小工具来检验一下。这个工具名为Intel 48-bit LBA Test Program(注意,在使用该软件时,需要挂接一容量超过137GB的硬盘),在DOS下运行“48lbachk.exe”,它会搜索系统中所挂接的ATA/ATAPI设备并给出相应提示,如当前接硬盘的容量等。针对不同的硬件系统,检测结果会出现以下三种:

  “PASSED”表示BIOS支持48-bit LBA;

  “FAILED”表示BIOS不支持48-bit LBA;

  “UNDETERMINED”则表示测试程序不能确定被测BIOS是否具有48-bit LBA能力。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上厂家主页查查资料再确认,笔者用的升技KGB7 RAID检验结果也是不能确定的,但在升技的主页找到的BIOS说明可以支持137GB以上的硬盘,刷新后顺利升级了。最好的办法还是升级BIOS,不然宁可买小一点的硬盘,不要冒数据丢失的危险。

  工具下载地址ftp://download.intel.com/support/chipsets/iaa/48lbachk.exe

  2.分区软件也讲究

  接下来就是分区软件是否支持大便盘的问题了。就目前笔者接触过的软件,第三方的分区软件不是支持不充分,就是兼容性问题比较多──像DM最新的版本只到2001年的9.56,实在太落伍了。有些文章介绍利用DM来改容量变相支持大硬盘,这种方式是有危险的,只适用于很老的主板上。通常的后果是造成被改的160GB或者250GB硬盘只能当成137GB使用,再也改不回来,成为“残疾”。

  DISKGEN我也专门试验过,结果是能识别160GB的硬盘,也能正常分区,但不能在软件里顺利格式化,只有FAT12(不是FAT32)的格式可选,显然是支持不充分了。现在只有用WinMe上自带的FDISK和Win2000/XP启动光盘,或是进入了Windows后用它的“磁盘管理器”来分区及格式化大硬盘比较保险,PQ分区大师的兼容性问题太多了,也不可靠。

  为什么要升级SSD?

  我们都听说过“木桶理论”,对于电脑来说也是这样。一台电脑的性能往往并不取决于性能最强的部件,电脑的使用感受更大部分在于其性能最差的那个部件。所以,对于一般的笔记本而言,CPU和内存等等往往不是导致电脑运行缓慢的直接原因,而是负责存储的机械硬盘,尤其是那些5400转的笔记本硬盘。

  我们都知道芯片界的“摩尔定律”,CPU和内存等等芯片产品遵循着这个发展规律在不断提高着性能,而作为存储部件的硬盘,则由于其存储介质的原因,并不属于芯片产品,所以导致了其性能提升相比CPU等的提升显得缓慢不堪。不仅如此,由于硬盘的工作原理,就导致了它在读写数据时存在寻道时间,这也大大增加了其读取零散文件的延迟,而这种碎片文件读取能力的低下却正是导致电脑运行缓慢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说,现在电脑硬件的瓶颈就在于传统的机械硬盘。

  既然如此,我们便能知道,提升硬盘性能才能提高我们使用电脑的体验,于是,SSD便横空出世了。SSD由于其存储介质和原理与传统机械硬盘全然不同,所以在大幅提高了读写速度的同时更极大地提高了随机读写性能,这对于电脑来说是飞跃一样的提升。所以,想要旧电脑重焕新生,升级一块SSD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做法。

  确认需要的SSD类型,选择升级方案

  升级SSD最重要的就是先确定自己的笔记本能不能升级SSD,目前市面上主要存在两种形态的SSD,即传统2.5寸SATA接口固态硬盘,以及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这两种SSD在性能上并没有什么差距,主要区别就在于其接口的不同。近几年的笔记本产品基本都配有SATA磁盘接口,因此都能升级SSD,而以前的旧电脑一般都是IDE接口,就没有必要升级了,所以,在准备升级之前,可以下载一个磁盘工具CrystalDiskInfo检测一下爱机是否是SATA接口,如果是,则安心升级吧,另外如果您会拆机,把硬盘拆下来看看也能知道是不是SATA接口。

  由于笔记本本身已经自带了一块硬盘,而一般的笔记本电脑仅有一个硬盘位,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升级SSD的话,有三种方法:

  方法1:直接安装。如果笔记本有额外mSATA接口,则直接安装mSATA接口SSD(采用mSATA接口SSD);如果电脑有额外SATA接口硬盘位,则直接安装SATA接口SSD(采用SATA接口SSD)。这无疑就是最好的办法了,可以在不涉及原装硬盘的前提下实现升级SSD,故不涉及到数据迁移问题。

  方法2:换掉旧硬盘(采用SATA接口SSD):这种方法最为便捷,任何支持SATA接口的笔记本都可以升级,但缺点就是如果购买的SSD容量小于原装机械硬盘,则会出现数据迁移和电脑磁盘空间变小的问题。

  方法3:使用光驱托架安装在光驱的位置上(采用SATA接口SSD)。这也是对SSD的价格和容量进行妥协的结果,毕竟SSD价格仍比较昂贵,而光驱已经成为了我们基本不再使用的一个设备,所以将它替换成SSD是目前升级SSD的方案中被采用的最为广泛的做法。但如果你的电脑中既没有光驱又没有mSATA接口,那么就只能使用方法2了。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是否拥有额外的mSATA接口或者光驱来选择购买哪种SSD。

  第二部:安装SSD

  方法1:这是针对有额外的mSATA接口或者硬盘位的电脑的安装方案。你只需要准备一把螺丝刀和一块崭新的SATA/mSATA SSD即可。

  以上图为例,打开电脑后盖,露出硬盘位或者mSATA接口位置,如果是SATA接口的SSD则安装在SATA硬盘位上,即图中红框部分。如果是mSATA接口则安装在mSATA接口上,即图中黄框部分,这样一来SSD就安装好了。意的是,SATA硬盘大多数是插拔式的,安装时请勿从根部向上提起,以免损坏接口。安装硬盘后需要拧紧螺丝,以防硬盘脱落。

  方法2:该方法也比较简单,你需要的也仅是一把螺丝刀和一块崭新的SATA接口的SSD。

  打开电脑后盖,露出电脑自带的原装硬盘,即图中黄框部分,然后仔细地将其固定螺丝一一取下,便可拔下硬盘,然后将新买的SSD装上即可。意的是,安装硬盘后需要拧紧螺丝,以防硬盘脱落。同时也需要注意,SATA硬盘大多数是插拔式的,安装时请勿从根部向上提起,以免损坏接口。

  方法3:我们的目的是将SSD装在光驱位上,而不去涉及原硬盘,所以我们所需要的也仅仅是一把螺丝刀、一个崭新的SSD以及一个相应的光驱托架。

  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将SSD装到光驱托架上,一般的光驱托架上都会有详细的安装方法。然后将笔记本的光驱拆卸下来,再将光驱托架插到光驱的接口上,即大功告成。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事实上拆卸光驱也是有一些难点的,这里小编就着重提醒大家几点:

  1、拆卸光驱前,先开机将光驱弹出,然后关机并断电;

  2、在主板上找到光驱固定螺丝,并将其卸下。一般只有一颗螺丝,并且在螺丝旁边有注明,然后就可以将光驱拆下了;

  3、将光驱的前挡板拆下,再将挡板安装到光驱托架上;

  4、将光驱托架安装回硬盘位即可。

  第三步:分区、格式化并安装系统

  在电脑升级SSD后,首先要对SSD进行格式化和分区,然后再安装系统。SSD的格式化和分区,与普通机械盘大同小异,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由于SSD的特性,需要进行4K对齐。

  对于方法1和方法3来说,由于原装的硬盘还在,所以可以进原来的系统里为SSD格式化和分区。在WIN7、WIN8系统中格式化与分区可以通过系统中的控制面板进入磁盘管理系统,在这里直接对SSD进行分区以及格式化。分区与格式化过程中,系统会自动选择最佳方式,所以不需要手动进行4K对齐,只需一路确认即可。在这之后,就可以正常地进行系统的安装了。

  而对于方法2来说呢,则需要在安装SSD前给SSD分区并格式化,然后再通过GHOST软件等将整个系统盘给克隆到SSD中。不仅快速而且原汁原味,保持原有的面貌,无需重新安装系统、驱动和各种软件。

  这里需要提一点的是,由于SSD拥有众多新特性,所以XP以及更老的系统并不能完全发挥SSD的性能。所以如果想体验SSD真正的爽快感,还是推荐安装win7及更新的系统。

  从左至右依次为:台式机机械硬盘/普通SATA固态硬盘/mSATA固态硬盘。

  介绍

  这个世界变得快,随着CPU的极速逛飙,硬盘技术也是越来越先进了,以前我们还在为单碟10GB的硬盘惊叹不以时,现在单碟15GB的硬盘已成了市场的主流,而且单碟20GB的硬盘也已新鲜出炉了。硬盘的性能及容量是在逛涨,而其价格呢?却相反,在一降再降,这种情况下,使用老5400RPM硬盘的朋友不添一块新硬盘确实是说不过去得事。所以现在使用双硬盘的用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朋友都用上了双硬盘。在此文中,笔者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双硬盘存储系统,向大家说明双硬盘系统安装、使用及优化方法,旨在向大家介绍双硬盘的正确使用及使其运行于是佳状态。

  使用双硬盘的前期工作当然就是安装了,不过在安装双硬盘前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虽说这些工作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必须得,所以不应忽略。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你的机箱是否还有足够的空间可用来安置第二块硬盘、主板上是否还有第二个IDE接口、机箱的电源功率是否能充分满足加了第二块硬盘后整台电脑系统的正常运行等。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了,那就可以安装第二块硬盘了,安装硬盘的方法非常简单,我想销微有些DIY经验的用户都可以做成,笔者这里就不熬述了。

  安装

  在安装第二块硬盘时需要注意得一个问题也是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跳线问题,即正确设置主从盘。设置主从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系统那块是启动盘,设置为主盘得是作为系统的启动盘。不过如果你是将第二块硬盘直接连接到主板的IDE2端口,而不是跟第一块硬盘接在同一个IDE端口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设置了,系统会自动从挂在IDE1上的硬盘启动,而挂在IDE2上的硬盘即自动被置为从盘。至于设置主从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硬盘的背面上都有将硬盘设置为主、从盘的方法,默认的设置是将硬盘作为主盘(即Master盘),而作为从盘的那块硬盘需要设置为Slave(即从盘),可以参照硬盘背面的跳线图进行跳线。对于不同的硬盘其设置主从方法是不一样得,所以这里也不可能介绍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

  下面就介绍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你有一款5400RPM的硬盘,一款7200RPM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容量比源盘大。

  问题

  正确安装完了双硬盘后,须进入CMOS中正确设置两块硬盘的参数。当所有这些工作都完成时,你的双硬盘存储系统差不多就完成了。为了方便后来的叙述,我们将双硬盘用户分成两类,第一类用户是装完了双硬盘后,从零开始重装系统,对于此类用户就不要有后面发生问题了,用户只须运行FDISK分区硬盘,将格式化装系统就OK了;除了上面得那类用户,还有些用户为了保存原有硬盘上的数据,不是从零开始重装系统,而是在老硬盘上的基础上升级成双硬盘系统,或者只是将第二块硬盘作为数据备份等用,对于这类用户,在装完了双硬盘后最常发生的问题就是"盘符错乱",即在安装了第二块硬盘后,第一块硬盘中D盘符发生错乱,使得原来是D盘下的软件没法使用。如你原来的第一块硬盘分二个区C、D两个区在IDE1,而新买的第二硬盘分为C、D、E三个区在IDE2。在安装了双硬盘并且在CMOS中正确设置了两块硬盘参数后,查看"我的电脑",会发现原来在老硬盘D区的所有内容现在全都跑到E区去了,而D区变成了第二块硬盘的第一个区,各个分区的具体分布如下:C区(老硬盘)、D区(新硬盘)、E区(老硬盘)、F区(新硬盘)、G区(新硬盘)。这样盘符的变更就使得原来安装在老硬盘D区上所有软件都没法使用了。

  如何解决这个头疼得问题呢?总不能再将所有硬盘重分区及格式化一编,然后再重零开始安装吧!在解决这个"盘符错乱"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它产生的原因,在安装双硬盘后,整个存储系统盘符的排布是安装按:所有Primary(主)分区->所有Extended(扩展)分区分布得,由于第一块硬盘中已有了Primary(主)分区及Extended(扩展)分区,而我们在对第二块硬盘进行分区时又将其分成了Primary(主)分区跟Extended(扩展)分区,依据上面所说得存储系统盘符的排布规律即:所有Primary(主)分区->所有Extended(扩展)分区,所以就使得第二块硬盘的主分区排在了第一块的扩展分区前面,这就发生了上面所说得老硬盘D区变成了E区的问题。

  前提:为了保护老硬盘的数据因意外而被破坏,我们对第二块硬盘进行分区等操作时将第一块硬盘摘下。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种比较可行的解决此"盘符错乱"的方法,即对"第二块硬盘不分主分区"。既然存储系统的盘符排布是按照所有主分区再到所有扩展分区,那如果第二块硬盘没有主分区就应该不会有"盘符错乱"这问题了。方法想出来了,让我们动手试试此方法的可行性。运行FDISK,先删除第二块硬盘上的所有分区,然后再创建Extended(扩展)分区,结果"没有Primary(主)分区,不允许创建Extended(扩展)分区"。于是就将两块硬盘都挂上,FDISK就会出现第五个选择菜单——选择物理硬盘的选项,选择五,然后再选择第二块硬盘(不要选择错哟,要不第一块硬盘中的数据就不保了),然后开始创建Extended分区,这次因为有第一块硬盘的Primary(主)分区在,所以顺利地完成了Extended(扩展)分区的创建工作,接下来的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当然是老硬盘的D区还是现在的D区,所有在D区的软件都可正常使用了。

  注意事项

  1、在新增或升级硬盘时,尽量优先选择品牌相同的硬盘。因为不同品牌硬盘在同一条硬盘线上使用可能会出现兼容问题。如果电脑启动时检测不到或只检测出一块硬盘的情况时,在确认两块硬盘跳线设置都没有错误前提下可先断开原使用的硬盘再重新开机,如果这时电脑能检测出新加硬盘,那么就是两块硬盘兼容有问题。解决方法是将新硬盘放在第二硬盘线上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同一硬盘线,那么就将两块硬盘的主、从关系对换一下。

  另外如果新增加的硬盘与光驱等设备一起接在第二硬盘线上时,要注意光驱等设备的主、从盘设置不与新加硬盘相冲突,否则也会出现主板检测不到新增硬盘或者找不到原光驱问题。

  2、要注意盘符交错的问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硬盘分区的排列顺序有些古怪: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如上面所介绍得。

  3、安装双硬盘后要注意散热,两个硬盘间空隙不能太小,且尽量不要超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