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咨询师

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时间:2023-10-30 19:35:45 晓怡 药学咨询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分不清出黄芥子和白芥子,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并不经常接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两种植物实在是太相似了。那么这两种东西到底有何区别呢?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欢迎阅读。

  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性状鉴别

  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毫米。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具一圆形淡褐色的种脐,浸水中膨胀,去种皮可见2片肥厚的子叶,油质,相互纵向摺叠,胚根包藏于其间。气微,味辛辣,赤舌,粉碎湿润后,有特殊的辛烈臭气,味极辛辣。

  白芥子呈球形

  黄芥子呈球形,直径1~2毫米,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具细网纹,种脐点状。种皮薄而脆,子叶折叠,有油性。气微,研碎后加水湿润,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显微镜鉴别

  白芥子种子横切面:最外为1列切向延长的表皮黏液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黏液层;下皮1~2列细胞,壁薄;栅状细胞1列,其内壁和侧壁的1/2处增厚,外壁菲薄;色素细胞呈颓废状。内胚乳为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的细胞,内含糊粉粒,其下方为颓废细胞层。子叶发达,细胞内含糊粉粒和油滴。

  黄芥子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下皮细胞1列,细胞近方形或径向延长,宽约20微米,其内壁和侧壁均增厚,外壁菲薄;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其下为颓废细胞层。子叶和胚根细胞中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快速鉴别

  1.白芥子

  种子近球形,直径2~2.5mm。表面呈灰白色至淡黄色,光滑,放于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网纹,一端具圆形淡褐色种脐。去掉种皮可见肥厚子叶2片,油质,相互纵向折叠,胚根包藏于其间。气微,味辛辣。

  2.黄芥子

  种子似上种而较小,直径1.2~1.8mm。表面呈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气微,味极辛辣。研碎加水浸湿后,有特异辛烈臭气。

  综上,白芥子和黄芥子不论从功效还是从外观多少还是有所不同,使用时注意区别。

  拓展:芥子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药名】芥子 jiezi

  【别名】芥菜子、青菜子。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芥Brassica juncea (L。) Czern。et Cross。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幼枝被微毛,老枝光滑,有时微被白色粉。基生叶大,呈琴状分裂,先端裂片特别长大,两侧裂片甚小,茎上部的叶不分裂,披针形至线形。总状花序多数,聚成圆锥状,花萼4,绿色,花瓣4,呈十字形,鲜黄色,雄蕊6枚,4强。长角果光滑无毛。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炒芥子:原药簸净杂质,置锅内炒至深黄色,微有香味,取出,放凉。

  【药材性状】呈球形,直径1~2毫米。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内服煎汤或捣汁,治疗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温流注、阴疽肿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肺虚咳嗽及阴虚火旺者忌服。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未填脐内,以热隔衣熨之,取汗出妙。

  【主要成分】含黑芥子苷、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等成分。黑芥子苷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C4H5NS,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刺激剂,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毒性:芥子油或芥子硬膏用于皮肤,如果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可引起发泡甚至化脓,芥子汕对粘膜刺激性很强,15%溶液滴入兔眼很快引起明显的结膜水肿;小量芥子内服作调味剂,大量引起呕吐,更大量则引起强烈的胃肠道刺激。

  【使用禁忌】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