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培训

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时间:2023-06-08 16:26:50 欧敏 武术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武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二来可以防御敌人进攻。那么,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还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编来了解下吧。

  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1、武术运动具备时代要求

  武术运动渗透着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从整体观来调节阴阳,改善人体内环境,具有独特的健身功效。影响人类健康的现代“文化病”以其不可阻挡的势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现代西方医学技术已不能完全抵制,而从研究、探讨神秘东方医学入手,运用中华气功,太极拳来解决此类问题。

  2、 武术的健身功效

  紧张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造成人们精神上的紧张,导致患心血管病、神经衰弱,太极拳作为一种轻灵、柔和而缓慢的拳术,它可以缓解这种由于高度紧张而造成的病患。太极拳是在专一意念引导下进行的,用意而不用力,以意带力。这种意念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活动处于高度兴奋,使大脑皮层的其他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可以使大脑得到休息。

  3、武术的娱乐健心功效

  武术运动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显示着古老东方的神韵,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运动者在演练中可以抒发情感,创造情感。武术套路按照攻防进退。刚柔虚实等对应统一规律编排而成。其动作美好特征,主要表现在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威武勇猛,节奏鲜明,起伏转折,快速敏捷,连贯协调,舒展大方。讲究身体点、线、面的对比均衡和动作美多样化统一。

  武术技击价值

  技击自古以来就是武术的重要内容,是支撑武术发展的支柱,当然并非是武术唯一的内容。武术的技击价值能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发展到今天,其中有以下几大因素。

  (一)从历史看武术攻防技击形成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赖以区别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武术的特殊本质特征是它的技击性――攻防格斗技术。武术的技击性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并在古代军事斗争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常因为争夺经济资源以及婚姻的掠夺和血缘复仇等引起强烈冲突。从此,生产工具便成为人与人斗争的兵器,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转变为具有军事意义的格斗技术。它能够沟通原始狩猎技术――古代军事技术――武术攻防技击内在的联系。

  (二)武术的传统技击价值

  在冷兵器时代武术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军事斗争,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搏击,这从历史资料中可以证明。武术在古代被称之为武艺。所谓武艺指骑、射、击、刺等军事技术。战国时,齐国经过考试和训练的步兵称之为技击。技击就是用于搏击的技术。 (史末)载:“枪刀手胜三人者,立为武艺出众格。”后世称搏击敌人的武艺为技击。这些历史资料都说明武术在古代主要用于搏击。

  (三)武术的现代技击价值

  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决定于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武术在基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这两种主要的运动形式,它们平行存在,相互补充。武术是一个体育项目,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格斗技能,它以攻防技击为特点,但不以生搏斗为目的。攻防技击性作为武术的特点,将永远存在。如果动作没有技击特点也就不成其为武术了。

  武术文化艺术价值

  武术在整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与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层面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

  (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尚武崇德形成传统

  “习武先修德”,“尚德不尚力”是儒家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中的体现。“文以民评,武以德显”。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的各门派都订有崇尚武德的规范和标准,并以此来约束和调整习武者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各个流派对习武授德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二)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阴阳学说的影响,形成内外合一的练功原则和方法

  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与追求内壮外强的健身价值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指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动;所谓“外”,指人体外部形态的活动。“内练精气神,外练肌骨皮”是武术各门派练功的基本准则。依据天人相类、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武术十分强调主观(内)顺应客观(外),人体运动顺应天体变化,借助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来提高锻炼效果。

  (三)受古典审美意识的影响,形成了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和风格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套路演练中,武术技击性的本质特点更多的是借助形体艺术和动作编排技巧来表现动作的攻防含义。因此,在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下,武术既讲究手、眼、身、布等形体动作的规范,又注重精、气、神、传、意,强调习练者的意象思维、主观“体悟”,进一步发展到追求动作演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节奏及风格,形成了武术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及审美特征。

  (四)尚武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塑造

  两千多年前的《周易。象传》曾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尚武能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习武者在多年的练功实践中,吃苦耐劳,体魄不断强健,攻防技能不断提高,不断积累与严酷的生存环境进行斗争的经验,构筑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国人民长期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自古都用来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延年益寿,训练格斗技能。因此,武术具有众多的社会价值,人们不仅过去需要它,现在仍需要它,将来更需要它。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武术的社会价值,决定了这朵根植于中华文化大地上的民族体育之花,将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武术要走向世界,武术也属于世界。将武术推向世界不仅是对世界人民的贡献,也将十分有益于武术自身的不断发展。

  武术的作用

  健身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周贡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投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次防技术练习,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并在实践中互相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尤其对公安武警和边防指战员更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强身健体,陶冶情操

  武术不仅有健身和技击的价值,而且富有浓郁的艺术色彩。表现在运动中攻与防、虚与实、刚与柔、开与合、快与慢、动与静、起与伏等交替变化形成的强烈的动感、均衡的势态、恰当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使百看不厌。就单个动作而言,讲究的上、中、下三盘错落,高有鹰击长空的气概,低有钱翔浅底的雅趣,如“大跃步前穿”,忽地凌跃而起,忽地又伏身而下,似长风出谷,若燕子抄水,妙不可言。其套路运动变化,讲究动之如涛、静之如岳、起之如猿、轻之如叶、重之如铁、缓之如鹰、快之如风等充满着矫健、敏捷、洒脱、舒展而遒劲的美,使人的情操在演练中受到陶冶,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能力。

  锻炼意志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全过程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件道德,“尚武崇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还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竞技观赏

  丰富生活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根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比如,作家滴呐也非常热爱崇尚与喜欢观赏武术表演。

  交流技艺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武术表演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武术对儿童的价值

  第一: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等动作,人体各部位器官和神经都要参与运动。科学地进行武术训练,不但能使人体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还能调节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孩子容易形成的含胸、弓背等不良身体姿态。因此武术运动使人的身心能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第二:锻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通过练习,可使儿童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困难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儿童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生活习性和品德。

  第三: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幼儿武术活动,便成为他们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有些时候,幼儿的胆怯和好动等不良心理因素,通过良好的武术训练和武德教育,使他们克服胆怯的心理,改变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如今武术运动在世界的广泛传播,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他们通过练习武术来了解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

  第四:竞技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表演还是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当今,在很多娱乐场所,往往可以看到一些精彩武术表演。南拳北腿、刀光剑影,往往可以给观众一种紧张、赏心悦目、新颖独特的感受,通过武术锻炼,培养孩子的自我表现力和创造想象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五:幼儿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区别

  当今学前武术教育,改变了传统武术练习中的严肃、古板、枯燥、大负荷量以及不科学的练习方式方法,如今的授课方式大多采用游戏、录象、图片、音乐等科学的童趣教学模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训练课中不仅可以学到武术中技能技巧,还可以培养其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武术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有较大的区别。有些细节性的内容是其他体育运动所无法实现和完成的。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坚持参加武术运动比参加其他体育运动具有更新、更全、更具有运动性和价值性。

  “弘扬中华武术、发扬民族精神”,把中华武术打向奥运竞技赛场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