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 百分网手机站

医药物流的展望

时间:2017-06-21 10:36:15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医药物流的展望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强调的是药品的特殊性、专营性以及国有主渠道作用,导致这一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 垄断。近年来,随着医药物流热的兴起,今天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帮助大家,希望对您有帮助!

  1、医药国企介入的威胁

  北京,2004年初,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000平方米现代化物流中心已经投入运营,据悉,北药股份下一步将依托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第三方物流和委托配送业务,实现服务增值。而在华南地区,广州医药有限公司黄金围大型现代(药品)物流中心俨然已经成为半个南中国的“黄金眼”。“华南最大药品物流中心”的强势地位使其在投入使用后不仅有效提高了广州市的药品配送能力,而且大大推动了华南药品市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华东的上药集团,目前已形成了一个立足上海、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的药品分销体系,营销网络主要占据高端市场(二级、三级医院),并成为35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和国际医药批发商联合会(IPWA)的'惟一中国会员。上药桃浦医药物流中心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药物流基地,为保持该集团在国内分销、物流领域的强势地位增加了一个有力的筹码。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队典型代表的国药集团物流中心项目也即将投入运营。国药物流目前已经建立了分别以上海、广州、天津、北京、沈阳、成都为中心的区域物流中心,下辖各城市配送中心和驳运中心,既可实现客户产品在几大区域就近存储,以及各区域物流中心之间的转仓,又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客户产品到医院、药房等终端客户的配送。而2005年该集团在广州和天津筹建新物流中心的计划也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公司的日程表中。

  2、民营医药企业的威胁

  在“国家队”雄起的同时,以九州通为代表的民营力量也在以其机智灵活的策略抢食医药物流蛋糕。,。为了实现低价销售,九州通大刀阔斧采用现款进货、批量采购、推行大区总代理制等做法,以独家经营的形式赢得了供货商的全盘支持,同时也对国有医药流通企业传统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颠覆”。在日前召开的2005年中国医药分销变革与管理高峰论坛上,湖北九州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刘树林透露了九州通下一步发展计划:经营品种逾2万个,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占据中国医药商业10%以上市场份额,目标是打造医药流通领域的“航母”。

  3、医药外资企业的威胁

  以永裕新兴医药公司为代表的合资企业、近来风头日盛的行业外资本高盛集团、制药企业如太极集团等对医药物流领域的介入、新型物流业态如北京悦康源通(只负责仓储、货运)等,也是医药物流领域中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由此可以预见,中国医药物流领域日后难免会有一番分疆裂土的鏖战。

  4、医药企业的的重新定位是迫于生存压力:“物流”是最后一根“救命草”?

  中国加入WTO后,药品进口关税税率从2000年的14%逐步降低到2003年的6%,并将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和开放医疗服务的市场。中国承诺在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的分销服务业务,外商可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过去,我国一直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流通企业普遍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准备。在资本规模、经营方式、管理水平、营销经验等方面都无法与跨国大公司相比,入世后随着国外医药商业企业的大举进入,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将直接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先进营销策略和成熟管理体制的国外企业的竞争,医药流通开放对医药物流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医药商业领域全面开放后的几年内,随着跨国医药商业企业的进入,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对于众多的医药商业企业,将意味着优胜劣汰。只有扩大物流配送功能,才能争取更多的上下游客户,才能使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趋于协调、有效。另外,财务、人员和物流三大费用都可降费增效。据分析,近年来,整个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现在批发行业毛利有12.6%,而费用却占到12.5%;我国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显而易见节约成本、节省费用=创造净利润。

  相比之下,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商业的桎梏。从根本上来说,医药物流热还是缘于它对零售连锁企业、代理配送企业发展的滞后性。众所周知,医药流通业在大力推进代理配送制、零售连锁制的过程中,现代物流已成为其中的瓶颈。当然,日益严峻的生存状况才是迫使商业企业不得不另谋生路的真正原因。外资分销商“入侵”日期就在眼前。显而易见,合资、外资分销商首先抢的是跨国公司的产品。这意味着进口产品、合资产品甚至包括国有大企业的产品都会被这些企业抢走。作为分销商,如果没有货源,意味着只有死亡。在两面夹击之下,商业企业只有铤而走险,试身现代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