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 百文网手机站

日本物流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

时间:2022-09-21 15:43:27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日本物流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日本物流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本物流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

  日本物流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

  日本的物流虽说是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概念,但无论是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均不亚于欧美,而且诸如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方面还独具特色。所以,了解和掌握日本的物流发展过程以及与此密不可分的经济状态、社会生活等情况,对于我们认识物流的实质、内涵和外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日本的物流共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1.物流管理萌芽阶段(1945—1953年)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1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有效地运用Logistics解决了战时军事后勤。但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Logistics并没有被企业重视,而Physicaldistribution却在美国、日本作为物流运用了二四十年时间。日本1945—195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的经济恢复期,也是物流的萌芽时期。这一阶段,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导,采取“倾斜生产方式”,重点发展煤炭、钢铁、化学工业。粮食、食品供给不足,短缺商品曾实行配给制,市场供应紧张。国家重生产、轻流通,物流作为流通技术,只被看做销售过程中的辅助手段,不受重视。仍存在肩背人扛,野蛮装卸,包装简陋等现象。1950年成立了装卸研究所,开始使用传送带、起重设备和叉车。

  2.物流管理形成阶段(1953—1963年)

  这一阶段是日i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以后开始高速增长的起步时期,也是物流发展初期。日本经济仍以生产为主导,流通处于配角地位。1956年日本经济经过十年的恢复期后,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已经意识到与生产效率相对,流通效率不匹配,于是刚刚成立不久的日本生产性本部决定向美国派出代表团,考察流通,这就是1956年秋季出访美国的日本“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该考察团从美国带回了物流的概念,引进了Physicaldistribution—词。从此,在日本掀起了物流启蒙、宣传和普及运动,奠定了物流发展基础。

  3.物流管理理论转化生产力阶段(1963—1973年)

  第三阶段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物流也开始受到重视的时期,同时也是流通由“配角”上升到“主角”的阶段。市场商品变得饱和,货物流通量猛然骤增,流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到了不解决物流,整体经济就无法推进的地步。日本学术界、理论界不断地宣传物流,积极向日本通产省、运输省等政府相关部门提出重视物流的建议,后来终于使日本政府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开始研究和解决物流问题。

  4.形成物流标准化的思想,在物流技术上逐步实现精细化发展方向阶段(1973—1983年)

  这一阶段,正遇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日本经济从此由高速增长转为稳步增长,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工业生产由“量”的扩大转为“质”的提高,市场饱和,商品供大于求,流通主导经济发展,物流在经济舞台上唱“主角”。日本政府为使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进一步重视流通环节,加大物流合理化的力度,增加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注重企业物流发展。

  5.物流服务的概念开始得到认同阶段(1983—1993年)

  在这一发展阶段,消费主导日本经济,消费者是“上帝”的说法被世人公认。企业由原来的注重生产转为注重销售,又由注重销售转向注重消费者。用户第一,客户至上,“上帝”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消费,给物流又增添了新的难度。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的英文名称由PD改为Logistics,1992年,日本两大物流团体合并,成立了日本物流系统协会,简称为JILS。这一阶段里,企业在竞争激化的经营环境中,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加强物流管理,调整物流体系,追求综合效益。共同运输、共同配送、协同组合的做法得到推崇,条形码技术、托盘联营,单元化装载搬运,门到门配送等进而提升了企业物流运作的水平,系统化、智能化物流有了长足发展。

  6.国际化趋势逐渐渗透,供应链联盟逐渐成熟并且大力发展绿色物流阶段(1993年至今)

  此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明显,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化和环保型经济成为日本的主流。从物流中找出路,把物流问题置于首要地位,加强国际竞争力,建立环保型、资源再生循环型经济社会,成为日本政府新的政策取向。

  1996年,日本政府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文件中,把物流列为首要课题,1997年制定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即《综合物流施政大纲》。2001年,政府为了强化这一施政纲领,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又在该大纲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这一阶段,企业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有效利用社会专业企业资源,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作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和整合。受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电子标签、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GPS)、无线电射频技术等新技术、高科技的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环境和资源再生利用问题突出、消费者要求苛刻等诸多因素中,接受考验,寻找出路。

  日本物流概念形成的历史比美国晚得多,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物流理念的提升和物流功能的整合进程很快。现代物流发展十分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经验和方法,成为现代物流方面的先进国家。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从美国导人物流概念的过程中。把物流理解为“各种活动综合体”,包含了运输、配送、保管、库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活动等基本活动。60年代,曰本通产省发表了《关于流通活动系统化》,提出为了适应流通活动高度化和效率化,要把整个流通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把物流基本功能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70年代,运输省发表了《走向物流系统化的道路》,认为物流系统是经济社会的子系统,提出构建理想的物流系统的思路。从此,在日本,从政府层面到行业层面再到企业层面开始全面构建物流系统。

  日本物流的发展史

  (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期

  自1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理念后,1958年6月又组织了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从1961年到1963年前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到1963年后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到1965年物流一词已正式为理论和实践界全面接受。还值得指出的是在物流概念导入日本的过程中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管理”、“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动。

  (二)物流近代化时期

  1965到1973年间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所以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开始广泛推广货台、铲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开展单位货装卸系统等等。与此同时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管理系统也不断增加。除此之外,这个时期的日本也在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的大发展时期。而这一阶段的发展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才告一段落。

  (三)物流合理化时期

  1974到198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迎来了减量经营的时代经营成本的降低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课题。从而要求物流能有所改变,所以说这一时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时代。首先,这一阶段担当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专业部门开始登上了企业管理的舞台,从而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运动。此外,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在实践上,这一时期对应于理论发展,开始广范围地设立合理化工程小组,实行物流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互联网物流也在蓬勃发展,其宗旨在于加速订货、发货等业务的迅速化,以及削减物流人员,减少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以大型量贩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建立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这是物流合理化在技术上的反应。在物流管理政策上,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这一政策对于推进企业物流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事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各个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这一时期还值得一提的是专业物流部门或物流子公司设立的兴盛。

  (四)物流纵深发展时期

  80年代以后,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渍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了问题。生产的多品种化和少量化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这使得市场的不透明度增加在库排除的观念越来越强,其结果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即从集货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进货短时间化发展。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状况中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现在80年代后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价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等方面。但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昂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时代的说法,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因而,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这大纲是根据日本政府决定的“经济构造的变革和创造规划”中有关“物流改革在经济构造中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2004年,为止既要达到物流成本的效率化,又要实现不亚于国际水准的物流服务,为此各相关机关要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这一指示而制定的。这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代化、纵深化发展的指针,对于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该部分的目的在于推进各政府机关、地方公共团体、物流业者和货主联合采取物流现代化措施,加强地方与中央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