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器乐 百文网手机站

器乐知识之中国乐器笛子介绍

时间:2022-11-27 18:35:27 声乐器乐 我要投稿

器乐知识之中国乐器笛子介绍

  中国的器乐追求的是一种空灵以及源远流长的感觉,这对于笛子来说是最符合不过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器乐知识之中国乐器笛子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器乐知识之中国乐器笛子介绍

  笛子 吹孔气鸣乐器,亦称竹笛、横笛。笛体上开有吹孔和膜孔各一个,按音孔六个,尾端开有基音孔、辅助音孔各两个,音域两个半八度。明清之际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笛子成为许多剧种的伴奏乐器,根据其形制长短,有梆笛、曲笛之分。梆笛较短,以伴奏梆子类戏曲而得名,音色高亢明亮,善于表现健朗活泼的情绪。曲笛较长,常用于昆曲伴奏,较梆笛音区低五度,音色淳厚圆润,善于表现清雅婉约的风格。吹奏技巧非常丰富,主要有打音、倚音、震音、连奏、花舌音、垛音、滑音、颤音、泛音、叉口等。著名曲目有《柳摇金》、《朝天子》、《步步高》、《满庭芳》、《五梆子》、《鹧鸪飞》、《荫中鸟》等。

  《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流行的器乐曲牌,在戏曲中用作过场音乐,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将其整理加工,赋予乐曲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成为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之一。该曲采用典型的变奏体结构,各段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变化,并交替使用花舌音、垛音、滑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展现出梆笛演奏艺术的独特风采,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情绪。

  《黄莺亮翅》,冯子存据山西民间乐曲改编,形象地描绘了黄莺在辽阔天空自由翱翔的情景,用吐音装饰旋律,模仿黄莺展翅飞鸣,运用倚音、滑音、吐音等技巧,使得旋律活泼欢畅。

  笛子的历史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横吹类的笛乐器。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后笛子与现在类似,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10世纪,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词唱曲的主要乐器,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笛子的种类

  梆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

  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 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曲笛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多为C调或D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竖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与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大致相同的音阶,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今天的中国音调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现在的民间乐曲《小白菜》。

  笛子的演奏形式

  一、轮奏

  轮奏是指由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吹奏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差一拍或数拍,形成一种似大山中的回声又不是回声的效果,一起一落,相互配合、连绵起伏、前呼后应。如通俗小品《流行雨》中的《中华民谣》,就是采用F调梆笛全按作2和BB调笛子全按作5两支笛子,彼此相距两拍吹奏主旋律,跌宕起伏,悠扬动听。

  二、重奏

  重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声部的演奏者,各按自己声部的曲调,重叠演奏同一乐曲,相互配合,共同抒发同一思想,塑造统一的音乐形象。重奏的要求比独奏高许多,两个或多个声部必须在音色、音量、感情诸方面达到完全的统一与和谐,而不能重个人轻整体打“英雄球”。它的特点是大气磅礴、整齐化一、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与穿透力。二重奏作品中,马迪先生的《跑旱船》堪称经典,气氛热烈欢快,还可以微妙地加上形体上的动作,两者形体上的动作要求自然、和谐、统一;三重奏作品中,普及较广的是林克仁先生的《醉卧山林》,作品特点上透着一种距离美,并且冷、暖色调兼备,冷者表现那种远离尘世喧闹的幽静,热者表现大气磅礴自然景象,任人在艺术的殿堂里,尽情领略名士的境界;当然还有四重奏的《茉莉花》、五重奏的《枣圆春色》,在此不一一介绍。

  三、齐奏

  齐奏是指两个以上的演奏者,同时吹奏同一曲调的乐曲。它的特点是:音量上有强烈的震撼力,穿透力,共鸣效果好,有气势,有排场。如江苏优秀民乐大师爱心演奏会上《姑苏行》一曲便是采用了齐奏的形式,数十人一起吹奏,无论音量上还是气势上都足以征服听众。这种形式也常用于教学上,老师有时候要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会让节奏感差的学生同节奏感好的学生一起吹奏,以牢牢牵制住其节奏,让其不易出现抢拍或落拍现象。

  四、民乐合奏

  我国的民族乐器主要有:笛子、箫、管子、笙、唢呐、高胡、二胡、京胡、板胡、中胡、柳琴、月琴、三弦、扬琴、琵琶、古筝、古琴、锣、木鱼等。由于民族乐器种类繁多,造就了中国民乐合奏的体裁十分丰富。民乐合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江南丝竹。 它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上海等地的丝竹音乐,其中上海丝竹乐影响最大。江南丝竹音乐格调清新、秀丽,曲调流畅、委婉,富有情韵。著名的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行街》《三六》等八大曲;(二)、广东音乐。流行于广东地区,乐队由笛子、二弦、三弦、等乐曲组成。后受到江南丝竹的影响,改用高胡为主奏乐器。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传统乐曲有《旱天雷》、《鸟投林》等;(三)、福建南曲。曲调典雅古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由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唢呐等乐器组成。最著名的合奏乐有《梅花操》、《百鸟归巢》;除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曲等形式外,还有遍布全国的“吹打音乐”,流行于河北的“河北吹歌”,独特的“潮洲大锣鼓”等。

  品位民乐合奏,需要了解它由那些乐器组成,描写的主题思想等。如:《苏堤小景》,亦称《苏堤漫步》,是著名作曲家顾冠仁的作品。以竹笛由弱渐强的颤音拉开帷幕,古筝起,接着竹笛、二胡、琵琶等一起入拍,该曲描绘了春日苏堤的优美风光。节奏明快,曲调流畅,堪称小合奏曲中的精品。

  五、其他形式

  (一)、对奏。 两个人对答似的吹奏,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如《顶嘴》。

  (二)、表演奏。 除了表演者吹奏笛子外,还有一组人进行现场表演,表演的内容与吹奏的主题思想一致。如俞逊发的《品茗》。

  (三)、新民乐。将民族器乐,电声乐队和MIDI音乐接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取长补短,使民乐的个性有了更好的展现,丰富了民乐的艺术表现力。

  1、冯晓泉、曾格格。为新民乐领军人,他们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动机,用现代理念和手段创作,形成新的民族音乐形式。并且以东方音乐为主线,兼容了R&B.Hiphop、拉丁、非洲、苏格兰等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民乐演奏与歌唱处理得和谐统一。

  2、女子十二乐坊。由13名女性组成。古典中融入拉丁、爵士和摇滚的流行乐队元素,乐曲旋律时而幽婉、时而激昂,着装大胆前卫,音响效果气势雄浑,与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谓对传统民乐的一大突破,拓展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可谓民乐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笛子变音半音的吹法

  六孔笛子虽然不便演奏快速的半音进行,但在一定的手法控制下是可以吹出任何半音的,甚至比半音更小的变音。

  演奏各种变音在慢速的或带子滑音效果的旋律中较为容易,方法有两种:

  1、按半孔的办法,即用手上的技巧去求得半音。如全开第一孔发出B音,半开第一孔即可得到降低半音的降B音。手指按孔时露孔越大,音越高;露孔越小,音越低。演奏者可随时调节。

  2、用嘴上的技巧来调整音高,可细分为三点:A、吹孔外倾,音即偏高;内倾,则偏低。B、用劲吹,音即偏高;轻吹,则偏低。C、用气粗,音即偏高;用气细,则偏低。

  通过叉口指法及按半孔等技巧,结合嘴上的功夫可以奏出各种变音,也可用来纠正音准的误差。优秀的演奏者还善于利用微笑的音高变化结合其他技巧润饰所奏的旋律,以更细致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这是中国笛子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特殊的半音按孔方法

  为了适宜一些特殊的半音和对乐曲演奏处理的需要,通过变化指法而产生一些与一般半孔音按法不同的较为特殊的半孔音,使吹出的半音接近或达到标准的音。以全按为2的六孔笛为例:中低音区的4音有上面介绍的半孔按法,但在传统的按法中是以单开2孔为主,其音高介于4与#4之音。在一般的指法中,以按半孔为主,但在某些特殊或具有地方特色的曲子中,为达到演奏上的特殊的效果会用到单开2孔这一音,如在《京调》中,为了使京腔更具有韵味而用上这一指法;还有在《挂红灯》(周成龙曲)的前段中颗粒性的连续吐音中(如2321 6161 2321 6161 2353 2321 6165 445)的每一个1音(全按为6)则是为了在速度和演奏上的方便而用上这一指法。总的说来,半音用法有一个原则就是慢用半(半孔)为主,快则以叉为辅。

  在第五孔半孔中,也经常用到叉孔按法,以全按为3为例,其音高为1。中音的1叉孔按法为音开一、五孔;高音的按法为按闭四、六孔。但这两种按法所发出的音色比不上开5孔半孔来得清脆、漂亮,所发出的音高也有一点出入,所以在这一指法中,应尽量使用半孔音为原则。典型的曲子是曲笛的《幽兰逢春》、《江河水》和梆笛的《万年红》。

  在高音部分中,以筒音5为例 高音#5的指法一般用闭二、三、五、六孔,半开一、四孔的指法。此指法看似较难,但不管在慢速或快速的演奏中,此法都可以应付,典型的曲子如《帕米尔的春天》。高音#6的指法为闭二、六孔,开一、三、四孔,上半开五孔。由于这个音与高音的筒音程三个小二度的关系,因此此音在全按为6和全按为3的曲子中较为常见。练此音时易从高音的筒音用滑音的形式滑到该音,代表曲目有曲笛的《江河水》和梆笛的《山村迎亲人》。高音上加两点的#1的指法为单按闭四孔,此音极为少用。高音上加两点的#2(即全按为3的高音上加两点1)的指法为开一、二、六孔,极度超吹。此音能否奏出与笛子的好坏和大小有极大的关系,一般只有大曲笛才能奏得出此音,如在大C曲笛《流浪者之歌》中的开始部分的散板中就用到此音。

  我国传统的六孔笛在半音阶演奏的局限之下,广大笛子演奏者运用自身的智慧,创作并演奏了许多优秀的曲目,解决了许多由于六孔竹笛不便半音阶演奏而产生的问题,许多新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正逐渐被发现和推广,如曲祥的《我的骏马》就是一首非常好的曲子,该曲充分利用六孔笛本身七个音调的调性关系,分别以全按为1至降7为指法,生动有趣地模仿了骏马跳跃和嘶鸣的情景。其富有特色的音乐曲调、灵活多变的指法技巧和较为适中的演奏难度被许多笛子爱好者所喜爱。许多改篇的外国曲子,使演奏者们更加注重对半音阶对实际运用的研究。其中如《单簧管波尔卡舞曲》、《小天鹅》、《霍拉舞曲》、《西班牙斗牛士》等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曲目,它们对传统笛曲的“冲击”是使我国笛曲的作曲和演奏水平前进的催化剂。

  广大笛子爱好者要在练好基本功的前提下,认真领悟和掌握半孔笛的正确方法,就不难驾驭这此笛子独奏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