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培训 百分网手机站

声乐学习4大误区

时间:2018-04-08 14:57:49 声乐培训 我要投稿

声乐学习4大误区

  本文为大家分析声乐学习的四大误区,以供参考,希望对你们有益。

声乐学习4大误区

  误区1孩子变声期要停止声乐学习?

  对于少年声乐爱好者来说,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孩子变声期间是否应该继续学习声乐的问题。能不能唱歌?应该怎么去练习?特别是男孩子,在变声期期间面临着很大的变化,心理上和声音素质上怎么去调教?

  常青表示,“变声期一定要注意练习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按照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很多人认为变声期间要完全停止练声,但我认为这会导致孩子输在第二起跑线上。如果在此期间练习中音、偏低音区,避开高音区,更不能拼命叫喊(在学校上课,体育活动都应该注意不要大喊大叫)。持续练习,会有好的效果。另外,利用孩子比较空闲的时间,偏重对歌曲方面的处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假声的练习,反而会更加出彩。反之,有的孩子在变声期完全停止了练习,到变完声以后再继续练,就错过了这段时光。”

  误区2学习声乐课学会唱几首歌就行?

  一般来说,人们学习声乐可分为兴趣爱好和走专业路线,常青往往将有兴趣爱好的人培养成专业水平。“有些不想走专业路线的爱好者,会忽略学习歌唱方法的重要性,有些家长也认为小孩子不用学,随便唱,学会唱几首歌就行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既然要学习声乐,最重要的是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效果会大有不同。”  很多爱好者是“高音崇拜”,喜欢唱《山路十八弯》、《青藏高原》、《爱我中华》等高音歌曲,但是往往因为发声方法不对,导致喉咙喊破、嗓音病变等,自己难受,听者也觉得很“刺耳”。“高音要注意真假声的转换,唱歌的时候要注意用气息和共鸣,要用嘴巴里面的‘小嘴巴’来唱。”常青一边演示一边告诉记者,“人都有两个声音,两个嗓子,掌握了方法以后,唱高音会变得较容易。而且高音部分单纯用假声,会显得很突兀,但是用真声和假声结合,会变得很自然。”

  误区3声音沙哑的孩子无法成才?

  有几个特殊的学生值得一说:“有一个孩子声音沙哑,说话声音都很难听,家长也没有信心,但就是抱着一点希望。让他们唱歌都是一个难题。”声音沙哑的孩子不是不能成才的,科学练声方法配合医生的治疗,一定能有所突破。有一次,一个女孩的家长在琴房外面看到女儿的进步,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有这么好听的声音,禁不住眼泪直流。”

  误区4“海豚音”遥不可及?

  “老师,你知道周杰伦吗?你知道维塔斯吗?我说,我知道啊。周杰伦在唱韵律,唱不清楚歌词,是他的风格。维塔斯唱海豚音,很美妙。但你不是周杰伦也不是维塔斯,你要有自己的风格。”美声、民族、通俗……这些唱法是死的,但是人是灵活的,几样唱法怎么结合起来,就成了你自己的特点。“海豚音、尤得儿、花腔等高难度的演唱技巧,8-10岁的孩子们都能实现,《Memory》、《Loving you》、《我的太阳》这不是不可能,也不是遥不可及,关键在乎你对唱歌有多热爱,你对这个事情有多投入,以及正确的方法。中国青少年声乐教育应跟国际接轨,外国青少年能唱的世界名曲我们中国的孩子也能唱,但不是为唱而唱,而是结合歌曲的需要,唱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

  学习声乐的学生大都懂得获得好的声音技术离不开歌唱器官的`协调合作 ,但在具体实施发声练习或演唱作品时,总会出现声音虚弱无力,气息用不上,共鸣腔打不开,咬字吐字不清等现象,尤其以学习时间较短的学生为多。究其原因,还是对歌唱发声的技术要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表象与实质的差异。文章即针对声乐技能学习中在用声、呼吸、共鸣、语言等方面出现的几种认识上的误区进行学理性的分析和探讨。

  一、关于用声的误区

  一般概念的发声原理是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喉头时促使声带震动,产生声音,而歌唱发声的运动原理却是在人的本能发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整声带与周边肌肉的合理运动,产生强大而丰富的、符合歌唱技术需要的声音状态。在进行歌唱训练时学生往往混淆了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声音状态,用本能发声的心理暗示指导艺术歌唱,从而导致喉头上提、声音漏气等用声上的误区。要克服以上发声错误,就必须把生活中的本能发生习惯与艺术歌唱的发生要求严格区分,建立正确的发声意识。

  声带的闭合能力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其周围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生活中本能的发声习惯,范围只局限于对方听得见的距离,没有太大的音量与音区的要求,声带的运用是随意的。由于声带只有在发强音和高音时才紧密闭合,那么类似于说话的本能发声习惯常使声带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完全闭合状态。如果错误的运用声带周围肌肉的功能,如把本该促进声门开放的环杓后肌运用到歌唱,必定会产生声音虚、漏的问题;把稳定喉头的喉外肌力量作用于发声,就会造成提喉、喉音等用声错误。

  二、关于呼吸的误区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最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但仍有很多学生苦闷呼吸训练中做得很好,而发声时气息却不够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关呼吸问题的误区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吸气时气息到达的深度不够,即没有吸到技术所要求的到达“肺的底部”。气息吸得浅作用于声带时,呼出气息的量和压力不足以冲击闭合的声带,而使声音显得虚弱无力。引起气息浅的原因和本能呼吸习惯有关,本能的呼吸是建立在类似于一般的谈话间,或者身体剧烈运动后的一种生理上的本能反映,它只需要胸腔的扩张、收缩产生力量完成肺内气体的交换。扩张只集中在肺的上半部分,和歌唱所要求的“吸到肺的底部”显然是大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腰腹肌的能力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遇到较长的乐句需要气息量加大时,肺叶的下半部分气息得不到有效输送,而觉得气息不够用。

  二是气息与声音缺少有效配合,致使声音“搭不上气”。我们从两方面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运用气息歌唱的习惯,张嘴就唱,把呼吸动作与歌唱的用声动作分割开来。另一方面是过分地注意气息,为节省气息故意增加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形成“憋气”,使气息不能顺利地作用于声带。这两种情况的最终结果都可能导致声带紧张、干涩,声音发直缺少泛音。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主张呼吸和发声训练结合一起练习比较好,因为气息和声音是揉为一体的,呼吸训练不能脱离歌唱实践而单独存在。我们要建立这样的歌唱意识:只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才是有效的声音,只有正确作用于声带的气息才是有效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