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百分网手机站

社会工作预估及计划基本流程

时间:2021-10-29 10:24:06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社会工作预估及计划基本流程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它与人们把本职工作之外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专业性助人活动称为的社会工作,有本质不同。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预估及计划基本流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社会工作预估及计划基本流程

  预估

  一、什么是预估?

  预估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换句话说,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为制订科学的介入计划打好基础。

  二、预估的目的

  预估是一个认识服务对象情况的过程,目的在于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建构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因此,预估的最终目的是制订出正确的计划。

  三、预估的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即认识、了解问题情境中的主要因素,并对它们做出深入研究。

  (1)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

  (2)与服务对象生活有关的重要系统资料

  (3)问题发生与持续的时间

  (4)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等。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所为主观因素是指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实际感受。识别问题的主观因素即是要认识服务对象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的,站在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问题对他的意义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理解、它们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社会心理影响是什么,即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预估的目的在于得到对服务对象问题的深入认识,识别那些造成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和使问题延续的因素,这样可以让社工能够由表及里地探查问题,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

  社工要注意,预估不仅要集中在服务对象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服务对象系统内外的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去帮助他们。识别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即是运用专业知识去思考、辨认情境中需要改变及可以成为改变资源的部分,是将着眼点放到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优势上。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预估的目的在于提供正确的方法和介入途径去帮助服务对象。帮助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个人工作、小组工作和大型活动,很多时候需要综合运用这些不同的方法。

  计划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决定的过程,包括制定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所以,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入行动服务的,也是介入行动的蓝图。计划是发展有效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的过程,也是决策行动的过程。服务计划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目的及目标

  目的是指总体介入工作要达到的方向。目标则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实现了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就能够达成总体的目的。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目标时,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最后达到改变的总目的。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改善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的问题。计划中要明确和详细写出在预估阶段社工和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以便在介入阶段督促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关注的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包括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焦点。

  3、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除工作目的和目标、关注问题和对象之外,计划中还要包括介入所采用的方法和具体行动。介入可以采用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等多种方法;而介入行动则可以是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等多种行动。

  二、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详细和具体

  4、要与工作的总目的、总之相符合

  三、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社工可以通过征询服务对象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来确认问题,例如:“我们已经对影响问题的因素和问题本身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包括……和……以及……你觉得这些问题是否就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包括两个步骤:

  (1)筛选目标:社工与服务对象一同找出期望达到的初步目标并对各个目标进行讨论,以决定具体的目标。

  (2)定义目标:在目标筛选出来后将目标界定清楚,以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定义目标,以利于目标的执行。

  4、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5、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6、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7、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

  “系统”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域,如夫妻、家庭、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也包括由这些交流引发的生理、心理过程,如思维、情感等。

  2、选择介入行动

  (1)危机干预。当服务对象遇到突发事件时,如失业、疾病或天灾人祸等问题发生时,需要社工立即进行干预,包括通报相关机构、安置和安抚服务对象、进行物资救援等。

  (2)资源整合。制定计划时,社工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说明建立资源网络,包括服务对象需要哪些资源、谁能提供资源等。

  (3)经济援助。常规性的经济援助包括对低收入的服务对象给予正式制度性帮助。临时性经济援助是当服务对象出现特别需要时提供的帮助,如紧急医疗救助、特别教育补助等。

  (4)安置服务。这类服务是指将服务对象带离原有生活场所进行暂时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务,根据时间的长短氛围暂时性安置、短期安置、长期安置和永久性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