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百文网手机站

诚信的企业文化

时间:2022-08-12 11:45:39 企业文化 我要投稿

关于诚信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诚信的企业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诚信的企业文化

  诚信的企业文化1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现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假如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的利益,那么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实际上,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生产领域:

  ⑴炮制虚假概念,蛊惑消费者。对一些高科技行业企业而言,一个新的概念似乎就代表了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独特,但其中的很多往往是虚假和错误的概念,例如前些年出现的所谓“健康空调”、“数字电视”玩的都是一些概念,一方面有些概念根本就不成熟就急于抛向市场,另外一方面有些技术缺乏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际的利益。

  ⑵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小企业、小作坊盛行模拟和造假,一些大企业却擅长偷工减料,从而降低成本.对于那些食品、饮料产品不出现问题也许还属侥幸,一旦质量问题被曝光,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

  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在2000年全国打假联合行动中,查获的假冒伪劣主要商品多达70多种,从食品、药品、卷烟、到化妆品、棉花、服装,到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劣质钢材、计算机、航天飞机零部件等应有尽有。

  2.销售领域:

  ⑴虚假承诺,不实宣传。广告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但由于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现象却日益增多。当广告中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出现较大偏差时,消费者就会对企业产生不信赖,企业的信誉将受到损失。

  ⑵偷换概念,制造假象。在商业领域,竞争的加剧导致商家进入“促销战”的怪圈。如今的商家越来越精明,在很多诱惑巨大的促销背后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消费者按照商家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购物,最终却发现商家承诺的那些优惠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己。

  ⑶包装上做手脚。目前社会上送礼盛行,有的企业借助收礼人的“虚荣”心理,在华丽的包装下面却是劣质,甚至过期的产品,坑骗消费者,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企业损害的却是长期的发展。

  3.企业之间:

  ⑴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则愈演愈烈。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瘟疫。

  ⑵信用方式退化。在欧美国家中,信用关系已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支付活动和交易过程,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而我国国内企业却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任何信用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方式、以货易货等原始交易方式退化。

  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内在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不懂诚信是永远可靠的资本。

  2.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与此相应,企业上当受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造成亏损严重,信用恶化。即使当前我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当多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也没有长远的关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追求眼前的利益就是决策者最优的选择,从而失去诚信的动机。

  3.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老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害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从占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这种关注和实践,虽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但最好能够是文化规范的结果,即把老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2.构建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有信用。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熟悉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楚、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治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治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

  在征信国家良好的征信服务总是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结合的。我国虽然尚未有全国性的征信体系,但各个地方己纷纷先行试点建立地方性的征信体系。比如2001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试行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并下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治理办法》。到2002年7月,试运行期间,己有346家企业和60名自然人被登上“黑名单”。甘肃、江苏、浙江等省都打算建设地方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使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建立起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诚信的企业文化2

  《触摸企业灵魂》是XXX集团一本创业传记,记录了XXX集团员工十年来创业的光辉历程。书中那些脚踏实地,可歌可泣的故事感人至深,是值得我们XXX人引以自豪和传承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一个企业如果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的根基才会稳中有固,才会发挥最大能量,助理去也走向辉煌。在集团公司高扬的旗帜下、作为XX发电公司的普通一员,我有着深深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员工爱岗敬业,忠于企业,这种和谐关系在《触摸企业灵魂-中电投集团文化故事》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和诠释。

  掩卷而思,我被每一篇中的每一个故事所折服,甚至被故事中的每一句话所打动,他们虽然平凡,但却如此踏实。《一个都不能落下》一文让读者了解到境外员工付诸的艰辛汗水;《虽然只是300元》一文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爱,什么是无私与善良,人间大爱无疆的至纯至爱,让人折服;《一份技术报告》中的大周是千万名员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求实务真、追求卓越的缩影;《中国第一张电子商业汇票》展现了中电投人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海涛的幸福生活》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白城发电公司的众多优秀员工浓缩。我们年轻的大学生深深体会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中电投员工的幸福,激发他们用感恩的心回报企业,爱岗敬业。

  书中没有过多提及企业领导层,但书中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远大的目标,用无形的企业文化驱动着每个企业扬帆远航。书中故事是集团公司众多优秀员工的代表,他们用那一首首感人的先模事迹带动着众多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和耕耘。XX发电公司五年来,始终保持一个昂扬向上有朝气的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队伍,打造一支会科学管理、能克难攻坚,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取得了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殊荣。正是公司管理层带领广大员工在“团结、求实、拼搏、进取”的企业精神引领下,发挥了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为白城发电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

  2013年XX发电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统一思想,以人为本,构建起诚信、和谐、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公司长远发展贡献出更大的贡献。

  诚信的企业文化3

  一.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诚信缺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据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4O多亿份同约中,履约率仅有50%,在当今的经济交往中,许多企业被迫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如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原始交易方式,企业交易中现汇支付高达80%。经调查近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背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另外国家审计局曾对1290家国家控股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分析,发现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诚信”包含的内容分析

  西方学者创建了大量衡量企业诚信的学说,这些学说针对不同角度而各有侧重,但一般采用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概括企业诚信要素的特质,从中反映了企业诚信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2.1“C”要素学说

  1.三“C”学说。三“C”的表述方法来源于最初代表企业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Character(品格)、Capacity(能力)和Capital(资本)。

  2.四“C”学说。1910年,美国费城中央国民银行(The Central National Bank of Philadelphia)的银行家维席?波士特将三“C”学说加以改进,又增加了一个“C”――Collateral(担保品)。波士特认为,除了三“C”外,担保品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3.五“C”学说。1943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开拓移民商业银行(Stateplauter Bank Of Com.merce&Trusts)的银行家爱德华又在四“C”的理论上再加上了Condition(又称Circumstance环境因素)这一个“C”。爱德华所指的环境状况,包含内容广阔。即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因素,也包含行业发展趋势、竞争状况等因素。

  4.六“C”学说。六“C”学说又是在原来的五“C”基础上增加了Coverageinsurance(保险)发展而来。同“担保品”性质一样,保险也是通过减少契约签订者的潜在风险,达到企业与银行之间信贷契约形成的目的。

  2.2三“F”要素学说

  美国学者米尔顿.德里克根据六“C”要素的不同性质,又将六“c”要素重新归纳分类。具体为:将品格、能力归纳为管理要素(Management Factor)、把资本、担保品归纳为财务要素(Finan―cial Factor)、把状况、保险归纳为经济要素(Economic Factor),即形成了三“F”学说。

  2.3六“A”要素学说

  美国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基于对企业诚信各方面的考虑,提出企业诚信六大要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组织因素、商业因素和财务因素。

  2.4五“P”要素学说

  五“P”学说是企业诚信管理中较新的一种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因素(Personal Factor)、目的因素(Purpose Factor)、还款因素(Payment 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和展望因素(Perspective Factor)。

  三.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1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与诚信精神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诚信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片面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为了占有市场,有些企业搞广告大战,花大钱、请名人,铺天盖地搞宣传,甚至搞虚假广告,引起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有些企业搞价格大战,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不讲质量、误导市场,坑害消费者;还有些企业搞五花八门的促销大战,甚至搞回扣、搞提成等歪门邪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企业讲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守信者必将受到市场的奖赏,而失信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3.2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

  领导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企业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企业诚信管理的关键。企业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使得社会对企业的管理感到质疑,由此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使企业领导人把诚信看作是应尽的义务,自觉地遵纪守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典范。

  3.3加强企业员工诚信道德教育

  一方面,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在某种程度上说,员工的形象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另一方面,员工的诚信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存在员工怠工和蓄意破坏、泄密等行为,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全体员工信誉观念、信誉意识、信誉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讲诚信为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道德规范和评价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诚信环境。诚信教育的内容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让全体员工从内心真正树立企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感受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能自觉以诚信做人,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沟通客户,以诚信坚守岗位,以诚信捍卫企业。

  3.4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市场竞争的现实告诉我们,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就要严把质量关,向市场提供“零缺陷”的产品。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在市场经济社会,服务也具有商品的价值,同样质量的产品,可能因服务好而带来更多的客户、更多销售量,从而使产品“增值”,如果服务差则会使产品“减值”。持“产品质量诚信”“服务诚信”,这样的介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就长青基业。

  诚信的企业文化4

  文化一词源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是文化最早的解读。文化其实是由名词“文”和动词“化”两个不同的词组成,所以文化被后人解读为“以文化人”,文化落实到企业就叫企业文化。

  其实中国有商业史以来就不缺企业文化,那时候不叫企业文化这个词,而叫商业精神。讲商业精神或企业文化,一定离不开本民族的人文传统,离开了这个文化就很难永续传承。在中国千百年来商业精神其实都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中尽情演绎着,万变不离宗,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都离不开这五个字的基本涵义,在当代中国企业中,其实真正做到“仁义礼智信”商业精神的企业寥寥无几,在这五个字中,“信”是其他商业精神的最终归属,也是企业赖以发展和生存的根本。当代中国企业与当代社会其实最主要的通病就是没有构建起“诚信”的商业精神和道德体系。社会的种种乱象和企业的种种危机就是缺乏“诚信”造成的,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往往脱离了中国人文精神传统而去追求一些假、大、空的理念,“第一,大,特,独有”等词汇被企业家经常挂在嘴边。结果把企业和做人的根本却忘了,无论是倒下的三鹿和倍受社会所诟病的一些企业其实就是没有建立起“信”的经营观和价值观而导致的结果。

  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因为制度的局限,往往演绎成企业家文化,而企业家文化有时并不是企业家的意识表达,而是企业家身边谄媚之人的思想的体现,于是企业文化在传播中多半会被没有文化的执行者们曲解,甚至衍变为公司政治的工具,失信于团队,失信于股东,失信于客户。长此以往,企业就会丧失其原有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失信文化流行于世,对企业造成了很大伤害。

  在中国,文化正统的排序是“仁义礼智信”,社会正统的排序则为“士农工商”,由此推论,商业文化在中国是排在后面的“信”字。文化以人为本,商人以信为本,商业文化,无论商人的姓氏为“赵钱孙李”或“周吴郑王”,成功者都离不开一个信字。企业要想做大和做强,不求信是不行的。“仁义礼智”必须坚守,但“信”为至尊。商人必须一诺值万金。

  诚信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中国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我国古有“无信不立”之说,《论语》中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企业道德经营的必备要义。儒家常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传统的商业道德。早在战国时期,对商业活动就有“市价不二,国中无伪”的要求。在商业发达的明清之际,商家无不标榜诚信,也大都“以儒道经商”。晋商与徽商就是中国古代以诚信经商势力最大的两股商业力量。梁启超说,“晋商笃守信用”,徽商亦“贾而好儒”,能够“以诚待人,以信接物”。良好的信用文化成了商家们的成功之道。

  诚信是现代企业的黄金品牌。时至今日,许多知名企业已经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海尔的高层管理者将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实现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承诺“决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冰箱流向市场”。“诚信”是品牌,也是无形资产。国际上许多大企业都很重视诚信伦理。比如,IBM把诚实作为企业的座右铭;松下公司把“赢得人们的信任”作为企业的价值观;诺基亚把“科技以人为本”作为自己诚信的实质。

  企业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基础。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确立价值观是企业建设企业文化首要的任务。企业“诚信”缺失危害很大,企业诚信缺失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许多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因为诚信缺失,致使企业品牌一夜倒塌。作为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和三鹿就是最好的明证。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基本保证。

  诚信的企业文化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诚信,这不仅是社会和广大用户对企业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首要条件,企业拥有诚信,不仅是企业发展与成熟的标志,也是企业和企业家人格力量的表现。诚信,就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广厦集团从一个乡镇建筑工程队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全国百强企业,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不断积累,也是广厦信誉在社会上全方位幅射和不断累积、不断升华的结果。市场经济不仅是无情的、互为对手的竞争经济,也是在法制条件下的道德经济、诚信经济。要打造百年企业,首先要造就企业的百年诚信,并以此构筑企业百年文化内核。

  企业要生生不息,必须靠诚信一个成功的企业,把产品推向社会、卖给顾客的不仅仅是商品的本身,更重要的还有隐藏在商品内里的文化,有推销过程中人文交往的品德,有在推销终结后商品在一定的社会生存期间的售后服务,这一切的过程无不体现着企业的诚信。一个企业在短期内成功,有一个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可以了。要想中期成功,除了好的产品,还要不断研究、开发、更新产品,还要研究营销策略。但如果企业要想长盛不衰,百年不倒,除了产品优质,除了营销有方,就必须建设一种能保证企业生生不息的文化,而这个文化的精髓就是诚信。在这个文化的所有物质表现中,顾客不仅买到了商品,而且还由衷地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信任。可以这样说,什么是名牌?名牌的一半是质量,另一半就是诚信。

  市场经济的本质文化是诚信文化。人们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许多误区,如一提到市场就与恶性竞争联系起来。当然,市场经济有它弱肉强食的一面,市场经济强调生产自由、交换自由、价格自由,但是这些自由并不是绝对化的,有法制的前提,有公平、公正道义的约束,有良心、正义、人心的公论,总而言之,诚信正是维系这种市场经济中多种自由的纽带,让它在一定的法制的和公德的范围内活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本身有局限性,它的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真正能产生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保证外,还需要有诚实、公正、公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这就说明了,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无数的正反两面的事实告诉人们:违背诚信赚钱,最后人财两空;以诚信合法去赚钱,才能财源滚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价值不能用金钱衡量,是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是取之不尽的金矿。

  企业家做企业,首先要做诚信人企业家做企业,首先要做诚信人,“人无信而不立”。在中国,最受人们推崇的儒家文化就是强调诚信。古人曾说,“人无而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轮,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说的是人失去诚信等于大车无辕,小车无轴,车子也就走不动了。办企业无诚信,企业也就快废掉了,古今中外,大凡成功的企业家无不是诚信当头。近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以其诚信,感动了商界,成就了“胡庆余堂”百年老店。当代著名企业家冯根生也强调“做生意先做人”,他用传统的诚信美德作笔,将一篇“饮和食德”的文章写得入木三分,成为一名洋溢着诚信风范的企业家。中国广厦董事局楼忠福主席为什么能把广厦的事业做得那么大,就是因为他信奉“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的深刻哲理,并努力躬以实践,使社会广大百姓懂得选择“广厦”,就是选择“诚信”。这就是广厦之所以能越做越大的根本原因。

  诚信是企业最好的形象大使,诚信更是企业无形资产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每个企业家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一定要抓住这个本质。

  诚信的企业文化6

  传统的企业管理强调以物为本,把人看做机械化大生产的附属物,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建立企业特色文化,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干部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近几年来,公司将“以诚立企、以信兴企、以忠治企、以义强企”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践行诚实经营、重视信用、充满忠诚、崇尚正义等文化理念,有效地提提高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实,公司的“诚信忠义”文化具有丰的内涵和外延,蕴含着多姿多彩的深意。下面粗浅谈谈个人的认识。

  公司十六字理念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其为核心价值观,可以健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一、用“诚信忠义”指导对内关系,创建团队和谐文化。一个人的力量的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的是无限的,这就是管理学上著名的“1+1大于2”理论。现代企业都比较重视团队建设,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以诚相待,相互信任,重情重义,既有利于减少人才流失,促进团队的稳定,也有利于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奋进的温馨氛围。因此,应围绕“诚信忠义”开展诸如“如何和谐共处”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逐步创建团队和谐文化,引领干部员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二、用“诚信忠义”指导对外关系,创建企业品牌形象文化。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可口可乐的老总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有一天可口可乐公司被大火付之一炬,只要品牌还在,我将会用三年的时间重新打造一个可口可乐帝国。”这充分说明企业的形象、社会声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对于拓展市场、提高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具有重大作用。我国当前普遍缺失信用体系,社会各界高呼建立社会信用机制,这种背景下,公司旗帜鲜明地倡导“诚信忠义”,在对待政府管理部门、开发商、供应商以及业主上,讲求诚实经营,自觉维护法律法规尊严和业务相关人的合法利益,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公司可以因势利导创建企业品牌形象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市场发展。三、用“诚信忠义”指导作风建设,创建敬业乐业文化。“忠”,既指员工对企业、对周围同事的忠诚,也包涵了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之意;“义”,既指崇尚正义,也有以公平正义态度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之意,这种“充满正气”的氛围有利于员工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便于员工快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即乐业。因此,亦应创建敬业乐业文化,引导干部员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对待工作,同时甩掉思想包袱,减轻心理压力,以阳光心态快乐做事,在公司搭建的舞台上实现人生的价值。四、用“诚信忠义”指导管理与施工建设,创建安全文化。“诚信忠义”不仅是一种经营管理理念,也包涵了另一层意思:公司以人为本,有情有义地关爱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家庭美满幸福。也就说,公司讲的是“大仁大义”,在管理与施工建设中突出质量与安全,关注社会效益,致力于维护员工生命安全和家庭和谐。因此了亦可引入新理念,比如“珍爱生命,忠爱家庭,勿忘安全”;“心系安全,关注细节,合规操作,情系安康”等,逐步健全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总之,公司“以诚立企、以信兴企、以忠治企、以义强企”的文化理念,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张力,洋溢着人性美,体现了公司的人本情怀,彰显了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企业精神。充分挖掘诚信忠义文化的深刻内涵,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团队和谐文化体系、企业品牌形象文化体系、员工敬业乐业文化体系和安全文化体系,推动企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