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百文网手机站

普通话流畅语言技巧

时间:2023-02-06 12:13:02 普通话 我要投稿

普通话流畅语言技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在说普通话的时候怎样能流畅的表达呢?下面是小编我为大家分享的普通话说话经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通话流畅语言技巧

  【多用短句,多用单句】

  在口语中,人们接收信息不像看书可以一日十行,句子长一点也可以一眼扫到。听话时语音信号是按线性次序一个挨一个鱼贯而进入耳朵的。如果句子长了,或者结构复杂了,那末当句子末尾进入脑海中时,句子的开头或许已经印象不深了。在听话的人脑子中,句子便不完整。所以,口语中的句子千万不要太长。在作文时,教师往往教导学生要惜墨如金,能够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千万不要讲两句;那末,在讨论口头表达效果时,我们正好要颠倒过来:“凡能够讲两句的,千万不要合并为一句!”同样,能够分拆为单句的,千万不要合成复句,任何欧化句法在口语表达中都是不受欢迎的。就连长修饰语也要尽可能地避免。

  【冗余适当,避免口头禅】

  口语表达时,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重复这种方法。例如我们现在还可以从孙中山先生的讲话录音中听到,他在一次演讲中为了强调国人必须觉醒而一连重复了四次“醒、醒、醒、醒!”这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重复,并不是啰嗦。

  有些人在说话时会出现机械地无意义重复的现象。例如有的人老是重复一句话的末尾几个音节,甚至于不管这几个音节是否一个词。这种重复时间长了就会令人生厌,再加上“嗯”“啊”就成了官腔。特别是夹在句子中间的“这个”、“的话”、“就是说”等等的口头话,更是一种毫无积极作用的冗余成分,会使语句断断续续,使听众感到语句很不流畅。听这种讲话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因此这种口头语是讲话时应该避免的。

  但是,我们并不是反对在口语表达中加进一些冗余成分。冗余成分在口语中适当地穿插可以使句子语气舒缓,还可以有助于听众理解。例如以下的几种冗余成分是有积极作用的:

  (1)提顿性质的冗余

  在语句的主语谓语之间,或者在话题说出之后加一个语气词“呢”(当然不能重读),可以起到提顿作用,使句中多一个停顿,使语气变得舒缓和亲切。例如:这个时候呢活动筋骨也是必要的,所以我就喜欢打乒乓球。不去呢有点抱歉,去呢实在没有兴趣。这两句话中的“呢”都起了提顿的作用,并且也使语句变得舒缓亲切了。

  (2)强调性的冗余

  这种冗余部分是为了强调句中某一个词。多半用重复的方法来加强信息。例如:何况我们都是同龄人,我们同龄人相处应该是非常融洽的。这句话中后半句重复了“同龄人”。这是为了强调。

  (3)解释性的冗余这种冗余是为了使听众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

  近日的上海街头出现了无人售报摊,无人售报摊就是没有人卖报纸的。是靠每一个读者自觉地把钱投进箱子里然后拿一份报纸。

  这段话里“无人售报摊”如果写在书面上,应该说很容易理解,但在口头一晃而过时,就难免抓不住要领,特别这是一个新出现的、不熟悉的事物。所以,说话的人先重复了这个词,再加上一段说明,这是因为解释的需要。

  有时候,在脱口而出之后,觉得说得不够清楚,也可以用原来的语词加上修饰语再重复的方法来地自己的话作某些注解,这也是一种解释性的冗余。例如:就在那天我花了半天的时候制作了,亲手制作了一张卡片。

  这句话中后半句“亲手制作”就是说话人为了进一步说明不是一般制作而临时加上去的。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可以边说边修正。这种修正部分常常是通过冗余部分来完成的。

  【思路清通,符合逻辑】

  语句的流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路是否清通。说不清楚常常是因为想不清楚。当人们从思维(也有人称为“内部语言”)转换为语句(也有人称为“外部语言”)时,正确的程序应该是:

  (1)确定说话的中心。

  (2)确定最关键的词语。

  (3)选定句式。

  (4)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

  当然,(2)与(3)有时次序会互换。但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确定中心和层次肯定在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之前。也就是说,人们在开口说第一句话之前,心中应该有一个讲话大纲。因此,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就有了依据,以后的词和句也有了基调。这时,说话的人便可以“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了。如果说话的人没有按照这个程序行事而是边想边说,并且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如不能排除,就会造成说话的中断。即使最后能够排除,也会严重地影响听感,造成语句不流畅的感觉。这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思维障碍也有不同的类型:

  (1)选词困难造成的障碍,例如下边这一句:

  他最反对老师的那种——嗯——老师用很多作业——用很多作业来——影响同学的学——影响同学的业余生活。这儿出现的重复和延长显然是因为说话的人没有选出适当的后续词语而形成的思维障碍。

  选词障碍有时表现为几次换用,例如下边这一句: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呃——就是说我们一定——呃——应该要注意自己——呃要讲究自己语言的美——语言美就表现出——呃表现在用词上。

  这段话中几次停顿、障碍都和选词有关。这位说话者显然有边想边说的习惯。往往在脱口而出之后又感到不合适,再进行修改,这就造成了语言上的不流畅。

  (2)由于句法结构的混乱造成的障碍。例如下边这一句就是:

  我们国家、国家田径队的马家军自从在世界上扬名以来各种各样的鳖精呵——一开始他们浙江圣达、圣达中华鳖精老——各种各样的鳖精还有甚至什么鸡精啊什么蛇精啊各种各样的精都出来了。

  这一句话按说话者的本意重新安排一下应该是这样:自从我们的国家田径队马家军在世界上扬名以来,各种各样的“精”——鳖精、鸡精、蛇精都出来了。

  然而,说话的人一开始就用错了“自从”。这样一来,整个的句子变成对马家军的评论。在句子中间又插入了浙江圣达,说到一半又觉得这一点与话题无关,于是又放弃。这样一来,整个句子在逻辑上就混乱不堪了。

  (3)由于突然变换说话内容而形成的障碍。使听众感到前言不搭后语。例如下边这段话:

  但是现在我们现在的广告就是我记得我刚刚开始看电视的时候有条叫做,十几年前吧十一二年前的时候开,开始看电视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广告一般都是指那种一般都是那种大型的机械呵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那个“再向虎山行”它都是广告是那种锅炉啊汽车啊嗯这些这些广告。然后到现在的话十二年以后的话电视里的广告都是那种充斥了比如说六点六点多钟左右的时候都是那种儿童食品广告。

  请注意带的地方。说话人在那儿出现了思维障碍并突然转向。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无意义的重复。把整段话搅得一团糟。我们如果支掉多余的部分(下边用横线标出),情况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拓展:最新普通话考试技巧

  单音节字

  1、注意读的顺序,要从左到右,千万不要串行。

  2、在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字错误了,可以再读一遍,评判以第二遍为准;如果第一遍读对了,第二遍又改错了,评判仍以第二遍为准。

  3、音节间要有间隔,否则会产生音变现象。

  4、音节要发完整。声调是贯穿在整个音节之中的,要特别注意。不能按平时语流当中的读法来读。声调中尤其要注意上声。在语流中我们的上声往往读成半上,但在读单音节字词的时候,就一定要读成全上,生怕自己读得不够完整,又画蛇添足,夸张的、地读成降升降式,也是要丢分的。

  5、注意不要因字行相近而读错。由于紧张,应试人经常会将字形相近的读错,比如“棒”和“捧”、“揣”和“端”、“霎”和“雯”

  6、读字的时候,不要因联想而读错,例如将“览”读成“展”、“乒”读成“乓”。

  多音节字

  这一项除了考查声韵调的发音外,还考查上声变调、儿化词和轻声的标准程度。应注意的方面除了第一项提到的,还有儿化词以及变调和轻声。儿化词一般不少于4次,而且都标明了“儿”。变调中的重点是上上相连的词的变调,不少于3次。

  朗读短文

  1、发音准确清晰,避免漏字、添字、错字。

  2、不能回读,即使发现某个字读错了,也不要重读。回读会造成不连贯,测试员会扣分。

  3、不要出现字化、词化的现象。很多应试人在朗读时,为了读准,一个字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着读,听起来很不流畅,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感觉。

  4、重视语调问题,要自然流畅,不要带朗诵腔、播音腔,因为一旦把握不好,会使人感到太夸张、不自然。另外,还要注意方言语调的纠正,特别是轻重音的问题。方言语调主要表现在字调、句调、轻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要想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在纠正方言语调上下大工夫。

  5、语速要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应试人对所读作品不熟,或普通话水平较差时,为了每个字都读对,就会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导致语速过慢;而当心情过于紧张时,语速会过快。这样都会失分。语速过快还容易漏字、添字、吃字。

  6、注意“儿”的处理,要判断什么时候读成儿化韵,什么时候直接把“儿”音节读出来。

  7、叠字形容词中的ABB式、AABB式,除部分口语中习惯读变调的情况外,其他的在朗读中都可以读变调。

  8、停顿、断句要得当,否则可能造成歧义或割裂句子的完整。

  命题说话

  1、移花接木。应试时,命题说话的话题如果与应试者事先准备的不一致,可以使用嫁接法处理。比如,应试者准备的话题是《我的学习生活》,而应试命题话题是《我的假日生活》,应试者可以说“我的假日生活丰富多彩,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学习。在假日里我喜欢读一些文学名著”。

  2、改头换面。应试时,应试者复述事前熟记的内容,可以避免因准备不充分导致缺时而被大量扣分。在复述时,要尽量淡化背诵的痕迹,让测试员听不出来是背诵稿子,关键之处就是技术处理。一是将准备的内容口语化,如在准备稿件时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多用常用的口语词汇;二是可以适当使用语气词“吧”、“吗”或一些口头禅“这个”、“那个”等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多使用; 三是少用文言词和书面色彩较浓的词语, 多使用简单句子和短句, 避免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 四是力求通俗浅显、灵活流畅。

  3、拓宽话题。有些话题没有作更多的限定, 应试者不要自己限死话题。如《我喜欢的节日》这一话题,有些应试者误以为是《我最喜爱的节日》, 这样会由于题目的自我限定导致无话可说。应试者不要只限定在某个节日上说话, 甚至可以从正月初一说到大年三十。在应试时, 如果准备的内容说完而规定时间还没有到, 可以联系相关的内容继续往下说。如《我喜爱的动物》这个话题, 应试者说: “我喜爱的动物是狗。从前我家里就养了一只狗 ”, 说完“狗”后, 如果时间还没到, 应试者可以接着说: “除了狗之外, 我还喜爱猫。我家以前也养过一只猫 ”。

  4、读准常用字词。在测试中, 有一些常用的词应试者常常会读错, 如因为(wèi 读成 wéi)、比较(jiào 读成 jiǎo)、尽(jǐn 读成 jìn)管、处(chǔ读成 chù)理、结(

  jié读成 jiē)果、地方(fang 读成 fāng), 等等。

  “命题说话”的干货实在是太多,在这一部分, 测试员更多关注的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无问题, 以及是否流畅,对说话的内容并不太加注意, 只要不太跑题, 一般都能宽容。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 充分准备, 放松心情, 从容应试,一定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