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百分网手机站

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考点:疼痛

时间:2017-06-30 18:26:46 心理咨询师 我要投稿

2017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考点:疼痛

  疼痛是人最原始的感受之一,和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一样是人类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疼痛的知识,欢迎阅读。

2017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考点:疼痛

  一、疼痛的定义

  多数时候和躯体的伤害联系在一起,心理的变化也会引起疼痛体验。分类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具有警示意义,称为好痛,慢性对于身心只能直到破坏作用。一般认为:疼痛是一种由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不愉快感受,它带有强烈的情绪成分,并伴有植物性神经反应,如出汗、痉挛、休克等。

  定义:(国际疼痛研究联合会IASP分类学会委员会主席H.Merskey)疼痛是与现实的或可能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性和情绪性体验。这个定义优点在于提示了损伤和疼痛之间松散的联系以及多种可能的变异。

  被看作生物医学的疼痛:以尽快治愈为目标,探明疼痛感觉在神经和生化系统中传递的规律以用药物或手段改善。医学关心的问题还有疼痛和健康并不对等,不能做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在纯躯体的层面理解疼痛是不完整的。

  疼痛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影响生活质量一个重要因素:在心理学层面上,疼痛不仅仅意味着神经回路和中枢神经之间的生化过程,它拥有了更加复杂机制,与认知、情绪、意志以及文化等方面因素都有关系。人对疼痛的耐受性还受到学习、文化和社会角色的影响。

  因疼痛和负面体验相关,往往被用作惩戒的手段。鼓励坚强和忍耐的文化中,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会明显提高,具有了社会文化含义。

  二、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三维度(Melzack和Torgersen提出)分类:感觉维度、情感维度和程度评价维度。感觉维度分为阵痛、刺痛、烧灼痛等。情感维度反应了人对疼痛的情感反应,如恼人的、讨厌的、可怕的等。而程度评价维度则描述了疼痛的轻重程度,从轻微的到剧烈的。

  临床分类:

  1.急性疼痛:指持续时间不超三个月的疼痛。牙痛、普通头痛、手术后疼痛以及烧伤痛等。

  2.慢性疼痛:指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疼痛,包括创伤痊愈后依然持续的疼痛。可轻可重,可连续可间歇。慢性疼痛又可分两类:慢性难治性良性疼痛(几乎没有机体病变的情况下发生,难治疗,也不构成生命威胁,心理干预较有效)和慢性进行性疼痛(慢性或发展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另外还有一些不容易归为某一类的疼痛,如牵涉痛、神经痛和灼痛。

  第二节 疼痛的测量

  疼痛测量较难,一方面因为疼痛多半发生在机体出现病理症状的时候,不能随意诱发,许多研究受伦理限制;另一方面病变又不等同于疼痛感觉,不能用生理指标衡量;第三原因是疼痛还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

  有关疼痛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痛阈和疼痛耐受程度的.测定。测量疼痛的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

  直接测量疼痛感觉的方法:是通过一些无创或微创手段诱发被试的疼痛感,然后要求被试报告是否感觉到或疼痛感的程度。

  诱发疼痛的方法:1.化学刺激法(局限多,反应时间长,不能短时间重复,还可引起其它感觉);2.机械(误差大);3.温度(可控激光强度与时间来控制疼痛程度,易造成创伤);4.电刺激法(方波脉冲电流,强度可控,简便,广泛应用。缺点是受皮肤电阻影响,皮肤电阻受情绪影响,控制变量复杂);5.止血法(压迫肢体血管导致肢体远端缺血疼痛,是机体深部疼痛,具有特别临床意义)。

  要点:被试需要经过训练,能够分辨;不能造成严重持久的伤害;重复实验要考虑人的自然生理周期变化。

  间接测量方法:是用疼痛导致的生理反应指标来衡量被试的疼痛体验。优点是客观,有可测量标准,但测量的是疼痛的生理性反应,不是主观体验。采用的生理指标主要有:植物性神经功能、脑诱发电位、行为分析和药物定量评估(根据用药量变化评估)。

  第三节 疼痛理论

  痛觉理论是要说明物理刺激转化为疼痛体验的神经生理过程。目前流行的痛觉理论主要有三种,称为痛觉三大理论。

  特异性学说:认为疼痛是专一、固定感觉通道的结果,物理刺激和心理感受一一对应。Frey对感受器的划分,还有许多研究显示脊髓、丘脑等部位存在疼痛感觉的特异性反应机制。

  型式学说:认为所有的皮肤感觉的性质都是由神经冲动的时空形式决定的,而并不是特定感受器和专门的感觉通道所产生的结果。型式学说看来,从感受器到大脑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中枢起着重大作用),必需从整体上来考虑神经回路和特定感觉之间的关系。

  闸门学说认为:在脊髓动物背角中存在一种控制疼痛感觉的闸门机制,即第一级传导细胞T细胞。T细胞是脊髓中伤害性刺激传递的中继站,当它的输出到达并超过某一临界水平时,就能触发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反应,如产生痛觉。而是否产生痛觉取决于被刺激激发而兴奋起来的传入神经纤维的种类以及闸门的开合状态。细纤维兴奋打开闸门,粗纤维功能相反,吹拂、抚摸可能是由于刺激使粗纤维兴奋而关闭了闸门。为临床镇痛提供了新思路。是前两理论的成功统一和超越,接受度最高。

  第四节 疼痛的行为解释

  行为主义者看来,人的所有行为表现都是一系列条件反射的结果,疼痛也不例外。行为主义理论范式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疼痛研究中最大难题,体验量化的问题。

  经典条件反射强调要避免在情景刺激和疼痛之间建立条件反射,这样情景刺激就可以单独引起疼痛反应,相反,尽量在情景刺激和镇痛反应之间建立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了病人预先的主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例如得到关心),并因此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重视通过强化的减弱或停止以及惩罚来对疼痛病人进行行为治疗。是疼痛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替代强化(观察学习)。除了需要对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外,控制病人周围的人群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小组治疗容易发生正面替代强化。社会学习理论还强调个体的自我期待和自我效能感对于疼痛治疗的影响。

  第五节 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

  1.情绪:疼痛感觉和情绪体验之间相互影响。

  2.人格:可能改变疼痛程度的主观体验和疼痛持续的时间。

  3.认知:可以通过影响情绪和行为而影响对疼痛的感觉。

  4.自我效能感和预期:会影响疼痛感觉。高自我效能可以减轻抑郁、消除应激、缓解疼痛,降低残疾程度。预期:认为有好结果的行为更容易发生和达到效果。

  5.应对技能:积极的应对可以使病人降低疼痛感、缓解抑郁、减轻残疾水平。

  6.错误认知:在慢性疼痛适应性方面具有消极影响;焦虑、错误认知、抑郁以及能力丧失之间存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