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师 百分网手机站

节能减排的意义途径及策略

时间:2017-06-05 20:07:50 能源审计师 我要投稿

节能减排的意义途径及策略

  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状况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如不利即着手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提倡节能减排,下文就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节能减排的意义途径及策略,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节能减排的意义

  许多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状况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如不利即着手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的节能减排目标。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得较好,但节能减排目标,虽然各方面高度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可以预见,整个“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将相当艰巨。因此,国务院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温总理亲任组长,可见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政治意义。“十一五”规划已明确地提出节能减排的目标,这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庄重承诺,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事关政府形象和威望;而且,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举措。

  第二是经济意义。在宏观经济发展上,如果再按原来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实现2020年GDP再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是不可能的。据中科院测算,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浪费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运“荒”声一片。即便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支撑GDP翻两番的资源和能源也将难以为继。在微观经济发展上,节能减排是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措施。对企业而言,若不及早的进行节能降耗,一方面将面临着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而且将会随着政府环境管理的越来越严格而付出更高的代价,影响其竞争能力。

  第三是社会意义。国际上有研究发现,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尽管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拥有的物质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并没有多少改善。不可否认,中国近年快速的经济增长对百姓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很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济快速发展的负面影响和目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经济增长、物质产品的丰富化和人类幸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人们必然对良好的环境质量产生需求。以水资源为例,目前全国有70%以上河流湖泊找到不同程度的污染,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如果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 本文是在南京政府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组织的针对领导干部宣传培训会议上的演讲稿,也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消费视角下的江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编号:06JSBYJ015)”的部分成果。

  2. 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

  2000日本年产业废弃物总量4亿吨,而一般废弃物0.5亿吨,可见企业是减排的重点所在。

  2.1 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的理论分析

  与个人相比,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组织可以说是纯理性的,其一切行为都以经济利益为基本的考量依据。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的解决方案,经济学早已提供除了解决方案,即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具体而言,通过制度设计将目前由社会负担甚至由子孙后代负担的成本内化为企业的成本负担。

  但中国目前面临的实际状况可能并非像理论所阐述得那么简单,因为我们毕竟还需要站在自己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发展,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必须要在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艰难地进行平衡。对企业而言,主观上也并非都不愿意节能减排,实际情况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给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难度。

  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性的资源整合,引起水平化的产业分工,结果是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排放的制造环节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著名的微笑曲线已经揭示出了这一现象。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的全球分工需求正好不谋而合,在我们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同时,我们也背上了资源环境的包袱。从资源环境角度看,即便我们正的成了世界制造工厂,也没什么可以庆幸的。所以有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目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代之的应该是以区域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其次,制造业装备落后乃至制造业基础较差是高能耗和高排放的重要原因。作者曾经了解过某水泥、化工产品生产企业,他们认为高消耗和高排放的主要原因是装备水平。较低的装备水平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得到彻底的改善。对企业而言,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不仅面临经济上的困难,要冒一定的经济风险,更为关键的是缺乏足够的经济动力,许多“五小企业”若不强制关停的话,在市场中仍能生存,说明即便是高消耗和高排放,市场仍存在一个足够的利润空间。而当一个企业即便在高能耗和高排放的情况下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的话,很少有企业会去冒这方面的投资风险。

  第三,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能源需求旺盛,带动价格上涨,不仅激励企业扩大生产,加剧资源、能源的紧张局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企业失去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排放的经济动力,因为价格的上涨足以弥补高消耗形成的成本支出。例如,2年前,水泥等资源价格上涨了一倍还多,在这种市场格局下,企业是不可能有精力顾的上节能降耗;再如,近年来电力需求就刺激了一大批小火电项目的上马,可即便是小火电项目,仍有盈利的空间。所以,对企业而言,经济激励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四,政府、企业、乃至全体公民的环境道德观念尚未建立。政府在对待经济发展问题上的立场及政策导向长期以来偏向经济发展,主客观方面都纵容了企业的高污染和高消耗行为,即便今天突然转变立场与态度,由于路径依赖和发展惯性的存在,企业一下子很难在短期内彻底的发展变化。对企业而言,环境道德感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国内企业进行ISO14000认证的企业一定没有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多。近年欧洲进行的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一项很有意思的结果,即今天的企业形象更多地取决于企业的道德而非企业的视觉标识,这里的道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待劳工方面的道德,近年来中国的血汗工厂问题已经引起有关人士的主意。另一方面就是环境道德。《财富》杂志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建议将道德标准增加进现有的产品质量标准中去,是非常有道理的。对消费者而言,目前的环境意识较差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如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奢侈性消费等现象非常普遍,对消费环节而言,不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而且,消费者的觉悟还会形成一种市场力量,对企业形成重要的约束。

  实际上导致目前资源环境状况的原因还有很多,并非是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的问题,改善目前状况的基本途径全方位的和全社会的。

  2.2 生产环节节能减排的基本对策

  2.2.1 企业视角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绿色经营不仅关系到企业形象,关系到能否融入到绿色产业链,关系到未来企业的竞争优势。过去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来自低成本、差别化和专门化,但这都是建立在高排放的基础之上的,未来的竞争优势必然是建立在低消耗和低排放基础上的低成本、差别化和专门化。

  产品进行生态设计。即运用“循环思维”,着眼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在设计产品时充分考虑其从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的全过程。产品的环境影响有80%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形成了,传统的产品设计并没有考虑到环境影响,生态设计的目的就是提高材料、能源和其它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预防污染和废物的产生以及在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如何在使用或再循环等等。

  进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技术在中国已推行了很长时间,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所以,推进清洁生产的首要前提是进行制度建设,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2.2.2 政府视角

  提升全民环境意识,培育环境道德。其中首要的是做好自身的表率作用,透过绿色采购促进办公和公共产品消费中的环境友好型消费;其次,建立和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促进可持续消费有两种途径,一是行为途径,二是价值观途径,价值观途径如果其重要作用的话,那么我们只能寄希望的奇迹在下一代身上发生了,改变价值观念主要靠教育,而目前中小学的环境教育的状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是令人堪忧的。

  大力促进技术创新,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微笑曲线已经揭示出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利润厚薄程度,实际上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的位置不同,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程度也不同。在缺乏原始创新的前提下,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处于产业链中的'不利位置。此外,不同的产业结构也决定着不同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状况,例如服务业其资源消耗的密度就较低,所以积极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样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策略。

  政策上强化排出者责任和扩大(延伸)生产者责任。排出者责任制度是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重要制度,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目前许多地方污染物排放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是排出者责任制度的缺乏、力度不到位或执行不到位等。例如,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除了起到解决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垃圾处理费用外,并没产生任何抑制垃圾排放量的作用。而扩大生产着责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激励企业从源头上着眼于产品生命周期考虑产品的环境影响,通过谁制造谁回收(处置)制度,促使企业在产品设计是就考虑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处置问题。

  2.2.3 社会公众视角

  社会公众的力量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力量因素。社会公众包括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公民。在发达国家社会公众已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除了其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可持续行为外,还起着传播和监督的作用。例如,绿色和平组织如今已产生广泛的世界性的影响,对传播环境理念发挥重要的作用。还有,公众的道德型消费就会形成一种市场力量对企业产生约束,为企业提供环境经营的动力。

  3. 消费环节的节能减排

  3.1 消费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导致目前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成因是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形态。可见目前不仅是目前的生产方式出现了问题,而且,目前的消费方式同样存在问题。但是,目前各地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或多或少的存在重生产环节轻消费环节、重技术层面轻文化、价值观层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发达国家80年代可持续发展努力的重点,如今,许多人已经发现如果不从消费环节解决问题的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消费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比生产方式的转变更为困难。对消费环节的重视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1)生产与消费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环节,消费对生产具有决定意义,有什么样的消费方式才会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2)消费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生活就是在消费,消费就是生活。消费不仅牵涉到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还涉及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许多不可持续的消费现象与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具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竞争机制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得许多人心理压力加大和闲暇时间减少,而现有的工资制度对高工作效率和高工作质量的员工,奖励的是更多的金钱而不是更多闲暇。因此,对个人而言,时间变成紧缺的资源,为了缓解心理压力和节约时间,人们往往会进行要素替代,加大物质资源的消费以节约时间。例如,快餐食品、一次性用品的消费等都与此有关。

  (3)消费行为十分复杂,改变消费行为具有较大的难度。首先,消费行为会随着技术发展的而发生变化,即存在所谓的“反弹效应”,从而部分抵消甚至出现负面的环境效果。例如,由于使用了节能灯泡,消费者可能会把原来不需要照明的院子也点亮,因而导致节能技术无法产生预期的环境效果;再如,办公自动化技术实际上已从技术层面解决了纸张的消费问题,实现无纸化办公,但实际情况是我们今天的纸张消耗远比以前要多。其次,消费本身具有多重含义,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因而就需要吸引异性和哺育后代,为此,就需要拥有尽可能多的物质产品,对产品的占有实际上是人的天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认同和得到社会认同,使自己归属于某一阶层和把自己与其他阶层区别开来,因而消费品就具有了符号化的意义,出现了“炫耀性消费”。古代人们通过做什么来表现自我,而现代则通过拥有什么来表现自我。而且有时消费者会发现被锁定在一定的消费状态,不得不进行消费,例如,购买电脑可能并非因为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仅仅是因为邻居和同事都买了。第三,消费者的消费有时仅仅出于一种习惯,消费者的行为并非总是理智的,例如,凭价格进行购买,凭品牌进行购买,而习惯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3.2 可持续消费的三个层面

  许多消费实际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而家庭消费的重点领域在交通、食品和居住方面。挪威的消费者研究协会也成立了绿色家庭预算组织,曾对家庭消费的主要的十个领域的可接受措施进行建议和指导,他们建议家庭消费模式的转变需要的三个层面上进行:

  第一层面是产品层面。在此层面上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成为一种习惯性的选择,除了会产生财政方面的影响之外,这种转变不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二层面是服务和组织层面。这个层面于是这需要重新定义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在某些领域家庭消费需要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这一层面的基本建议是如何从市场获得一定水平的服务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能源消耗。如汽车共享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施乐公司的文件复印服务等等。我国同样面临着此类问题,例如教科书为什么不能回收再用?

  第三层面的转变是减少消费需求。这一层面需要彻底的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这一层面最为困难,但这种呼声我们实际上老早就知道,几年前就曾有人问过我们是否需要这么快的电脑等问题。现代“拼命工作-拚命赚钱-拼命消费-拼命废弃” 的生活方式最终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虽然我们拥有的物质产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但社会上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实际上也空前的增多了。从长期看,进行社会系统变革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3 促进消费者行为转变的实践

  国际上促进可持续消费的实践曾作过许多努力,本文重点介绍两个方面的实践活动。

  (1) 信息化运动

  许多不可持续的消费现象是由信息缺乏原因导致的。例如消费者不知道产品的环境危害,像电池的危害性就不会有许多人知道,其原因可能是企业有意或无意的隐瞒造成的,因此,环境信息公开对促进可持续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运动还包含宣传运动,其理论基础是劝说理论。

  (2)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营销

  社会营销概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指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与技巧倡导某个社会运动、观念或行为。今天社会营销概念已演变为社会变革管理科学,具体指设计、设施和控制变革运动,实现在一个或几个目标群体中提高某种社会观念或实践的接受程度的目的。被认为是一种用于变革行为的战略。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市场营销是社会市场营销找到了落脚点,其一是因为社区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社会的变革必先从社区变革开始,要促进整个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从社区入手是必然的;其二,推动一项社会变革离不开有力的组织者,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其影响力和行动能力都是有限的,倘若在全社会同时展开变革消费行为的运动,往往缺乏具有足够影响力和行动能力的组织者,而在特定的社区要寻找这种角色却要容易得多;其三,社区之间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着改变消费者行为策略上的差别,所以,以社区为基础的开展社会市场营销更有针对性。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营销实践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即针对需要转变的行为识别行为转变的障碍;针对上述障碍使用行为转变工具设计社区社会营销计划;在社区中进行小范围的试验并推广到整个社区和实施效果的评估。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营销常用的行为转变工具主要包括:获得承诺、恰当提示、建立规范、有效沟通、经济激励以及提供便利等。

  实践证明,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营销在促进向可持续消费行为转变方面效果良好。

  4. 结语

  总之,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既需要在生产环节上,也需要在消费环节上进行努力;既需要进行硬的投入,也需要进行软的投入;既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企业、社会公众的努力,不同的角色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通过共同努力才是解决目前资源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

【节能减排的意义途径及策略】相关文章:

1.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问题及策略分析

2.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策略解析

3.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策略剖析

4.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策略分析

5.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意义

6.最新南方建筑节能减排策略解析

7.南方地区建筑节能减排策略有哪些

8.汽车节能减排及轻量化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