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答案

时间:2018-01-03 18:31:23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2.C【解析】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

  3.B【解析】从学生特定的社会身份来看,受教育权是他们最重要的权利。

  4.B【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更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5.C【解析】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6.A【解析】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详细的理论论述。

  7.B【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8.C【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是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9.D【解析】这是一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由一位教师在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

  10.A【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11.C【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2.C【解析】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与人的社会实跋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13.A【解析】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即规则或原理学习。

  14.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15.D【解析】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将迁移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16.A【解析】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17.C【解析】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18.A【解析】题干是对认知策略的解释。

  19.D【解析】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的情况下,为此而运用的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20.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

  21.C【解析】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

  22.A【解析】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它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它不是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3.C【解析】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24,C【解析】直线职能式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领导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班集体是按一定的组织机构形成的,并且有相应的组织形式。

  25.B【解析】对有考试焦虑症发生倾向的学生提前进行辅导干预有利于防止焦虑症的发生,属于早期干预。

  26.D【解析】贾德是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的代表人物。

  27.A【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

  28.C【解析】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一阶段,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29.D【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30.B【解析】当爱与归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感到孤独。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需要。

  二、辨析题

  1.正确。理由: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

  2.错误。理由:还应包括其进程安排。

  3.错误。理由: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教育目的也不同。

  4.错误。理由: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5.错误。理由:柏拉图将人分为三个等级。

  6.错误。理由:柯尔伯格认为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

  7.错误。理由:心理评估不应只是运用于心理诊断,也应运用于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

  8.错误。理由: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位置,师生互动的程度不同,因此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

  9.正确。理由: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平均成绩就会下降。

  10.错误。理由:题干是对效度的解释。

  三、简答题

  1.(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三兰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4.(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5.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纲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由班杜拉等人于l967年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因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6.(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和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2.【答案要点】(1)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2)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是:①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人;②学生的合法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答案】相关文章:

1.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

2.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题答案

3.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

4.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5.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题

6.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试题

7.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试题答案

8.2017造价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