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 百文网手机站

什么是健康管理

时间:2022-11-22 11:25:35 健康管理师 我要投稿

什么是健康管理

  在面对疾病越来越年轻化,负担越来越重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该有健康管理的观念和行动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健康管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健康管理

  何谓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一个过程和方法。通俗的说,就是不再等有病才住院治疗,而是把重点前移到无病时的预防,以期不生病、少生病。相对消除或降低健康风险因素、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对中晚康复期进行综合防控的“三级预防”,健康管理应该再加上零级预防,就是从风险因素出现之前就开始预防,避免风险发生。

  健康管理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概念,最早是由保险公司为减少对客户的医疗保险陪付而对客户实施的健康服务,逐渐扩展到对所有人群实施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以应对不断疯长的医疗费用。

  如今,健康管理服务在美国和日本非常发达。美国健康管理经过三十年的实践表明:健康管理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人经过健康管理可把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没有进行健康管理的10%的人,医疗费用会比原来上升90%。在实施健康管理的1965年-1975年十年间,美国冠心病发病率下降40%,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下降50%。

  健康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慢病的预防

  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是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健康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帮助人们在疾病形成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可以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肥胖、恶性肿瘤等,现在我国的现状是18岁及以上居民中,仅11.9%的人经常锻炼,体重超重率约30%,肥胖率约10%;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高胆固醇血症者超过3000万;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9.7%。癌症发病和死亡都在不断上升。

  慢性病是一类和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患病的危险因素有50%是可以人为控制的,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管理,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以及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健康管理,需要全员的参与

  现代人的普遍状况:生活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喝酒、很少运动、精神压力大,我们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已确诊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总人数达到85%。由此看出尽快开展健康管理的必要性,但现实中人们接受并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一是因为健康管理的观念还未普及,二是因为人们对先花钱保健康并不热衷,更多的还是习惯于病后花钱治疗。最重要的是,健康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它需要改变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还需要对好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可以说,就算很多人有了健康管理的意识,但却少了改变并坚持的毅力。

  拓展阅读:员工健康管理的方法

  1.员工健康管理根源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员工健康管理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从人性和人的需求出发,尊重员工的选择,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给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舞台和更充分的发展条件,并努力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大化。因为只有实现了人的价值的最大化,才有可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企业实施员工健康管理,是将员工的身心健康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一系列的预防和诊治行为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为员工价值最大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因而,员工健康管理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企业文化谈员工健康管理,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表面上看来对员工健康状况很关心,以为为员工办理了医疗保险、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就是对员工健康进行了管理。实际上如果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没有真正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就不算是真正建立起了有效的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2.员工健康管理包含了身心健康的双重管理

  员工健康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不含了员工身体健康管理方面的内容,比如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评估等等;同时也包含了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跟踪和辅导,比如设立心理咨询热线、设置心理辅导专员和员工互助小组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员工心理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

  3.员工健康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和控制而不是事后弥补

  员工健康管理是一项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估的过程,因此它的重点在于预防和控制,而不是事后弥补。目前,我国的员工健康管理大部分属于“事后弥补”型,即健康出了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员工健康问题的关注过多地依赖于基本医疗保险,而医疗保险是一个低水平的事后的医疗支付体系,根本无法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而定期的体检也是形式多于内容,很难真正发挥评估、诊断的作用。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员工健康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

  如果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大夏,人才就是栋梁;如果创企业,人才就是成功的保证。如果想把企业做大,不想当一个小作坊主,那就必重视人才。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

  员工健康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是将员工健康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员工健康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管理制度,必须要有专门的管理、监督部门对其进行把控,才能发挥作用。员工健康管理实际上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范畴,企业应该将其人力资源实践相结合,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而非将其当作对员工实施被动治疗的工具。

  二是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企业应常设健康管理师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并对其人员素质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其专业性,这样才能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文化,设置合适的咨询方式。

  三是进一步丰富员工健康管理的内容。要使我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目前国外企业员工健康的.发展领先于我国,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内容,我们应该进行学习,引进相关内容,如生活方式管理、健康需求管理等,更关注员工的需求。

  四是转变员工健康管理方式。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方式应该向第三方外包转变,实行更为专业和全面的管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外包公司可能对企业内部状况不够了解,针对此问题,要和第三方进行有效沟通。

  五是调整员工健康管理的策略。企业不仅要关注员工的生理健康,对其疾病和职业病进行防御,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通过讲座、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心理指导,从而对员工的生理、心理健康实现全方位把控,做到更为合理化、人性化的员工健康管理。

  六是将员工健康管理纳入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明确提出企业要将劳动保护纳入劳动合同的.范围,涉及的是员工生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对员工心理健康的保护作出要求。企业应自觉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也纳入劳动合同中,树立企业形象,从而吸纳、储备更多人才,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员工健康管理的现状

  纵观国内外,员工健康管理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如美国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通用电气公司(GE),实施员工健康管理已有10年之久;在我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从2000年才开始实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健康管理服务的覆盖率较低。我国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初步建立了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管理模式。国内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企业员工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企业员工个人健康与慢性病危险性评价、企业员工个人计划。

  首先通过体检等方式,利用网络化信息手段收集员工的健康信息,建立员工电子健康信息档案;然后通过专业评估手段,利用收集到的员工健康信息,对员工个人健康状态以及其患慢性病的风险度进行评估,根据员工健康状况将员工分为“健康”、“亚健康”、“高风险”、“患病”四类;最后针对不同健康状态的员工实行针对性的员工个人健康管理计划。通过此模式,我国企业对员工健康状态实现了较为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健康程度,达到了企业实行员工健康管理的目的。在取得成就的同时,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已形成初步的员工健康管理模式,但是此模式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系统性、规范性不强,并不是统一的、完整的、公认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模式。下面从五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管理理念不够深入。随着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员工健康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共识。但是很多企业仅将员工健康管理当作一种治疗手段和福利,注重于健康体检、疾病治疗等方面,依附于基本医疗保险,而没有意识到员工健康管理应是战略性的,没有对员工健康做到全面、系统的预防与跟踪,没有将其上升到企业管理的战略高度,使得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流于形式。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需要设置健康咨询和管理人员,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健康问题进行咨询与了解。而我国对相关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普及度和认知度不广,企业对人员专业性的重视度不够,以致企业中从事健康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内容不够丰富。美国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六大部分,已经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模式。与美国相比,我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在内容上远不及其丰富,只将关注点集中在了诸如疾病管理、灾难性伤病管理等方面,而相对忽视了预防性的管理;同时,企业与员工的沟通交流较少,对员工的生活方式、健康管理需求了解不充分,没有关注到员工的心声。管理方式不够科学。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内部自设和第三方外包。

  国外企业大多采取外包方式,将健康管理外包给健康管理服务公司,这样有效避免了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完备的专业化健康管理项目。而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采取自设方式,在企业内部自行设置健康管理部门,这种方式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健康管理项目不完善、咨询人员缺乏专业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程序复杂等。管理策略有偏差。现阶段我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策略更多地倾向于对员工生理健康进行管理和控制,旨在预防员工的生理疾病和职业病,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生活状况,同时较少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对健康风险的把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