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屈原《九歌·国殇》原文赏析及译文

时间:2023-06-16 09:20:58 松涛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屈原《九歌·国殇》原文赏析及译文

  《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屈原《九歌·国殇》原文赏析及译文

  九歌·国殇

  屈原

  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坠兮 一作:怼兮)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拓展:韩愈《泷吏》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1、作品介绍:《泷吏》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1卷。

  2、原文:

  泷吏

  作者:唐·韩愈

  南行逾六旬,始下昌乐泷。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

  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

  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东吴。

  东吴游宦乡,官知自有由。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

  侬幸无负犯,何由到而知。官今行自到,那遽妄问为。

  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吏曰聊戏官,侬尝使往罢。

  岭南大抵同,官去道苦辽。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

  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

  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

  圣人于天下,于物无不容。比闻此州囚,亦在生还侬。

  官无嫌此州,固罪人所徙。官当明时来,事不待说委。

  官不自谨慎,宜即引分往。胡为此水边,神色久戃慌。

  颃(右边的页换成瓦)大瓶罂小,所任自有宜。官何不自量,满溢以取斯。

  工农虽小人,事业各有守。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

  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仁义饬其躬,巧奸败群伦。

  叩头谢吏言,始惭今更羞。历官二十馀,国恩并未酬。

  凡吏之所诃,嗟实颇有之。不即金木诛,敢不识恩私。

  潮州虽云远,虽恶不可过。于身实已多,敢不持自贺。

  3、注释:

  1)、泷:水名,即诗中所说的昌乐泷,今武水流经广东乐昌县北的一段。

  2)、官:唐时称居官者为官人,这里称韩愈。

  3)、京邑:京都,京城。全诗校:“一作譬如官居北。”

  4)、东吴:指韶州(今广东韶关)地区,三国时属东吴始兴郡,故称。

  5)、底:何。

  6)、侬:古代吴人自称,犹“我”。负:违。

  7)、不虞:没有料到。

  8)、罢:遣送罪人。

  9)、恶溪:水名,即今广东潮阳县境内的韩江。

  10)、差事:奇怪。

  11)、侬:这里作“他”讲。

  12)、“官无”二句:全诗校:“阁本作‘官嫌此州恶,固人之所徙。”,

  13)、委:曲折,原委。

  14)、引分:引咎。

  15)、戃慌:同“惝恍”,恍忽、失意的样子。

  16)、颃(右边的页换成瓦):大缸。瓶:瓦罐之类。甖:小口大肚的瓦坛子。

  17)、取斯:指获罪滴贬。斯,此。

  18)、虱:这里用作动词,是寄生作恶的意思。摘君书·去疆》:“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宫也。三官者生虱官者云:曰岁、日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虱成俗,兵必大败。”《靳令篇》又以礼乐、诗书、仁义、孝涕等为六虱。

  19)、饬:通“饰”,修饰。

  20)、金木诛:《庄子·列御寇》:“为外刑者金与木也。”金指刀锯斧饿,木指捶楚桎梏。

  4、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5、繁体对照:

  韓愈

  南行逾六旬,始下昌樂瀧。險惡不可狀,船石相春撞。

  往問瀧頭吏,潮州尚幾裏。行當何時到,土風復何似。

  瀧吏垂手笑,官何問之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東吳。

  東吳遊宦鄉,官知自有由。潮州底處所,有罪乃竄流。

  儂幸無負犯,何由到而知。官今行自到,那遽妄問為。

  不虞卒見困,汗出愧且駭。吏曰聊戲官,儂嘗使往罷。

  嶺南大抵同,官去道苦遼。下此三千裏,有州始名潮。

  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鱷魚大於船,牙眼怖殺儂。

  州南數十裏,有海無天地。颶風有時作,掀簸真差事。

  聖人於天下,於物無不容。比聞此州囚,亦在生還儂。

  官無嫌此州,固罪人所徒。官當明時來,事不待說委。

  官不自謹慎,宜即引分往。胡為此水邊,神色久戃慌。

  颃(右边的页换成瓦)大瓶罌小,所任自有宜。官何不自量,滿溢以取斯。

  工農雖小人,事業各有守。不知官在朝,有益國家不。

  得無虱其間,不武亦不文。仁義飭其躬,巧奸敗群倫。

  叩頭謝吏言,始慚今更羞。歷官二十餘,國恩並未酬。

  凡吏之所訶,嗟實頗有之。不即金木誅,敢不識恩私。

  潮州雖雲遠,雖惡不可過。於身實已多,敢不持自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