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莆田冬至的习俗和传说

时间:2023-12-21 14:18:41 文圣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莆田冬至的习俗和传说

  每个地方冬至都有不一样的习俗,那你知道莆田冬至有什么习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莆田冬至的习俗和传说,欢迎大家分享。

莆田冬至的习俗和传说

  莆田冬至来历

  莆仙方言有句谚语“冬至夜大过三十夜,冬至早大过初一早”。莆田人把冬至当成一个重要的节日,对其重视的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经过代代相传,莆田形成了独特的冬至节令文化。

  冬至搓丸子,是莆仙的风俗。传说古时候山里有个叫顺安的人,因家境贫寒,平日靠打工养活母亲和自己,眼看顺安已年过三十了,但还未娶妻,母亲的心里十分着急,便因此忧愁得神经都错乱了。

  顺安到处求医问药,可是始终无法医好母亲的病。顺安是个孝子,为了让母亲换换口味。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亲十分爱吃,顺安掌握了母亲的脾气,天天把丸子插在门上、窗上和墙上,十多年没有间断过。顺安的母亲去世后,人们为学习顺安孝顺母亲的美德,在冬至节时,也将丸子贴在门窗两旁,以教育后代子孙学习顺安爱老敬老的精神。

  冬至的前一夜,莆仙人叫“冬至暝”。这天傍晚,家家户户的厅堂上红烛通明,在一个大簸箕(俗叫“大笠弧”)里摆上“果岳”桔子,供上筷子一副(十双)和生姜、板糖各一大块,桔子上插“三春”,同时点燃一对红烛。然后关上大门,全家人围在“大笠弧”四周,开始“搓丸仔”。家庭主妇把糯米粉和水在“大笠弧”上推压均匀,使其粘结。这时,全家人把它搓成龙眼那样大的“丸仔”,祝愿全家团圆,五谷丰收,六畜兴旺。

  有的还捏上一些元宝、聚宝盆、小狗等,寓“运气好,狗仔衔元宝(来)”的吉利之意;有的搓成只有豆粒大小的“(饲)喜鹊丸”(俗叫“客鸟丸”)。全家人围在一起,边搓“丸仔”边聊天,其乐融融,脸上充满喜气和幸福。

  丸子搓好后,要点着夜明灯,把丸子、生姜、板糖、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因为冬至日的夜晚最长,小孩子爱吃丸子,常耐不住到天亮。所以莆仙有“爱吃丸子天不亮”的谚语。冬至节一大早,便把丸子放进锅里,煮熟后,捞进碗里,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时,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吃起了丸子,更有一番滋味。按莆仙民间风俗,只有祭礼祖先之后,全家才能开始吃丸子。

  同时还要把“丸仔”粘在门框上,预祝来年粮食有余;把“客鸟丸”放在屋顶上,待喜鹊前来争食时,噪声哗然,俗叫“报喜”。吃饱后,全家人开始带上煮熟的丸仔、水果、“十味”(荤素各十小碟)、香、贡银等祭品出门为祖先扫墓,扫墓仪式十分隆重。据莆田风俗,如果逝者是在清明节前下葬的就扫清明节,其后的就是冬至节。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莆田冬至节气的民俗文化

  冬至节气暝

  冬至节的前一夜,别名“冬至节气暝”。莆仙民俗,尤其是乡村,每家每户客厅上面上红蜡烛,在先祖牌位前的晾箔上用红福橘。并插上”三春”(三春”是一枝贴紧两个艳丽的胖大娃娃的红纸条,福禄寿齐备,一般插在大柑桔上边),又用大红纸封着10双木筷,及其姜片一排,板糖一块,敬奉在桌子上。

  冬至节气早

  冬至节气当日早晨,当家女人早起给一家人下搓好的汤团。吃了汤团,全家老小进山祭扫。因为“冬至节气暝”夜最多,小朋友又喜欢“丸仔汤”,故有“喜欢一碗丸仔,盼啊天不汤光”的俗谚。

  拜拜祖墓

  吃了汤团该去祭扫啦!在福建莆田,一些地区清明节扫墓,一些地区则是冬至扫墓。一些上年龄的人说,冬至扫墓还有一个缘故,便是能够绕开耕作,不容易耽搁农事;也是有传说故事是由于古时候农户谷物少,清明前后没法申请办理“三牲”贡品,冬至节气前后左右则是丰收后谷物充裕的情况下。

  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又被称为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顾当然与历史人文两大内函,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关键的节令,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式节日。冬至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一年阳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节气是时岁八节之一,古时候民俗有在“八节”拜神拜祖的风俗习惯。冬至节气被视作冬天的大节日,在民俗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此 古代人称冬至节气为“亚岁”或“过小年”。在中国南方地区沿海地区一部分地域迄今仍持续冬至节气拜祖的民间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一些地域,每一年冬至节气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节气标识着北半球地图的太阳高度最少,白天時间最短,可是冬至节气日的溫度并不是最少。冬至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路面的部位抵达一年的最南,太阳光基本上照射南回归线(又称之为冬至线),自然光对北半球地图更为歪斜;因而,冬至节气日是北半球地图全国各地一年中白天最少的一天,而且越往北白天越少。特别注意的是因为冬至节气前后左右,地球上坐落于近日点周边,运作的速率稍快,这导致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东半球的時间比照射北半球地图的時间约短8天,因而北半球地图的冬天比夏天要稍微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