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师 百分网手机站

供应链信用培养

时间:2018-04-01 19:28:14 供应链管理师 我要投稿

供应链信用培养

  供应链内各合作企业自身的实力、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往往是不平衡的,企业之所以相互合作,都是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自身竞争力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强大的一方对待弱小的一方,还是实力相当的双方合作都要本着公平的原则,在彼此双方的交往中,无论是市场机会还是利益的分成始终让对方感到一种基于公平的交往关系。每个企业都要经常了解合作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各自在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机制和合作氛围。通过企业之间的这种相互信任的有效的合作与伙伴关系的建立,使各成员的利益和目标协调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和波动,增加信息的可靠度。

  1.供应链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和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使企业面临不断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已内部资源的整合难以应付,这就迫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不同实体逐渐走向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种新的企业合作模式-供应链联盟(Supply Chain Alliance,SCA),并被认为最未来企业组织形式发展演变的主流趋势。供应链联盟成员企业之间虽然依旧存在着竞争,但更注重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因此,供应链是一种以竞争为基础、以协同为主导的协同竞争模式,在协同竞争过程中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在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中企业中的信任、忠诚、道德、沟通和控制是保证供应链良好动作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关键环节。在供应链伙伴间的结构、组织和文化方面都存在差异的情况,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大大降低伙伴之间的协调工作量,并促使伙伴以灵活的方式相互调整彼此的合作态度和行为。各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信任关系,可以方便地利用外部资源,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效率,获得竞争优势,降低企业失败的风险供应链企业间信任。

  2.供应链信任的概述

  尽管人们都知道信任在交易关系中的重要性,信任对于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意义。西方学者就已经对企业间的信任机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关系营销学的兴起,信任机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的认为信任是一个人依赖于另一个人达到自身目的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有地认为信任是一种信仰:交易伙伴的承诺是可依赖的,他将完成其在交易中的义务。总的来说,对于交易双方,信任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是信任的实质:诚实、可靠、开放、公平合作以及遵守已达成的合同或协议的条款;二是信任建立的过程,即合作方的行为是重要的,“信任就是做承诺所要做的事”。具体说来信任包括:

  (1)坚持较高的行为标准,如诚实、开放、公平、可信赖、说话算数;

  (2)交易方过去的实际合作经验与表现;

  (3)坚持合同的每项条款;

  (4)积极的合作态度,如信息共享、联合开发产品;

  (5)超越合同的理解等。

  3.供应链的信任培养措施

  (1)供应链利益分配明确与合理

  实行信息共享以后,链中成员的效益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者有的增加、有的减少,但在一般情况下供应链的绩效会有所提高,这就出现了信息共享后的利益再分配即如何分配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利益再分配势必会影响信息共享的程度,因为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是“理性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供应链中的参与者也不例外。参与者参与这个供应链,实行信息共享所能获得的利益不少于不参与这个供应链、信息共享时的所得。只有满足了这个约束,才可能实现信息共享。

  (2)文化差异的包容

  在供应链环境下,节点企业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有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对同一事物或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些都会对信息共享的有效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减少文化差异对供应链竞争力的影响,一是要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实现团队建设。保持企业间人员的频繁接触,取得相互的信任和理解,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消除企业文化间的偏见,实现有效的沟通,进而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二是要加强供应链管理移植中的管理移植。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移植就是将一种文化中成功的管理思想、方法、制度和技术,转移到另一种企业文化中,

  以求得相应的效果。三是要提高供应链内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行业务外包,把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以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要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引进、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四是要建立虚拟企业,重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重构是企业重构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重构,逐步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文化融合。

  (3)供应链成员要具备明确的战略目标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独立法人在市场生态环境中是为适应一定的形势而选择加入供应链联合体的。作为独立经济主体的企业,任何一项战略决策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预期,这就意味着供应链这种经营模式本身具备给企业带来美好前景的潜在能力。明确的战略使命是再供应链和成员之间形成信用的基石,使命感明确、可行并且带来的预期利益越高,成员付与供应链联合体的信用额度越高。对供应链的搞忠诚度是减少和避免成员违约以及预防不道德商业行为的重要保证。

  (4)控制加盟成员的素质

  由于供应链这种运作模式是将不同的利益主体拴在一起的,因此若有成员信誉不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声誉。大量的研究表明,具备一定信用是维持团队稳定的基础,并且一个有一定信用基础的利益联合体再不受到恶意冲击的情况下是有较强稳定性的,而严把加盟者信用质量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5)形成与供应链联合体相匹配的决策机制

  供应链整体决策不可能有某一个企业中的单个或某些管理者做出,它必须让各方参与到组织的决策中来。我们必须放弃传统的、在单独企业中使用的强制性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也就是决策所带来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改进以创造双赢和多赢的局面。这就要求再供应链联合体中建立以协商一致作为群体决策准则的高层管理团队,以维护每个成员的利益、促进供应链信用水平的提高。

   (6)建立多赢的信用运行机制

  建立快而有序的转化制度、互惠互利的强化机制、优胜劣汰的优化机制。将供应链总体战略目标细化以使合作各方分工明确、责权分明,形成各方均能接受的决策制度、分配制度、运作制度,让强烈的合作意愿转变为具体合作过程中彼此间的信任。各方均以信用为前提进行每一次合作,就可能带来非合作状态下不曾拥有的利益,这种结果会诱使合作各方进一步提高授信额度,以促进下一次合作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如此的良性循环可使供应链联合体的信用空前高涨。这种供应链网络中的信用资源可以提升、强化成员之间的互惠观,随后供应链联合体成员会逐渐摒弃短期行为,共同致力于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的合作又会促成联合体行为标准的形成,最终发展成为基于信用的成员之间对行为的.共同期望,最终表现为对供应链信誉度追求的高涨。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联合体难免会出现滥用信用的害群之马,对其严惩甚至将其从联合体中除名都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措施能够产生足够震慑作用的前提是一视同仁和可观的退出成本,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合作资产的专用性。

  (7)提高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被指定用途或已经发生的支出。如:合作双方就合作项目修建的仓库。由于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博弈属于重复博弈,一方的欺骗行为可能导致另一方彻底放弃合作,针对合作进行的特定投资就构成了双方的沉没成本。提高沉没成本,也就相当于提高了违约损失,提高了信息不共享的成本。当一方进行违约决策时,它就会衡量合作终止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与违约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合作双方可以通过对合作业务所需固定资产共同投资、共同进行研发等来提高沉没成本。

  (8)建立信誉机制

  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失信企业的声誉受到损害,由此提高它的失信成本。信誉机制正是产生于这种重复博弈,它对供应链中的信任关系具有很重要影响。信誉机制与企业间长期合作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信誉机制的建立则成为企业间信任的建立和维护的一个必然选择。建立企业的自我可信任形象。合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自己希望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必须给自己建立一个可信任的形象,博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对于合作中的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如果它确信其它成员会信守诺言,那么它也必然会表现出很强的可信度。

  (9)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建立供应链

  如同我们在择业时要考虑工资、福利、前途等因素一样,在确定合作伙伴时也必须对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综合评估,以选择一个优秀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投入感情机制,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获得的利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是高度相关的,感情机制之所以发生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前提。提高合作的预期收益。企业相互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共同的预期利益。因此,要想使企业在合作中相互信任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预期利益远大于短期利益。提高合作的预期利益就可以给合作伙伴一种利益激励,鼓励合作伙伴为了更大的预期利益而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信任对于供应链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作用,供应链企业间缺乏信任将严重地影响供应链及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培养供应链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企业间相互信任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委托人确定可信任对象,也即选择合作伙伴;二是代理人如何建立可信任形象,以赢得委托人的信任,建立合作关系。

【供应链信用培养】相关文章:

1.供应链定义

2.供应链分类

3.供应链流程

4.供应链的构建

5.供应链的分类

6.供应链基本结构

7.供应链的管理与优化

8.供应链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