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 百文网手机站

芭蕾舞的好处及对其误解

时间:2022-08-23 08:48:41 芭蕾舞 我要投稿

关于芭蕾舞的好处及对其误解

  据相关统计,在舞蹈老师中,芭蕾舞老师的比例较少,芭蕾舞老师的教师资格证最难考取。谈到芭蕾,很多人要么认为芭蕾是高不可攀的,要么就对芭蕾存在很多误解。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共同来普及吧。

关于芭蕾舞的好处及对其误解

  一、学习芭蕾的好处

  孩子学习芭蕾,对她的骨骼发育、形体都有好处。通过训练,能够纠正孩子的不良姿态和形体,比如O形腿、内八字、驼背等等。总之,无论站姿还是坐姿,都能使孩子保持挺拔端庄。芭蕾是一种从头到脚的系统训练,头、颈椎、脊椎、背、腰、胯、腿、膝、脚都能涉及,这样的全身均衡运动对孩子的骨骼发育特别有好处。

  孩子刚开始训练时,一般不会加入高难度动作,只是基本的形体训练,教一些站姿坐姿、手位脚位等。比如站姿,要求肩部下沉,突出胸部和颈部的美好线条;腿部收紧腰部直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身材挺拔、仪态端庄、改善气质,增强自信。芭蕾实际上是一种内外兼修的训练:它不光是让人有一个优雅的体态,而且还能改善人的气质,让人充满自信。

  我们常听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强调“多美呀,像个小公主!”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种有目的的正面肯定和提醒,让你觉得自己就是漂亮,就像公主那样骄傲!芭蕾训练还需要音乐伴奏,这更是一种艺术的综合培训。长期“熏陶”,形体与气质都练就出来了。从这一点上来说,芭蕾作为健美身材、提升气质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学。也正因为芭蕾不光需要形体练习,也需要内在的修养,所以理解就很重要。

  二、对芭蕾的误解

  误会1 练芭蕾孩子脚会坏

  恰恰相反,因为芭蕾基础训练要求“开、绷、直、立”,所以跳舞反而能对内八字脚(俗称“斗鸡脚”)进行矫正。有些孩子学了芭蕾之后,因为时时记着芭蕾的预备动作,走路会稍带一点外八字,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不明显,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形象。对于以往以前传统固有的思想认为芭蕾会伤害到脚,会使脚变形。但试想一下,大部分家长的出发点让孩子学舞蹈都不是为了走专业吧!足尖的训练是在进入专业附中之后才会循序渐进慢慢进行练习的。而大部分学舞蹈的孩子能走专业的毕竟还是少数。专业芭蕾院校挑选学员时对身材、比例、长相要求极为严格。这几年网络上疯狂流传的某韩国大师足尖的照片使得很多家长对芭蕾舞产生了敬畏感。不论真假,即使是真,那也只是少数,大部分的芭蕾舞者并没有图片里练成那个样子。只有进入专业芭蕾舞团,并且是主角,每天大强度的训练,这样的情况才有可能。不过,小编学习芭蕾这么多年,身边还没碰到这样的情况。

  误会2 练芭蕾会使宝宝长不高

  孩子能长多高,与其骨骼闭合的早晚有关,也就是说,关节两侧的软骨越迟闭合成硬骨,孩子就长得越高。在芭蕾舞练习中,多数动作是与拉伸孩子的韧带、锻炼孩子的肌肉相关,对孩子的`骨骼发育造成的压力极其有限。另外,一般4~6岁的孩子不会安排足尖练习,因此绝对不会使宝宝长不高。相反,因为练习芭蕾舞的孩子姿态好,挺胸收腹收回下巴,整个身材看上去会比实际身高更修长,因此明显比同龄人显高。

  其实学过芭蕾的家长会感觉到,他们带孩子出去很自豪。因为学习芭蕾舞的孩子和没有学习芭蕾舞的孩子在一起进行比较后,原来区别那样大。觉得自己的孩子的气质要比没有学习芭蕾舞的孩子好很多,高贵很多。这也是其他没有学习芭蕾舞孩子家长所认同的。

  误会3 练芭蕾舞会使宝宝瘦下来

  不要依赖单纯的芭蕾舞练习来减肥,因为舞蹈能达到的效果是局部减肥,如腰腹部和肩背部的减肥,如果不从节制饮食的角度出发,想通过跳舞让孩子完全变瘦是不太可能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腿特别粗的孩子不适合通过跳芭蕾舞来减肥,因为在进行芭蕾舞基础训练时,无论是把杆练习、中间练习,还是跳跃练习,力量都落在腿脚上,这会让腿部变得非常结实,两条腿会显得更粗。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在挑选芭蕾舞好苗子时,非常强调双腿修长的原因,只有下身比上身更长,才能保证在腿上长了肌肉后,身材看上去仍然很修长、很美。

  最后再说句。芭蕾并不是一门“高精专”技艺!她的出生,是为了帮助人类修炼优美的形态和气质,并没有让人高不可攀。只要你热爱她,热衷美,芭蕾的门随时向你敞开!

  跳芭蕾舞蹈旋转中的七大技巧

  在国人眼中,芭蕾舞是个洋东西,它在中国萌芽于19世纪,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由于战乱不断,这“东西”就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中。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芭蕾舞才正式登陆中国普通百姓的视野,并逐步有所发展。

  笔者从事芭蕾舞的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儿年了,在教学期间,通过自身的学习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得了不少经验和体会,特别是对学生在技巧的训练上有些许认识。芭蕾舞的技巧主要分为三大类:跳、转、控制。转在芭蕾舞表演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此,我想谈谈在芭蕾舞教学中对“转”的儿点认识

  首先是基本功的练习。对于任何一位学习舞蹈的人来说,基本功和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又由于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样、接触的多少不等,所以学习进度也就有快有慢了。怎样才能使一个舞者、演员把技巧训练得更好呢?这就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

  我们不管在芭蕾舞、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还是当代舞中都能看到不同的旋转—二位转、跨腿转、挥鞭转、旁腿转、平转、吸腿转、阿提求转等。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去看他(她)转了几圈,如果我们以专业的眼光来看的话,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是评判一个舞者旋转技术水平高低的核心标准之一。数量的多少就不用说了,那么什么是质量呢?那就是说在旋转的过程中,舞姿是否规范、空间的定位是否标准、停止时是否稳定、结尾时是否有固定的姿态等等。就拿《天鹅湖》中《黑天鹅双人舞》的三十二个“挥鞭转”来说吧,如果没有规范的舞姿、空间的定位、停转时的稳定和结束时的舞姿以及旋转的数量,怎么能引起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呢?

  我们在训练中往往只注重“圈”的数量,而把结尾时的固定舞姿忽视了,如果把这个“圈”放在舞蹈作品中,那它又怎么能“天衣无缝”地去接下一个动作呢?舞蹈讲究“美”.讲究流畅感和连贯性(按照中外传统舞蹈的路子,编舞家和观众都习惯要求舞者动作的线条和舞台调度的线条畅若流水)。如果转完了不能更好地去接下个动作,那么这个“圈”在整个舞蹈中还有什么意义呢?

  要想把“旋转”练好,还需要注意训练以下几个方面:

  一、半脚尖的“立”是旋转中最主要的一点。只有把脚尖立到最大限度,这样脚与地面的接触面才会减小,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同一质量的物体,只有接触面小了,摩擦力才会变小。摩擦力小了,才能够用很小的劲,转得更快、转得“圈”更多。如若不然,我们用全脚掌去转“二位转”,想转个八九圈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从舞蹈上讲,用力一大就会从面部表现出来,舞蹈讲究的是美.在完成动作之前和之中,不应表现出任何不安来,而应给人一种轻松感和自如感以及一气呵成的整体感和舒适感。再说如果把一切力量都放在这个“圈”上,那么跳完一部作品又要费多大劲呢?怎么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表现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呢?

  二、膝盖腰背脊如果不直立,胸是扣着的,那么想转好也是很难的。例如在“二位转”、“旁腿转”中,如果主力腿不直,腰背脊和胸不挺,那么力量就会被分解.也是不可能转好转多的。如果膝盖不绷直,特别是在芭蕾舞中,那就葬送了芭蕾的那种挺而苍劲的美感了。

  三、在起法儿时,“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没有好的蹲,就没有好的跳”。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好的蹲,也就不会有好的转”。只有我们把蹲做好,才能有更好的“立”。

  四、练习“旋转”的技巧,还要解决头部“晕”的问题.只有把“晕”解决掉,才能在转的过程中,把握方向。这其中有个小窍门就是“盯着看一点”,这是很关键的。所谓“盯着看一点”指的是舞者在以躯干为垂直轴做急速旋转时,必须用眼睛盯住正前方的某一个点不放。即使整个身体先转,也要把头部.特别是双眼要留在后面,以便继续“盯着看一点”,直到整个头部与身体的分离程度达到最大极限时,也就是当身体要进行第二圈旋转之前的那一瞬间,才将头和双眼猛的甩过去,并且要快于身体的速度,赶上身体转完第一圈之前还要找到刚才那个“点”,盯住不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留头甩头”,可以说它是避免舞者头晕最好的方法。

  五、“开”也是“转”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芭蕾舞中要求的最重要的一点,在“转”时,无论是起法儿,还是旋转过程中.都要求从下而上的脚踝、膝关节、胯关节的开度.如果都是“关”的。即使能转,舞姿也不会好看。

  六、在“二位转”、“挥鞭转”、“旁腿转”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持“空点转”的完美.即身体各部位的动态平衡。无论哪个部位失控下垂,旋转中的身体都会不自觉地往那儿跑,相反哪个部位过于紧张,旋转中的身体就会往相反的那侧跑。所以身体每个部位都要协调好,这样脚尖才能固定在一个点上完成几圈甚至几十圈的转。这就要求主力腿的稳定性了,完成这个动作的理想化标准,除了膝盖和脚背要绷直外,主力腿还要如板上钉钉一样,一动不动。

  七、手臂在旋转时可以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和加速的作用。旋转时,手臂有时也有变化,但手位的变化只有顺着整个身体的旋转动势而动。才能即美化旋转本身,又不至于使它失去平衡〔A、每个动作完成之后都要有个结尾,“旋转”也不能例外.旋转完一定要能平稳的停住.身体不能松懈,舞姿不能变形,这也是我们在训练中往往被忽视的。这就要求我们不管是训练还是表演,都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把每个动作、每个技巧都做完整。

  总之,技巧的练习应该坚持不懈,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转中有不足,就要把它挑出来单独练。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再去发现另外的问题,这样常此以往就会在技巧上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