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百文网手机站

十七年蝉美文摘抄

时间:2022-02-17 17:45:43 美文摘抄 我要投稿

十七年蝉美文摘抄

  美文(belles—lettres),《法汉词典》译为“纯文学”,法文《拉鲁斯普通名词大词典》中的定义是:“文学、修辞、诗歌艺术的总体,”修辞和诗歌也可以由“文学”来概括。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七年蝉美文摘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七年蝉美文摘抄

  在昆虫大家庭里,蝉是最不可思议一种。它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孤独地生活在黑暗的地下,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任由地上的世界风云变幻,它只静静地待在它自己的世界里。等到某一个夏天,它破土而出,羽化成蝉,飞到高高的树梢上引吭高歌,蝉鸣声响彻整个世界。然后在几个星期里,它迅速老去,结束了它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普通的蝉会在地下蛰伏六七年,而产自北美的十七年蝉,会蛰伏长达十七年之久。今年恰好是周期年,就在上个月,几天之内,在美国东海岸的树林里,出现了数百亿只蝉。而下一次你看见它的时候,已经是2030年。那时我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而今年他才两岁。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蝉是害虫,它吸食树木的汁液。但是我并没有因此对它产生恶感,因为它很好吃,而且夏天到树林里捉蝉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后来在语文课本上读到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蝉》,才知道原来蝉还是这么奇妙的动物。再后来,我慢慢知道了,蝉,这种不起眼的看起来傻乎乎的小东西,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丰富的内涵。

  远古的时候,人们看到蝉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感到很神奇,误以为它是可以死而复生的,蝉成了生命轮回的符号。古人用蝉来表达希望获得重生的美好愿望。在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里,就有用玉石雕刻的蝉,是我们祖先最早的装饰物之一。此后,蝉的形象一直贯穿于中国的玉文化。现代的考古发现表明,从西周的时候起,贵族死去入殓时,嘴里会含着一只玉蝉,以祈求重生。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汉末。我见过一些各个时期玉蝉的图片,做工细腻,栩栩如生,是非常难得的艺术珍品。

  蝉大半辈子生活在地下,以树根的汁液为生。到了地上化为蝉以后,就不再吃东西。它的漫长的地下生涯古人并不了解,他们只看到它不食人间烟火,靠喝风饮露为生。所以在古代文人的眼中,蝉是品性高洁的君子。西晋陆机有《寒蝉赋》,盛赞蝉的“六德”:“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一个小小虫儿,外表既雅,品性又高,既清廉,又俭朴,既诚信,又堂堂正正,俨然有德君子。初唐大诗人骆宾王做侍御时,因触怒武则天而身陷囹圄。有一天他在狱中听到蝉鸣,感物伤怀,写了著名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借助蝉来表白自己品性高洁却不为人理解,怀着一腔报国热血却被世俗小人所阻,既有顾影自怜的悲愤无奈,又透出诗人骨子里的孤傲和不妥协,颇似屈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的傲骨。假如蝉能识字,会不会窃笑?

  这是文人的浪漫。对普通百姓来说,蝉就只有一好一坏两个特点。坏的是它制造噪音,好的是它非常美味。

  若以身材大小而论,蝉恐怕是高音的世界冠军了。一只蝉的叫声,足以传到百米之外,而炎炎夏日里,千百只蝉一起鼓噪起来,其声势胜过千军万马。从清晨到日落,它一刻不停地唱。尤其中午时分,你要睡午觉时,它唱得最嘹亮。蝉的叫声有好多种,有一种俗称“知了”,叫声有个简单的旋律,勉强可听。更多的蝉叫起来就像电锯一样,声音又尖又高又直,一点没有旋律的变化,完全是噪音,很能刺激人的神经。大多数蝉白天唱歌,偶尔晚上也有唱的,“清风半夜鸣蝉”,不知是不是在梦游。多数人对蝉的噪音习以为常,忍一忍就过去了,顶多捂捂耳朵。也有那神经敏感的人,听到蝉鸣就受不了。大清雍正皇帝做皇子时,住宅附近树木很多,到了夏天一片蝉鸣。喜欢清静的雍正不堪其扰,专门组织一伙人拿竿子捕蝉,后来演变成特务机关,就是野史小说里大名鼎鼎的“粘竿处”。雍正皇帝一生勤政而苛刻,谁坏他的事他就坚决铲除谁,他可不管蝉的品性高洁不高洁。

  捉蝉是非常好玩的.娱乐。比如钓鱼的乐趣并不在于吃鱼,而是享受钓鱼的过程。捉蝉也一样,趣味在于“捉”。

  小的时候,每到初夏蝉开始出现的时候,每天我都盼着天黑好去捉蝉。那时候县城很小,虽然身居城市,走不多远就有成片的树林。傍晚时分,蝉的幼虫,我们俗称"知了猴",陆陆续续从土里钻出来,缓缓向树上爬去。树林里三三两两的人,打着手电筒,悠闲地踱着方步,一边仔细搜寻。干这个很需要一点福尔摩斯的眼力,手电筒昏黄的光沿着树干一棵一棵扫过去,每发现一个都会带来小小的惊喜。可惜蝉少人多,我忍受着蚊虫叮咬,在闷热潮湿的树林里折腾几个小时,通常也就能捉到十几二十几个,不够第二天炒一盘。倘若买着吃要划算的多,但是其中之乐又岂是花钱能买来。

  那时候我非常羡慕农村孩子,因为经常听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起在他们那里,蝉是如此的多,如此的容易捉。据说在果园里,到了晚上,根本不用手电筒,只须用手一棵树一棵树摸过去,一晚上就能收获好几百个。自家吃不了,就拿到市场上去卖。我是深信不疑的,因为的确在市场上有很多卖知了猴的农村人,每个摊子都有几百上千。后来看了美国十七年蝉的视频,才知道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多”:成千上万的知了猴在地上、在树上蠕蠕而动,可以直接用扫帚扫。我因此又非常羡慕美国。

  虽然经过人们地毯式搜索,总有一部分幸运儿逃过一劫,成功地爬到树上羽化成蝉,开始短暂的歌唱家生涯。但是它的厄运并没有结束。

  蝉也好吃。知了猴肉嫩,适合油炸了吃。化成蝉,外壳变硬,剁碎了炒辣椒,味道也鲜美。蝉会飞,又盘踞在树的高处,所以要用长长的竹竿去粘它。

  古人至少两千多年前就会用竹竿粘蝉。庄子讲过一个驼背老人粘蝉的故事,在故事里孔子因此受到教育和启发。虽然是个寓言,足以说明粘蝉这种技艺当时已经存在。

  这是个手艺活儿。竹竿要长,有时需要两根绑在一起。末梢处还要绑上一根有弹性的细竹竿。另一样必备之物是面筋。和一块面,放在水里清洗揉搓,把面粉淘掉,剩下的就是面筯。揪下一小块缠在竹竿梢上,略一风干奇黏无比。

  粘蝉需要好眼力,好力气,和好耐性。蝉趴在高高的树上,要能清晰看到它的翅膀。竹竿总有十斤以上,立起来之后在杠杆原理作用下更加沉重。没有力气的话,竹竿握在手里会抖动。动作要慢,否则会把蝉吓跑。发现蝉以后,估算好距离,选择一个最适宜的地方站定,通常要在蝉的侧后方。然后慢慢升起竹竿,要准确插入树枝的空隙,一定不能碰到树枝。待接近时,动作尤其要轻,手臂要拿稳,让竹竿一寸一寸往上挪。在离蝉的翅膀一两厘米的地方,稍停顿一下,让竿头稳住,屏住呼吸,两眼紧紧盯住蝉的翅膀。感觉时机到了,不轻不重地一捅,准确地击中蝉的翅膀。被粘住的蝉知道大事不好,嚎叫着,鼓动双翅作最后的挣扎,却徒劳无功。这时往往会有一泡蝉尿从天而降,反正跑不掉了,只好小小报复一下。

  这说的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我已经多少年不玩这些游戏。城市越来越大,林立的钢筋水泥大楼取代了树林,加上人们灭绝式的捕捉,已经越来越难见到蝉的身影。现在听到蝉鸣,已经有了新奇之感。市场上仍然有蝉在卖,我没问过价格,估计已经接近一元钱一个,已经成了餐桌上的珍品。我很久没吃过蝉,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另一方面,也有不忍之心。它熬过那么多孤独黑暗的岁月,只换来不过数日的欢娱,何妨让它自由自在地唱呢?

  现在有了空调、风扇,夏天已经不再炎热。倘若有一天蝉也消失了踪迹,世界没有了蝉鸣,夏天还叫夏天吗?

【十七年蝉美文摘抄】相关文章:

蝉之趣伤感美文09-13

英语美文摘抄01-26

美文摘抄素材01-13

最新美文摘抄12-27

亲情的美文经典摘抄11-29

经典感人美文摘抄11-29

经典优美文章摘抄01-26

励志经典美文摘抄04-08

经典伤感美文摘抄11-29

经典美文摘抄大全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