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百文网手机站

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2-06-08 12:32:16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励志人物故事14篇

  励志人物故事 篇1

  通常,体育明星们小时候就表现出对某一项目的痴迷:马拉多纳会跑后,就一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踢碎布包的石头;舒马赫第一次开小卡丁车时,只有4岁;老虎伍兹3岁时就玩起了高尔夫。然而,一些体育明星并非“从一而终”,他们有后来的成就,完全是因为当初的“半途而废”。树挪死,人挪活,今天的放眼体坛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故事。

励志人物故事14篇

  姚明打过水球,据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透露,身高2.26米的姚明,小时候练过水球,是“守门员”。水球运动员的确需要身材高大,守门员当然也是越高越好——人高,手长,封堵的面积大。不过那段经历很短,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许多熟悉姚明的人,也不知道。姚明当然还是天生打篮球的料。他父母打篮球的背景以及现在的表现,可资证明。一句话,姚明的身高可以使他在水中比别人获得更多生存的机会,但说到竞技,他的控制力还是在陆地上。

  再来看看我们的飞人刘翔,如果刘翔的腿再长5厘米,也许顾宝刚就舍不得让爱徒去练跨栏了。退休前,顾宝刚是上海市普陀区少体校的跳高高级教练。当年,刘翔一直在他的手下练跳高。因为不够高,顾宝刚看出刘翔在“一根杆”上没多大发展前景,所以,后来把他推荐给了“十根杆”教练。于是,往上的刘翔,开始往前,并终于获得了成功。现在想想,大家都有点后怕了:刘翔幸好没长这么高。否则,刘翔撑死也就一个亚洲跳高冠军。

  伊辛芭耶娃告别体操伊辛芭耶娃小时候练的是体操,还梦想拿世界冠军。现在,不但世界冠军梦早实现了,就连破世界纪录梦、屡破世界纪录梦也都一一实现了。当然,体操是没有破世界纪录的,撑竿跳高才有。在体操队里,人长高,意味着土豆发芽,是要被“扔掉”的。想想也是呀,本来你可以在空中翻四个跟头的,人一高,只剩两个半了,怎么和人家去竞争?现在,我们隔三岔五地就要欣赏一次“撑竿跳高女皇”是怎么打破世界纪录的。和我们一起欣赏的,还有她的母亲——当年,就是她把伊辛芭耶娃送去练体操的。

  詹姆士因伤转行。两年前的NBA状元秀勒布朗·詹姆士,是当今NBA一位红得发紫的年轻球员。尽管3岁时,家人给他买了一个篮球,他爱不释手。但事实是,他在学校里最先开始的体育运动,是美式橄榄球,而且表现非常出色。那时他9岁,对篮球与橄榄球都很喜欢,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在学校里打了3年橄榄球后,因为一次受伤,詹姆士不得不面临要么换位置、要么放弃的抉择。结果,他选择了放弃橄榄球,然后改投篮球。这个脑瓜异常聪明、身体素质极好的孩子,很快在篮球方面也表现出了过人的能力。直到现在,他当年的橄榄球队教练仍认为,如果他不受伤的话,他现在橄榄球方面得到的成绩,不会亚于篮球。

  卡尼吉亚 风的儿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阿根廷著名球星卡尼吉亚,有“风之子”的美誉。这位著名前锋的百米速度达到了10秒7。在他这一水平的国际球星中,能跑到10秒7的,还没有听说过。所以,在形容其他前锋速度快时,充其量是“快马”。卡尼吉亚在中学里,短跑总是第一,还参加过地区的田径比赛。不过,生在这个足球王国,耳濡目染着足球氛围,卡尼吉亚最终还是选择了足球。卡尼吉亚利用他的速度,总能在关键时刻打进关键入球。最经典的就是1990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阿根廷队1比0淘汰巴西队那场。马拉多纳传球,卡尼吉亚从后插上,轻松摆脱后卫与门将,将球打入空门。意大利报纸曾在一篇评价卡尼吉亚的文章中曾这样总结到:“卡尼吉亚总是像天兵天将一般,在全场观众与球员等着皮球将要滚出底线的那一刹那,将球救回来,然后便是面对手足无措的门将。”

  励志人物故事 篇2

  谁也不能否认,赵本山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小品王”,他的表演精彩,语言幽默,神情丰富诙谐,举止夸张搞笑,每一个小品笑料包袱都层出不穷,被人誉为国宝级的表演艺术家和东方的卓别林。而在圈内圈外,赵本山的人品也被众口一致地称道,他拥有许多真诚的朋友与热心的粉丝,绝佳的人缘让人惊叹。那么,他是如何与人交往获得如此赞誉的呢?

  甘当“看门人”

  徐正超在认识赵本山之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20xx年年底,他为辽宁电视台撰写了两个小品剧本,尽管这两个小品最终都没有被采用,但他的灵气引起了赵本山的注意。20xx年5月,赵本山把徐正超“请”到了本山传媒集团任编剧。徐正超到了赵本山的麾下后,非常勤奋,有多部小品和剧本得到了赵本山的肯定,并搬上了刘老根大舞台。

  20xx年12月,徐正超再次被委以重任——为刘老根大舞台的情景剧《今日升堂》写脚本。也许是压力过大,他总觉得思路闭塞,有时坐在电脑前搜肠刮肚一整夜,却敲不出一个字。赵本山一看,也挺着急,但他知道:创作是逼不出来、急不出来的。他决定给徐正超释释压,一天夜里,他拎着一瓶“二锅头”和几包卤菜,敲开了徐正超的房门,笑着说:“老弟,今晚我们什么都不干就痛痛快快地喝酒。”徐正超一听,连忙站了起来,愧疚地说:“赵董,我让您失望了……”赵本山摇了摇头,说:“创作这东西,不能逼迫自己,随性自在才能出好作品。另外,以后别叫我董事长了,就叫我大哥。今晚,大哥是来找你喝酒的。”

  随后,徐正超小心翼翼地陪着赵本山喝起酒来。赵本山说到做到,一句工作上的话都没有提,俩人只是天文地理、国内国际地神侃起来,让徐正超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说来也奇怪,那天晚上赵本山走后,徐正超茅塞顿开、灵感频闪,一直在电脑前敲了大半夜。凌晨1点,他想到外面透透气。推开门,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赵本山居然裹着棉大衣,蹲在门外。看见徐正超,赵本山笑呵呵地说:“今晚是圣诞节,我担心有人来打扰你,替你把把门……”徐正超一听,一把搂住赵本山,禁不住热泪盈眶。

  或许正是受赵本山这种无声的激励,徐正超文思泉涌,后来创作了《策划》《火炬手》《不差钱》等红遍全国的小品,而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也由他编剧。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徐正超都说:“赵本山是我的恩师。”

  雨中唱大戏

  有一年,赵本山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甘肃慰问演出,演出在一个露天广场进行。当他即将压轴登场时,偏偏天公不作美,原本阴沉沉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

  主办方提出等雨停了再演出,赵本山不答应:“因为一点雨自己推迟演出,而让观众在雨中苦等,怎能对得起广大忠实的观众?这会让人耻笑的!”众人没办法,给他拿了一件雨披让他穿上,并安排一个人负责为他打伞,赵本山谢绝了,一脸不悦地说:“这是干什么?观众期待近距离看到一个真实的我,又是穿雨衣又是打伞,那还不如回家看电视呢!”

  没有任何防雨措施,赵本山一连演唱了两首歌曲,应观众的强烈要求,又临时加唱了一段戏,精彩的表演使掌声不断,让演出达到了高潮。结束下台时,赵本山浑身上下被淋得精透。在他的带动下,其他演员也都坚持冒雨演出。

  原计划第二天一早离开的赵本山,当晚突然发起了高烧,不得不入院治疗。当地的群众闻讯后,特地制作了一面“德艺双馨”的锦旗,纷纷前去探望,医院排起了长龙,成了各大媒体争相宣传报道的焦点。

  对此,赵本山总是淡淡地回应说:“我的荣誉都是观众给的,那只是我应该做的。能为观众服务,再苦再累我都很乐意。”

  诚动张艺谋

  筹拍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时,张艺谋亲自飞赴沈阳,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电话给赵本山:“本山,我找你有点事,我想找你的徒弟拍电影。”没想到,赵本山立即爽快地答道:“你的电影无论选谁,包括我在内,都是无条件的,随叫随到。”赵本山协调主演小沈阳的档期问题,还爽快地答应了在电影中客串一个只有几十秒的捕快角色。

  赵本山原计划十月份进《三枪拍案惊奇》剧组拍摄,可是九月份在上海拍摄《乡村爱情3》的时候,由于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当张艺谋打电话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时,他念念不忘客串事情,说病情好转后一定如期赶去参加拍摄,让张艺谋放心。张艺谋劝慰道:“身体要紧,你就安心养病吧,那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我再找个人就行。”赵本山特别认真地说:“做人不能言而无信,既然答应你了,哪有不演之理!”

  在家人和医生的精心照料下,赵本山身体康复很快。当他如约赶到片场时,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感动不已,张艺谋更是激动得一把紧紧抱住赵本山,连声说:“老大哥,谢谢你。真的非常谢谢你!”影片首映礼时,赵本山更是百忙之中不辞辛苦,从上海《乡村爱情3》的片场赶到北京为张艺谋捧场。

  后来,张艺谋在接受杨澜访谈的时候,提起这段往事,动情地说:“本山大哥是一个真正值得深交的君子,能结交这样的一个朋友是我一生的荣幸,在他面前我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义助郭德纲

  赵本山大红大紫的时候,郭德纲还只是崭露头角的后辈。那阵子,郭德纲遭遇“相声门”,相声界的很多人都攻击他,使他四面楚歌,十分困顿。

  就在郭德纲被负面新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小品王”赵本山竟然给他打来电话。赵本山劝慰他:“我刚出道的时候和你一样,也有很多人瞧不起我,指责我低俗什么的,但坚持5年别人就不认为你低俗了。此外,你不要老接受采访,不要轻易地说什么,要埋头创作,保护好自己。”

  郭德纲感慨万分,他与赵本山素昧平生,但人家作为娱乐圈德高望重的人物,却主动打电话来安慰自己,太难得了。更令郭德纲动容的是,赵本山还公开发表声明,仗义执言:“郭德纲使相声获得了新生。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对郭德纲的负面报道,在这里我想呼吁一下,出来一个郭德纲不容易,媒体不要捧杀,也不要骂杀,应该保护郭德纲,让他给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好节目。”他还大胆预言:“郭德纲将来会成为大师。”

  有了赵本山的指点迷津和力挺,郭德纲顿时感觉底气增加了不少。此后,他不再把精力纠缠在是是非非身上,而是潜心创作,勤奋演出,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也把德云社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几年后,当郭德纲成为娱乐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时,仍不忘赵本山当年的义气,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本山曾拉了我一把”。

  这就是赵本山,这就是“小品王”,他之所以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原因尽在其中。对下属没有架子、对观众尽职尽责、对朋友言出必行、对同行热情帮助,这里面融入了赵本山的情和义,而正是这些情义,让他的人格更伟大,更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励志人物故事 篇3

  素材一:在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长春15岁小将李子君包揽了花滑赛女子单人表演自由滑,女子单人短节目、女子单人自由滑三枚金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李子君5岁走上花滑之路,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午饭在去训练馆的路上吃。中午训练结束后回学校上课,晚上放学再去训练,一直练到晚十点。即使这样艰苦,她也没有一次提出过放弃。年少的她对体育的理解很深刻,"我很享受比赛的过程,真是乐在其中,每一次跳跃成功都能让我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不论能不能上领奖台,我都喜欢去参加比赛,只要每一次都要进步,就是对自己的突破,每一次都为了更强的目标而努力,这样就是跨越新生。"

  素材二:阿甘——跨越缺陷,成就精彩影片

  《阿甘正传》讲述了阿甘由一个连最基本的走路都有障碍、智商低下的人,最后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富翁的感人故事。阿甘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泥潭、跑过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成功的光环在他头上闪耀着。阿甘是一个智障人,但是他跨越了自身的缺陷,在不断的奔跑中成就了自己,创造了奇迹。

  素材三:泰森——一代拳王的浮沉人生

  迈克·泰森曾是一位职业拳击手,曾获世界重量级冠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重量级拳击手之一。在其全盛时期,他以毁灭性的风格多次击败了著名的对手,一度是最具威胁性的拳击手之一。但其事业前途却因个人问题、缺乏训练而中断。在监狱他曾企图恢复职业生涯,但在与知名对手比赛中却没有获胜。20xx年6月11日,他与学徒拳击手凯文麦克布莱德打了最后一场比赛,亦以失败收场,从此宣布永久退出拳坛。曾经辉煌一时的他没能跨越自己,获得新生,成为无数拳击迷心中永远的遗憾,也给我们留下很多思索。

  素材四:孟非——电视月老的不懈追求

  孟非,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由他主持的《非诚勿扰》节目收视率一度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高考落榜后,孟非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深圳淘金,严酷的现实让他不得已做了一名搬运工。一个月后,他开始认真思考未来,觉得只要从头做起,相信一定能实现人生的跨越。回到南京后,他到一家印刷厂当起了工人,同时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拿到文凭后,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当一名记者!有了目标,他开始了一步步的跨越,于是从一名业余记者,到一名新闻工作者,从新闻工作者到著名主持人,孟非走向了成功。孟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命运给我我生命中一个低谷,我会用它来创造巅峰。"

  素材五:《风雨哈佛路》是一部催人警醒的美国电影。故事的主人公利兹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珍妮因为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酗酒,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利兹只好流浪街头。不久,母亲去世了,利兹很受震动,她意识到如果沉沦下去,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过去,开始全新的人生。她以真诚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权利,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最终凭借着对信念的执著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迈入她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适用话题:拼搏、超越

  素材六:姚明——用汗水战胜半聋缺陷

  篮球运动中,敏锐的听力对于一名球员来说至关重要,尤其在防守中,时刻都要借助队友的提示、教练的呐喊以及身后的脚步声来确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然而,刚刚退役的姚明却告诉人们,早在8岁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耳聋了。回忆原因,是由于姚明服用了一种对自己过敏的药物,因此不幸失去了左耳的听力。为了弥补先天的不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姚明就把精力放在熟记教练安排的战术以及不断的训练上,以此让自己变得更强,不断用汗水征服半聋的缺陷。乐观的姚明并不认为听力不佳是自己的缺陷。姚明左耳早已失聪的消息传出后,立刻让那些患有耳疾的人们产生了共鸣,他们纷纷表示,既然半聋的姚明都可以成为篮球队巨星,我为什么不坚强面对生活呢?眼泪有的时候并不代表全部,当你把泪水流干后还是需要面对现实,而在这个时候,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才是一位强者应该做的事情。毫无疑问,姚明做到的,而他的行为也感动了整个中国,让弱势群体们找到了精神依托。

  励志人物故事 篇4

  这是一群怎样的奉献者?高山、森林、峡谷、沼泽,到处都有他们在挥洒汗水。沙漠干渴、雪崩路险,都未曾挡住他们前行的脚步……

  这支被称为“经济建设的铁军”和“开路先锋”的队伍,就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历数这支队伍创造的辉煌,人们发现,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程8844。43米的精确测量,到填补南极的祖国测绘空白,几乎都有他们做出的重要贡献。共和国土地上的公路、桥梁、油田、码头,几乎每一项重要建设,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测绘信息。而为了提供这些信息,他们付出了巨大努力、艰辛、汗水和奉献牺牲。

  南湖戈壁作证

  今年47岁的张朝晖对“南湖戈壁”的经历记忆犹新。1990年,他所在的测绘小组共11人走进了这个被称为“死亡戈壁”的地方。

  这里到处是青黑色的石头,热得烫脚,地面温度最高时达50多摄氏度。一具具“沙漠之舟”骆驼的白骨和失灵的指南针,显示着传说中的“死亡戈壁”的严酷现实。“刚出锅的馒头,一下就能干透,每咽一口,如同往食道里塞锯末。”张朝晖说。由于嘴唇、牙龈同时出血,咬过的馒头就像一枚红色的印章。

  这里处于百里风区。每个星期刮3天6级以上的大风,有一次,9级左右的大风将他们的帐篷撕成了1米左右宽的帆布条。“整个戈壁昏天黑地,尘土飞扬,我们两天两夜无法生火做饭,只能坐在沙子里,靠吃冷馒头充饥。”张朝晖回忆说。

  但是,越往戈壁深处走,他惊奇地发现,一路上都能看到架设的觇标——他们熟悉的测量标志,尽管风吹日晒,它们依然还在。“是吴昭璞他们留下来的。”同伴们感叹。

  吴昭璞,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第一代测绘队员。当年,他最早率领一个测绘小组走进了南湖戈壁。一天早晨,他们发现,一个装满清水的水桶不知什么时候漏了。在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里最宝贵的、维系生命的水悄悄地流尽了。

  为此,吴昭璞果断命令同组队员:“你们赶快返回,我留在这里看守仪器。”

  “不。”有队员表示异议,希望能够一起撤离。

  “你们带着水返回的时候,我会等着你们。”吴昭璞说。

  队员们撤离了,一个参与辅助测量的民工自愿留下来陪他。高温的沙漠戈壁,时间在挑战生命极限的干渴、煎熬中一点点流逝,救援人员迟迟没有到来。

  吴昭璞对守候他的民工说:“你还年轻,刚刚18岁,你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就让我留下来吧,你快走。”他把望远镜交给青年民工,“拿上这个,它能帮你找到有人的地方。”

  青年民工接过望远镜,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3天以后,当救援队伍带着水桶找到吴昭璞时,马上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测绘仪器上,盖着吴昭璞满是汗渍的衣服,墨水被喝干了,所有的牙膏被吃光了,年仅31岁的吴昭璞嘴里、鼻孔里满是黄沙,10个手指深深插进了沙子里,永远长眠在这片灼热的戈壁沙漠里。由于天气酷热,原本1。7米高的吴昭璞干缩成不到1米。

  眼下,就在“沙漠英雄”吴昭璞献身的南湖戈壁滩上,张朝晖病倒了。由于缺钾,他感到背部麻木,腿也不灵了,抬不起来。

  汽车载着他,往哈密方向疾驰。指南针失灵,就朝着夜空中的北斗方向走。路上,司机感到饥饿,就用螺丝刀顶住胃部,咬牙坚持往前走。80公里的路程,他们整整走了12个小时。

  最终,张朝晖和同伴们用42天完成了南湖戈壁的测量。而在他47年的人生经历里,“南湖戈壁”成为了一段永远珍藏的记忆。

  珠穆朗玛有多高

  1997年7月,年仅21岁的刘西宁第一次来到了珠峰大本营。当时,他背了20多公斤的行囊,往返于海拔5800米到6300米之间。高山缺氧,水贵如油。不洗脸、不刷牙,加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渐渐地,他的脸变得黑黑的。这一年他在珠峰地区待了4个月,为后来参加中国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程进行了“热身”。

  20xx年,国家决定对珠穆朗玛峰的高程进行复测。刘西宁递交了申请,要求参与再测珠峰。

  3月,珠峰地区冰天雪地,空气稀薄。刚刚准备开始登山探测,只见狂风大作,刚搭建的帐篷被风吹翻。就这样,刘西宁和同伴们白天工作在六七级大风里,晚上躺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帐篷里。在海拔6500米的观测点上,他待了一个多月,但“几乎每天都睡不着觉”。

  在东绒布观测点上,万年冰川的融化剥蚀,形成了无数座三四十米高的冰锥,晶莹剔透。置身其间,仿佛进入了水晶宫殿。但就在这样的冰塔林里,有数不清的裂缝和深沟,稍有不慎,就有葬身冰窟的危险。测绘队员张伸宁就是在这样的冰塔林里两次迷路,但最终幸运地走了出来。

  这一次,他们把重力点推进到海拔7790米的高度。也是这一次,他们准确测量出了珠穆朗玛峰的新高度:8844。43米。它已刻在了珠峰大本营的花岗岩纪念碑上。

  非洲在召唤

  35岁的尚小琦头发花白,显得比同龄人苍老一些。

  20xx年,他们承担了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的测量任务。7月5日,他作为此次测量的“开路先锋”,飞往阿尔及利亚。

  当时,测量地的反政府武装猖獗,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军警。当地翻译听说他要去那里,表示“有危险”,坚持说。不去了”。

  尚小琦决定自己行动。他找来地图,再次寻找进山的路。他驾驶着越野车开过了几个战乱后人们已经逃离的村庄,越往山里走,人烟越稀少。距离有站标的地点100米左右,路面开裂,车辆难行,尚小琦下车往前走。

  此前,很多人告诉他,不要轻易到没有人烟的地方,战乱时期埋下了大量地雷,稍不小心,就可能雷爆身亡,危险极大。

  此时,尚小琦走在小路上,路边是齐腰深的灌木,尚小琦担心随时会碰到地雷的引线。查看完这个地点,尚小琦如释重负。

  3个月后,70多名测绘队员来到这里。与尚小琦一起,在非洲大陆的深山丛林、荆棘灌木和水泽泥沼中执行充满艰辛的测绘任务。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长927公里,尚小琦和同伴负责其中528公里的测量。烈日暴晒、蚊虫叮咬、语言不通、地况不熟,而且,战乱的阴影也凭添了几分紧张情绪,而且,经过一些布满地雷的地区,还要使用探雷器排雷。

  在阿尔及利亚的最后一段时间,测量进入了“攻坚阶段”。要在10天内完成60公里复杂地段的工作。这60公里地段里,有茂密的橄榄林,还有大片的灌木丛和烂泥滩。抬着重达70公斤的水泥标石,穿行在齐腰深的灌木丛中,稍有不慎,就会被灌木刺伤。而行进在烂泥滩,也格外吃力。

  陈永军,今年39岁,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副大队长,是此次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测量任务的`前线总指挥。20xx年春节,他和同伴们在遥远的非洲度过。大年三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时,举杯无语,遥想祖国,“那一刻,我们格外想家。”他说。

  其实,中国的港珠澳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天津新港等重大项目,也活跃着陈永军、尚小琦等许多测绘队员的身影。在边界测量、震后监测,西部测图等重大任务上,也留下了他们的汗水。“这个测量队曾经24次进驻内蒙古荒原,2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37次踏入新疆腹地,在高山、沼泽,荒原的徒步行进中,完成了5000多万公里的行程,相当于绕地球1200圈。”对此,国家测绘局副局长宋超智感慨万千,认为“他们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励志人物故事 篇5

  齐白石原是一个雕花木工,学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36岁那年,他遇到了书画家湖沁园。

  那时,齐白石已小有名气,按胡沁园出题“飞来佳禽对语”,画了一个人打开窗户,窗外一对燕子正展翅归来。胡沁园很满意,就鼓励他研读古典名著。胡沁园还让齐白石观摩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使他眼界大开。由于齐白石刻苦学习,并博采百家之长,他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他还刻苦练书法和篆刻。

  从那之后,齐白石每天都坚持作画,一年只允许自己休息两天,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一天是国庆节。

  85岁时,齐白石一天连画了4张条幅,吃午饭时还在挥笔,想要再画一幅。画完最后一幅时,他在上面题字:“昨日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特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这种惜时的精神令后辈敬佩。

  名人取得成就,除了天分之外,还要用时间来打磨。

  齐白石不仅喜欢画画,而且十分勤奋,一年中除去两天,每天都与画为伴。

  他充分利用每一天,潜心创作,最终成为世人仰慕的艺术家。

  坚持是一种态度,它能让零散的时间连贯起来,成就一番事业。

  生活中有人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与其感伤,不如珍惜。

  励志人物故事 篇6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假如你看过《三国演义》,确定不会忘却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始终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晓得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产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励志人物故事 篇7

  一个奇丑无比的女孩,她的人生会怎样?

  她一出生,就把护士吓个半死。早产4周,体重不到1公斤,要命的是,她生来就没有脂肪组织,就像一个皮肤包裹的骷髅。妈妈没有嫌弃她,这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慢慢长大,她的样子足够吓人。6岁时,她的右眼发蓝失明,左眼呈现棕色。牙床外凸,牙齿高翘,手和脚就像粗细干瘪的树枝。她的免疫力很不好,大小病不断,10岁盲肠穿孔,差点死掉;13岁因红血球无法正常复制而严重贫血。妈妈带着她走遍美国的各大医院,却没有一个医生能救治她。她患的是罕见的马凡氏综合征,这样的患者全世界只有3例。

  上学时,她没有一个玩伴。同学们像见到鬼一样躲着她。课堂上,老师总是回避看她的眼光。她只要上街,行人纷纷避让,他们用异样而惊讶的眼光盯着她看,甚至有的妈妈会捂上孩子的眼睛,怕孩子受到惊吓。

  她一天要吃60顿饭,每隔15分钟就要进餐一次。即使如此,她仍然很瘦很小。她有强迫症,每天都要称体重。只要能多长一磅,她就很兴奋。

  她是个女孩,内心也向往有人爱,有人疼。16岁时,在妈妈的鼓励下,她参加了一个化装舞会,打扮成一个公主的样子,穿着宽松的公主裙。一个名叫路易斯的男孩对她产生了好感。他向她表白说:“我爱你,希望能和你共度一生。”当她摘下面具的那一刻,路易斯惊叫一声,呕吐着跑掉了。

  17岁时,她被人偷拍,视频被上传到网上,视频的名字叫《世上最丑的女人》。视频很火,点击超过400万次。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成了被全世界嘲笑的人。网民的留言更是伤人,很多人愤愤不平,这么丑的人,她的父母为什么还要她?最好自行了断。

  看到视频的第一眼,她简直要晕过去。长这么大,她没有快乐过一天,受尽嘲笑,备受欺凌,她活着简直就是多余。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锋利的匕首划开了手腕,想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幸亏妈妈发现及时,把她送到医院,才保住一条命。

  妈妈伤心地说:“你连死都不怕,为什么没有勇气活下去?你是个胆小鬼,这不是我想看到的女儿。”痛定思痛,她开始思考妈妈的话,越想越有道理。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活着吗?她决心走出阴影,坚强地活下去。

  一个人,因为长得丑,就该受别人的欺凌吗?这是不公平的,她一定要抗争。她开始到公开场合露面,到电视台做节目,发表演讲,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反对欺凌。奇丑无比的外貌帮了她的忙,几乎一夜之间,人们记住了她的名字。很多民众开始支持她,成为她的忠实粉丝。他们集会,游行,一步一步努力,试图游说政府出台一项反欺凌的法案。

  她在孤独中长大,读书是她最大的兴趣,渊博的知识让她的写作能力日渐提升。为了鼓励和自己处于同样境地的人们,她撰写了一本讲述自身遭遇的书。新书一上市,马上被抢购一空。她不得不着手撰写第二本书,告诉人们遇到欺凌时应该怎么做。

  日前,她还现身在奥斯汀举办的西南偏南电影节,电影节播放了她78分钟的短片,表达一个被网络欺凌的受害者的励志心灵历程。现场很多观众为她流泪,又为她感动。

  她叫利兹,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人称骷髅女孩。她今年26岁,体重只有26公斤,相当于一个8岁女童的体重。她仍然很丑,但很出名。在美国,她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她是励志演说家、畅销书作家和电影明星。

  现在,她走在街上,仍然会有人把她当怪物盯着看。每当这时,她都会走到对方面前,礼貌地递上自己的名片,并且微笑着打招呼:“嗨,我是利兹,请你不要再盯着我看了。”

  世界上最丑的女孩又如何?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自信、勇敢、坚强,让利兹从一个被人讨厌的丑女孩,摇身变为全美励志典型。她的故事再次证明,人,美的不是外貌,而是心灵。

  励志人物故事 篇8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侮,他不情愿受辱。一个人分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外,杨禄禅的执着精力终于激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办了恶霸,也首创了杨式太极拳。

  励志人物故事 篇9

  作为一个足球迷,你肯定不可能不知道C罗,一个充满励志的传奇人物。他是葡萄牙人的骄傲,也是皇家马德里的王牌。作为一个足球运动运动员,他拿过许许多多的奖项,也曾两次获得金球奖,他和梅西一同为足球迷们带来一场场足球盛宴。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粉丝写的关于C罗的励志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你的第一年你初登梦剧场,披上了曼联传奇的7号球衣,电光火石般突破,拉丁热舞般盘带,30分钟就征服了挑剔的梦剧场。认识你的第十一年,在里斯本的那个夜晚,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再次带领皇马登上欧洲之巅,世界之巅,2014年在拿到金球奖的那个夜晚,你泣不成声,令我动容。2015年你依然是伯纳乌的王子,在电影《C罗纳尔多》上映的那一刻,全世界的球迷为你欢呼!!

  那些成天黑他的人们,你们可知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到底付出了多少??

  2003年,这个一口浓重偏僻小岛口音的小伙伴以1224万英镑的身价空降老特拉福德,那时候这个18岁的少年还沉浸在踩单车的快乐当中!在足球教父弗格森的调教下,C罗越发的成熟稳重,更加注重团队的配合。弗格森在后来BBC记者的采访中这样说道:“一个人初来乍到的C罗,只身来到潮湿寒冷的曼彻斯特,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他刻苦训练,每次我们的训练课结束后他都要加练任意球,负重训练各种带球技巧!你无法想象他为足球付出的一切,他今天所达到的高度,完全是由于自己刻苦训练的结果!!在这里要提醒现在的年轻人们,为了梦想你一定要不畏艰难险阻,只要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C罗的父亲对足球的喜爱影响了年幼的C罗,当年在自家后院一直踢的那个足球是他形影不离的朋友,“说真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爱它,但我就是这样。”C罗这样说。可是并不富裕的丰沙尔并没有多少合适的场地踢球,“我非常容易就会开心——在圣诞节,在我的生日,我最想得到的礼物都是足球。在那些日子,虽然我们家没有钱,但如果我能得到一个球,我就很高兴。我总想得到手工缝制的足球,因为它们能踢很久。我有自己的球场,是水泥地的,那就是大街。我总是在踢球,有时候还逃学去踢球。”他开始变着花样的过人,而且学会了永不服输。“街上踢球的孩子都比我更大,我只能晃过他们才能继续前进,当然他们经常把我推倒或是铲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挑衅,你不能服软,必须站起来,然后用足球击败他。”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世界上任何一块球场,C罗依然做着同样的事情,一次次被对手铲倒,一次次爬起来继续突破。

  2005年,C罗正在随葡萄牙队备战与俄罗斯队的德国世界杯预选赛,C罗父亲阿维罗去世。

  C罗接受采访时说道:“当时,我的头就像突然泄了气的气球。我无法思考,一切都是茫然。”从此,C罗更加勤奋和努力,为天堂里的父亲而战。2013年世界杯预选赛,葡萄牙在C罗的带领下4-2逆转北爱尔兰,神勇无比的C罗用了15分钟时间上演帽子戏法,当天正好是C罗父亲去世8周年,这是儿子祭奠父亲的最好礼物。C罗曾经在他的自传中写道:“父亲给我的影响很大,我的父亲是酒精身亡,我几乎不喝酒,因为我深爱着我的父亲”。这种不甘平庸以及父子亲情鞭策C罗疯狂训练,努力工作,认真学习,单车少年变成进球狂魔,花花公子变成好好男人,如今的C罗,是高帅富的代言。

  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年的印度洋海啸?

  这名男孩的名字叫马图尼斯,他的母亲和姐姐都在这次海啸中遇难。而他却幸存了下来,在海滩上依靠仅存的脏水和一些发现的面食撑过了21天,当时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正穿着一件葡萄牙的球衣。救援人员马上把他送到了医院,而他也最终能够健康的活了下来。

  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当时还未功成名就的C罗大受感触,决定帮助这个孩子。亲自出资帮助马图尼斯重建家园,并且支持他踢球的梦想。

  C罗说:“我想很多人都做不到他在那样困难的情境下做到过的事,我们必须尊重他。他在绝境下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和成熟,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

  而在C罗的帮助下,马图尼斯的确一步步走向足球之路。近日C罗的母队里斯本竞技正式宣布签下马图尼斯作为他们的青训球员。同时他选择了身穿28号,这是C罗当年穿过的号码,同时他将名字印作了“Martunis CR”,含义已经很明确了。

  马图尼斯说:“能来到这里太高兴了,里斯本竞技让我梦想成真。能得到这次机会让我十分激动,里斯本竞技万岁!”而里斯本竞技的主席卡瓦略说:“马图尼斯将会成为我们的一员,我们将帮助他成为一个真正男子汉。”

  励志人物故事 篇10

  《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样,被村庄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学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败,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导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首,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励志人物故事 篇11

  行进在冰原雪域40多年,踏遍祖国60多条冰川,视冰川冻土事业为生命的“中国现代冰川之父”施雅风院士,2月13日在南京走完了他人生的93个春秋。

  视甘肃为第二故乡的施雅风先生,因其对甘肃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开创性工作,20xx年获得“甘肃省科技功臣”奖,成为甘肃人民心中永远的“明星”。

  一

  施雅风生于江苏海门,1958年来到甘肃,先后任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58年6月,施雅风主持建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当年7月1日,他率队在祁连山腹地柳条沟地区的托赖山脉,登上海拔5143米高的冰川最高点。这一天是党的生日,他们把这条冰川命名为“七一冰川”。这是中国人自己发现并命名的第一条冰川,是中国冰川科学的奠基石。

  初战告捷,施雅风又指挥考察队兵分七路,考察了10个冰川分布区,描绘和计算了冰川的形态和储水量。在施雅风的主持下撰写了考察报告。1959年初,《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出版,这部43。6万字的考察报告,是中国冰川学第一部区域性专著,成为中国冰川学的一个里程碑。

  1974年4月,施雅风带队前往巴基斯坦巴托拉冰川进行考察,为恢复被山洪冲毁的中巴友谊路的通行,提供了科学数据。其创新的计算方法和准确的预报结果,在冰川学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冰川学家迈尔教授为此中国冰川学者没有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能作出如此精确的预报,是非常出色的成就。此次对巴托拉冰川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冰川学在应用领域中的典范。

  1978年,施雅风组织中国冰川学家开始了中国冰川目录的系统编制工作。经过24年的艰苦工作,完成了12卷23册的巨著《中国冰川目录》,获得了我国49206条冰川包括名称、位置、长度、面积、储量等30多项参数的系统信息,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冰川大国中惟一全面完成冰川目录的国家。

  二

  施雅风开创的我国寒区旱区科学研究始于甘肃,在惠及西部、产生国际影响的同时,也为甘肃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生前说过:“我的大半生在甘肃度过,这里养育了我,为甘肃做点事是我的心愿。”虽出生于江南水乡,但自踏上甘肃土地的那一刻起,施雅风就做好了扎根第二故乡的准备。

  在施雅风的筹备下,1965年,我国第一个冰川研究单位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成立。

  按照当时省委提出的“河东靠引洮,河西靠冰川”的思路,施雅风先后组织和领导了祁连山冰雪水资源利用、河西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甘肃工矿和交通泥石流防治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不仅推动了我国寒区水文和干旱区水资源学科的发展,而且为甘肃泥石流灾害防治和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三

  施雅风在学术上取得重要建树的同时,还十分关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经他亲自选拔和培养的著名科学家有工程院院士丁德文,中科院院士李吉均、程国栋、秦大河、姚檀栋等。他言传身教,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如今在他的身后,群山般屹立着数以百计的中坚力量,有的已两鬓染风霜,而更多的年轻人已加入到这支队伍,继续传递着中国冰川事业的接力棒……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主任王宁练研究员说:“施先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人正直的高贵品质,睿智而有远见的科学目光,慈祥而朴实的人格魅力,是我们的财富,是我辈学习的光辉楷模。他是一位始终将生活高度融入自己热爱事业的师者,是一位始终执著坚持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是一位传递优秀科学家品质的践行者。”

  施雅风先生的学生、中科院寒旱所冰芯室叶柏生研究员含着泪说:“去年夏天我去探望时,他还在家里写一个发言稿,说一定要来兰州参加会议。年前在南京探望时他已经在重症监护室,没想到这是见老师的最后一面……”

  励志人物故事 篇12

  割苇子是生产队的大喜事儿。

  苇子园在县城东北角。发芽时是一眼看不到边的嫩绿,继而是涂了蜡一样的翠绿,再而就是凝重的黛绿或墨绿了,这时的苇子园最有生气,远远望去,就像海水一样在阳光下涌动着,一会儿倒向西,又一会儿倾向东……

  苇子园是小城的一景,让清清河水绿了,让河边土地绿了,让小城人心绿了,绿得水灵而厚重。夏秋之交,苇子园最美。苇因水而媚,水因苇而澈,自有许多的韵致。若是月夜,那风清苇动中便是满目的婆娑之姿和朦胧的诗意。蛙儿在清晨或傍晚唱得最欢,如同金属的奏鸣。看守苇子园的老人,在苇岸上垒一座坯屋,屋前的棚架上,爬满南瓜、丝瓜和葫芦青青的藤蔓。门前的石桌边,总是蹲着那只竖直了耳朵的老黄狗,时时都伸出好长的舌头警惕着过往的行人。老人时常是巡视一番之后,就甩出长长的鱼钩静静坐了,让悠闲的时间去逗那馋嘴的鱼儿。这时,那绿苇红日和土屋老人,就活脱脱一幅好看的画儿了。

  小时候常去苇子园里掐水芹菜。水芹栖水而生,绵延茂盛,不一会儿就掐一大篮子,回家腌了就能下饭,比家芹的味道要烈一些厚一些。掐了水芹菜并不急着回家,总喜欢坐在老人屋前看飞来飞去的鸟儿。那鸟儿唧唧喳喳开音乐会似的。鸟儿站在苇梢上时,就随风摇动起来,像荡秋千,一摇一摆中会扑扇着翅膀,或箭般冲上天空,就像蓝天下一朵朵飞翔的音符……

  苇子园里有好多的趣事儿,但我记不大清了,记得最清楚的就只剩下割苇子了。

  割苇子前好几天生产队就要下通知。于是,左邻右舍都一片嚓嚓的磨镰声。这时,人们的脸上都一片喜色,连走路的脚步都比过去有劲儿,连彼此招呼的嗓门儿都比往日响亮,连那些弯着腰的,拄着拐棍儿的老头儿老太太们,也都十二分地精神了。

  于是,小街东头那个铁钟当当一响,街道里就响起扑扑腾腾的脚步声,一拨一拨儿涌向苇子园,继而那高高胖胖的苇子就被镰刀刷刷地放倒了。然后被一捆一捆运到路边儿的大马车上,一辆辆都装得小山似的,车把式拿长鞭在空中“叭”一声甩个炸响,再一声“驾——”就有了“”的马蹄声。

  这时候,生产队部的大院里已支起几口大铁锅。锅里炖着肥猪肉肥羊肉,一溜的大案板前那几个壮实的大婶儿正擀着宽宽的面片儿,每个人的脸上都淌着汗水,也淌着快活的笑容。院子里不一会儿就挤了一堆的小辫子,一堆的煤火盖儿,一双双馋猫一样的眼睛。于是,大婶儿就朝这些娃娃们喊:“起起起,还不到吃的时候哩,急啥?一边儿去。”话虽这样说,可刀下却刷刷刷几下,一人一小块肉就塞娃们嘴里了……一到割苇子的人回来,那就真的是热闹了,全队的大人小孩儿都拿着碗筷去会餐。这时候,人人都可以放开肚皮吃,没有任何限制,一个个直吃得肚子溜圆,还不停地打着饱嗝儿。这时满街都是诱人的香气儿和快活的笑声,说是比过年吃得都过瘾,要是天天都这样可就共产主义了。但这会餐只有两顿儿。于是,割了苇子的人们就开始盼着来年割苇子的时候了。

  割苇子,是我们生产队的一件大喜事儿。

  励志人物故事 篇13

  1931年夏,吴伯箫从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在校长办公室当了一名事务员。1935年,吴伯箫离开青岛,先后到济南和莱阳任教,暑假期间回到青岛,与老舍、王统照、洪深、臧克家、王亚平等创办《避暑录话》。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青岛危在旦夕,王统照要离开青岛去上海。吴伯箫当时正任莱阳乡村师范学校的校长。他感觉打起仗来,自己会流落到什么地方难以预料,便把自己大学毕业后6年来写的文章,剪贴成册,在他们分手前,就像“托孤”一样交给了王统照。他激动地握着王统照的手,说:“你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印就印,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印,就存在你手里吧。”当时吴伯箫对自己作品的出版,并没有信心,所以连个书名也没有起。

  1938年4月,吴伯箫长途跋涉来到延安,投身革命,对于托付给王统照代为保管的那个散文集子,他似乎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1942年夏天,有人对吴伯箫说:“你的一本书出版了。”吴伯箫听了一愣,心想:我会有什么书出版呢?那人说:“上海一家杂志上还登了别人为你的书写的序言。”那人还拿出那本杂志给吴伯箫看,上面果然登着《羽书》的序言,作者是“韦佩”,可吴伯箫并不知道“韦佩”是谁。当他读了序文的开头:“伯箫此集存在我的乱纸堆里已两年半了……”这才恍然大悟,“韦佩”是自己的好朋友王统照。王统照以文章《羽书》篇名作为书名,正好适应抗日战争初期的形势。吴伯箫翻看着序文,为作品的问世而激动,更为朋友深厚的情谊而感动。

  励志人物故事 篇14

  孙犁认为,旧式婚姻,过去叫作“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但偶然之中也有必然。

  孙犁回忆,妻子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以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了?”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妻子跟孙犁学认字,他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妻子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正因为如此,孙犁的妻子对他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早年孙犁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妻子家。妻子临终之前,还向孙犁提起这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孙犁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出一丝幸福的笑容。

【励志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人物故事02-22

励志人物关汉卿的故事08-01

创业励志人物故事03-28

大人物的败笔励志人物故事10-19

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02-13

最新人物励志故事10-20

和平间谍励志人物故事10-21

狄青的励志人物故事10-06

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11-11

陈道明励志人物故事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