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知识点

时间:2021-12-03 19:58:46 历史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知识点

  初中的历史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特别是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史实太多。那么七年级的历史课本有哪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加强记忆的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

《红楼梦》

曹雪芹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

  七年级历史基础知识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社会特点

春秋

 前770——476年

 

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乱与纷争

春秋以争霸为主 

战国以兼并为主

战国

前475——前221年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

  (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影响(结果):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典故

影响

 

 

 

战国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目的

争霸(成为霸主)

兼并(统一全国)

战争特点

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

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

军队数量

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

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

称霸方式

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

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

  二、商鞅变法

  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1)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知识点】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每课知识点11-08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01-27

九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归纳10-23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知识点06-28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06-28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精选06-27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09-10

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11-22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