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三历史重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知识点

时间:2021-07-13 17:09:20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三历史重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知识点

  一.知识归纳

高三历史重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知识点

  (一)大纲版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

  2.秦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备,到东汉时注重门第族望,世家大族形成。(标准从才能到门第)

  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评品级决定官员奖惩,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垄断地位。(标准为门第)

  4.隋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产生了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意义:打击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积极作用为主)

  5.宋元: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试成绩好的可直接授官。(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

  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为君主专制培养了忠顺奴才,但严重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消极作用为主)

  (二)新课标版

  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3)隋唐:实行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5)科举制的影响:

  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爵位—军功—才能—品第—才能—忠顺的变化,其核心是为奴隶主阶级或地主阶级统治者选拔维护统治的人才。

  2.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如察举制在西汉和东汉时的不同情况;科举制由隋朝产生直到明清,其内容与作用都有很大的变化。

  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不同时代不同选官制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这是高考的冷点。

  四.高考题例

  01.(2004江苏历史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D.颁布“推恩令”

  02.(2003春季文综12)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03.(2003江苏历史5)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创立了

  A、武举B、殿试C、糊名法D、进士科

  04.(2006江苏历史5)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旁行糊名法05.(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06.(2009年上海历史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07.(2007重庆文综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古之取士皆于学校,故首先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友以成就之,以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6分)

  08.(2008全国文综Ⅰ卷37题第(1)、(2)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B西域都护是汉宣帝时设立。

  02.B应是强化了皇权。

  03.C糊名法是北宋科举中防舞弊的办法。

  04.B熟悉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05.C史实方面科举制的产生和八股取士的时间都表述错误;评价方面太片面。

  06.D熟悉隋朝以来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明确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07.

  答案要点:

  (结合变法的背景)原因: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

  (结合变法中教育措施的内容思考)特征: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了选官途径。

  08.

  答案要点:

  (1)(对比明经科和进士科的考查重点)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2)(从选拔方式和范围思考)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

  五.新题预测

  01.中国古代官吏选拔标准有一个由世袭—功劳—道德—门第一才学的变化过程。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家族世袭到功劳大小的变化的时期是B

  A.西周B.战国C.魏晋D.隋唐

  02.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诏曰“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剌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说明B

  A.隋朝科举制度正式形成B.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C.隋朝科举制度已经较为完善D.隋朝参加科举的官员身份很低

  03.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C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04.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中的D

  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③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05.明代后期一位来自苏州的考生,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位考生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B

  A.该生通过乡试后,即获准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B.在茶馆里,该生听北京居民议论着官军与倭寇的战事

  C.该生在书肆里见到刚出版的《海国图志》

  D.为了准备法律判例的考试,该生努力背诵《大明律》

  06.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C

  A.削弱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高三历史重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09-19

2018广东高考历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复习讲义08-24

历史重要知识点收集06-06

高三物理选知识点02-05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12-28

高三数学的重要知识点06-07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03-07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09-27

初中历史最重要知识点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