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

时间:2023-05-05 09:09:00 羡仪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盘点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地域与人文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人文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延续经久不衰。而藏族文化主要的表现也是藏族节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藏族的节日,习俗及历史渊源。

盘点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卐”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藏族民间节日

  1、藏历

  藏历的确定与藏历的使用密切相关。官方使用藏历年始于950多年前,即阴历中的定毛年(公元1027年)。从那时起,藏历的用法就被继承了。

  藏历是传统的藏族节日。每年,藏历从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开始,从三到五天不等。在藏历的12月初,人们开始准备新年礼物。每个家庭都将大麦种子浸入水盆中,以培育幼苗。在12月中旬,每个家庭都用酥油和白面粉将油油炸(Kasai)。油的类型很多,例如耳形的“古代”,长形的“纳夏”和圆形。 ,“布鲁”等。在新的一年快要结束时,每个家庭都必须准备一个带有彩色图片的长方形竹子五谷水桶。桶里装着糯米糕,炒小麦粒,人参果和其他混合有酥油的食物,上面涂着绿色的穗状花序和鸡冠花。彩色花板由酥油制成。并准备一个由五颜六色的黄油制成的羊头。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快乐和丰收,我希望来年的天气和人畜繁荣。除夕前两天,房子在屋子里外打扫了,放了新的卡片,并张贴了新年照片。

  二十九在晚餐前,在火炉的中壁上撒上“八吉祥微粉”和干面粉。大门上涂有石灰粉,象征着永恒和吉祥的“”字样,这意味着生命和食物充裕,一年安全。除夕之夜,每个家庭在佛像前安排了各种食物。为了在节日期间获得足够丰富的食物,全家人一直忙到深夜。那天的晚餐,每个家庭都想吃面团大号。在面团风管中,专门制作了几种具有不同填充物的面团,例如石头,胡椒,木炭和羊毛。每种填充都有一种说法。石头表示坚硬的心,木炭表示黑色的心,而胡椒则表示像刀的嘴,羊毛说明心地柔和。那些吃了这些三明治的人发出了即兴的笑声,以帮助除夕。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什么都必须即兴吐出来,这往往引起欢笑,增加了节日欢乐的节日气氛。

  在新年的第一天,将幼小的农作物,油性水稻种子,羊头,五粒水桶等放在坛茶几上,祝新年快乐。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家庭主妇从河里带回了“吉祥水”,然后唤醒了全家,并一代又一代地坐着。长老们带来了吴谷斗,每个人都抓住了一些谷物并将它们扔向天空。献给诸神,然后抓住一点,然后放到你的嘴里。从此以后,长者们依次祝愿“ Tashi Delek”(祝你好运),而年轻的一代又回来祝贺“ Tashi Delek”(祝你好运,美德)。仪式结束后,他们吃了用糯米和黄油煮沸的人参果,然后品尝了大麦酒。通常禁止在初中的第一天扫地板,说脏话和以客人的身份互相拜访。

  朋友和亲戚在第二年第二天互相拜访,互相祝贺,并互相给哈达。穿着表演服装的男女老少见面,说“ Tashi Delek”和“ Happy Holidays”。这项活动持续了三到五天。藏族新年期间,每个人都在广场上或空旷的草地上围成一个圈,跳着国庄舞和仙子舞。在六弦琴,和锣等乐器的伴奏下,他们携手并肩踏上节日和唱歌的舞台。而且,孩子们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节日,节日和和平的气氛中。在城乡地区唱藏族歌剧,跳舞国庄和仙子舞。在牧区,牧民通宵点燃篝火,唱歌跳舞。平民还从事摔跤,摔跤,拔河,赛马和射箭等活动。

  2、沐浴节

  沐浴节在藏语中被称为“ Gamariji”(沐浴),是藏族人民独特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700或800年的历史。藏历在第七个月的第六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根据佛教的说法,藏族人说,青藏高原的水有八种优势:一是甜,二是凉,三是柔,四是轻,五是清洁,六是无异味,七是不损害喉咙,八是不饮酒不要伤腹部。因此,七月被称为最佳沐浴时间。夏末秋初,万里高原有风和晴天,天空又高又多云。无论是在城市,农村地区还是牧区,无论男女老少都将来到河边庆祝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到那时,藏族人民将把帐篷,黄油茶,高原大麦酒,tsampa等食品带到拉萨河,雅鲁藏布江和青藏高原的数千个湖泊中竞争进入水中,嬉戏和在水中游泳。他们在河滩上草坪的阴影下搭起帐篷,将帐篷围起来,并铺上垫子。老人在河边洗头,擦头发,年轻人在河里洗澡,游泳,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玩耍。此时,这些妇女可以毫不犹豫地洗完澡,洗净自己的身体和整个家庭的衣服。干净整洁。休息期间,一家人坐在帐篷里,品尝醇厚的大麦酒和芬芳的黄油茶。帐篷里传来阵阵笑声。在沐浴节的七天里,人们不仅每天到河里洗澡,而且还在家中清洗所有的被褥。因此,沐浴节不仅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而且是最彻底,最受欢迎的一年一度的节日。健康活动。

  藏族的传统节日

  1、转山会: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

  2、采花节:采花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

  3、黄藏历元旦: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

  4、藏历农家新年: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

  5、白来日追节:藏历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节日——白来日追,即“吉祥天母节”。

  6、女儿节: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7、望果节:“望果节”(意为转田间)是西藏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8、雪顿节: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

  藏族风俗源头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雍仲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

  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筒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服饰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帮典

  帮典

  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民族礼仪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可以伸手接过饮用,否则会被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如意。

【盘点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藏族的风俗习惯02-25

藏族风俗习惯与禁忌08-07

杂谈藏族的风俗习惯06-20

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12-21

藏族的风俗习惯汇编12-27

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11-24

藏族的风俗习惯8篇12-27

藏族的风俗习惯中有哪些禁忌07-11

藏族结婚有什么风俗习惯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