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时间:2021-06-20 18:37:35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范文模板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1】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范文模板

  复习技巧:历史学习技巧

  不少人都认为历史这东东就是死记硬背,可是这死记硬背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其实这背书也是一门学问。

  如何“背好历史”呢?我觉得应该有知识框架的头脑观念。

  这一点相信在校的老师们都会讲到的,当时感觉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考试就考“血与肉”的内容。

  对“骨头”并没有什么考的。

  可出了高中校门,进入高校学习,你会发现真的很重要。

  我与一些学历史的同学聊天时,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尽如人意,只能模糊的记忆住人物、地点。

  时间也是记得零零碎碎。

  这样学习历史,不能把历史学活。

  只能对历史产生很大恐惧与排斥心理。

  这个知识框架,就是辅导书上常有那些条条框框,很多人对这并不太重视,可是这就是记忆的窍门,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做题目累了或者看累了以后,可以把这拿出来翻翻看看,也可以回忆、自己动手做做这些条条框框,并且不断的提问自己,诸如两次鸭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列强行使路线、签订哪些卖国条约、具体内容等等。

  等你熟练的掌握了这些,相信你自己会突然发现变得好强,而且是一下子能说出一大串,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点带动了许多,而能做这点的话,相信历史中最让人头疼的时间年代关也会很快的通过的。

  这一关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如果能把这关过了,相信会在今后文科学习中,可以说是所向无敌的。

  你会发现自己看书的时候,那些知识不是独立的,仿佛成了一张网。

  自己只是在编网,或者说填空而已。

  年代会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座标。

  指导你如何放东东。

  个人认为学文科基础就是文学与历史了,一个注重幻想、一个注重现实。

  学好这两门,其他文科就会很轻松的。

  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了。

  也有不少人提出记年代用什么巧记的方法,诸如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9年,可以理解成商鞅在变法前喝了三壶酒,金的灭亡是公元1234年,可以理解成1234金灭亡??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偶尔一用,但不能作为记年代的最好办法,必须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因为年代那么多,不可能所有的都能编成顺口溜,不可能都能联想一些事物来吧。

  如果为了一个年代,而生搬硬套许多口诀出来,那就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了。

  记不得在哪看到这样一句话:“历史是万精油,到哪都能到一点。”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学历史,不能只局限与历史课,历史书上。

  其实很多地方都能学到的。

  比如语文课上的人物,地理课上的地图、思想政治课、英语阅读理解,都能有一些痕迹。

  这些痕迹只要大家用心去记,用心留意,相信会给你的知识框架带来许多许多。

  你会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学会许多别人也看到,却没有掌握的知识。

  这也许就是武侠片中常说的“悟”字吧。

  说了这些,只不过是方法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平时的积累。

  相信大家能做到这点,高考能考115分以上吧,我就是这么做,就做到了。

  如何成功做好高中学习第一步:掌握科学方法

  新学期已经开始10多天了,不少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同学虽然进入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就读,但面对新的教材、新的学习内容仍然感到不适应。

  对于这些高一新生而言,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尽快步入高中学习正轨,是当务之急。

  高一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而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很关键,适应得好则能为高考打下好的基础;适应得不好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那么,高一新生究竟该如何迈好高中学习的第一步呢?辛集中学的曹保顺老师说,高一新生想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步入学习正轨,首先应了解高中学习的特点,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能力自我提高。

  了解高中学习特点

  高中学习与初中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知识量大,难度大。

  “高中开设的各门学科虽和初中差不多,但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量比初中要增加若干。

  如数学要学习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曹老师说,高中是学生求学阶段

  获取大量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每一学期所学内容的容量都很大。

  高中学习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初中和高中知识上有些跨度,这一跨度不可能细嚼慢咽,因而对把握知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高中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

  进度快,综合性强。

  高中学习的难度还在于学习进度快,如果跟不上进度,往往出现“消化不良”或“负债”现象。

  学习的综合性强,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各科知识。

  能力要求高。

  高中学习要求同学们具备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应具备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同学们要理解概念、法则的本质,

  形成某种理念、方法,才能把知识学到手。

  “高中教学对同学们的学习较为放手,不可能像初中那么具体地要求大家每个环节怎样做,而是要求同学们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这时同学们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就很重要,大家应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

  如果不了解这些,还是用初中老一套办法学习,那么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

  送给准高中生 如何迈过高一这道坎?

  盖贤卿(上海市光明中学)

  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兴奋之余,已开始筹划新的学习计划。

  如何使孩子能顺利完成初高中衔接,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已成为家长们新的关注焦点。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很愿意向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高一新生尽快融入紧张而充实的高中生活。

  “临时抱佛脚”不再灵验

  首先,我们应对目前在初三毕业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引起足够重视。

  比如,经过初三整一年辛苦的准备,再加上中考这场激烈的角逐,高一新生普遍有着“松一松”的思想。

  刚刚脱离“题海”的他们现正兴奋不已,忙着将暑假前的种种愿望一一兑现。

  三年后的高考离他们似乎还很遥远,学生们以为一切都还早,要趁现在玩个痛快。

  根据初中的经验,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初中三年仅靠初三一年的努力就能考进一所不错的高中,那到高三再冲刺也不晚,考个本科应该不成问题。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高一高二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都较为懒散,考试仍靠临时抱佛脚。

  其实,这种想法千万要不得,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初中有很大差别,当学生突然觉醒到这个问题,再打算努力时,往往为时已晚。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颇有学习潜质的学生因此耽误了自己的前程,甚是可惜。

  踏准节奏主动学习

  其次,要非常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中与高中在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方式、思维要求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高中三年共六个学期,每个学期学习的容量都很大,每一门学科在知识量上都较初中有较大的增长。

  同时,高中教材难度较大,课堂教学内容多,老师上课的进度都比较快,这对学生的思维理解接受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就以我所教的语文学科为例,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并不多且篇幅都较短,中考也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

  而高中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及名言警句数量明显增多,篇幅也都较长,背诵起来确实不容易。

  再加上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不下百个,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难度。

  而这种初高中的“脱节”现象在数、理、化的学习上更为突出。

  一旦学生没能跟上高中学习的节奏,学生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现象,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提倡准高中生们在暑假里就去参加一些学科培训班,超前学习高中的知识。

  我倒是建议学生们可以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借几本高中的教材翻阅一下,熟悉一下教材的内容,认识到初高中教学的差别,然后为之后的高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所说的准备,其实就是能够将自己在初中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高中加以延续和拓展,积极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

  而作为家长,应该指导孩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尽量挖掘孩子学习的潜能,发挥

  学习上的钻研精神。

  如果孩子还是像初中那样,被动地等待老师布置作业,等待家长催促,高一便会成为孩子成长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对自己要有正确评估

  与初中不同的是,高中阶段的竞争更为激烈。

  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汇集了各所初中的学习尖子。

  因此,如何在“高手如林”的新环境下,及时调整心态,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期待,处理好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找到快速适应的方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有些学生始终将自己的现状归结为中考失误,其实自己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一直处于这种推卸责任、逃避现实的状态,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将是很不利的。

  暑假里,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结合高中阶段学科的特点,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而明确的目标,使孩子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在高一打好坚实的基础。

  高一新生易患开学综合征 心理暗示帮助收心

  9月1日,北京的中小学生将迎来一个新学年。

  告别漫长的暑假,学生们在依依不舍的同时,也容易患上一种“怪病”:起床时头好像被瞬间胶黏在枕头上无法动弹、忘记学校该怎么走、偶尔叫错同学的名字、不想写作业、不想参加学校活动、不想考试、不想因学习而熬夜??专家把这些症状称为开学综合征,而高一新生患上开学综合征的现象更为普遍。

  状况新生入学四类不适应

  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贾智会指出,高一新生存在开学综合症的现象比较普遍,可以细分为以下四类:

  失意型对于那些没有考上自己预期的学校,或者虽然考上了中意的学校,却没有如愿地进入重点班的学生来说,新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从挫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沮丧、怀疑、动摇,整天想着转班、转校,对过去既怀念又备感失落,对新生活既冷漠又焦躁,因而对新学校有着本能的抗拒。

  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疏导与教育,多鼓励,帮助新生建立“活在当下、着眼将来”的心态,以昂扬的斗志去主动适应新生活。

  松懈型有的同学经过初三一年漫长而艰难的备考,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难免会长吁一口气,松懈下来。

  有的同学在初中被老师亦步亦趋地管惯了,上了高中后发现老师不像初中那样严格管理了,于是不知所措。

  这类松懈型的学生,听课漫不经心,作业稀稀拉拉,稀里糊涂地过日子,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功课跟不上,与同学难以相处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适当处理,孩子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解脱,容易沉溺于一些不良嗜好中。

  在现实案例中,有相当多的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向他们讲解高中学习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在高中会遭遇的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对新的学习生活。

  担忧型对于多数高一新生来说,他们对新学校充满了憧憬,也有着不少担忧。

  担忧是否能适应高中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是否能保持原先的优势,是否能与新同学和睦相处。

  这些太多的不确定让他们害怕。

  他们怀念过去的学校过去的同学,不知道该怎样规划自己的新生活,所以在开学后的一段时间里,新生们会与过去的同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面对不确定,担忧、害怕是必经的心理历程,但如果不施以相应的辅导,极可能影响新生对新学校的投入与适应。

  惶恐型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对于很多高一新生来说,在担忧之中又有了一些惶恐。

  高中新课程究竟是什么?与传统课程有什么不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哪些变化?新课改对他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对高考有什么样的影响?当这一切都不明晰的时候,他们就会惶恐、茫然。

  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放在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下,应该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应对积极心理暗示帮助收心

  贾老师分析,从表面上看,学生由于长假期间过于放纵自己而表现出的“开学综合征”,是玩心一时还没有收回来的表现,深层次上则暴露出同学们在时间和生活上缺少清晰合理的规划,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理上也不够成熟,不能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没能实现顺利过渡。

  “如果不尽快适应,显而易见,这样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同学们也在无形中荒废掉不少学业。

  更重要的是,一旦这样的生活习惯养成,对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也是极为不利。”

  贾老师建议,要使“开学综合征”自动走开,心理暗示起到关键的作用。

  “学生如果意识到并接受假期已经结束的现实,又想到可以与同学一同分享假期中的有趣事情,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一些,又能学到更多更好的东西,认为自己将有更成功的一年等,都有助于其树立信心,放松心情,以接受的心态去迎接新的学期。”同时,学生不妨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多进行体育锻炼;多与同学们有意识地交流学习上的问题,谈谈校园里的开心事,无论从行动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尽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

  此外,可以根据课程表的安排,给自己制定一份科学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

  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方法心得【2】

  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方法浅谈

  一、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毅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

  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根本。

  荀子在《劝学篇》说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想成功,先学会吃苦,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成绩是来自日积月累的结果。

  二、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和方法。

  1.掌握阅读历史教材文本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历史新课程标下准编制的高中历史新课程,具有教材信息量大,知识呈现的方法手段多样的特点。

  因此就需要我们同学在学习中紧紧抓住教材,从《前言》到《目录》、从《专题导语》到每课的课前提示、从每个专题标题到每课标题再到具体子目内容,逐一有序地阅读,明确教材编写者对学习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也即历史课程标准要落实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思考它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学习的基本脉络即教材知识的基本线索。

  具体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阅读而言,应该做到:①目录。

  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

  ②每专题开头的“导语”。

  “导语”主要说明本专题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

  ③正文内容。

  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阅读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应有不同的要求。

  ④原始资料。

  应联系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可培养思维问题的能力。

  ⑤表格、图画。

  要弄清其与正文的关系,安排这图表的用意和作用等。

  ⑥针对教材对历史概念与历史现象、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历史影响、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文学化的描述较多的特点,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科学的历史术语来正确地表达相关知识。

  2.学会对教材知识的自我整理

  (1)逐段写出小标题。

  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2)“抓点、串线、铺面”。

  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抓点、串线、铺面”。

  A、抓点。

  如古代选官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先秦时期的世卿世禄制;②汉代的察举制度;③魏晋时期的士族制度;④隋唐时期形成的科举制度。

  B、串线。

  “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

  如秦朝的皇帝制、三公、郡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和清朝军机的设立,这些都是“点”,由这些点构成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

  1

  C、铺面。

  “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从而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在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3)简化概括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浩瀚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简明扼要、要点明确的知识点、知识链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

  A、抽取要点。

  即正确选用课本中的关键字词或章、节、目标题,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知识要点。

  比如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提炼成①收企业;②征余粮;③禁商贸;④配物品;⑤强劳动。

  B、时间作序。

  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知识。

  如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

  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此题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勾勒答题题纲:①鸦 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初步发展;④民国初年短暂春天发展;⑤20世纪30—40年代陷入困境。

  C、逻辑划块。

  即按照有关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块概括。

  如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可以分析以下方面: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发展繁荣;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等。

  3.把握学习的重点环节与要求,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课中听讲笔记思考质疑、课后及时练习与复习等环节一个都不能落下。

  课前预习有助于课中针对性地学习,突破重点难点,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课中听讲要认真、要始终有激情,并恰当地作好历史笔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环节中去,主动思考回答课堂生成的问题。

  记历史笔记,能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同时也是一次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过程,十分重要;而思考和质疑是搞好学习的关键。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4.及时科学有效的进行历史复习

  复习通常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

  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平时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

  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

  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

  5、了解记忆的科学规律,提高历史记忆的效果。

  历史学科的记忆量要求特别大,如何记忆?首先要了解记忆的科学规律,主要有如下几条:

  2

  第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在记忆的时候,第一天记住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了一半,第七天差不多全忘了。

  它提示我们学习应该做到及时复习巩固。

  第二、蔡戈尼记忆效应。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记忆体验:考试前突击记忆,效果良好。

  但是,考后脑袋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留下。

  这个就是蔡戈尼记忆效应。

  所以,你如果想巩固记忆的话,可以在考试后再适当复习一下。

  第三、肯斯霉的碗。

  这条规律讲的是,在用来背东西的这段时间,记忆效果最好的是刚开始和最后的时间,中间的记忆效果最差。

  如果用曲线来表示不同时点的记忆效果,就像是一只碗,由此得名。

  让自己记忆效果好的时间多起来的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一连几个小时埋头学习,不休息,而应该学习一段时间,休息一会儿,然后再接着学。

  第四、过度复习。

  实践表明,当一个人刚刚将某些知识记住之后,应该再花150%到200%的时间予以巩固,这样效果最好。

  也就说,如果你花10分钟背好了一首诗,那么,应该再花15至20分钟记忆。

  第五、詹金斯的试验。

  著名心理学家詹金斯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在睡眠之前记得东西不容易遗忘。

  这个大家可能也有这样的体验,睡觉之前将今天所学知识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往往能将其牢牢记住。

  因为睡觉之后大脑就再也不受什么东西干扰,刚记的东西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第六、修利曼的体会。

  修利曼发现大声朗读对记忆很有好处。

  因为在记忆的时候大声朗读,能够将人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起来,多种感官一起运作,效果自然不错。

  当然我们得注意选择恰当的场合。

  第七、巴特莱法则。

  巴特莱研究发现,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事物的80%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里。

  在记忆中,可以用20%的时间来记住80%的东西。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发现自己记忆的最佳生理时间。

  一般认为,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上午9:00—11:00、下午15:00—16:00和晚上19:00—21:00。

  当然,人的最佳记忆生理时间可能还有所不同。

  大家可以尝试着找出自己最佳的记忆时间,各得其所,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其次是化死为活,巧记历史知识,比如:

  ①数字代表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为“一化三改”。

  ②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概括为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最终形成,⑤进一步深化。

  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 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②第二次鸦 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最终确立;⑤近代后期逐步深化。

  三、掌握历史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都必须以理论为根据,否则就无法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必须系统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

  它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生产力包 3

  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主要因素。

  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包括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三个主要环节,含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主要内容。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

  社会上层建筑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

  具体说,它指的就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求相应的社会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作用。

  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第三、存在决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存在指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最本质的就是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文化、艺术的总和。

  熟悉中国古代诗词的同学可能注意到这种现象:从总体来讲,唐诗金戈铁马,慷慨激昂,宋词则哭哭啼啼,多为哀怨之作。

  为什么呢?这其实与唐宋两朝的国力盛衰有关系。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所以,唐朝社会显得非常自信、乐观。

  而宋朝则恰恰相反,宋朝经济发达,但综合国力积贫积弱,老是败于辽、夏、金的武力之下,两宋社会动荡不安,这就在宋词中体现出来了。

  第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只有当个人结合成群体,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体的重大作用。

  即使是杰出人物,他们的作用再伟大,也只反映群众要求,依靠群众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对社会历史发挥一定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人民大众。

  因此,我们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反对任何“个人崇拜”的错误意识。

  第五、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任何历史人物、政党、团体、历史活动、制度、措施等都必须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将灭亡。

  除以上几个基本规律外,我们分析历史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本质的观点和方法,还必须掌握以下几对关系:个性和共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继承和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因果关系、矛盾关系等。

  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同学在历史学习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学会“论从式出、史论结合”这一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基本方法,才能灵活运用理论来认识和解答历史问题。

  四、精确理解历史概念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

  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4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

  如高考试题“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

  又如“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该题主要考查门户开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

  例如“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

  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

  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

  3.区别概念的异同。

  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

  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界。

  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五、掌握比较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在历史测试的四种题型中,无一不涉及到比较能力,因此,学会科学的比较方法,掌握一定的比较技能,尤为必要。

  1.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背景、特点、作用或实质等。

  如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各有其背景和特点;

  2.把性质相同但分布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较,理清发展线索。

  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大的革命运动进行分析比较,既可以认识其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又可以系统地把握中国革命史的全过程。

  3。

  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

  如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扩张的方式和内容,在工业革命前后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具有较大的差异。

  4.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其不同实质。

  如唐代手工作坊和明代手工工场,晚清政府的打开国门、向列强大借外债同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等问题。

  六、学会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对历史人物的具体学习中,要分四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大事,重要活动;

  第二,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第三,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5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教学总结11-04

人教版高中历史考试反思08-22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06-24

高中历史教学总结范文09-20

高中历史教学总结集锦09-25

高中历史教学总结5篇04-10

高中历史《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06-24

photoshop的学习方法09-11

ps的学习方法09-12

java的学习方法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