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

时间:2021-06-20 18:15:37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大全

  高三历史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同学们遇到的普遍问题是记的多、忘的快,因而使一些同学对历史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到放弃的极端地步。我们知道,高考历史试题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和人类所面临与关心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许多题目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或取课本之外的材料。但不管怎么样,教科书仍是复习的主要资料,是同学们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考出题和制定答案的主要依据。那么如何掌握大量的复杂的知识呢?因此,掌握历史复习方法,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就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复习是一个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想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大全

  一、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前提,是保障,所以,有效地记准大量的知识点成为我们应该首先关注的问题。结合同学们出现的问题,概括了以下几点:

  1.精读课文。

  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

  2.把握内涵。

  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如上述第一个知识点就包含以下三个要点:①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 能力的增长;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人们醉心于 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二、串连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从三个大方面谈谈这一问题:

  (一)从整体上看,

  要从宏观上认识历史,掌握历史发 展的总体关系。所谓总体关系,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古今中外的历史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一般来说,大都贯穿着一条或几条主 线,如: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有三条主线: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 史。1949年以后的`中国现代史有两条主线:新中国的崛起史(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史(指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上述各条主线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这就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环绕上述基本线索组织史实,使学生头脑中混杂的知识有序化、系列化,

  二是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把握了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共性,也就把握了它的总纲。纲举目张,这个总纲下的子 目问题,也就易于把握。如:明清时期是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其中封建制度的衰落是一个主要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因此,我们应在这一基本特点的综合控制下,对上列诸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结论。

  (二)从局部看,即课本每一节内容。

  读书的方法,是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方法,不少学生的读书是死记硬背,即读一句,记一句 ,记一句,读一句,返来复去读了好多遍还是不得要领,一时强记下来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究其原因,就 在没有掌握课本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那么,我们应如何掌握每一节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呢?

  当然,最基本的一环是如何阅读正文。它要求学生结合目录揭示的基本特点,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对每一个子目下的一段或几段文字,进行具体的分析。务必做到:紧扣子目,划分层次;编写提纲,提炼要点 ;推敲词语,圈点批划;分析史实,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每一节课文在整个章节和单元中的地位和 作用,即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关系。此外,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也能在读书方法上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一面 好的板书,能揭示教材的内在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立体化,可视教材的“再创造,再浓缩”。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板书,不要把它看作是可有可无的。

  1、结构性原则。

  中学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法,就是用最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体现历史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他们之间内在联系的知识。

  下面仅以一例加以说明:

  这样读书既分清了纲目层次、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点化、网络化,纲举目张,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识,又提高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从知识结构表上可以看出,表述纲目知识要点、内容的话、词句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关键词、核心语。记住了这些词语,有关问题的基础知识就基本掌握了。

  2、层次性原则。

  这是指结构与要素即子结构之间的地位、等级和相互关系。结构与要素是相对的。在一定范 围内是要素,在更小的范围内则是结构;相反,在一定范围内是结构,在更大的范围内则成为要素。例如:抗日战争中存在着正面战场的抗战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这两个战场对于它们属下的诸战役来说,各自成为一个结构;但对于抗日战争来说,则成为要素;抗日战争对于其属下的两个战场来说,是一个结构,但 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说,则成为一个要素。

  (三)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内部诸要素的联系,还要考虑它同外部诸系统的联系。据此, 我们在学法指导上,就要学会横观历史,了解历史现象的横向关系。所谓横向关系,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

  一是中国历史跟世界历史的关系。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是古代中国也不是孤立于 世界单线发展的。如:汉朝的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通,南宋和元朝的海外贸易,明朝郑和的下西洋,以及 四大发明的西传,都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突出例证。近代中国与外国历史的密切关联,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外国的侵略史,每一时期的发展特征都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英国等国家发动了战争;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开始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等。

  二是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历史事件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不可避免地要跟周围甚至更远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即使是古代美洲的历史也不例外。例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烟草等作用,在明朝中后期传入我国;欧洲的启蒙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后者的发生受到前者的影响;可见,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都是一个开放系统 ,它所发生的历史大事,都会给予外界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古代世界是如此,近现代世界更是如此。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我给大家提一点建议,我们完全可以抛开书本,拿一张白纸,然后看自己能够回顾起多少,这些能够回顾出来的也就是你所掌握的知识。特别强调一点,很多学生只把拿起教材背看成是复习,其实空闲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在脑海中回顾所学知识的框架,看看自己的掌握情况,如何在脑海中有一个完整的框架,那就说明你对知识的掌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三、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

  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的内部结构,它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历史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外部联系,它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

  如1997年高考试题第7 题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

  ”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

  又如95年高考第 12题“皖南事变反映出

  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伎 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 向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该题主要是考查皖南事变的外延,即结果:“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不牵涉 党派政治’,并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这句话的意思清楚表明了蒋介石集团既要又不敢同中国 共产党决裂的反革命两面性。。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

  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 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

  3.区别概念的异同。

  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 准确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 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界。

  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四、采用题例的形式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综合角度进行复习。

  如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可结合我们学案中探究与分析部分中的问题学会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加强分析、理解、综合能力。

  政治上:概述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史实、实质,并指出结局说明了什么?这道题例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梳理。

  经济上:①概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

  历程时间条件影响

  兴起19世纪60、70年代略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初步发展19世纪末略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掀起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

  进一步发展民国初年(1912—1919)略中国无产阶级壮大,为民主革命转型提供阶级条件

  思想上:概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器物→制度→思想理论)

  ②概述这一阶段中国出现哪几股进步的社会思潮及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

  综合角度上:①(2003年江苏卷)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影响。

  ②(2004年江苏卷)试述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袁世凯统治时期,中国的有识之士所做的努力及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③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时期,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这样复习,学生容易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多角度地把握好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干知识,理清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近代化在这一单元的位置和比重。

  五、简化概括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浩瀚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简明扼要、要点明确的知识点、知识链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

  1.抽取要点。即正确选用课本中的关键字词或章、节、目标题,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达出来, 形成知识要点。比如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提炼成①收企业;②征余粮;③禁商贸;④配物品;⑤强劳动。

  2.时间作序。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知识。如1997年高考第47题“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此题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 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勾勒答题题纲:①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④辛亥革命后迅速发展;⑤20世纪30—40年代陷入困境。

  3.逻辑划块。即按照有关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块概括。如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可以分析以下方面:①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发展、社会繁荣;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等。

  最后,提醒大家一点,学无定法,对任何方法都必须学会灵活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任何学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相关文章:

2017高考历史近满分的复习方法08-06

高三历史教学设计10-30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12-06

高三历史月考反思10-12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11-17

高三英语听力复习方法参考11-09

高三科目复习方法11-29

成人高考历史五大复习方法09-04

高三历史考试反思总结08-21

高三历史教育教学总结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