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排名 百文网手机站

考研汉硕院校综合实力排名指南攻略

时间:2022-01-26 15:47:26 学校排名 我要投稿

考研汉硕院校综合实力排名指南攻略

  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考研汉硕院校综合实力排名指南攻略,希望大家喜欢!

考研汉硕院校综合实力排名指南攻略

  考研汉硕院校综合实力排名

  1、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又是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经过49年的发展,北京语言大学已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北京语言大学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新中国从事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历史最长的学校,1952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2002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成立,北大的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下设汉语精读教研室、汉语视听说教研室、选修课教研室、预科教研室、研究生教研室等5个汉语教学机构。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9人,包括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0人。另外,学院还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已达50人。

  3、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是在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965-1996)和“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996-2000)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方面,我们已经有了近40年的经验。

  汉语文化学院作为北师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担负着培养前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各国留学生(其中包括本科生和长期、短期语言生)以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专业的中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培训国内外汉语教学师资以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的任务。汉语文化学院以教学和科研为主体,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实体,每年在学院学习的留学生千余名。

  4、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全国招收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28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3个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建立了完整的汉语国际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材研发体系。学院贾益民教授主编的《中文》教材全套12册48本已在全球发行1000多万套,为柬埔寨编写的《华文》经柬埔寨王国教育部审查通过,在全柬50多所中文学校发行使用。由郭熙教授主编的《中文》初中版也已出版,此外还有周健、彭小川教授、张军博士等主持编写的多种、多系列对外汉语教材,曾毅平教授主编的《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教程》等。

  5、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大是我国最早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高校。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全国最早设立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四所高校之一。1992年开始招收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成立对外汉语系。2002年成立对外汉语学院。2004年设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20多年来,华东师大为国内外培养了千余名本科学历以上的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和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

  6、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是厦门大学专门从事对外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中国最早开展对外教育的机构之一。学院创建于1956年,曾使用华侨函授部、海外函授部、海外函授学院等名称,1991年经教育部批准定名为海外教育学院,主要承担厦门大学面向海外学生的汉语、中医的教学。学院现设有华文系、海外学生部、远程教育部、海外汉语言文化教育研究所、日本研究所等机构,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之一。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目前有102名专(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27名;博导4名,硕士生导师29名。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国外教学经历,而且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现任院长为郑通涛教授。

  7、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最早设立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之一。自1981年成立以来,我院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个,出版专著辞典等10余部,汉语教材20多种、40多册,发表论文300多篇,共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逾万名留学生。目前每年在校学习的长期留学生(进修生和本科生)约1000人、在读研究生约100人。

  8、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早在1954年,南开大学就已经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新中国最早接受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1985年,南开大学建立起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正式成立。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对外汉语教学8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及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主要考点之一。目前,新HSK考试已在学院启动,今后每年将举办十次新HSK考试。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对外汉语教师50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讲师1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8人。教师队伍中有2人为外籍专家,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8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其余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此外,教师队伍中具有一年以上海外教学经历的教师有41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84%。

  9、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世纪80年代后,来复旦大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为适应留学生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于1987年5月正式组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数十年来,学院共接收来自100多个国家1万多名外国留学生,被誉为“小小联合国”。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率先打破了按学期划分的编班传统,创建了“零起点、八级次、两年制”的基础汉语教学体制,逐步形成了“细化级次,多层递进”、“小步走,连续教,两月上个新台阶”这两个特色。

  经过多年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已形成一支学科结构与年龄层次比较合理、业务素质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58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20人,有高级职称的28人。

  10、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是南京大学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单位,是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和国家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考点之一。海外教育学院负责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与文化教学、汉语言本科专业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博士专业教学、短期进修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培训教学,以及全校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等工作。

  学院现有31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以及20多位兼职教师,专门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教学、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课的教学。专兼职教师多数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具体招生、培养由海外教育学院负责,聘请教育科学与管理系、高等教育研究所、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院系教授共同担任该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和论文指导工作。

  11、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开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累计接收了来自约100个国家的各类留学人员,具有面向来华留学生和国外汉语学习者的丰富教学经验和完备的教学体系。近年来,在新型汉语师资培养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承担了多项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重大项目。本专业拥有一支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丰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经验及国外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的汉语教学与推广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师资力量雄厚。此外,学校拥有100余所国外友好学校,并与国外大学合作建设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可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海外教学实习基地。

  12、四川大学

  文学院历任院长有向楚、朱光潜等学术名家,曾任中文系主任的有刘大杰、潘重规、杨明照等著名学者。50年代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建制,分为中文、外文、历史等系。1994年恢复文学院,包括中文、历史等系。1998年又进行调整,将原四川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与原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合并,组建成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任院长曹顺庆教授,院党委书记熊兰副教授,副院长吴建教授、雷汉卿教授,院党委副书记罗梅副教授。

  学院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24人。他们中有: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2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及“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0人。

  13、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设在文学院,首师大文学院现有教师100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35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55人,其中聘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43人,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北京市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跨世纪人才4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文学院已培养硕士毕业生400余人,博士毕业生94人,本科毕业生9000余人。现在读各类研究生700余人,本科生1000余人。近5年来,文学院教师承担了60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学术奖励3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1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文学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学术联系,开展了很好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14、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拥有四十多年对外教学历史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中央民族大学全校留学生的招收、管理、后勤服务和汉语教学。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新增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点后,学院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单位。

  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精良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队伍,承担着全校留学生汉语培训、对外汉语本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及外国学生)和汉语国际传播方向博士的教学任务。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

  15、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简称中文学院)是一个以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为中心,以开展海外汉学研究与跟踪国际汉语教学信息动态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的重要教学机构,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系、汉语培训中心三个教学单位。中文系负责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目前在读学生人数约400人。对外汉语系与汉语培训中心负责留学生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目前在读学生人数约1200人。中文学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现有专职教师7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3名,占教师总数的44%;具有博士学位者20人,在读博士5人,占教师总数的33%。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高级职称教师有25人。中文学院现设有四个硕士点和一个博士点,硕士点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考研院校的选择你需要了解这些信息

  1,质量高低

  在质量高的单位可以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时间不会被浪费。判断质量通常可以看这几个方面:在该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导师质量,单位近年来学术成就等。

  2,名气大小

  名气其实往往是质量的一个外在评价指标。而且,名声很大的单位,有利于研究生开展研究,也有利于以后的就业。

  3,竞争态势

  各招生单位由于质量高低、地理远近的缘故,同一专业的报考人数可能相差很大,竞争态势也就高低不同。结合自己的实力,可以尽量避开竞争焦点,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最终报考目标的确定,其实是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的综合。这当中牵扯到的因素交错繁复,头绪太多,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对于在职人员来说,选择还相对简单一些;对于在校生而言,选择就难了,一般有四种情况,按照难易顺序分别是:

  1,本专业本校报考

  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专业跨校报考

  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他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及时获得。

  3,跨专业本校报考

  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4,跨专业跨校报考

  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我们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有两个关键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有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考生在基本确定报考专业后,应该进一步选出设置了这些专业的学校,并根据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圈定目标单位,进而对这些目标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较,最终选取适合的志愿。一般来说,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单位的竞争态势

  第一是看目标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有一些好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考录比,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

  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比如说录取门槛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

  2,目标单位的录取情况

  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权力很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例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录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单位和专业院系内部保送名额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招生名额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额后就所剩无几;有些单位和院系一贯奉行优先录取本单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来考生难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种种,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

  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例如历年考试专业试题,考试命题所依托的教材,考试复习的参考书目,复习的重点范围,命题教师的命题风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复习和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以上四种报考模式当中,本校报考的两种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跨校报考的两种模式都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凡跨校报考的,必须将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和报考单位。

  最后,在这四种模式中到底如何选择呢?这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除了必须考虑的兴趣、爱好等,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本科专业和学校的情况。如果你本科就读于名校热专业,那么建议还是准备本专业本校报考吧。如果专业不错,学校一般,可以考虑第二种;反之,则考虑第三种。万一专业、学校都不满意,则不要惧怕背水一战。

  二是结合自己的竞争力。比如本校本专业太热,竞争对手太多,就不妨换个学校或专业试试。如果自己确实很有实力,信心十足,那么跨校跨专业也无妨。

  考研选择学校的方法和标准

  一、选择学校的方法

  1、与目标专业的匹配

  想要知道一个院校是否适合,首先应考虑该院校是否有目标专业,以及目标专业的强弱等。事实上,院校与专业的搭配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名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很大,就业前景很好;名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大,就业较好;一般院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一般;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些特点,灵活的选择。

  同时,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对自己专业进行全国索引,了解它们的排名情况再行定夺。热门专业普通学校,热门学校普通专业都可以多加考虑,毕竟名校毕业后可以凭借它的名声来打响第一炮。相对看来,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是挑战系数最高的,也是最困难的。同时,该学校该专业的导师构成也要考虑在内,导师的教育背景、学术方向、科研成就、为人作风等都与学生日后的学业甚至就业前途息息相关,那么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就要多加一份关注。

  2、城市效应

  可以说专业和性格都是确定你的方向的问题,学校是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问题,同样一个专业,全国那么多学校开设,他的难度可大可小,所以定学校关键看成功率。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们发现70%的研究生就业是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毕业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此外,每个城市的高校培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当地的烙印,因此当地研招办对于当地的生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钟情的区域,很多考生会选择到一线城市读研,他们认为,大城市上学可以开拓眼界,学到更多知识,还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种前卫的东西,同时211院校和985院校确实较多集中于大城市。

  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和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当然并不是鼓励大家一窝蜂的挤在一线城市,也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还是那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3、个人水平

  考生要明白,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也有动力,读研也有激情。

  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所以建议大家对于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预报学校、城市的客观现实冷静剖析,全方位考虑,争取做出最理想、最理性的选择。

  二、评价学校的标准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看看它是否是正确选项呢?

  1、院校名气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相对于本科阶段来讲要更深,更细,同学们在某个学科上能否接触到前沿的东西,能走多远,学校的专业实力不可忽视。每年,教育部和有关机构都会公布大学以及各专业的排名。我们可以根据这份排名表直观地看到研招单位的实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上目标单位的网站和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学校声誉、历史、学科架构、硕博士导师数量和质量、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目以及开设的年份、学校所在地理区域以及就业情况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我们选择学校时作为评判研招单位实力的依据。

  学校的综合实力能说明学校的资源、学校可以提供给的一个发展的平台,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能学到的东西也会截然不同。因此,需要在专业实力和学校综合实力当中寻找一个平衡。

  2、学术氛围

  对读研来说,学术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读研就是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慢慢熏陶并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一般来说,热门院校冷门专业会拥有自己良好的学术传统,在这个学术传统中读书的人会不自觉地烙上这个学校自身的气质与秉性。并且,在热门院校里,会有各式各样的学术讲座,图书馆里会有更丰富的藏书。

  对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冷门院校的学术氛围是相对不够浓厚的。学术讲座很少,可能在一个学年里也听不到几个学术牛人来讲学,学校里面的图书资料也不够完备,学术资讯会比较闭塞。

  3、师资力量

  读研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活动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导师对研究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读研是很讲究师承关系的,好的师资对学生从事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

  一般而言,热门院校里的冷门专业具有不错的师资,这是与热门院校尤其是名校自身雄厚的师资配备紧密相关。考取热门院校的冷门专业,有可能跟随一位很有名望的导师来从事基础性强的学术研究。

  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很多冷门院校纷纷申请并开设热门专业的硕士点,以吸引更多生源。但是,这些冷门院校所开设的热门专业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没有很好的师资,尤其是没有名师。因此,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师资相对较弱。

  4、就业前景

  就业是选择院校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同学们在决定了专业后所以奔著名校去就是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发展。

  同学们应摆正心态,立足实际,在就业上理性选择。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一些中小的城市,硕士研究生学历在那里会受重视,同样机会就多,成功的机率也大。

  通常而言,热门院校看似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这句话其实还有半句没说出来:在成为英雄之前,是要问出处的。

  在毕业时参加工作应聘,如果在同一个专业之内进行选择,大多数单位可能会优先考虑热门院校的毕业生。然而,冷门专业的社会需求是比较少的,相反,社会对热门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大。因此,热门院校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社会需求较大,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5、录取比例

  同学们参加考研,都希望自己能金榜题名,能否考取是衡量考研是否成功的标志。

  报考热门院校的人数是很多的,但应该注意的是,很多人都集中于报考这些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因此,报考热门院校冷门专业的人数可能并不多,录取率可能较高。

  相反,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一方面,同学们会认为冷门院校相对好考;另一方面,大多数同学们选择报考热门专业。这两者结合起来,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反而可能很多。

  6、调剂机会

  考研可以在同一专业的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调剂,也可以再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调剂,还可以跨院校跨专业调剂。因此,对考研来说,调剂是一个潜在的读研机会。

  报考热门院校冷门专业,在同一专业之内,可以获得更多的调剂到非热门院校的机会,甚至也会有调剂到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机会。

  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一般来讲,即使是同一专业,很难调剂到热门院校,但可以调剂到同一院校的冷门专业。因此,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调剂机会相对较少。

  总之,学校的选择是一个大工程,不仅重方法,还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希望广大考生慎重对待,理性选择。

【考研汉硕院校综合实力排名指南攻略】相关文章:

考研中文考研院校排名指南攻略01-26

考研学校艺术类院校排名指南攻略01-26

艺术类考研院校的排名指南攻略01-26

考研地质学专业院校排名指南攻略10-31

设计学专业考研的院校排名指南攻略10-26

考研复试综合面试指南攻略11-25

考研财经类院校最新排名择校指南攻略01-26

考研师范类院校最新排名择校指南攻略01-26

考研地质工程专业院校排名指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