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成语试题解题技巧考点

时间:2023-04-26 09:04:32 兴亮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成语试题解题技巧考点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成语试题解题技巧考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成语试题解题技巧考点

  1、成语的使用其实就是看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是否协调。

  这种协调就是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彩、搭配是否和句子的各个方面协调。

  2、成语的考查着重于使用,“使用”意味着要动态地掌握成语的意思,即必须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考察成语的使用。

  3、成语的正确使用有两个前提:一是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成语;二是准确而全面地分析语境。

  4、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其整体性和联系性。

  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5、从历年中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中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6、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忽略另外的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褒义词是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秀美、壮丽、谦逊、刚强等。

  贬义词是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笨、奸诈、卑劣、渺小等。

  中性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如结果、状况、配合、方法等。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同义但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 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公开的秘密”。

  解题注意事项(五点)

  注意一:形似神异

  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对这两类成语,解题时应多比较,把握其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只有准确掌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解析】“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

  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解析】“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

  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同学们解题时要注意语境,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如: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解析】“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注意五:整体意义

  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有其整体意义。把握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是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如:这次期中语文考试,学生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特别是作文,有的严重跑题,有的文不加点,集中体现出学生平时训练不够用心的问题。

  【解析】“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

  设题“六陷阱”

  陷阱一:望文生义

  仅根据字面理解,不考究成语内在含义。如“差强人意”,成语含义是“大体上令人满意”,却被错用成“不满意”,而造成字面歧义。

  类似此类易被误用的成语有:

  安土重迁、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久假不归、下里巴人、江河日下、文不加点、罪不容诛、不赞一词、三人成虎、明日黄花、登堂入室、不足为训、毫厘不爽、别无长物、风声鹤唳、万人空巷、五风十雨等。

  陷阱二:褒贬混淆

  易贬词褒用的成语:处心积虑、满城风雨、一团和气、改头换面、巧舌如簧、衣冠楚楚、巧言令色、趋之若鹜、粉墨登场、无所不为、官样文章、上行下效、始作俑者、推波助澜、明哲保身等。

  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方兴未艾、凤毛麟角、惨淡经营、差强人意、有口无心、别出机杼、别有天地、目无全牛、拭目以待、叹为观止等。

  陷阱三:不辨对象

  易被误用的成语有: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少女)、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举案齐眉(指夫妻)、耳提面命(指长辈对晚辈)、三令五申(指上级对下级)、汗牛充栋(指书籍)、罄竹难书(指罪恶)、美轮美奂(用来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春秋鼎盛(指人,不指时代)、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等。

  陷阱四:搭配不当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忍俊不禁、难言之隐、信手拈来、不期而遇、出奇制胜、当仁不让、侃侃而谈、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妄自菲薄等。

  只能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的成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闲视之、望其项背、天高地厚、青红皂白、混为一谈、一蹴而就等。

  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浑身)遍体鳞伤、(忽然)恍然大悟、(正)方兴未艾、(众多的)莘莘学子、(从此)一劳永逸、(百姓)生灵涂炭、(感到)自惭形秽等。

  陷阱五:不合语境

  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的成语: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处心积虑与殚精竭虑、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休戚相关与休戚与共、本末倒置与舍本逐末、身临其境与设身处地、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等。

  陷阱六:谦敬错位

  易谦辞错位的成语:忝列门墙、抛砖引玉、一孔之见、敝帚自珍、敬谢不敏、狗尾续貂、尸位素餐、蓬荜生辉、雕虫小技等。

  易敬辞错位的成语:不吝赐教、高抬贵手、高朋满座、虚左以待、鼎力相助、洗耳恭听、虚怀若谷、大材小用等。

【中考语文成语试题解题技巧考点】相关文章:

的中考语文试题04-12

中考的语文试题04-13

河北语文中考点解读03-07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04-16

中考语文试题以及答案02-15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01-25

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09-09

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03-30

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精选04-01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突破试题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