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外科主治医师备考要点知识

时间:2020-08-05 14:56:08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备考要点知识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外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今天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备考要点知识,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备考要点知识

  腹外疝

  1. 腹股沟管的结构:内口即深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间隙,外口即浅环,是腹外斜肌筋膜的三角形裂隙。前壁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有腹外斜肌覆盖,后壁为腹膜和腹横筋膜,内侧1/3有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机形成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腹股沟管内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男性有精索通过。

  2. 直疝三角(Hesselbach 三角, 海氏三角):外侧边为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 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疝囊是壁腹膜的憩室样突出部,疝内容物以小肠多见,大网膜次之,疝外被盖指疝囊意外的各层组织。

  4. 易复性疝:腹压增加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可还纳

  5. 难复性疝:腹外疝的内容物反复脱出,产生粘连,不能完全还纳。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下移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称滑动性疝,属难复性疝。

  6. 嵌顿性疝:疝环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强行扩张囊颈进入疝囊,内容物不能还纳,可发生肠梗阻。嵌顿的内容物仅为肠壁的一部分,此时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称为肠管壁疝(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称Littre疝。嵌顿的肠管包括几个肠襻,或呈W形,称为逆行性嵌顿(Maydl疝)

  7. 绞窄性疝:嵌顿不及时解除,疝囊内的肠管及其系膜受压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少以致完全阻断,而发生肠壁坏死,伴有肠梗阻。(6、7主要的鉴别要点是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8. 直疝和斜疝的鉴别诊断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多见于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还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的后方


       

精索在前外方


       

疝囊颈和腹壁下动脉


       

在动脉外侧


       

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较少


       

  颅高压与颅脑损伤

  1、 cushing response

  2、 secondary brain injury

  3、 正常成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为80-180mm 水柱,持续在200mm水柱称为颅内压增高

  4、 体积压力反应(volume-pressure response,VPR)颅内压力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如果当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的时候,随着病变的缓慢发展,可以长时间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一旦由于颅内压代偿功能失调,病情将迅速发展。如原有的颅内压增高已超过临界点,释放少量脑脊液即可使颅内压明显下降,若颅内压增高处于代偿范围之内,释放少量脑脊液仅仅引起微小的压力下降。

  5、 成人和颅缝闭合的儿童的颅腔容积是固定的,约为1400-1500ml,颅内允许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70ml)

  6、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 脑血流量降低(CBF)=(MAP-ICP)/CVR ,CPP=MAP-ICP,CBF=CPP/CVR。MAP:平均动脉压;ICP:颅内压;CVR:脑灌注压

  2) 脑移位和脑疝

  3) 脑水肿:血管源性,细胞中毒性

  4) 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心跳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

  5) 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道出血

  6) 神经源性肺水肿

  7、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头痛(随颅内压增高进行性加重,胀痛和撕裂痛多见), 呕吐(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长期存在可引起视神经继发性萎缩)此为“三主征”。此外,还有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升高,脉搏徐缓,呼吸不规则,体温升高)

  8、 CT是颅内占位病变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

  9、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

  1) 一般处理:密切观察神智、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给予补液,疏通大便,(气管切开),吸氧。

  2) 病因治疗:占位的,首先考虑病变切除;脑积水的,行脑脊液分流术(分流至腹腔,蛛网膜下腔,心房)

  3) 高渗利尿剂降低颅内压:意识清楚,程度较轻首选口服,用氢氯噻*,乙酰唑胺;意识模糊,程度较重静注或肌注,用20%甘露醇。

  4) 激素:地*米松

  5)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

  6) 脑脊液体外引流

  10、 脑疝(brain henia): 当颅内某分腔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临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1、 脑疝的分类:

  1)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至幕下。

  2)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小脑扁桃体和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3) 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12、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特点: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动眼神经受刺激);瞳孔逐渐散大,对光直接反射间接反射均消失(动眼神经麻痹),患侧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

  13、 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特点:颈项强直,强迫头位;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可早期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延髓的呼吸中枢受损严重,呼吸深慢)

  14、 侧脑室体外引流式临床上常用的颅脑手术前的辅助性抢救措施之一。(处理脑疝)

  15、 头皮血肿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头皮由表及里:皮层,皮下层,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下层,颅骨膜,颅板)

  16、 线形骨折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

  17、 颅前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广泛淤血斑(“熊猫眼”征),可合并脑脊液鼻漏,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18、 颅中窝骨折:可有脑脊液鼻漏,耳漏,动静脉瘘致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

  19、 颅后窝骨折:乳突部皮下淤血斑(Battle 征)

  20、 颅底骨折的诊断和定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确定。有脑脊液漏存在时,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X片刻显示颅内积气。

  21、 颅骨骨折本身无需特别治疗,合并脑脊液漏时,须预防颅内感染,不可堵塞或冲洗,不做腰穿,取头高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涕,给予抗生素。多数漏口会在伤后1-2周自行愈合,超过一个月未停止漏液者,考虑手术修补硬脑膜。

  22、 凹陷性骨折的手术适应症包括:

  1) 合并脑损伤或大面积的骨折片陷入颅腔,导致颅内压增高。中线结构移位,有脑疝可能者,应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

  2) 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

  3) 非功能区域的小面积凹陷骨折,无颅内压升高,深度超过1cm,择期手术。

  4) 位于大静脉窦处的,未引起神经体征或颅内压升高时不宜手术

  5) 开放性骨折的碎骨片须全部取除修复破裂的硬脑膜。

  23、 按伤后脑组织与外界是否相通(硬脑膜是否完整),分为开放性、闭合性脑损伤。

  24、 冲击伤(impact lesion):受力侧的脑损伤。对冲伤(contre-coup lesion):受力侧对侧的脑损伤。最易发生对冲伤的部位:额叶、颞叶、及其底面。

  25、 原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其症状和体征在受伤当时即可出新,并且不再加重。无需开颅手术。

  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继发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因颅骨、硬脑膜或脑出血形成)。症状和体征是在伤后一段时间进行性加重。

  26、 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

  1) 不超过半小时的意识障碍。

  2) 有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3)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27、 弥散性轴突损伤:

  1) 惯性力所致,脑白质广泛性轴突损伤。

  2) 受伤当时立即出现较长时间的昏迷

  3) CT扫描可见有多个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

  28、 颅内血肿分为 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72小时内为急性,超过三周为慢性,中间为亚急性。

  29、 硬脑膜外血肿,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常发生于颞区:

  1) 外伤史

  2) 意识障碍:中间清醒期: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的时间,多数为数小时或稍长,甚少超过24小时;没有中间清醒期者,可有“意识好转期”,未及清醒却又加重;也可以是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3) 患侧瞳孔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而后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应消失、上睑下垂,对侧瞳孔随之扩大。

  4) CT检查可见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

  30、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大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所致,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CT检查发现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出现新月形或半月形影。

  3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仅有轻微头部外伤或没有外伤史。多是上矢状窦的静脉撕裂出血。大多覆盖于额顶部大脑表面,介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完整包膜。早期包膜较薄,及时作血肿引流,受压脑叶易于复位而痊愈。临床表现包括:慢性颅高压症状;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轻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脑萎缩、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智力障碍,精神失常,记忆力减退)。CT检查颅骨内板下低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双凸镜形影像。

  32、 意识传统的分级:意识清楚,意识模糊,浅昏迷(半昏迷),昏迷,深昏迷。意识模糊尚保留呼之能应或能睁眼的最低限度的合作。浅昏迷对言语无反应,对痛觉敏感。昏迷对痛觉反应迟钝。

  33、 Glasgow昏迷评分法

睁眼反应


       

E


       

言语反应


       

V


       

运动反应


       

M


       

能自行睁眼


       

4


       

能对答,定向正确


       

5


       

能按吩咐完成动作


       

6


       

呼之能睁眼


       

3


       

能对答,定向有误


       

4


       

刺痛能定位


       

5


       

刺痛能睁眼


       

2


       

胡言乱语,不能对答


       

3


       

刺痛肢体能回缩,定位不准


       

4


       

不能睁眼


       

1


       

仅能发音,无语言


       

2


       

刺痛双上肢过度屈曲


       

3


       


       


       


       


       

不能发音


       

1


       

刺痛四肢过度伸展


       

2


       


       


       


       


       


       


       


       


       

刺痛时四肢松弛,无动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