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时间:2025-04-08 08:24:25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精华】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七篇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我们客家地区,客家人会通过吃汤圆、上灯等活动来庆贺元宵。那么,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精华】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七篇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闹花灯

  闹花灯在我市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流行于清远市英德县沙口镇的民间舞蹈。闹花灯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庄均有此习俗。其中以清溪村为主。客家话“灯”与“丁”同音,每逢元宵节,闹花灯的花灯队(各村自行组织),从黄昏开始出发。每到一家,便会高声叫喊:“灯来了,灯来了,接灯啦,接灯啦……”意谓今年要添丁了,所以倍受村民欢迎。主人家都会烧鞭炮来迎接花灯队的。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舞被狮

  舞被狮,最早流行于我市的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的刘氏家族,在长期的农耕习俗中形成。以娱神,娱人为内容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又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舞被狮活动从每年的正月初六上灯(客家风俗,初添男丁的'家庭要在宗祠内放一个花灯)开始,正月十五,十六舞被狮舞进村中上年全部添男丁和新娶媳妇的家庭。正月十六下午二点三十分后,村中添丁户和新娶媳妇的人家便会担来柴草,在祠堂门口摆成一条龙状,点燃煹火舞被狮,进入狂欢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迎古事

  “迎古事”也是重要项目。“古事”是以孩童化妆成各种古代人物固定在铁架上抬着巡游。最著名的'是连城罗坊“走古事”。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和有浓厚的竞技性。一棚古事需壮年男子80余人,轮流一次18人扛抬奔跑。正月十五日上午在陆上抬着竟跑后,下午又到河水中逆水抬着竟跑,两岸人山人海,在锣鼓、鞭炮、响铳和呐喊声中你追我赶,紧张热烈、撼人心魄,被媒体喻为“客家山村狂欢节”。长汀、永定等县一些乡镇,也多有这种“迎古事”活动,但只是抬着巡游,没有赛跑竞技。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凤舞

  凤舞又名双凤舞,流行于清远市城区(简称“清城”,又名曰“凤城”)内各个乡镇。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节日和民众乔迁新居,婚嫁喜庆等场合均有凤舞表演。凤舞表演以道具为主,用打击乐伴奏,加唢呐(代替牧童土笛)吹奏引子及过门。打击乐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使整场面气氛颇为抒情,欢快,热烈。

  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春牛舞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总结10-29

数学教学总结10-03

数学教学总结07-24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09-01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07-18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10-29

优选数学教学总结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9-21

数学广角小学数学教学总结09-20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总结-数学教学总结09-30

高考数学教学总结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