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29 16:34:36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落实、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巡视制度,健全巡视制度中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监控方法与制度;加强对教师课程监控与学生学风的教育。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欢迎参考!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

  1.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部分管理者的观念里,还没有真正树立服务理念,仍然重管理轻服务,缺乏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总结。长期以来,这种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既不利于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和内在潜能,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创新,远远滞后于高校改革和教学管理发展的需要。

  2.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落后

  教学管理直接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而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领导人员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基层工作人员年龄大、学历低;具有教育学和管理学背景的管理者比例偏低,基层教学管理经验匮乏,管理角色定位适应性缓慢等等。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往往停留在经验管理的水平上,教育理论水平比较低、教学管理的调查研究意识比较弱、主动创新能力还比较差。

  3.教学管理激励机制落后

  高校教学管理岗位与教师岗位或其他行政岗位相比,在地位、待遇、学习进修机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个人晋升和职业发展空间不大。而且目前的薪酬体系并不是与各部门、各岗位的业绩直接相关的,因此有的管理者往往会偏好于较低的工作强度与较多的闲暇时间,或者是偏好于工作中过多的自由度,等等。另外教学管理工作量大,任务重,难度高,管理者往往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感,自我评价较差。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努力探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实现方式,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是提高管理者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

  4.教学管理手段落后

  在当前信息产业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教育的知识经济时代,运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惟一选择。于是,许多高校纷纷购买或自行研制教学管理软件,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教学管理软件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各高校的需求又不尽相同。购买的软件不仅价格昂贵,且往往不甚适用;而自行研制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尚未完全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此外,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能力低下也是制约教学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改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1.更新教学管理工作观念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首先必须以变革教育思想、确立现代教育观念为先导和动力。深入进行教学和管理改革,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与考虑问题,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倡导由管理型工作向服务型转变。只有树立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的政策、措施,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2.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管理的精髓就在于知人善任,挖掘人才。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直接关系到管理功能的发挥。因此,高校教务人员任用机制完善与否是优化教务管理机制的关键。高校要把教务人员任用机制提高到关系学校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的高度来认识,彻底纠正随意安置任何人员都能胜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做法,执行严格准入制度,根据公开招聘和组织选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选拔,工作总结《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1)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实行岗前培训制度,通过培训让新人职人员了解教学管理基本内容、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鼓励管理人员进修和在职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和工作水平。定期举办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研讨班,通过学习与交流,开阔眼界,掌握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2)推进管理队伍专业化

  首先,应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以专业化为重点的教学管理人员聘任制度改革,通过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建立以公平、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竞争、流动、开放的选聘机制。应聘人员须本人申请、系部推荐、教务处和人事处严格把关,对应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进行测评,挑选和录用有较高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调控制能力,有基层教学管理经验,工作认真负责,作风严谨的优秀人员进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岗位上。其次,根据教学管理工作岗位必须具备教育教学知识及相关的管理知识,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和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和考核。再次,要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考评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聘任、奖惩体系,坚持以工作实绩为依据,形成主体明确的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凭实绩用人的良性机制。

  3.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激励制度

  (1)构建激励机制的策略

  每一个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相应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教务管理人员也不例外。构建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使管理工作的目标与要求内化为管理者个人的努力方向,实际上也就是建立有效的管理者考核机制,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方式,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减少与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质量。构建管理者外在激励机制的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是在管理者的薪酬设计中采用效率工资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适度提高管理者的工资。增加收入不仅可以较好地满足管理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能够给整个管理队伍提供必要的激励,从而提高管理者的产出效率。效率工资并不适宜于单独使用,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增强制度的刚性,通过激励与约束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构建教学管理激励制度

  教务管理工作多属于日常事务内容,不会立竿见影地出成绩、出效益,易被忽略和轻视。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奖惩动力机制,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物质和精神上予以动力支持。在物质上,可以由工资制转向薪酬制。工资制缺乏动力激励,而薪酬制则体现了优劳优酬、多劳多酬的分配原则。当然,在采用动力机制的同时也要采取制约机制,如将薪酬的某部分与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挂钩,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予以相应的惩罚等。而精神动力主要体现在职业发展机制上,高校可以在职务类别上进行科学的划分,建立职位结构划分体系,明确高、中、基层教务管理职位的名称和数量;还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人员轮岗和升迁制度等等。这样既可以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又营造了用人、育人和留人的工作氛围。

  4.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手段

  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其实质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技术基础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近年来,高等学校由于在校生规模和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教学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强度不断加大,传统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教学管理发展的需要。而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给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提供了灵活的手段和丰富的控制机制。高等学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借助信息化工程,研制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的现代化教学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对各类教学信息和数据进行规范、统一、有序、全面的科学处理和有效管理,以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这样既可改善或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也方便信息数据的存储、归类、查询、传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在线互动交流,形成规范、良好的教学活动环境。

  三、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办学质量的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高校的教学管理。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入探索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律,努力构建与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对于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二

  一、日常教学管理:

  在日常教学管理上,为了确保日常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始制定教学周历,制定教学日常管理内容和流程工作计划,开学初修改制定《美术系学生考勤、请、销假的规定》,对学生纪律等问题严格要求,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在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中对教师执行教学大纲情况,考勤、授课、作业布置批改、存档等进行监控管理,要求老师规范工作流程,制定颁布《美术系教学工作规范化程序》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

  问题点:落实、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巡视制度,健全巡视制度中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监控方法与制度;加强对教师课程监控与学生学风的教育。

  二、教学质量监控新举措

  迎评促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教学质量监控问题的评估。本学期开始尝试建立多维的学生评教和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方法与制度。提出将制度化的工作要求,纳入年终量化考核,以制度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4月底在系部支持下成立教学管理委员会,制定《美术系教学管理委员会工作条例》,把教学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主要落实在制定和执行教学管理监控制度与实施方法上,随之配套建立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教学信息员制度,通过对《苏州科技学院美术系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办法》从学生中建立长期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同时,与院配套的系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分制度建立,出台《xx科技学院美术系学生评教实施细则》用多种形式进行评教活动(学生评价、教研室评价、教师评价、督导评价),用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对学生评教的评估。目前都以实施,成效显着。

  为了建立有效公正的评估监控制度,在制度上把评教、日常教学工作和各级考核作为共同的、整体的评价指标,把包括考勤、批改作业、存档及执行教学大纲等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情况与教师教学质量相挂钩,避免过去简单武断地以单一评价结果考核教师业绩的状况,同时注意评教过程的分析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将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真正做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问题点:考核委员会运作方法和制度的建立;量化考核的积分与计算方法确定;量化考核中对出现问题的教职工的奖惩方法;归正制度中责任人和问责制度。

  三、教学档案制度完善与建立:

  管理经系领导工作会议研究决定,由系领导负责牵头组织,办公室主任全面协调布置进行。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本学期工作成效显着。

  为推进教学档案管理建设,特制定《美术系档案管理制度》,根据美术系特点设计档案目录和存档形式,同时特别强调从现在开始的过程材料和基础材料建设,不断吸取经验,规范管理。

  问题点:一是需要更有效率的管理和责任制度,确定专人管理与负责制;二是学习借鉴先进院校档案管理方法与经验模式,基本解决档案科学管理的技术问题、方法问题。这是非常紧迫的要求。

  四、建立网络教学管理、监控与宣传模式,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方法

  从今年初开始全力建设美术系网站和专业性论坛,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和资源,打造现代教学管理与监控模式。以网站建设为切入口,探索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努力使网站成为教学管理与师生互动交流的信息共享平台,成为信息发布执行的重要传播窗口,成为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有效工具,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有效资源的利用。本学期制定了《网站管理条例》、《美术系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尝试利用网站资源建立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互动平台,使其成为教学管理方法和专业建设中的一个亮点。促进学风建设,宣传教学管理成果,推动教学管理平台的多元化和网络化。

  问题点:加强系部领导层对网站的指导与管理,确定领导专人负责制,确定管理上的经营指标和标准,保证网站成为学生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共同作用的重要平台与窗口。本学期末将正式移交网站与论坛,重新规划经营方法与模式,促进网站健康发展。

  五、加强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教改项目申报工作

  通过会议和网站积极向教师宣传鼓励科研与教改项目研究。积极推动设计专业教师理论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有条件的专业教师逐步实行多媒体教学形式,鼓励制作课程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美术系根据学院新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预立项通知的精神,针对自身不足,在系部教学管理部门积极争取和努力下,成功申报院级《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群教学研究》课程建设预立项和《素描多媒体教学课件研究》两项教学教改与课程建设项目。

  问题点:加强教研室建设,使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在教研室层面推动开展。

  六、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为了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我系在原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美术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并在每个环节上规划具体执行的流程、方法,加强过程管理与材料建设。本学期不断加强中期检查次数和力度,利用网站和对各指导老师的'监控组织,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和创作的质量。同时,通过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分析研究,我们慎重提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尝试,对执行中的各种环节进行改革与优化处理,对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提出改革方案。如对开题报告形式、内容的改革,对美术学毕业创作作为考核重点的计划等,在报教务处后获得支持。

  问题点:对开题报告进行形式与方法进行改革,对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为核心的考核方式进行论证调整。

  七、改变教材建设的薄弱环节

  美术系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由于艺术课程教学规律的特殊性最近几年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多数课程一直存在没有教材与参考书的问题,教师授课主要靠自编讲稿与教案进行,给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不便。

  为了有效扭转这一状况,美术系教学管理部门专门提请召开相关会议,本着课程教学逐渐科学化、规范化原则,要求有条件课程尽可能选择教材作为专业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制定了系部统筹推荐和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荐方式进行的教材审定计划。

  系部派专人到上海专程选定教材,以网上公示和个别通知的形式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经过老师们认真筛选和评估,最终确定下学期约35门课程审定25本教材、参考书,有效改变了我系教材建设长期来被动局面。

  问题点:长期来的教材选定的问题关键在于教研室工作滞后,无专人负责,有些任课教师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专业研讨,提高教师对课程教学规范化要求的认识,从根本上扭转我系教材建设的瓶颈。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教学管理工作总结03-13

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总结04-28

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11-25

教学管理工作总结15篇05-19

教学管理教学总结05-18

小学教学管理总结11-15

高校教学工作总结08-25

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总结(精选23篇)11-15

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总结08-26

关于教师教学管理工作总结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