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1 13:29: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战士们爱国之情。

  3、结合资料,拓展内容,了解海岛战士的生活,受到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结合资料和课文内容,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抢眼的英勇与顽强。

  教学难点:

  结合资料和课文内容,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抢眼的英勇与顽强,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1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战士们爱国之情。

  3、结合资料,拓展内容,了解海岛战士的生活,受到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阅读新闻

  《一家四代驻守海岛 90后军人成“老海岛精神”》

  教师讲述进入课题:今天,我们要随着一位将军走上一座无名小岛。在这座岛上,我们会见到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陆颖墨

  江苏常州人。1984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现任海军直属机关干部,中校军衔。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寻找我的海魂影》、《白手绢,黑飘带》,电影文学剧本《中国月亮》(已拍摄发行),小说《军法,已在战前执行》等。话剧剧本《远岛之光》获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剧本一等奖,作品共获奖20余项。 作品选入各种选集数十种。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隐瞒 海域 快艇 矛盾 哼 喉咙 一勺一勺 舀起

  (重点指导生字“艇”为后鼻音;“勺”为翘舌音,前鼻音“瞒”)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似(sì shì )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

  ②读一读:他似(sì )乎很高兴,就像一只开心的小鸟似(shì )的。

  (3)理解词语

  练 根据意思。

  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哽)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梳理课文思路

  四、品读释疑

  (一)看——将军到了岛上看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

  1、预设一:“掀开油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1)为什么说“竟”?

  (引导学生了解小岛的实际生存条件。)

  提问:从哪里看出来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这绿油油的菜地是怎么来的?

  预设二:

  出示:队长说,他是北方人……背来的。

  (1)仔细品读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2)想想一下,战士们是怎么样将土从老家运到海岛上来的?

  (3)这么辛苦和不便,战士们为什么要从老家带来?谁能街道将军的疑问。

  (引导学生感受展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从中感受到战士守卫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感受“菜”中的情

  预设一:

  “全国的省份……而是一个长辈。”队长在边上小声地说。

  提问:

  1、怎么样珍贵的菜,战士们为什么会舍得给将军吃?

  2、如果你是将军,你想说些什么?

  3、从哪些地方,你看出来将军是怎么样想的?(引导学生关注有关将军的人物描写,从中感受海岛生活的艰苦,战士们对将军的尊敬,对祖国的热爱。)

  预设二:

  他向着太阳……标准的军礼。

  提问:

  这军礼是给谁敬的?

  为什么将军行军礼?

  (引导学生感受将军对战士们无私奉献,爱国守岛的敬意,体会战士们爱国之情。)

  (三)拓展材料,感受全文

  播放视频:《孤独的海岛守卫者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家,守岛就是守国》

  引读最后一句话,感受战士们无私奉献、爱国守岛的情怀。

  五、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请大家给这些守岛的战士或视频中已经去世的王继才写一份信。

  2、学生自由写。写好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情感”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六、课堂小结

  文章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从中我们感受到战士们无私奉献,守岛爱国的情怀。

  七、当堂检测(必做)

  1、读课文时,我搜集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资料,我把它们写在下面:关于海防、边防的资料

  2、请大家搜集守卫国土中涌现出的英雄故事,每人分享一个。

  八、课后作业(选做)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跨跳动作,锻炼幼儿跳跃的能力。

  2、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椅子、圆圈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队列队形练习并玩“开火车”游戏。

  玩法:幼儿分六组,各组排头幼儿手持圈作火车方向盘,其余幼儿拉住前面幼儿的衣服后摆,有节奏地一起绕场慢跑。

  2、基本部分。

  (1)请幼儿3~5人一起玩圈,看哪组玩法多,合作好,请个别组玩给大家看。

  (2)教师讲解、示范圈的新玩法:将圈放一排当小岛,在小岛上跳者行进,保持平衡。

  (3)幼儿按自然组进行练习,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或小组,检查幼儿跨跳的动作是否正确。

  (4)幼儿成四路纵队进行比赛,依次游戏,待游戏完成后略作小结。

  (5)比赛进行三组,先结束组为胜利组。

  3、结束部分。

  根据本班幼儿情况自选或玩三人套圈游戏。

  教后感:幼儿在在跨跳过程中既锻炼了跳跃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胆量。让幼儿在共同合作中建立友好的感情。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10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自主学习,能读懂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读出相关的语气。

  3、通过朗读与观看媒体感受小岛的神秘之处,理解小岛形成的奥秘,能说清其中的原因。

  4、产生探究大海奥秘的兴趣,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

  教学活动: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查阅奇特的海上景观,搜集整理成学习资料。

  3、设计教学流程。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基本扫除文字障碍,读通课文,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二、正课活动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大海的图片,教师描绘大海不同时候的景象。

  出示句子:

  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自己轻声读句子,指名读,正音:揣摩,理解“揣摩”。齐读句子。

  2、今天,这位幽默智慧的老人就向我们抛出了其中的一个谜语,引逗我们去揣摩、去探究。

  二)初读课文,了解小岛概况。

  1、检查预习

  昨天预习过课文,你知道这个神秘的小岛叫什么名字?板书:格雷海姆岛。

  简介格雷海姆岛

  为什么说它是神秘的小岛呢?通过预习你知道吗?文中那个词表现出小岛的神秘?板书:忽现忽隐

  2、打开课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出示句子: 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指名读,评价朗读:强调“忽现忽隐”、“神秘”,齐读。

  三)层层深入,了解“神秘”。

  过渡:一座小岛竟然会忽现忽隐,真是太神奇了!我们来好好看看它的神秘变化。

  (一)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岛的神秘出现,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岛神秘消失的呢?自学课文2~4小节。

  出示自学要求:

  1、读:轻声读2、3、4小节。

  2、划:用“——”和“~~”分别划出小岛神秘出现和消失的句子。

  (二)学生交流、师随机点拨。

  1、理解小岛的“神秘出现”的句子。

  句子一: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

  要点:

  1、抓住关键词“惊奇”、“一周以后”,指导读句。

  2、这个海面沸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播放媒体,感受这壮观的场面。教师适当解说。

  3、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请你找出课文中描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句子,带着你的这份感受来读一读。

  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

  5、指名读,指导、评价:语速快,语气紧张,表现景象的壮观。齐读。

  过渡:这幅景象十分壮观。神奇的是,一周以后,这个地方竟出现了一座小岛。更神奇的是这座小岛竟然还在不断地生长。课文哪里可以看出?

  句子二: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

  要点:

  1、指名读,指导读句:强调时间之短。

  2、媒体演示小岛的变化。关键词:“又过了一周”、“不到一个月” “20米”、“60米”、“周长两公里”看出时间短,小岛长的速度非常快。

  3、齐读句子。

  齐读课文第三节。

  2、理解小岛 “神秘消失”的句子。

  过渡:新岛的诞生,立即引起周围国家的关注,各国纷纷宣布把该岛划归自己的版图,从而引发了一场新岛归属的激烈争论。可正在这时又发生了离奇的事——小岛失踪了!说说你找到的小岛消失的句子。

  句子一: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

  要点:

  1、运用说话形式理解“争论不休”。媒体划线。

  2、 然而,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出示“翼”的字条解释,理解“不翼而飞”,文字飞离

  3、齐读句子。要求:读出神秘感。

  句子二:同一年底,人们再来这里,只见碧波万顷,别无他物。

  要点:画面理解碧波万顷。齐读句子。

  句子三: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要点:

  1、引读句子。(“又……又……”感受小岛忽现忽隐,很神秘)

  齐读第四节。

  过渡(引读句子):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四)揭开奥秘,训练语言。

  1、小岛神秘地忽现忽隐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自由读第五节,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引读第五节。

  3、 指名读。

  4、看媒体演示帮助理解。

  5、根据第五节内容和火山爆发的模拟图,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小岛忽现忽隐的奥秘。

  出示句式:小岛忽现忽隐,是因为 。板书:海底火山

  小结:原来格雷海姆岛是海底火山,它忽现忽隐的奥秘,是海底火山在作怪。

  五)总结拓展,课堂延伸。

  1、结合板书说明:课文《神秘的小岛》就是按“小岛忽现忽隐”和“海底火山爆发”两部分来介绍小岛的神秘之处与其中的奥秘所在。“神秘的小岛”只是大海给人类抛出的许许多多谜语当中的一个,这个谜语告诉我们——出示句子: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齐读)

  2、大海中还有很多令人难以捉摸的谜语,还有很多神秘古怪的景象。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大海奇景。学生观看大海神秘现象:海啸、海市蜃楼、海上龙卷风。

  3、总结语:这些神秘的景象有些什么奥秘呢?我们在课后去作一番揣摩、探究吧!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漂”)及新词。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的写一写。

  3、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

  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谁吗?

  提到海洋,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和词

  2、利用工具书自学解答不懂的字和词

  3、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和写

  4、默读课文

  三、思考:

  课文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 划出课文中描写星鱼的句子,在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

  生字,生词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线索找寻答案,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描述。

  2.重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准备:

  挂图。

  过程

  1.这是什么。

  ――出示图二,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对幼儿的回答,教师暂时不作肯定或否定。

  2.原来是会游动的小岛。

  ――将图一放置在图二的前面,教师开始讲述这两幅画面的图意。

  ――小鸟看见了小岛,它会怎么做呢?出示第三幅图,请幼儿看着画面将三幅图联系起来讲述,教师再作简单的小结。

  ――出示第四幅图,请幼儿说一说:天亮了,小鸟到了哪里?这个会游动的小岛原来是什么?

  ――教师带幼儿一起将四幅图连贯地讲述一遍。

  ――每名幼儿按以上的顺序结合图片和同伴相互讲述,教师巡回倾听,了解幼儿的讲述情况。

  ――请个别幼儿讲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评价。

  3.图片移动了。

  ――教师神秘地将图片的次序打乱,使故事情节发生变化,教师把新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将刚才的故事和新的故事作一比较。

  ――请幼儿将试着改变图片次序,编一个新的故事。

  ――根据个别幼儿的讲述,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建议

  1.似龟似岛的画面把幼儿带进悬念之中,诱发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这个悬念,引导幼儿饶有趣味地描述故事情节。

  2.重组图片次序讲述故事,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按照原来次序讲述是“基础”,一般的幼儿能够对着原顺序图片有序、清楚地讲述即可。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将图片重新编排顺序进行创造性讲述。

  3.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请幼儿在语言区中继续操作和讲述,对于精彩的片段,教师可以作一些记录。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线索找寻答案,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描述。

  2.重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PPT、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发幼儿猜测。

  (1)出示图一

  师:瞧,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出示图二

  师:小鸟看到了小岛,猜猜它会怎么做呢?

  二、揭开谜底,引出“会游动的小岛”——乌龟。

  (1)出示图三

  师:现在是什么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图四

  师:天亮了,小鸟到了哪里?(草地)

  师:他是怎么到草地上的呢?(乌龟驮着它的)

  师:原来这个会游动的小岛是什么?(乌龟)

  师:想一想小鸟会和小乌龟说些什么呢?小乌龟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

  ——播放PPT

  师:谁能看着图片把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

  四、重组图片,进行故事创编。

  (1)请幼儿改变图片次序,编一个新的故事。

  师:请小朋友自己把四张图片重新排一排,然后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和同伴交流一下。

  (2)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活动反思

  《会游动的小岛》故事简短、有趣,在图片中似龟似岛的画面把幼儿带进了悬念之中,诱发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活动巧妙地运用这个悬念,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很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来这个像小岛一样的是一只乌龟。继续让幼儿看图片,他们根据画面的不同大胆地创编故事情境。整节课的流程较清晰,环节层层递进,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之中。教态自如,声音适中。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设计意图

  《会游动的小岛》是一则典型的排图故事,故事内容可根据图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而改编成不同情节的故事,因此非常适合大班的孩子开展排图阅读。通过排图更能激发大班幼儿连贯的讲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活动中我灵活的运用图片的特点设计教学流层,使孩子在活动中充分的运用语言进行讲述,获得“说”的快乐。这则故事很好的利用图片前后变动的特点,让幼儿灵活的掌握阅读图片的方法和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的能力。因此在活动中,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空间,通过自读、共读、同伴读等方式让幼儿进行图片的阅读,在讲述与倾听中感受运用语言的快乐。

  活动目标

  (一)能根据图片的线索找寻答案,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描述。

  (二)重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挂图。

  经验准备:了解海龟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了解彩虹的七彩与拱形的特点(猜谜导入:进一步感知彩虹的特点,满足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1.“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架,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它。

  2.组织讨论:你觉得哪些东西像彩虹?

  (二)听故事,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分析欣赏:首先让幼儿欣赏前半部分后,设置悬念“你猜猜看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会怎么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产生对他人、社会的亲近态度。)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幼儿倾听。故事里有谁呀,发生了什么事情?

  2.虾公公躺在小青鱼的背上,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小青鱼又是怎么回答的?

  3.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虾公公会把彩虹当成七彩虾呢?

  4.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心里怎么样?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经验提升: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组织讨论:你认为小青鱼这样做好吗?好在哪里?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

  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

  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谜和踪。

  今天我们学习30课 小岛失踪之谜 齐读课题。

  看者老师板书课题,注意谜和踪的写法。

  指导谜和踪的字型及书写时注意事项。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漂”这个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离 漂移

  2、这些生字是怎么记的?

  形声字:谜 据 踪 珊瑚 礁

  重点提示:毒 摄

  3、练习,区分下面的字形,再组词。

  踪( )谜( )经( )

  综( )迷( )径( )

  4、给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宗( ) ( )居( )( )焦( )( )聂( )( )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提示 哈斯顿.舒尔茨 噬食 罪魁祸首 攫取 澳大利亚

  腕足 棘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知道星鱼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岛屿的失踪。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难点

  知道星鱼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岛屿的失踪。

  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岛失踪之谜,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两种观点?指名说(外星人论 海星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小岛失踪之谜。

  二、自主学习课文

  1、自主学习课文:读课文思考:请你默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里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并填写报告单里的表格。

  自读自悟

  在小组里研究后填写表格

  2、汇报成果

  (1)读一读描写海星的句子,谈一谈体会。

  学生汇报星鱼的资料

  【课件】星鱼的特点:巨大(与一般海星比较,直径超过一米)

  样子像圆盘

  腕足多且布满

  以珊瑚或珊瑚礁为口粮

  【出示图片】

  (2)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3)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

  (4)介绍了星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

  【课件出示】可不可以把这些资料也放到资料中呢?为什么?这些描写都是有明显的目的的,为了突出星鱼对于珊瑚岛的强大的破坏性,增强造成小岛失踪的可信度。

  小结:看来,在描写一种事物的时候,不是所有方面都要介绍,要根据你想说明的目的进行描写,正所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3、珊瑚岛是怎样失踪的呢?

  指名说:【课件】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吞噬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因此,当他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这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1)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吞噬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理解数字的作用

  (2)大小岛屿是怎样消失的呢?

  小岛被吃掉,大的珊瑚礁不是被吃掉,星鱼咬断根部,被海流冲走,人们误以为消失。

  (3)我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南太平洋小岛失踪的原因?

  4、理解第三自然段作用:

  第3自然段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小组合作,填写报告单

  (1)前一句是提出问题,后一句自己作出解答,这就是设问【板书】

  (2)对比:“事情不是这样的。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体会设问的作用:外星人论听起来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吊足了胃口,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出问题: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

  (3)对比:去掉这部分,看看有什么不同?问题承接了上面的外星人论,答案开启了下面的星鱼论,这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哈斯顿·舒尔茨是怎样认为的?你认为他的观点可信吗?指名说

  “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而盗走真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成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1、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设问,有什么好处呢?(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

  2、学生说课外资料【课件出示】

  3、小结:关于这两种观点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种观点无疑是爆炸性的,惊人的,但是毫无周密的研究,所以是一种“伪科学”,而第二种观点是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应该反复研究,作出科学的论断。

  四、结构特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既然我们知道了造成小岛失踪的罪魁祸首是是星鱼,课文为什么要先写地质学博士哈斯顿·舒尔茨的外星人论呢?看来,这么写是有特殊用意的。(外星人论听起来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吊足了胃口,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出问题: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后面说明了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这样写既使人感到信服,又引人入胜。)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学习本文的10个生字。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阅读中重点理解“揣摩、忽现忽隐”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理解词句,结合课文的学习重点理解关键句:

  “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第二小节描写海面奇异壮观的句子。练习复述小岛成因的语段。

  4、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预习要求:

  1、 读通课文。

  2、 借助字典理解“揣摩”,“忽现忽隐”的意思,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碧波万顷”的意思。

  3、 读了课文,你对小岛有了哪些了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师:见过大海吗?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说说你对大海的印象。(生自由交流)

  2、广阔无边的大海有很多现象人们无法解答。文中作者这样描写大海。(出示第一节)

  出示: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a) 生字泛红,指名拼读。

  “揣摩”是什么意思?(点评:准确,查词典找出词语解释条很便捷)

  也可以分别找到“揣”“摩”的义项,(揣:估计,忖度;摩:研究切磋。)

  再合起来解释。(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小结解释词语的方法:词语中有两个字都是新词,理解词语的时候可以借助字典选出字的义项,再把两个字的意思合在一起说一说。

  b) 这节课我们一起揣摩、探究大海抛出的这个谜语。

  板书:神秘的小岛

  (提醒秘字笔顺)

  二、 预习反馈,初步了解小岛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这座小岛有了哪些了解?

  师相机板书:格雷海姆岛(指名分别读) 地中海 火山岛 忽现忽隐

  相机评点:找到了很重要的信息;读得很仔细;

  2、请同学试着用黑板上的这些词介绍一下这座小岛。

  预设:格雷海姆岛位于地中海,它是一座火山岛,很神秘。

  格雷海姆岛是一座神秘的小岛,它位于地中海,是火山岛。

  过渡:同学们说得完整、清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写出了小岛的神秘?

  三、抓住重点句,理清文章线索

  过渡:快速浏览全文,课文中有句话直接写出了小岛的神秘?

  1、解释重点词,理解句意

  出示: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1)初步理解“忽隐忽现”

  小岛的神秘在于它——“忽现忽隐”(生齐,师板书)

  “现”指——出现;“隐”指——消失;习惯上我们常说忽隐忽现,文中写“忽现忽隐”要告诉我们——小岛是先写小岛出现,再写消失。

  这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小岛的神秘就是因为它的“忽现忽隐”。

  (感叹句的语气)齐读。

  2)借助重点句,理清文章脉络

  师:接下来学习作者怎么写出小岛忽现忽隐的。(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的哪几小节写了小岛的忽现忽隐?(可提示句子的前后语段:第5小节呢?)

  预设:先写小岛是怎样忽现忽隐的,这是描写了看到的现象(相机板书);再写了小岛是火山岛,这是小岛忽现忽隐的原因(相机板书)。我们可以按这样的线索把课文2到5小节分成两个部分。

  板书:现象 原因

  四、深入学习“忽现忽隐”,体会神秘

  (一)学习第二节,感受小岛出现前的奇异景观

  过渡:读读课文的第二节,作者先写了什么?

  出示:1831年7月10日,一艘船在地中海航行。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

  1、(预设:这一节写了小岛出现前海面上的景象。船上的人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感到怎样?)

  (追问:费解就是难以解释。难以理解)

  2、那时,船上的人们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见什么?

  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集聚着能量;看到这样的海水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声音巨响;这声音听了让人感到震耳欲聋。(罕见)

  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形状像蘑菇一样的云体,一般由激烈爆炸瞬间产生。从画面上看蒸腾的汽云遮住了一大片的天空。(壮观)

  光辉闪耀,瑰丽夺目——颜色艳丽;光彩闪耀;惊叹(奇异)

  交流——读好句子

  个别——分句齐读

  3、 齐读第二节。

  那一刻船上的人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海面上奇异、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着实”泛红)

  眼前的景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板书:1831年7月10日)

  4、 师:请你用上这些词语介绍海面上的景象?(插图配合“水汽弥漫、波涛汹涌、隆隆的、蘑菇状的汽云”等词语。)

  (指名2名学生交流)

  (二)学习第三节,进一步体会“忽现忽隐”

  过渡:奇异的景象,实在让人费解,接着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岛忽现忽隐的呢?默读课文第3、4小节用横线划出写小岛出现和消失的语句。

  出示: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

  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

  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

  同一年底,人们再来这里,只见碧波万顷,别无他物。

  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1、生交流,逐句出示。

  2、文中写了小岛几次出现、消失?(两次都是先写出现,再写消失)

  3、作者重点写了小岛的第一次出现,和老师配合着读读这些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用上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用笔圈一圈)

  (生答师板书:一周以后 又过了一周 不到一个月同一年底)

  追问:想想每句话都写了什么,用上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要表现什么,和同桌讨论一下?

  a) 小岛出现得很突然,从无到有变化很大。

  b) 小岛在不断地变大,在极短的时间,它的变化很大。

  高出海面20米 长到海拔60米

  过渡:再读读这个词——“忽现忽隐”,写出了出现和消失得很快。

  c)除了表示时间的短语,还有哪些词句写出了小岛的出现和消失让人感到突然?

  (变色“惊奇 竟然”——读好句子)

  过渡:再读读这个词——“忽现忽隐”,写出了出现和消失得让人感到突然和意外。

  小岛的第一次出现和消失已经写得这样具体,为什么还要写小岛的第二次出现?(板书:1950年)

  (预设:“据说”,写出了人们对小岛的出现消失表示并不确定,手指:“1950年”距人们第一次发现小岛已有一个多世纪。人们很难找小岛的出现和消失的规律。)

  小结:作者列出一连串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了小岛出现和消失的变化无常,让人感到突然,这就叫——忽现忽隐。齐读。

  再次出示(齐读)——: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三)学习第五小节揭示奥秘,了解小岛成因

  过渡:课文最后一节向我们揭示了谜底,具体解释了这类火山岛的形成。自由读第五小节,在文中圈画关键词说说火山岛出现和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相机板书: 熔岩堆积(图示板演)

  书写指导熔岩坍塌(图示板演)

  b)男生读火山岛出现的句子,女生读火山岛消失的句子。

  c)能不能看着黑板试着解释小岛忽现忽隐的神秘现象?(练习详细复述)

  三、总结全文

  大海还有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期待同学们去揣摩、研究。再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出示: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小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时教学设计11-26

课时的教学设计11-27

《老王》课时教学设计09-20

《假如》课时教学设计11-27

理想课时教学设计11-30

《穷人》课时教学设计07-26

海燕课时教学设计11-19

《恐龙》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1-27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