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时间:2022-08-01 08:16: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精选6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十册,分数意义。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通过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深化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

  难点:(分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对分数单位的

  深化认识。

  教学过程:

  1.复检

  (1)前面我们对整数的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研究整数和小数这部分知识,

  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进率)整数从右边起的前三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我们知道整数和小数都是十进制的数,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十进制”的?

  小结: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

  2.新授

  第一层:理解分数意义,初步理解分数单位这个概念。

  出示 、

  (1)看到 你能想到什么?(以 为一份有这样的2份)[板书: ]

  (2)“ ”表示什么?[板书: ]这儿(指 后面)应该写什么?( 、 )

  (3)第二排的数都表示的是几份?(一份)

  (4)第二排的数与第一排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什么是分数单位呀?

  (6)分数单位与“1”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既然同学们对分数单位这么感兴趣,我们这节课就重点来研究一下分数单

  位。

  [评:紧扣重点,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第二层: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比较

  出示

  (1)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相同)不说分母相同,还可以怎样说?(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什么相同?(每份相同)[学生回答时注意前提条件]

  (2)这两个分数的每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我们看看这两个分数表示的大小相同吗?能不能比出大小?

  (3)我们除了对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还可以怎么样?(加减)

  (4)进行加的结果是多少?( )12是怎么来的?什么没变?(分数单位)什么相加了?

  (5)减的结果是什么?( )谁减谁?“2”是怎么来的,同样是什么没变,跟加法的道理一样不一样?

  (6)在加减的过程中分母为什么没变?为什么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

  出示

  问:这两个分数可以怎样?(比较、加减)

  [也可将这两个分数与1进行比较]

  小结:这两组数,分母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评:1.分母相同是外在的表面现象,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分母相同,就是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每份相同)这样,就在“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中抓住了实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更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分数的计算奠定了知识和思维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说理,每一个设问都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如: 和 ,分母相同,说明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5个 比7个 小,所以 < 。这种严密的逻辑论述,体现出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

  第三层: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分数单位的大小进行比较

  出示

  (1)分母还相同吗?(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单位“1”相同,取的份数也相同。)

  (2)谁大?( )5比7小,为什么 反而大呢?

  出示:

  问:观察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判断一下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小结:当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分的份越多,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分的份

  越少,分数单位就越大。刚才我们研究了两组很有规律的分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继续看。

  [评:在分数单位比较的过程中,深化的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后面的分析推理提供依据。]

  第四层:发散思维的训练,深化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出示:

  问: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分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有没有相同的?(“1”相同)“1”相同,分数单位不同,所取的份也不同。能不能进行比较呢?讨论一下。(可先将 与 进行比较,或 与 =1进行比较,再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或与“1”的一半进行比较)

  出示

  问:这组分数同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看能不能向刚才这种方法一样比较一下。(先将 与 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刚才比较了两个分数的大小,而且当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还可以把两个分数直接相加减,无论是比较还是加减,我们研究的关键的一点都是什么?(分数单位)

  [评:发散思维的活动方式是分散的、辐射的、昊散式的发散思维的训练,目的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思维更活跃,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中起重要作用,教师设计的三组题,为学生创设了各显其能,施展才华的条件,学生大胆地冲破思维的局限性,从不同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想象、分析、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如:①因为 > 所以 >

  ②因为 > 所以 >

  ③学生大胆设想,都转化成分母相同再比较,等等。

  学生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来源于对概念理解的深刻性,这种“一题多解”、“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学生已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体现。]

  第五层: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在这当中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

  出示

  (1)这个分数和我们前面研究的分数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比分母大,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真假的假)那么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分数分子都比分母小,你们说,这些分数就应该叫什么呀?(真分数)

  (2)分子比分母大说明什么?(这个数比1大)

  (3) 我们就可以看作几部分?

  (4) 和1 的大小一样不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小结: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评: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这里运用观察、比较、适时的讨论,学生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

  3.质疑

  4.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分数单位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一知识我们研究得透,对于我们今后研究有关的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反思:

  本节课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始终给基本概念“分数单位”以中心地位,知识呈现过程清晰,过程设计符合儿童认知。

  以“比较分数大小”这一知识为载体,把“分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挖掘来,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展中,学生既学了知识又为后叙知识做好铺垫,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质的发展。

  教师语言简练,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在生生相互沟通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知识,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实践中产生的,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了解分数单位,并会找分数单位;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一米长的绳子、小正方体、长方形纸等。

  四、教法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出示,这个分数读作?你能说一说它各部分的'名称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课堂新授

  1、介绍分数的产生

  生活中,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初步感知:

  PPT出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如果这样把一个饼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没有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强调在谈到分数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平均分。

  3、活动一、动手操作,再认识

  (1)准备。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学具,(出示学具)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表示出吗?找同学为大家朗读活动要求。

  (2)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汇报展示。你能表示出一张纸的吗?4跟小棒的应该如何表示?你还用什么表示了?

  (4)总结,认识单位“1”。刚才我们都是把哪些物体平均分的?像把一张纸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把4根小棒、八个小立方体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介绍这个单位“1”同我们之前学过的1不一样所以要加引号。

  4、活动二、联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1)你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的例子吗?你能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个计量单位的例子吗?你能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的例子吗?总结,单位“1”可小可大,自然界中小到一粒尘埃,大到整个宇宙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2)动手操作,加深理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表示的作品,露出来的部分占一个整体的,你能画一画,并说一说整体是怎样的吗?说一说,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画的?这里的把谁当做单位“1”?你画的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

  5、活动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大家都理解、的含义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PPT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简言之,先分后数,分什么?数什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吧。把十个圆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2)活动。你能任意写一个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你写的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抽签决定第几小组给大家分享自己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6、认识分数单位

  整数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等,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分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以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5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所以的分数单位是。举例练习。

  (三)生活中的分数

  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PPT出示:据统计五三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你能说一说这里的所表示的意义吗?五三班在午托班吃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你能说一说这里的所表示的意义吗?人从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新生儿的头长占身长的,5岁时头长占身长的,成年人的头长占身体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练习巩固

  接下来我们来检测下大家的知识掌握情况。

  1、填空

  (1)表示把x平均分成x份,取其中的x份。

  (2)说出下面各数的分数单位。

  xxx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xmxm

  二、判断。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x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全长的。x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3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还会比较分数大小及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中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教学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使学生真正题解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个部分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利用操作、讨论及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长方形白纸、一米长的绳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哪一位同学来说说几个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1.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计算中也遇到这样的问题。

  3.课件展示分物不能得到整数的情况。

  .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因此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1.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2的含义吗?(多媒体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

  师:每一块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师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展示把一个长方形和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

  学生说一说每份与总数的关系。

  2.重点对一些物体平均分,每一份与总数的关系,试着用分数来表示。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三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

  师:像这样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把8支笔平均分给4个同学,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师强调:

  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梨、一枝铅笔、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

  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用学具创造出一个分数,同桌间说说你这个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分数中的什么?

  小组交流。后教师小结。

  师:接下来老师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学学的又快又好。

  ①把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4

  师: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

  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8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师: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师: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生:分小组讨论

  师:是啊,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支数也就不一样了。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数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多媒体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举例说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自己也说一说。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练习:数学书上做一做。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4

  单元总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自学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4、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分数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通过自学学习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时目标

  同上

  教材解读

  教材第60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61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62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你知道吗”是对分数的写法的历史的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习题: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长( ),每段长( )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师),学生学习材料

  预习作业

  1/4,1/5,5/6,2/7,3/8

  读出以上各分数,并说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板块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学生课堂行为

  完成目标

  课前活动:检查预习内容

  师课件介绍:分数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读出分数,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完成

  目标5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课件演示古代人在测量时的方法,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剩下的不足一个单位得不出整数怎么办?

  2、课件演示平均分东西的情境:

  提出问题:小男孩能分到个石榴,每人平均分到块月饼,包饼干。

  3、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如学生说出小数,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想法)

  4、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完成

  目标5、6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板书1/4)

  生演示完过程后,教师引导提问:

  每一个图形为什么要分成4份?(引导学生说出分母是4,所以分成4份)(板书分成几份)

  课件或学生实物对比,这样分(不平均分)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只涂了1份?(分子是几就涂几份)(涂其他处行吗?)(板书取几份)

  (3)师:我们借助一个个图形弄懂了1/4的含义,你还能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弄懂1/4的含义吗?

  课件演示:

  4根香蕉,一盘面包,12块水果糖

  一排书,一把荔枝

  两道文字叙述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法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相机引导分母是4就平均分成4份,分子是1,就取其中的一份),

  (4)如果老师把图形或物体平均分好,你还能找到相应的分数吗?

  (第3、4环节在汇报时)应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做的。

  2、总结(结合课件)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一个蛋糕( )分成5份,这样的3份就是( )。

  2、下面的涂色对吗?

  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情况

  3、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6份,2份是( )的2/6

  4、5厘米长的一条线段,其中1厘米是这条线段的1/5,这条线段是单位1、( )

  5、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7份是( )

  6、先判断下图能表示哪个分数,再圈一圈

  1/51/21/3

  (10个草莓)

  7、把一根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8、把一根7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9、把一根8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每段是( )米。

  10、一包饼干有12块,平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包饼干的( ),每人分得(  )块。

  11、把一根9米长的木料等距离锯了10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1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 ),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四、学习分数单位

  2、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4页第8题

  学生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师:谁决定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母越( )分数单位越( )

  五、拓展练习

  64页第七题

  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表示出1/4

  (2)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习十一的1——4题,汇报。

  学生做题,汇报想法。

  1、学生自读分数单位的定义

  学生做题

  完成

  目标246

  完成

  目标1

  完成

  目标124

  完成

  目标3

  完成

  目标16

  板书设计

  平均分分子是几就取几份

  分母是几就平均分成几份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建构分数的意义。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展示领袖学生在课堂上的风采,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能比较透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例1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活旧知,创境引题

  (1)、口算:

  0.75÷15=0.4×0.8=4×0.25=0.36+1.54=1.24 -0.46

  1.01×99=420÷35=25×12=135÷0.5=1 ÷ 2 =

  (2)、引导回忆,

  出示“真假让你辨”。(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手势表示。)

  ① (—)的分母是3,分子是2,中间一条横线叫分数线。(  )

  ② 妈妈把一块饼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 — )表示。(  )

  交流讨论第②题并引出“平均分”。

  小结:只有“平均分”了,才能用分数来表示。“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前提条件。进而出示“平均分的饼图”并让学生试着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

  (3)引题导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分数的意义” 这一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用领袖学生的记忆唤起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全体学生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让全体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二、先学后教 感悟提炼 建构新知

  1、初步感知与理解

  (1)(出示例1)根据每副图的意思,试着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学生打开课本到第60页)先填一填,并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

  交流汇报: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

  ①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长方形是一种图形,也可以称为一个物体。像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一分得到了分数。

  ② 1米长的线段可以称为是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我们也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一分得到了分数。

  ③ 引导思考:最后一幅图还是一个物体吗?(不是)这里是把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说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一分也得到了分数。

  (2)揭示单位“1”:

  ①通过刚才的分一分、说一说,我们发现在表示分数时,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为了简明地表示这个被平均分的对象,我们就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儿的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又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②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这个单位“1”还可以表示些什么?

  ③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

  其实这个单位“1”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刚才大家讲到的很多例子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大到地球、宇宙,小到纳米、微米都可以看作单位“1”。

  ④试着说一说刚才例1中的这些图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呢?

  2.引导提炼与概括:

  (1) 刚才得到的这些分数,我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4份、5份等等,想一想:还能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10份、100份,甚至更多吗?

  揭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关注重点:

  你觉得这句话中最容易疏忽的是什么地方?(师圈出“平均分”)

  (3)沟通联系:

  想一想: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个“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这个取了“其中的几份”又相当于分数中的哪一部分呢?

  3、认识分数单位

  揭示:其实分数也像整数、小数一样有自己的分数单位。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想一想:分数单位就是指什么?(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教学中的分数加以举例。)

  (评析: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结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注意做好学生角色的有效转换,带着学生走进“分数”,特别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又大胆放手让领袖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帮助全体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三、展示反馈,丰富感知

  1、尝试说一说(课本第61--62页“做一做”)

  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动手试一试

  完成教材第63页的“练一练”: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先填一填,然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学生操作并交流(略)。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单位的基础上,我特别注意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丰富的学习活动,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体验与感受,不仅帮助学生分散了难点,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也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展示了领袖学生的风采。)

  四、巩固拓展,发散思维

  1.先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a不等于0)

  设疑提问: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2、尝试完成练习十一的第4题:“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 。”

  学生独立完成后试着让学生讨论与交流:三幅图都表示( ),为什么每次涂色桃子的个数却不相同呢?

  小结:由于每次单位“1”桃子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每次需要涂色的桃子的个数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在涂色时要看清楚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具体数量有多少。

  3、联系生活解决

  读一读信息中的分数,并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1)五年级甲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 —)

  (2)地球表面大约有(—)被海洋覆盖。

  (3)一个婴儿每日至少有(—)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4)中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均土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却养活了世界人口的(—)。

  4、拓展提高

  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是“(—)”和“(—)”?

  小结:这两个分数都是以“12支铅笔”为单位“1”,但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相应的 1份的数量也就不同。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的意义”,还认识了分数单位。你有一些什么收获呢?(学生畅谈收获)

  (评析:通过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合理的创造意识。)

  【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尝试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结构能适应并引导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结构,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进行精心地设计,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与链接点,促进学生顺利地实行知识的迁移。可是,当这些学生长大以后,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时,谁去帮他做这件事呢?还是需要他自己去主动调动已有的认知,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与其让他们长大以后再去做这件事,还不如现在就让他们去做?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不帮学生作预先的设计,也没有创设多少的情境,而是改变以前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领袖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地回忆、交流、阅读与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一点一点地感悟学习方法。因为我一直认为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他们终身是有收益的。

  二、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边教学边思考边探索,我深深地相信: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知识,同时自身的创造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之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想办法让学生在各种想像、交流、画图与操作中去体验并自觉得出分数的意义。这样,新知就在学生们不断地思考与动手中,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学生的学习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与创造性。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了多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个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多给学生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多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自己去演讲。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充分发挥领袖学生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人类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在课前复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来产生疑问进入课堂。所以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体验到分数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来源于生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在表示分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上,我把一些问题引导出来,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学习。并且,在课上,充分发挥领袖学生的引导作用,自己走下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及时为他们解决难题。

  总体上讲,这堂课还算成功,但是,在教学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少数学生可能对于这一抽象的现象不能很好接受,因此,个别学生可能还摸不着头脑。如何在以后接手班级时更好的教学好《分数的意义》,还希望同行们能给我一些更好的见意。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3、学生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4、理解并掌握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单位“1”,知道一些物体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教学流程预设:

  一、复习引入

  1、出示3/4,“认识它吗?”

  2、介绍分数的出现:当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中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结果时,常常用分数来表示.

  3、分数相关知识回顾:大家都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

  (1)、怎样读分数

  (2)、分数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3)、怎样写分数: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写完后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并说说其各部分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的了解分数。

  二、新授

  (一)、探索分数的意义

  师:首先,让我们来创造几个分数吧!请你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来表示一个分数,独立完成后组内成员互相说一说(每个人都必须说):

  (1)、你创造了哪个分数?(2)、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

  1、班内讨论交流

  师:谁愿意来介绍你所创造的分数?

  生:若干,介绍。

  (教师提问:一个物体:

  ①你创造了哪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建立模板>

  ②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③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一些物体:

  ①同“一个物体”的3个问题

  ②取其中的5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5/6是几枚扣子?

  ③3枚扣子可以用哪些分数来表示,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

  <用彩笔表示你是怎么分这些物品的,渗透“整体”概念>

  2、例子分类,总结

  师:大家说的都很不错。刚才我们创造了很多分数,下面我们来给这些物品分分类。

  生: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教师引导:老师是这么分的,谁能看出我分类的依据?)

  师:刚才大家在展示的时候,很多同学在用到一些物体的时候,用彩笔把所有物体都圈起来了,那为什么只有一个物体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圈呢?

  生: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

  师:我们发现,无论是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教师慢慢出示,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就是分数的意义,也是这节课重点要学习的内容。

  (揭题,全班齐读)

  师: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因此,分数的意义也可以表示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我们思考一下,刚才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分别都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生:......

  师: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中,可以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

  生:......

  师:所以说,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3、练习

  课本P62做一做(本题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

  (二)、分数单位

  1、阅读“课本P62做一做”下面一段话,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

  2、什么叫分数单位。

  3、“课本P62做一做”中所出现分数的分数单位,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同桌间互相说说上课一开始所写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练习巩固

  课本P631、2、3

  (1、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2、把什么看作单位“1”?

  (3、分数单位是什么,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3/8表示几个月饼?4个月饼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

  板书: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一个长方形433/4

  一个圆211/2

  5支铅笔522/5

  12枚回形针622/6(1/3)

  6枚扣子655/6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3-19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08-09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1-04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设计08-20

分数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06-21

2015关于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8-29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8篇)04-30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2篇)03-11

分数产生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07-3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9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