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1 08:16: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认识简单的分数”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平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二、教学策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简单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丰富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

  五、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秋高气爽,我们一起去秋游吧!

  (出示食品图片):你们看,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郊游的物品,我要和我的好朋友分享,你认为怎样分我们两个才会都满意?

  2、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叙述:怎样平均分呢?

  引导学生回答:

  (1)两瓶矿水:平均每人分一瓶;

  教师追问:每人分一瓶,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1)

  (2)四个苹果:平均每人分二个;

  教师追问:每人分两个,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2)

  (3)一个蛋糕:平均每人分“一半”

  教师追问:“一半”是怎么来的吗?你认为“一半”该用哪个数表示

  小朋友真聪明,在我们数学里面,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出示1/2)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

  (二)指导认识1/2

  1、认识蛋糕的1/2

  提问:谁能试着说说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吗?

  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分

  引导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其他物体的1/2

  师叙述:你已经认识了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那么你认识其他物体的二分之一吗?

  课件演示: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分

  一张树叶平均分成2分

  一朵花平均分成2分

  学生交流1/2的意义。

  3、进一步认识1/2。

  教师叙述:你能画出一个图形的1/2吗?

  学生活动。

  ①拿出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涂上颜色。

  ②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③汇报成果。

  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结:无论是哪种图形,你们都是怎样得到它的1/2的?(对折)为什么要对折?,对折的目的是什么?(平均分)

  4、了解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叙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1/2的意义,你想了解我们这位新朋友——分数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独立阅读书本。

  集体交流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教师重点说明分数的读法、写法。

  (三)认识其他的分数

  1、教师叙述:我们已经认识了1/2,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分数里面就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其他这样的分数吗?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试着画出其他的几份之一。

  学生操作

  交流汇报

  师小结:像1/2、1/3、1/4、1/5……这些都是分数!

  2、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朋友。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看你能不能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正确地把它们辨认出来。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题

  (四)学习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提问: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自由折

  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把表示1/2和1/4的两个圆片贴到黑板上

  2、教师引导比较:

  你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你同学说一说。

  3、学生讨论

  集体交流

  4、提问:老师折出了这个圆片的1/8(出示),你认为这个分数应该排在哪里呢?

  5、提问:如果折出圆纸片的1/10,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回答。(让学生体会: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生活中的分数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分数

  学生回答:“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份之一?哪一部分大一些?

  2、(出示德国的国旗:黑、红、黄颜色各一份)

  你能提出什么关于分数的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出示秘鲁的国旗:红色两份,白色一份)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机出示问题:红色部分占整个国旗的几份之几?

  小结: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先想一想,下一节课我们就会学习这个知识了。

  (六)全课总结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板书:认识分数

  1……分子

  ……分数线读作:二分之一

  2……分母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三年级(上册)教材98页~10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从而理解分数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2、能用操作的结果来表示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通过平均分以后怎么表示结果的研究,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12的意义。

  教学思考:

  分数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及四则计算以后学习的新的知识,是对数的一次拓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飞跃,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基础。学生对分数并不陌生,多数学生都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感性的,并没有把握分数的本质,所以教学时既要利用学生对分数有一定认识的基础,更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本质,把学生的生活数学提升到学科数学的层面,实现知识和思维双提升。

  数学上有各种不同的分数,但是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教学时要注意抓重点,第一个分数12应当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因为它既是一个最简单的分数,也是课堂学习的第一个分数,通过对12的深入研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概念,为学习其他分数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学生应用12的思维基础进行思考,就能自己完成分数意义的建构。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图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分数与具体的直观图形建立联系,建立起分数的表象,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构想:

  一、通过分食品使学生感知在平均分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要表示这样的结果就要改造一种新的数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

  二、通过对半个苹果表示方法的研究,通过用不同方法表示半个苹果,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对各种表示方法进行优化,渗透优化是数学研究思想。

  三、通过折纸表示一张的12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折的方法不同、一半的形状不同,但是都可以用12表示,再通过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12的意义,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意义,为后面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通过让学生研究:还可以表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白通过折纸不但可以表示一张纸的12,还可以表示14、18、13、……,拓展分数的.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那么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吗?(分数)

  师:那么对分数熟悉吗?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想到分数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或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学生说)

  师:好!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分数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问,既可以知道学生对有哪些了解,又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分数

  1、平均分食品得到整数

  师:记得今年的春游活动吗?秦老师拍下这样一幅照片,请看:同学们正玩得高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薛文君坐在草地上正苦着脸呢!我想一定他的肚子饿了!我们再来看王欣怡正笑眯眯的看着秦老师呢!因为她知道秦老师要分发食品了!那么老师给他们俩发哪些食品了呢?请看(课件出示:四个桔子、两瓶口乐、一个大蛋糕)

  生:四个桔子、2瓶可乐和一个大蛋糕。

  师:他们怎么分这些食品才最合理、最公平?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对!平均分最合理、最公平,你打算先分什么呢?

  生:……(选择先分4个桔子)

  师:把4个桔子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分到几个桔子?

  生:每人2个。(课件演示:每人分到2个桔子)

  师:下面我们来分什么?(可乐)每人分到几瓶?

  生:每人分到1瓶。(课件演示:每人分到1瓶可乐)

  师:对,通过平均分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到2个桔子和1瓶可乐,像上面的1和2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板书:整数),除了1和2外整数还有哪些?

  生:还有3、4、5、6、7、……

  2、平均分不能得到整数

  师:我们最后来分这个大蛋糕,怎么分?

  生:还是平均分?(课件演示:平均分成2份)

  师: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个蛋糕?

  生:半个蛋糕。(课件出示:每人分到半个蛋糕)

  师:每人分到半个蛋糕,那么这半个蛋糕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生:不可以。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个人分到半个蛋糕,也就是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了(板书:不能得到整数),也就不能用整数1、2、3、4……表示了。

  师:不能用整数表示了,那么又怎么表示半个蛋糕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会儿,把想出的方法写下来或画出来。然后让同座位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全班汇报。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表示的?(学生上来展示)

  【可能有三种方法:一、用图表示;二、用汉字表示:一半、二份中的一份,二分之一;三:阿拉伯数字表示12……】

  分别研究(出现一个研究一个):

  ⑴图形表示:

  你画的这个图是什么意思?(把蛋糕平均分成……),你们认为他画的怎样?为什么?

  板书:平均分成2份,

  ⑵汉字表示:“一半”是什么意思?

  “二份中的一份”是什么意思?是随便分成两份中的一份吗?怎么分?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目标1: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目标2:引导学生借助分数的意义、份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运用转化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活动中培养合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积累运用转化、迁移方法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渗透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思想。

  目标3:使学生在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成功体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分数乘法的学习中,能借助已有知识和几何模型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归纳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分数除法》单元的前2个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再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都为学生研究、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积累了学习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除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会有进一步的理解,积累会更加丰富的数学经验。

  三、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分数的意义、份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运用转化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活动中培养合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积累运用转化、迁移方法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渗透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思想。

  难点:使学生在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成功体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一、明确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除法》。

  二、创设情境,研究除法计算

  1、确定思路,列出算式

  (1)提问:比较谁装得快,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计算三人的工作效率,依据是什么?

  理解题意,尝试计算

  (1)÷2

  在上节课的研究中我们知道了÷2就是求的是多少。

  (2)150÷怎样计算

  它与前面我们研究的分数除法有什么不同?

  那么150÷又是求什么呢?解决分数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小李3/4小时装了150千克”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根据作答情况,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分析题意,检验作答结果。

  明确:也就是说其中的3份是150千克,4份就是1小时装的千克数。

  请同学们根据理解,自己试着解答150÷

  班内交流:

  追问每一种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这几种计算方法都是在求小李的工作效率,所以可以把这些算使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150÷3/4=150×1/3×4=150×4/3=200千克)

  计算÷

  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150÷的计算的?

  请你仿照上面的方法和步骤,尝试解决÷

  归纳:这几种算法都是计算出了÷的商,所以也可以用等号连接算式(板书):3/25÷2/5=3/25×1/2×5=3/25×5/2=3/10吨=300千克

  现在问题解决了吗?

  问题解决后我们再回过头看看一看刚才研究的两个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说一说:一个数除以分数怎样计算?

  再联系上节课研究的分数除以整数,现在想想可以怎样概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一)基础练习

  1、填空。(略)

  2、选择。(按点2)

  教师追问错因

  3、计算。(按点3)

  根据统计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计算(2)的练习。

  (二)提高拓展

  [说明:图片3]

  四、总结提升,谈谈收获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46页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小组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动手分方格和归纳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迁移、归纳、表述的能力。

  3.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口算。5÷51÷34÷

  24÷

  18÷2

  3÷6

  745557(说明:安排一组口算题,目的有两个,一是口算练习是提高学生笔算能力的重要基础,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二是通过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综合思考,便于学生产生“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的联想。此环节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取舍。)2.自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后容易列出算式:9÷3。

  1010通过谈话,相机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除以分数,并板书课题。分数除以分数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一下并试着算一算,再在课本46页的方格图上分一分,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巡视学生的试做情况,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说明:这个环节,通过猜想、动手操作的方式,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让一步”恰当的空间给学生,体现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师巡视关注学困生,“停一步”在他们课桌旁驻足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一对一”指导。)

  二、交流质疑

  1.小组讨论。

  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计算的,对的要讲出道理,错的要讲出原因,并帮助没学会的同学理解计算方法。

  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说明:先在小组内交流、“碰撞”、表述思考过程,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学内容。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辅导,初步调整、修正自学过程中的认知偏差。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不要急于评价,要“慢一步”挑明,给学生留出可讲的话题。)

  2.组际展示。

  师:谁能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吗?可以是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是小组的观点。展示不同的做法,并让学生讲明道理。

  师相机点拨,达成共识:9÷3=9×10=3(杯),即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

  1010103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3.讨论分数除法法则。

  师:前面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今天又学习了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用一句话概况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请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全班交流后小结: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0除外”?

  (说明: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很难一下子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所以此处可让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优化,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检测反馈

  1.基本练习。

  (1)做46页的“练一练”。

  在书上完成,展示一名学生的作业,集体订正。

  (2)做第48页的第9题的第一横行的题目。指名4人板演,小组内交流,有错误的要说说错的原因。

  2.拓展延伸。

  (1)做第48页的第10题。

  做后先在小组说说有什么发现,再集体讨论。让学生明白:在进行除法计算时,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的得商比被除数大;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等于被除数。

  (2)做第48页的第11题。

  做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注意引导学生用规律来判断。

  (3)做第48页的第12题。

  通过计算、比较,理解每组中两题算式的不同计算过程,并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3.课堂作业。

  做48页第9题的第二横行和第13题。

  (说明:课堂作业要当堂、独立完成,确保信息反馈的准确性,以便调整教学进程,对不足之处也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补救。)

  四、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收获和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比如通过先猜想、再画图验证猜想的方法,学习了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再比如,通过画图能形象地看到9÷3=3,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把新知识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识,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和“转化”是两种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说明:小结反思要尽量让学生说,教师要“慢一步”概况总结,要给学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不仅让学生小结知识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反思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以提升学生的认识。)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们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别,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分数的第一阶段,是本单元的"核心",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读、写分数;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认识几分之一及其意义,能初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及比较大小。

  设计理念:

  从整数到分数的认识,学生由形象思维进入到抽象思维,认知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因此,借助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进而认识和理解分数,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表达操作的过程,从而理解分数的含义。

  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均分的结果是整数”出发,复习穿插在一个野餐活动中,这样引入,一方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精选的素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接着出示教材安排的图片,为帮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于生活实际需要,我先呈现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再让学生思考如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多少?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思考该怎样分,又怎样来表示其中的一份,分数就自然而言的产生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表达操作过程,从而理解分数的含义及借助直观图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在练习设计上我不仅注重分数读写的练习,还将分数置于生活来进行设计,最后还安排了一则“分蛋糕”的广告,让学生体会其中隐藏的分数,同时还教育他们要学会分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野餐图,星期天,小明和小兰去野餐,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带了哪些食品。他们打算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你会帮他们分一分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先用野餐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都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得同样多。接下来分1个蛋糕,学生立刻会产生困惑,1个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当结果不满“1”时,就产生了分数。通过对例题主题图平均分结果的表示,学生感受到了平均分的结果有时“不满1个”学过的数不能表示】

  二、认识几分之一。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例题1)

  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平均每人可以分得多少?

  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1/2)

  师:像1/2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揭题: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提问:谁能来说说刚才我们的这个1/2是怎样找到的?

  师:这半个用1/2表示,那另外半个呢?

  2、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学生阅读课本第87页。

  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1/2的分母是几吗?分子是几吗?

  强调:现在你知道小明和小兰各分得多少蛋糕了吗?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先让学生认识分数的书写顺序和注意事项,介绍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后,再让学生结合分蛋糕的过程,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意思,最后适时做小结,并强调分数的读法要用中文表示。】

  3、操作理解,深入认识。(“试一试”)

  师:瞧!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

  学生活动。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提问: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体会不只是蛋糕有二分之一,其它的物体也有二分之一,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同一个物体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来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4、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出示判断练习。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为什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接下来我设计了“判断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2的本质特征平均分。】

  5、小结:看来不管是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6、认识几分之一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1/2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那么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举例,教师适当板书几个,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分数有无数多个。

  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教师事先给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片,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让他们像刚才一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与指导。

  学生操作完毕,有代表性地选两至三人说说自己表示的分数,接着让同桌说说自己表示的分数。

  (教师在学生自由说的同时有选择性的选取三种图形,他们都表示四分之一或其它相同的分数)

  师:刚才老师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品,你们猜猜它们表示的各是几分之一?(教师展示)

  师:为什么他们的形状不一样,但是涂色部分都表示四分之一呢?

  (学生思考发言)

  练习:课本第88页,“想想做做”第1、2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学生由于是第一次自己表示分数,在操作时我适时给与指导,操作汇报完以后,收集学生不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分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形状的图形,却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比较1/2和1/4

  师:瞧!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小的圆,能表示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吗?(涂色表示圆的1/2)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和刚才的1/4的涂色部分比一比,你能比较1/2和1/4哪个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你们的比较结果是怎样的?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比出来的吗?

  小结:可以根据两张圆纸片中涂色部分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根据1/2和1/4的含义来思考,即“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2、出示第三个圆(1/8)

  请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样?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如果还有1/16、1/20呢,它们和1/8的大小关系又如何?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3、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设计意图:到此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找到1/2和1/4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又出示1/8,通过直观图学生很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有了这些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自然能体会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四、练习巩固

  1、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想想做做”3)

  请大家看屏幕,把一张纸条全部涂满颜色用1来表示。

  随着电脑的演示,让学生猜猜看:现在涂色部分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一?

  观察一下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结:同样长的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2、生活中是分数

  (1)“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黑板报的截面图)。

  学生先写出每部分所占的分数,再结合实际板块的大小比较相应分数的大小。

  (2)出示图片(法国国旗、五角星、8块连在一起的巧克力)

  提问:看到这些东西,能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3、广告欣赏

  播放“多美滋蛋糕”广告。

  (广告的大概意思是:八个孩子在一起分一块多美滋蛋糕,一个孩子刚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每人拿了一块,这时第9个孩子来了,其中一个孩子把自己的那一份掰成两份,给第9个孩子一半)

  广告结束后,拍下广告中有代表性的几张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提问:

  (1)这则广告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吗?

  (2)看了这则广告你可以联想到几分之一?是哪一镜头让你联想到这个分数的?

  【设计意图:在练习设计上我除了注重本节课学习重点的练习,对分数的读、写、意义和大小进行练习外,我还注重生活中分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生活在我们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练习,加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全课小结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就会使自己越来越充满智慧!

  师: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26的内容和练习七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推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25×4=100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2、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4、求12的3分之1是多少?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月饼图并提问: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几块?请你列式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在这个算式中,1/2、4、2各叫什么数?(教师板书)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2)2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块?(引导学生看图,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这个算式与第1个算式比,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人?(引导学生看图,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第3个算式与第1个算式比,已知什么数,求什么数?

  (4)第(2)(3)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练习:完成课本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出示例题,学生审题,教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列出算式:6/7除以2(说出6/7的含义及算式含义)

  (2)每段到底长多少米呢?同学们能否以小组形式自己试着算一算,算时请你认真观察线段图,并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3)学生分小组汇报学习成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两种不同的思路)

  (4)学生对以上思路进行质疑: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26页的“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七的第2题,对比每一组中的两个题有什么联系。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3、练习七的第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第1、3、4、6题。

【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10-21

集合概念教学设计09-27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08-20

任意角的概念教学设计09-18

高中函数概念教学设计04-28

关于分数乘分数的教学设计08-20

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设计04-02

教学设计之分数乘分数08-20

认识分数及教学设计08-20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