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0 08:13: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通用7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通用7篇)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到道德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两种情况。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了解家庭关系中的义务。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有关权利义务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家庭关系中违法犯罪现象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的父母,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受抚养的权利。提高对依法赡养父母和老人的认识,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和老人做事。

  教学重点

  要依法赡养父母。

  教学难点

  1、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产生。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

  教学过程

  课堂采访

  分别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问题:家里有几口人?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健在吗?儿女对他们怎么样?请给你的家庭生活做个简要评价。

  一、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所谈的话题实际上是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

  二、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板书)

  (投影片“家庭血缘关系图”,结合图片解释家庭的含义)

  家庭关系是在父母、子女这一三角型的关系内展开的。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基础上,以夫妻关系为核心,包括父母、子女及其他亲属关系所组成的共同生活单位。

  家庭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民主和睦对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1页的图片“幸福的藏民生活”。

  教师提问:图片中怎样体现了藏民生活是幸福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家庭在社会中有重要作用的认识。)

  (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反映的家居环境、物质条件,特别是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围坐在一起的情景,去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家庭能否幸福和睦,关键在于正确地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家庭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此,我国婚姻法做了明确规定。

  1、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板书)

  父母子女关系的产生有两种情况。

  (1)血缘父母子女关系(板书)

  随着子女的出生,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父母子女关系,这里既包括婚生的也包括非婚生的。

  (2)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法定的)(板书)

  这种父母子女关系是指没有直系血亲关系的公民之间,经过一定的法律手续而建立起来的父母子女关系。例如收养。

  (3)收养的法律特征(板书)

  (阅读教材第22页第2段)

  投影:

  玲玲从小被杨老汉收养。前不久去看望亲生父母。生母见玲玲又懂事又会干活,十分喜欢,就让玲玲留在身边,不让她回杨老汉家。杨老汉几次催促都遭到拒绝。

  玲玲生母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我国法律规定,收养关系一经确立,父母子女关系即存在于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而养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则随之消除。杨老汉收养了玲玲,已经形成了养父与养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随便解除。因此,玲玲生母的行为是违法的。如果玲玲的生母继续这样做,杨老汉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请人民法院保护这一收养关系。

  我国婚姻法规定,血缘的和法定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相同的。我国法律对于养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给予同血亲子女一样的法律保护。

  2、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板书)

  我国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板书)

  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料。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平时父母在生活上是怎样照顾你们的?(目的是既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义务,又为子女对父母的义务问题作铺垫。)

  未成年子女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父母在生活上的照顾。就不能健康成长。由此,父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履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即使父母离婚了,这种义务仍然存在。那么,子女成年以后还有没有抚养他们的义务呢?

  —般来说,子女成年独立生活后,父母在物质、经济上不再有抚养义务。但是,有些虽已成年,但没有劳动能力或有其他原因而不能独立的子女,如残疾或继续上学的子女,父母仍需负担其生活费用,或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而不得推诿。

  (阅读教材第23页案例。)

  教师提问:如果你遇到像小薛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对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的父母,子女有权请求给付抚养费。若仍不给付,子女就要请求法律帮助,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便通过调解或判决,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种事也许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但如果遇到别人出现这样的事,我们就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他们解决。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仅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的精心照顾,还需要父母对子女给予良好的家庭教育。

  (2)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板书)

  在上册书第六课,我们曾了解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就家庭保护的问题曾说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这是因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未成年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父母是子女的第—任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父母是怎样言传身教,教我们做人成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父母不仅给予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蒙,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予我们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还积极地配合学校教育,努力使我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这些都是父母履行对子女的教育义务的表现。

  (观察教材第24页的漫画“榜样在先”。)

  教师提问:看完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归纳: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或是给予子女不良的影响,像漫画中表现的对老人不孝不敬,甚至将老人,—把推开,那么,子女也势必盲目效仿,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3)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板书)

  首先,父母应该用法律或社会道德对未成年子女进行必要的行为约束,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有个规矩。其次,父母有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的职责。当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安全及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父母有权请求排除侵害和依法赔偿。但如果未成年子女对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又负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

  投影:

  (漫画说明)

  小学生高某和陈某放学回家,途经李某家门口时,见李某家的一只黑狗正趴在大门口。高某调皮地从地上捡起一土块向狗投去。狗被击中后,叫着向两个孩子扑来,高某躲过了黑狗,陈某却被黑狗咬伤了腿。陈某在医院治疗了11天,花去医疗费1327元。

  教师提问:陈某的医疗费应由谁负担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陈某被狗咬伤主要是由于高某无端打狗所致,是高某的过错造成的,与狗的主人无关。因此,李某的医疗费应由高某负责赔偿。由于高某是未成年人,所以医疗费要由高某的父母负责赔偿。这说明,如果未成年子女对他人造成损害,父母要依法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未成年子在家庭中有享受父母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那么,子女长大成人后对父母应承担什么责任呢?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板书)

  (由学生表演事先排练的小品。大致内容是表现父母为抚育子女、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付出的艰辛,子女长大成人后,对待父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是孝顺体贴,关心备至;一个则是嫌弃老人,不闻不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教师提问:为什么成年子女要履行扶助赡养父母的义务?应该怎样履行这一义务?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应该怎么办?尊敬孝顺父母只是成年子女的事吗?同学们现在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应尽的义务。对父母的赡养扶助既表现为要承担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也表现为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藉,而且这方面是更为重要的。对不履行赡养义务而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人,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观察教材第25页的漫画“反哺图”。)

  教师提问:这幅漫画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并强化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的意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在家庭中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内容。

  巩固新课

  投影:

  教师提问:在上图显示的案例中,张某对自己年老体弱的父亲负有什么义务?公安机关为什么将张某逮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宪法和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张某应依法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然而,张某却嫌其父亲“脏”而让他独自生活。而且,在老人生病时不但不去照顾,还拒绝送去医院救治,结果,老人因病情加重而死亡。张某的行为极其恶劣,触犯了法律,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学情分析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访问,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能初步的对问题行分析,但在提到对法律认识和了解时,发现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不清,认识过于简单,不能正确理解法律的作用,将法律与各种规章制度简单的等同。

  根据学生的情况,本课的教学非常有必要,在教学时应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并认识法律及其作用,加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3)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自觉的遵守法律,并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法定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遵守法律的公民。

  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2.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

  3. 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的涵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教材分析:

  1.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2. 难点:理解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学生小华爱好动手,他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小发明并且申请了专利。在收到专利奖励的账单时,他发现备注栏上扣掉了个人所得税。小华看了之后有些不解。未成年人需要缴税吗?

  学生:思考,发表意见,说明理由。

  师:未成年人该缴税时也要缴税。小华是中国公民,中国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因此,小华尽管是未成年人也要纳税。可见,我们不仅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二)新课讲授

  1.我们的法定义务

  (1)什么是法定义务

  师:在小华依法纳税的案例中,我们发现纳税这项义务是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履行的,像这种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我们称之为法定义务。

  (2)公民的基本义务

  过渡:我们都要履行哪些法定义务呢?

  生:思考,回答……

  师:我们在上节课学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那么宪法规定的义务就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那么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都有哪些呢?具体包括: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为同学们做以简单介绍)

  (3)为什么要履行义务

  师:在第一课的时候我们讲了我们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于是有同学说,我们光享受权利就行了啊,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履行义务呢?亲爱的同学们,你说为什么我们还要履行义务呢?

  生:思考,回答……

  师:享有权利是我们获得的权益和好处,而履行义务对我们而言是付出,假如说你只想获得好处而不想付出相应的东西,这是不劳而获的思想,而这世界上并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凡是你有所获得,一定是有付出的。所以,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师:比如说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不去履行义务就无法享受权利?

  生:思考,回答……

  师:比如纳税的义务,不纳税就无法享受国家所提供的服务;比如赡养父母,假如你不去履行义务,你凭什么继承父母的财产?

  师:再说赡养父母,父母现在抚养我们长大,这是我们享有什么权利?(被抚养权)那我们对父母同时要履行什么义务?(孝敬父母,在父母年老之后赡养父母)这说明我们在享有被抚养权的同时还要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也就是说你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同时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这叫做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你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因此,我们既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请同学们一起看课本15页)

  师:还有哪些例子,能让你发现你既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又是享有权利的主体?

  生:思考,回答……

  师:比如说,受教育权,你既要履行这项义务,同时它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假如你不履行,就会违法。

  师:回顾我们的基本义务,我们履行这些义务对国家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

  生:思考,回答……

  师:可见,依法履行义务是爱国的表现,是表达我们爱国之情的方式。

  过渡:还有一些义务,不是法律所规定的,但是我们也积极在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个人。

  2.我们的道德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

  材料:重庆好人李德均是一名退休工人,回家以后,看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她十分痛心。于是,她主动照顾起村里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一干就是八年,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困难家庭的“全职保姆。”

  问:李德均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她的行为是自觉自愿的呢?还是受到法律强制的呢?

  生:思考,回答。

  师:李德均是不是一定要做这些事?不是,但是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的责任,这说明她是自觉自愿的。自觉自愿承担的义务称之为道德义务。请看课本。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也属于道德义务?

  生:思考,回答……

  师:其实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我国形成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也是对我们的要求。

  师:今年2月份《2015年感动中国》名单揭晓,《感动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其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在道德上做的非常好的,比如今年的吴锦泉,还有一对夫妇主动建立网站收养孤儿,帮他们寻找亲生父母,这些都是道德义务的体现,那他们做这些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呢?

  生:思考,回答……

  师: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问:拾金不昧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呢?

  师:其实拾金不昧既是道德义务又是法律义务,那我们来看一下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师: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法定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以国家强制力确保履行,而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主要靠自觉自愿,假如不履行,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联系在哪呢?请大家回顾公民的基本义务,其中有爱护公共财物,尊重社会功德等,可见有的法律义务也是道德义务。

  (三)总结本课。

  我们不仅要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我们要履行的广义的义务有法律义务也有道德义务,积极履行义务,才能更好地享受权利。

  二、作业布置:

  办一次“我们的义务”的手抄报。

  三、板书设计:(使用:是)

  1.我们的法定义务

  (1)什么是法定义务

  (2)公民的基本义务

  (3)为什么要履行义务

  2.我们的道德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3.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关系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5

  一、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是初二《思想政治》下册,第二课《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中的第四框题。公民要依法纳税,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材主要介绍了税收的概念及特征,阐明了税收的重要性,指出纳税是光荣的,偷税、欠税、骗税的行为是可耻的、是违法行为。同时还阐述了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这点是修订后新增的。

  (二)、教学理念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要求,在《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教学设计中,要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三) 、教学策略

  1、确定主题,分组调查。

  学生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小组,合作调查老师布置的以“税收”为主题的小报告。内容有:

  (1)收集近两年来我国和福州市财政收入情况;

  (2)整理、分析税收在我国建设或福州市政建设中的作用;

  (3)收集学校、社区周边企业、个体户及个人的纳税情况;

  (4)收集就近时期,积极纳税或偷税漏税人的事迹或案件;

  (5)对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措施;

  (6)设计一些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如何使用税款的形式与方法。

  2、收集素材,接受培训。

  学生运用社会调查、访谈、剪报、上网查讯等方法,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利用信息,尽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和结论。教师在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

  3、形成成果,交流完善。

  学生在依据研究方案进行实践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关注、适时指导,并积极提供条件,组织交流。

  4、设计页面,制作课件。

  师生均采用POWER POINT 制作演示文稿,教师侧重在教学难点、课堂流程、主菜单的设计制作;学生主要是各小组自己发言时,小组页面的设计制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

  2、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和求知欲望,培养收集和利用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培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教学流程:

  (一)、教学过程():

  基本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明确主题 由“税徽”这一特定的标志物,引出税收问题。 学生了解“税徽”,并举例自己身边人的纳税情况,明确本课主题——税收问题。

  参与实践探索新知 税收的含义、税收的特征

  1、 展示农行存折的利息,让学生了解利息所得税,引出税收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把利息所得税与电话费作比较,归纳出税收的特征。

  1、 根据《个人所得税收》第三条第5点规定的,利息所得税的税率为20%,算出所缴纳的所得税,明确税收的含义。

  2、 观看电脑画面,通过对比,积极思考、归纳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汇报成果经验共享 税收的用途,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的建议与措施,监督政府正确使用税款的形式与方法。

  1、 介绍我国近几年税收收入的逐年增加,引出税收对一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对比“毛阿敏税案”与“刘晓庆税案”。一个在税务部门内部行政处罚,另一被依法逮捕,说明国家加大依法打击偷、漏税的力度,提出如何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3、 设问:如果公民积极纳税但政府乱花税款,那么公民除了纳税的义务外,有没有监督政府如何正确使用税款的权利呢?

  1、 观看电脑画面,领悟、加深对“税收”问题的理解。

  2、 由三名学生主持人分别主持人各小组代表对三个数字内容的汇报,及调出各小组自己设计的小组页面,并在演示文稿中写上自己通过上网、访谈、剪报等方法调查的结果。

  交流体验公享感悟 增强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概括学生汇报成果,并进行归纳总结,肯定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建议的多样性、方法的可行性,要求学生现场交流学习这节课的体会及收获。学生经过思考、感受从课前的收集材料过程及课堂中的交流与学习,可以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对《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节课的体会及收获。

  联系实际推荐作业 课后延续:2003年4月是我国第十二个税收宣传月,今年宣传主题是:“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归纳学生的体验及感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争做积极宣传税法的好公民。

  1、 制定一个方案,帮助税务部门进行更有效的税法宣传。

  2、 向你周围的人做一件宣传税法的事。

  (二)、案例描述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将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学生通过课前准备“税收调查”小报告,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创新思维,在调查过程中感受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研究成果体验收获的喜悦,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就会自觉养成平等、团结的团队精神,自觉探究的钻研精神。事实证明,学生是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的,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更有说服力。

  像这样上课,其实是每单元课后的实践活动的要求。第一次上课学生可能会花较多时间准备,但第二次做,学生有经验就轻松多了。同时,可以把学生每次的论文报告当作单元成绩,侧重对学生“行”的考评。当然,教师平时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相关的知识,满足教学的需要。

  五、精彩点评:

  本课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及新课标所涉及的课程观、教师观、评价观。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体的地位自主上网、访谈、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设计页面来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探究的喜悦。在教学内容的重组上,更多地重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以拓展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法新颖,能应用多媒体手段(课件制作精彩)教学设计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恰如其分地把“税收”枯燥的政治概念讲活,找到课堂与社会结合点,具有实效性与实用性。

  寓德于教,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税收的目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学生懂得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6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

  2.识记遵守宪法法律的要求。

  3.熟记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

  4.了解依法服兵役和依法纳税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________和________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的________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3.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不受侵犯,________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4.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________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三、合作探究

  中学生小珊从小爱好写作,她用两年时间写的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中篇小说正式出版。小珊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支付单。在稿酬支付单“金额”一栏写着5250元,在“备注”一栏写着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88元(由出版社代缴),完税后实得稿酬4662元。奶奶看了支付单后有些不解。

  思考:小珊是未成年人,到底该不该纳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随堂演练

  1.下列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

  ①依法纳税 ②维护祖国统一 ③选举权 ④依法服兵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国刑法规定,对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或死刑。上述材料说明

  ①公民有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

  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破坏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要受法律制裁

  ④国家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在2017年新兵队伍中,有不少人是在外地打工特地回家的,也有从事个体经营的“小老板”,也有应往届的初中、高中毕业生,甚至还有在读的大学生;这说明( )

  ①他们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②他们是为了通过参军谋取更好的工作

  ③他们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 ④他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6年,王某从职校毕业后,自筹资金开了一家饭馆,他不仅手艺和服务态度好,而且坚持依法纳税,被评为“守法经营户”,这一事实说明( )

  ①王某行使了劳动权

  ②王某自觉履行了依法纳税的义务

  ③王某收入高

  ④王某法制观念淡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自主预习

  1.意志 利益

  2.自身权利

  3.主权 领土完整 国家秘密

  4.依法纳税

  合作探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未成年人该交税时也要交税,如果纳税人不交税,国家就没钱发展教育、国防和公益等公益事业。未成年人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履行应尽义务,是光荣的。相反,如果违反税法不纳税,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7

  课题: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夫妻之间有实行计划生育和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理解: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运用:收集现实生活当中的有关事例,谈谈对公民在家庭关系中履行义务的认识。

  2、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法律知识观察、辨别家庭关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从而增强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这一问题最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重要内容,家庭内部的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教学难点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注意问题

  1、 本框讲授重点是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对于权利让学生了解即可。所以,对于权利的教学让学生新闻记者教材就行。

  2、 启发诱导为主,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以课本基础知识为载体,重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

  4、 本框内容涉及到家庭中人与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激发学生,感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5、 法律知识掌握与道德品质教育要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歌曲《家和万事兴》引出如下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家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对“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教学

  1、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教材内容。

  2、 教师播放小品,学生思考问题:小品中的夫妻是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为什么?

  3、 教师播放录相,学生讨论思考回答下列问题:你知道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吗?你能写出一则关于计划生育方面的公益广告吗?

  关于“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的教学

  1、 案例分析,学生读材料,判断“丈夫是否付给已残疾妻子生活费?为什么?”

  2、 教师展示正机材料《爱,长明的灯塔》,与案例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谈感受。

  关于“父母要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教学

  1、 教师展示流浪街头的孩子的图片,请学生分析,这些孩子成为“野孩子”与家庭有没有关系?我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这些孩子?

  2、 教师展示刘思影自焚后的图片,请学生讨论,刘思影的妈妈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吗?为什么?你能对痴迷“FLG”的妈妈们说些什么?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材料,学生判断,如果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参加劳动,父母是否还要继续履行抚养的义务?

  关于“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的教学

  1、 教师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请学生思考本歌曲反映的主题。

  2、 让学生谈自己的父母在赡养扶助老人方面有哪些典型的事例。

  3、 教师展示《真情如金》的材料,让学生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

  课堂总结: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

  计划生育

  夫 互相抚养 妻

  老年人

  成年人

  自 己

  未成年子女

  我们的行动:1、学生讨论,作为仍未成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2、学生齐读誓言。

  课堂结尾:教师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

  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图

  新课导入(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利用小品、录像直观形象)

  2、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正、反材料的运用,形成鲜明对比,说服力强)

  3、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义务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提高认识,培养能力)

  4、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利用音乐,感染力强,提高觉悟)

  课堂主体

  (读读、想想、议议、点点)

  课堂总结(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地理解把握知识)

  思想升华(谈行动,读誓言,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结束教学(首尾呼应,余味无穷)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通用7篇)】相关文章:

价格鉴证师《法学基础知识》考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08-10

司法备考: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主要特点03-03

价格鉴证师《价格政策法规》考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08-13

司法考试基础知识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1-13

忠实履行义务教学设计12-04

傣族基本脚位教学设计12-17

2017价格鉴证师法学基础知识笔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08-24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总结(通用10篇)04-21

网页设计的基本步骤及设计方法04-02

《桥》教学设计(通用23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