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2 09:09: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一个基本的规律。每一个学习过地理的人都会对这个规律具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与探究的心理状态。尽管在中小尺度范围内,不容易发现“地域分异规律”,但学生结合旅游经验及阅读地图可以获得感知。在本课中,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条件,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所得。地域分异的规律虽然很重要,但对于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我同意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使学生通过案例的解读、自身的体验去感知规律的存在,而不是概念和定义的诠释与灌输。

  [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1对“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容的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几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都探讨了这一规律。但不同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与风格上是有差异的。如鲁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对这一规律的描述都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鲁教版前者还分为“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中图版的教材以“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为题来讨论。这几种教材对此内容的共同点是:其一,淡化“地带性”、“非地带性”的概念。其二,注重案例解读得出“地域分异规律的结论”。从本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理新课程理念“简化概念”、“增强体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获取“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2.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区域分析与比较的地理研究的方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培养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人们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态度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在“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为中心,分别向南、向北认识各自然带分布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情况及代表的植被类型。

  2.从自然带在地图上的变化情况感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3.全班学生分成三个考察小组,分别为组1、组2、组3。

  [教学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自制课件:展示多媒体素材库──不同的自然景观图(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非洲)、温带草原带(呼伦贝尔)、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按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顺序进行播放,自然景观的画面在学生欣赏时首先从视觉上给学生强大的“冲击力”,在形象感知与意境的体验上为本节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探究的情境。

  生:议论,谈论各地地理景观的不同……

  师:(承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产生,这些差异反映出什么样的地理规律呢?

  [新知识讲授]

  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探索

  (展示课件)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师:在图上找到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往南行进,你们沿途能见到什么自然地理景观?

  生:(第一组讨论过后,代表回答)我们组从我国的黑龙江出发,南行依次看到了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阔叶林叶面宽大……

  师:很好(鼓励),我们跟随第二组从黑龙江向西旅行,又能见到什么样具有特色的景观呢?

  生:(第二组讨论过后,代表回答)我们组从黑龙江西行,沿途见到了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森林带──呼伦贝尔大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各种景观迥然不同,差别好大!

  (教学随想:此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学生的探究行为与所授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表现与表演的机会,课堂较活跃)

  过渡

  师:我国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从东向西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大家思考一下形成这种自然景观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在更大的范围内,如从亚洲、欧洲扩展到全球来看,是不是也存在着这种差异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吗?

  (展示课件)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把“非洲的陆地自然带图”局部放大

  师:我们从屏幕上的图上来看看“非洲的陆地自然带是怎么分布的”,主要受哪个地理要素的影响?

  生:非洲从赤道向南北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以热量为基础。

  (展示课件)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由上面我们大家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带是因地域差异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所以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气候、植被、土壤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以指导我们认识整个陆地环境的差异性。(承转: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出现怎样的陆地自然带)

  (出示“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复习气候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分布的主导因素,通过知识的迁移,了解自然带纬度分布具有全球规律,说明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小结与过渡

  师:我们刚才所讨论的两种地域分异都是体现在水平方向的,一种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种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那么在垂直方向又存在着怎样的分异规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登山──去探索喜马拉雅山。

  (展示课件)喜马拉雅山分层的景观图和喜马拉雅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比较山的南坡和北坡,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生:(第三组讨论过后,发现)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起始带不同,北坡的自然带谱简单,南坡的要复杂。

  师: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在中低纬地区,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以上,那么是不是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的垂直带的数目就丰富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课件展示:位于赤道的非洲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的自然景观和垂直自然带谱,生生互动)

  师:很显然,喜马拉雅山和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谱都与纬度与海拔有关。也就是说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引导学生探究]

  (课件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师:最后我们来从这幅图上找一找违反地域分异的自然带分布,利用手中的地形图和洋流图等资料分析这种分布的原因,探究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西侧景观有何不同,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的原因,新疆天山山麓为什么出现绿洲。

  (教学随想;此类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共同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直接经验以及总结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班的同学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很敏捷,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一规律对我们现实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实用价值?

  (展示课件)活动: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课堂小结]

  [富有地理哲理的语言]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中又表现出了复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必修一“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其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本条“标准”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的。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几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统一是相对的,而差异是绝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要探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就要与之前所学的世界气候的分布联系起来,气候的分布是地理学习中的难点,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掌握,有的学生则早已遗忘。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另外,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观察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通过自然带模型图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总结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时设计相关的探究活动,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规律,本节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首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出发,让学生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为了让学生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不同空间尺度的不同,在教学中展示温度带的分布和海陆分布图,让学生对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有所感知,进而明确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相对较小尺度的陆地上的地域分异。通过研究自然带的形成分布,通过直观的展示图片,分析不同的景观特征,总结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条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所得。总之,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达到提升学生读图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地域存在差异现象。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能够分析其主导因素。

  3、逐步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程和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总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2.《自然之道》教学设计15篇

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4.《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5.自然之道教学设计15篇

6.浅谈差异性英语阅读

7.《关雎》的教学设计

8.《绝招》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