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忽必烈改制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30 18:09: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忽必烈改制教学设计

  忽必烈改制的教学开展能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忽必烈改制的目的以及意义。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忽必烈改制教学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忽必烈改制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于“忽必烈改制”没有做具体的要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可以将课本的第2、3、4框题作为教学内容,第一框题学生自己掌握。

  二.目标:

  1.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大致内容、结果以及特点、影响等。

  2.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初步分析改制的特点,认识改制的深远影响。试比较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分析“汉法”与“旧制”的实质区别。

  3.情感培养:体会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作出的努力以及改革的阻力下的灵活性。

  三.重点:

  忽必烈改制的内容的分析与特点的总结。

  四.难点:

  忽必烈改制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导入: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12世纪中期,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然后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建立后对周围地区进行长期的征伐战争,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 ,公元1260年继承了汗位,建都大都(今北京)。到1271年,忽必烈正式称皇帝,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逐步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以后,就集中力量攻打南宋,终于灭了南宋。公元1279年,实现了中国南北大统一。

  一、忽必烈改制的原因

  1、忽必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深感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立志进行变通创新的改革。

  2、蒙古国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但统治机构落后,须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加强统治。

  3、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阻碍社会发展。(屠杀、游牧)

  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之争十分激烈。“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牧文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4、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为改革创造了条件。

  5、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鼓动。

  二、忽必烈改制的内容

  (一)体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体)

  1、原因:

  A、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巨大反差。

  B、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C、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

  2、方案: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3、具体内容:

  (1)在中央:改革中央机构:

  (2)在地方:改革地方机构

  A、设置行中书省(十大行省)

  B、设澎湖巡检司

  C、开发云南行省

  (3)兵民分治

  (4)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5)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4、影响:

  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转变立国之本(经济方面:农桑立国)

  1、主要措施

  A、确定立国方针:农桑立国

  B、建立农业机构: 劝农司、大司农司

  C、完善农业法规:颁布诏令严禁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颁布“农桑之制”.

  D、重视技术指导:《农桑辑要》

  2、影响:使饱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进入了缓慢恢复发展的时期。

  国策改变:由逐水草而居以农桑立国

  忽必烈发展农业的措施:

  1、诏令天下,以农桑立国;

  2、严禁改农田为牧场,实行屯田;

  3、建立行政机构,完善法规,把农业兴废作为赏罚官员的依据;

  4、颁布《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忽必烈改革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复苏;

  2、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改制的评价

  1、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

  2、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3、实行“汉法”加强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忽必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忽必烈改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02-11

《太阳》教学设计及点评太阳的教学设计11-05

er教学设计 ie ue er教学设计09-20

《鸟语》教学设计 鸟的语言教学设计10-21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11

风车教学设计07-14

周长教学设计07-15

乞巧教学设计07-20

《海燕》的教学设计07-21

《乘车》教学设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