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3-04-23 14:57:37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6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6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班级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有很大的进步,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成学习的目标。他们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上进心、进取性增强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发言,作业认真完成。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有一小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新学年里,在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应该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敏捷,对较复杂的习题有畏难情绪,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他们尝试体验思维的价值、成功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是“方程”;第四部分是“找规律”。第五部分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确定位置”。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二年级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是“统计”。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

  “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学习方法: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奋斗目标:

  1、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2、与同轨年级保持成绩平衡,争取在同轨年级中占前列。

  六、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目次周次单元或章节内容教时本单元重点、难点

  一、1~3方程11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

  二、4确定位置4

  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

  难点:用数对表示位置

  三、4~6公倍数和公因数9

  重点:熟练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6~9认识分数15

  难点:实现问题模型转化

  重点:掌握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五、9找规律3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体会有序思考

  六、10~12分数的基本性质13

  重、难点:让学生探索、发现、归纳和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七、12统计2

  重点:培养统计意识能力

  八、13~14分数加法和减法7

  难点:体会统计的应用

  重点: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九、14~15解决问题的策略5

  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重、难点: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十、16~18圆15

  重点:掌握圆的特征

  难点: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圆的特征

  十一、19~20整理与复习5

  重、难点:灵活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教师: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棱长的正方体)

  (让学生说出:这是正方体,它有6个面……)

  教师:我们把它的六个面的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再拿出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让学生看清楚其中有一个面是白色的。)

  教师:你们发现没有我这2个正方体的6个面中其中有一个面是白色的。

  教师:你们看过变魔术吗?你们可要睁大眼睛看好老师是怎么变的。

  (老师在转身间把两个正方体的白色面并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长方体。)

  白色的面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夹到里面去了)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白色的面了?

  学生回答(因为他不在表面了)

  教师小结:

  你们注意没有,在拼接的过程中,有些面被夹到中间去了,所以它们表面积的总和就发生了变化。今天,我就和大家一道来研究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板书课题:表面积的变化)

  二、观察演示、感知规律

  教师:表面积是怎样变化的呢?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让电脑来拼给我们看:

  (电脑演示)

  方体,没有谁和它拼接,6个面还是6个面,没有变化。

  2个正方体了,看好怎么变?(拼接演示)

  问:有几个面被夹到中间去了,

  (有6个闪动的面被夹到中间去了)

  问:表面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问:它们的体积还是原来的2个立方厘米吗?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演示3个正方体的拼接)

  通过观察,你们看清了没有,在拼接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表面积发生了变化,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如果用4个、5个正方体拼成一排,表面积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下电脑不会拼了,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拼。

  注意:一边拼,一边把相关数据及时填在作业纸表中。

  (学生自己猜想、操作、探究、验证)

  发现规律:你能联系操作和填表的过程提出自己发现的规律吗?

  核对所填数据,想想,发现了什么规律?

  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查看答案)

  交流(可以有多种表述,只要符合题意即可,不行就提示:拼接次数)

  展示大家发现的规律……

  四、拼拼说说、拓展应用

  用6个体积是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的长方体(37页图)

  问:哪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大多少?

  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交流:

  (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发现的规律,

  有几处拼接的地方呢?共有几个面减少了呢?

  并通过对拼成的每个长方体的具体分析得出。)

  五、合作操作、探究规律

  教师:我们刚才探究了正方体拼接时的变化。现在我们用两个相同长方体来拼接看看它们的表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这是一个磁带盒,长、高是告诉我们了。

  它的前(或后)、左(或右)、上(或下)各是多少呢?

  哪个面最大?哪个面最小?(上下面最大,侧面最小,前后面中等)

  用两个磁带盒来操作,拼成三种大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探究讨论。

  A 是怎么拼的',减少的是哪两个面(最大还是最小?或中等)

  B是怎么拼的,减少的是哪两个面(最大还是最小?或中等)

  C是怎么拼的,减少的是哪两个面(最大还是最小?或中等)

  D还有其它拼法么(没有了)

  你们有没有看出拼来拼去,体积有变化吗?,表面积有变化吗?

  根据判断来填表。

  根据你的操作和判断,把你的想法填在作业纸的表中

  六、拼拼说说、拓展应用

  火柴盒,包成一包有几种包法?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先弄清最节省包装纸是什么意思?(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学生分组操作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种包装方法,并适当说明理由。

  怎样拼最少呢?(5盒叠一起,并排两叠 )

  (时间多余出现思考题)

  七、小组交流、汇报小结

  通过这节实践活动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学

  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整理与复习”最后1个单元安排。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

  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

  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观念的形成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路,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会数学的学习方式,只有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形成新的数学认识。在八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对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七年级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教学中对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观念、新思路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

  本班学生有2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上学期在全镇统考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几个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4课时左右5?通分……4课时左右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教五年级,共有学生62人,男生28人,女生34 人。

  1、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加上某些同学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和班上的学习风气不太浓,所以数学成绩进步不是很明显,该班也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平时学习比较懒惰,加上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所以数学成绩比较差,针对的数学教学现状,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2、经过期末考试,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绝大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深厚的兴趣,学习刻苦认真,且有一引起数学方面的尖子,同时也有个别的差生,针对的数学教学现状,本期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学生习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2.“约数和倍数”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短除法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短除法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短除法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5.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

  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 具体作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三个面各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和任务,以五年级教材为根本,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双基,但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备课:备课严格依据大纲要求,灵活处理教材,做到以本为本,不脱离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钻研学生,做到既备教法又备学生,并能配备难度相当适当的习题。

  2、上课:多学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上课思路清析,板书清楚,思维逻辑严密,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作业:配备难度适中和数量适当的课内课外习题,按时批改作业。

  4、考试:科学命题,严格组考,考试后及时总结,分析试卷能提示问题的实质。

  5、思想教育:认真做好优生、中等生差生的工作。使优生更优、中等生赶优,差生丢掉差的思想包袱。

  6、辅导:课中和课后辅导,做到学生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惑必解。

  七、活动安排

  1、采以优带差的一帮一活动。

  2、考试:本期计划四到五次小考,两次大考。

  3、考查:每章后的单元测试为考查内容,课前提问为考查内容同时准备2---3次实行考查活动。

  4、复习:每章节组织一次全面复习,期中和期末两次综合复习。

  八、辅优补潜

  1、 优生名单:

  周可为吴魏 周利达周赛群李巧张 往谢庆王书庭

  2、 潜能生名单:

  谢慧喻礼兵王欢李晓红商芙蓉

  3、通过以优带潜、以优促潜、以优帮潜的活动,使优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潜能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去追优、赶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九、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 8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课时左右

  2.求平均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三)约数和倍数 17课时左右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 5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 2课时左右

  (六)总复习 5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0课时左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6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小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比较差,厌学情绪较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本学期主要采用分层激励机制,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纪律,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时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案

  2、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

  3、耐心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孩子,争取他们不要掉队

  4、一定要提高课堂效率,学会倾听

  5、努力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2-27

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2-27

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11-25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4-05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总结03-2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12-27

数学下册教学总结12-30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8-24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4-05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