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专项训练

时间:2023-03-17 02:12:52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专项训练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百分网小编就整理了以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专项训练,欢迎学习!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专项训练

  单选题一

  1.“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等观点体现了( )。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哪一个阶段?( )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A.后天学习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4.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

  D.学会调适

  5.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这是( )关于学习迁观点。

  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6.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直观性

  D.理论联系实际

  7.下列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的是( )。

  A.矫治性

  B.预防性

  C.发展性

  D.治愈性

  8.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关键

  B.基础

  C.前提

  D.定向

  9.教师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这种教学组织是( )。

  A.设计教学法

  B.道尔顿制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制

  10.《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12.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 )。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质

  D.道德行为

  1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 )。

  A.《论语》

  B.《中庸》

  C.《大学》

  D.《孟子》

  14.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理论认为情绪受三种因素制约,其中不包括( )。

  A.环境

  B.生理唤醒

  C.认知过程

  D.大脑皮层

  15.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16.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国家的出现

  B.阶级的分化

  C.学校的产生

  D.文字的出现

  17.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

  A.课堂管理

  B.课堂情境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

  18.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19.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复习谈话

  C.启发谈话

  D.讨论法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度?(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单选题二

  1.晨晨体检最害怕抽血,老师先跟他讲解抽血的作用,然后让他看看抽血的图片,再让他看其他同学抽血,最后让他自己去抽血。这里老师实际上是运用了( )来消除晨晨的惧怕。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认知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2.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3.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4.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5.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6.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7.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

  A.不均衡性

  B.阶段性

  C.灵活性

  D.差异性

  8.临近期末考试,大家都在积极准备,小强却感觉非常痛苦,经常紧张不安、忧心忡忡,上课很难集中精神听讲,即使在家休息也时常会出觋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现象。综上所述,小强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强迫症

  9.小李脑海中反复出现自己看过的电视剧情节,无法摆脱,他感到十分苦恼。他可能是出现了(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10.“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体现了( )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启发性

  11.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课程设计

  1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3.“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反映了( )。

  A.激情具有爆发性

  B.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C.应激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D.心境具有微弱的特点

  14.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15.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16.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17.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18.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1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特点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0.下列哪种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 )

  A.升华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参考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一

  1.A[名师解析]晕轮效应足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这是以偏概全的理解,即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主要品质、特征形成良好或不良印象后.就会影响他对这个人的其余一切不良或好的看法。“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即是这种效应的体现。

  2.D[名师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题干所述正是体现了内化阶段。

  3.D[名师解析]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4.D[名师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5.B[名师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该理论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学习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该理论比较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故本题选B。

  6.D[名师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所反映和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保证所学知识与其来源一社会实践不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践中去。“小博士”工程所体现的正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D[名师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2)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3)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故本题选D。

  8.D[名师解析]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的。它保证人的各方面发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粢为D。

  9.B[名师解析]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于1 920年在马萨诸塞卅1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特点有:教师上课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因此.本题选B。

  10.C[名师解析]《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要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要指出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1.A[名师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例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由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受到某种奖励等因素激发。故本题应选A。

  12.C[名师解析]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抉择。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观念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是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高度发展就构成了道德品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B[名师解析]这句话出自《中庸》。它的意思是: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作性,依照本性去做事叫作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作“教”。

  14.D[名师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受环境、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制约,并和心理学家辛格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15.B[名师解析]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16.C[名师解析]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学校的出现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如人类文化的发展,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提高使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等。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

  17.C[名师解析]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因此,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8.C[名师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19.B[名师解析]题-f描述的正是谈话法中复习谈话的定义。故选B项。

  20.C[名师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儿童的认知已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

  单选题二

  1.B[名师解析]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结合题干.本题选B。

  2.C[名师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1)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3)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其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4)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D[名师解析]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要在尚未大量遗忘前及时进行,以减缓遗忘的进程。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就是在学生尚未大量遗忘前进行及时复习,促进知识的保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B[名师解析]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觉集中倾向、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在这一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现得最为明显。所以,本题选B。

  5.C[名师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所以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6.C[名师解析]教育方针是指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而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它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故本题选C。

  7.A[名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均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比平时要迅速得多。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故本题选A。

  8.B[名师解析]焦虑症症状表现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结合题干.本题选B。

  9.C [名师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题干所述属于强迫观念。

  10.A[名师解析]这句话是说:聪明的人.一定估量自己的力量能做到的事情才做,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11.C[名师解析]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12.C[名师解析]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C。

  13.B[名师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可能是愉快或忧郁的,也可能是恬静或朝气蓬勃的。“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体现了心境弥散性的特点。本题选B。

  14,C[名师解析]题干中所体现出的是中学生具有了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这种推理能力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形式运算阶段是指12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

  15.D[名师解析]组织策略是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的策略。常用的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正是对表格的利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6.D[名师解析]班集体的集体教育对个体的价值观有规范作用,且男女学生、班干部都是属于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集体去影响个人也是班主任最常用的教育方式,所以集体教育在育人方面有突出价值。

  17.C[名师解析]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8.B[名师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形成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9.B[名师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表达的意思是:世界上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个性不同,存在着差异性。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人格的独特性。

  20.A[名师解析]人们在遭受挫折后,或强或弱、或多或少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概括地讲,个体对挫折的反应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情绪性反应、理智性反应和个性的变化。情绪反应的形式很多,一般有攻击、冷漠、退行、固执、幻想、逃避、自戕等。这些都是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着的紧张、烦恼、焦虑等的情绪反应,是比较消极的。而心理学_卜的“升华”是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因此只有A的选项是积极的,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专项训练】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2-03

2015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12-05

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02-09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12-06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检题12-07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07-20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11-22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专项训练12-01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单选专项训练12-01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试题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