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文网手机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

时间:2022-08-01 08:16:15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

  2.在说一说、分一分等体验中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食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认识分数是一种数。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正确理解单位“1”。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正方形纸、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数的产生

  1、观察主题图,古代埃及人测量物体长度时把绳子打结,一个绳结为一个单位长度,在测量这个石料的长度是三个单位长度多一点,能用整数表示吗?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板书:分数)

  2、巩固平均分。

  (1)情景图:在这幅图上两个小朋友分东西,只有一个饼,每个人平均分的能用整数表示吗?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2)如果这样分,能用1/2来表示吗?看来表示分数“平均分”很重要。(板书:平均分)

  二、认识单位“1”。

  1、认识单位“1”是一个物体。

  (1)教师以个人举例认识“1”可以表示1个物体,学生举例认识可以用“1”表示的物体。

  (2)引导认识一些物体可以用单位“1”表示。

  师例举:我们这里9个同学是一个……,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例举出一些物体也可以用“1”来表示。

  (3)认识“1”与一年级时学习的1的区别。(以前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这个1除了这些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1)出示3个苹果,认识“1”

  ①师生共同研究3个苹果能否用“1”来表示。

  ②怎样可以一眼看起来就象个“1”。(形象化,加一个圈。)

  (2)把三个苹果看作“1”认识单位“1”的计数单位的性质。

  ①认识6个苹果用“2”表示。

  ②认识12个苹果用“4”表示。

  ③揭示单位“1”的计数单位性质。

  ④巩固认识单位“1”是计数单位。

  认识“5”、“6”。

  三、认识分数。

  (1)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认识,确立认识分数是一种数。

  ①把一个月饼看作单位“1”,一一出示5、3、1个月饼,引导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数。(强调有几个单位“1”就用几来表示。)

  ②出示3/4,区别为什么用分数。(当不够一个单位“1”时用分数来表示。)

  ③强化为什么是用3/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2)小结:有几个单位“1”就用几来表示,不够一个单位“1”就用分数来表示。

  (3)认识分数表示与单位“1”是什么无关。

  ①逐渐出示长方形为单位“1”、单位长度为“1”8个圆片为“1”主题图。学生表示出各自的数。

  ②引导学生观察共同点。(都用3/4表示)

  ③分析为什么都用3/4表示。说明用分数表示的与单位“1”是什么没有区别。

  四、表示分数

  1、表示1/4。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先分一分,再涂一涂,表示出1/4。

  出示引导语;我把( )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了( )份,涂了( )份,用分数表示就是( )。

  学生进行演示。

  2、表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

  刚才有些同学说没有画几个,不够过瘾,我们现在就再来画一画。

  出示要求。我把( )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了( )份,涂了( )份,用分数表示就是( )。

  五、揭示分数

  分数是怎样定义的呢?我们来看看书上61页是怎么说的。

  六、认识分数单位。

  (1)出示做一做,填分数,

  (2)认识单位“1”。

  分析:把这些糖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其中两份是多少?把它平均分成4份,3份是多少?为什么用3/4?(一份是1/4,3份是3个1/4。)

  揭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认识分数单位与分成的份数相关。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还想认识更多的分数的知识的话,下来“百度”一下。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

  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

  (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

  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的含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

  一分为二(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2)引导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及视频,介绍古时候人们在测量时也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问题。

  概括总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3)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2、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3、合作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

  14请大家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在和同桌说一说。相同点: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板书:平均分)不同点:分的东西不同,分的东西的总体的数量也不同。他们把什么平均分成了4份?

  总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来表示。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整体单位“1”) (2)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 (3)再次研究、。

  露出来的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你能画一画,并说一说它的整体是怎样的吗?

  134414143414的意义。(板书:)

  34(4)学生任意写一个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5)认识分数单位:

  学生先完成做一做再交流,概括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的单位。

  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一说它们有几个这345623样的分数单位。

  5、课堂检测: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内容。

  6、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四、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整体------单位“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5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法,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五、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自探提示,让学生根据自探提示1引导学生自学分数的意义,并用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4。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通过自探提示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单位,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1,分数也有单位,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让学生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单位。3、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学完本节课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本节课。

  六、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在古代,人们已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请看第60页上面的插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请看第60页下面的插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有了初步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

  (二)动手操作,理解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几?2份呢?3份呢?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理解的分数。(课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全班学生看作一个整体,把一堆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把整个地球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设疑自探,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课件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拓展提高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以上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思考题,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06-1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6-16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练习题(人教版)11-0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练习题08-1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11-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08-17

2017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练习题(人教版)08-1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5篇)07-31

《声音的产生》的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