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文网手机站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4-21 15:46:1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通用2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通用25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

  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轻重

  1、出示两个沙袋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二、初步认识天平

  1、课件演示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天平的变化

  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

  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较体轻重

  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五、评价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

  1.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概念。

  2.自制夹心饼干,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准备

  1.事先告诉幼儿要制作饼干送给好朋友,请幼儿带两块一样的饼干来园。

  2.果酱、炼乳、花生酱等容易按颜色辨认的酱料,一次性餐布、小勺、浅盘。

  过程

  1.观察饼干。

  你们的饼干真多呀,它们一样吗?

  你的饼干像什么?(像太阳、像屋顶、像本小书等)

  请幼儿闻一闻饼干的气味。

  教师出示两块一样的饼干。饼干也有它的好朋友,它们脸贴着脸,中间夹上一层甜蜜蜜的酱料,最后轻轻地合拢,就成为“好朋友夹心饼干”了。

  2.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

  认识各种酱料,教师示范:用小勺舀出酱料均匀地涂在一块饼干上,然后与另一块饼干合拢。

  配合念儿歌:“中间夹层甜甜酱,头碰头,脸贴脸,轻轻合拢真开心!好朋友饼干做成了!”

  幼儿选择喜欢的酱料进行制作。

  3.分享活动。

  将自制的“好朋友夹心饼干”和好朋友互赠品尝。

  好吃吗?哪个好朋友送给你的?

  建议

  1.饼干的外形是幼儿能直接感知的,他们在配对、比较的过程中获得了有关图形的初步认识。与朋友互赠饼干体现了社会性要求。

  2.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材料,甜面酱、花生酱、芝麻酱等较容易准备,有条件的可提供色彩丰富的色拉酱、果酱等,以增加幼儿的制作兴趣。酱料不宜太稀,要宜于涂抹。

  3.如果幼儿人数较多,建议酱料分多盒盛装,避免幼儿操作时拥挤。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排一排的感知活动,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物体排列的顺序。

  3、能积极参与活动,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

  1、2张背景图:一张丰收的果园,一张水果店;

  2、2组3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操作底板;

  3、《去郊游》的音乐,录音机;

  4、水果若干。

  学具

  1、每人一份3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操作底板;

  2、3个大小不同的梨子、桔子、石榴、香蕉各5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秋天来了,水果大丰收,让我们坐上车,一起去果园看看吧。

  2、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果园。

  二、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1、看看说说,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1)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呢?

  (2)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

  (3)请三位小朋友上台来分别摘一个苹果,让幼儿说出谁摘的小苹果,谁摘的大苹果,谁摘的最大的苹果。

  2、学习将3个苹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排序。

  师:刚刚长出来的苹果是很小的,后来才慢慢地长大,谁能把这些苹果从小到大一个个排一排,表示苹果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吗?

  (2)请幼儿先比较出大小,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

  (3)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小的——大的——最大的。

  3、练习将3个苹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1)按从大到小地排序。

  师:果园的水果运到水果店了,我们去看看叔叔阿姨是怎样整理苹果的吧。咦,叔叔阿姨把最大的苹果排第一,后面应该怎么排呢?

  (2)请小朋友尝试从大到小排苹果。

  (3)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大的——小的——最小的。

  三、操作巩固,加深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方式的理解。

  1、师:很多小朋友们给苹果排队排得可真好,可是水果店里还有许多水果没有摆放整齐,叔叔阿姨也想让小朋友帮忙,叔叔阿姨告诉吕老师一个秘密,这些水果喜欢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样子来排队,你们愿意帮忙吗?

  2、幼儿操作活动,进一步掌握有规律的排序方法,教师适当指导。

  3、评价幼儿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四、快乐水果宴

  师:水果店的叔叔阿姨非常感谢小朋友的帮助,他们准备了香甜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品尝吧。

  活动反思:

  我在本班进行了科学教学活动,本次的活动名称是《水果排排队》目标是体验物体从大到小的顺序关系并能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按大小给5个物体排序,操作完后能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活动一开始我用了情景导入,让小朋友们帮妞妞给果园里的果子排排队,小朋友们都非常有兴趣。我特别强调要从小红旗开始,可能是因为过于强调了,在说明操作规则时语言显得有些啰嗦,用词不够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一点我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减少无效提问的出现。说明规则后小朋友开始动手操作材料,大家都很专心在操作材料,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在换组的时候还有小朋友忘了收材料就到另一组进行操作了。最后是讲评,我显得有些急于收尾,没有等所有小朋友都收拾完我就开始讲评了,我应该耐心的多等一等,等所有小朋友准备好了以后再进行讲评。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当中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其他教师的很多优点,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多向他人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帮助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指导幼儿听清老师的要求活动。继续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活动。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教学方法与手段操作法、情景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认识数字1-5

  出示数字卡片,玩叫醒数字的游戏

  师:“小数字都睡着了,现在谁来叫醒小数字?叫数字的要时候要说:数字几,请你站起来。”复习数字1-5,并叫醒数字,通过叫醒数字这一情境导入,让幼儿认读数字,复习数字1-5,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二、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数量

  看数字拍手(拍腿、学动物叫),师:“现在小数字都站起来了,我们来做看数字拍手的游戏,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拍完后说说拍了几下再玩看数拍腿、学动物叫的游戏,要求与规则同上。看数字进行拍腿、拍手、学动物叫通过看数字拍手的游戏,帮助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三、操作练习

  (1)给数卡排队,做点卡

  师:“今天看谁印得又对又整齐、干净。做好后要会讲一讲:几可以表示几个点子”

  (2)按物体大小排序

  师:“今天看谁排得对,还会讲一讲自己是怎样给小动物排队的”分组进行活动,给数卡排队,做点卡、按物体大小排序。通过进行游戏来巩固5以内的数字,让幼儿能听清老师的要求按要求活动。四、活动评价展示孩子们的操作卡,检查是否按要求操作,集体说说几可以表示几个xx。

  师:“都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吧。”一起检查操作的情况,并说说几可以表示几个xx。继续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活动。教学反思动刚开始,教师以游戏导入活动,请幼儿看数字拍手,小朋友们大都能拍对,只有少数几个人在其他幼儿拍完后还继续拍手,没有数量的概念。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巩固了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并能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我觉得以后再次上数学课时,第一要加强幼儿数概念的训练,多给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机会,或在数学角投放相应的材料让幼儿练习;第二,在幼儿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把操作要求讲清楚,必要时还可以让幼儿复述一遍,让幼儿知道要做什么,应怎样去做,这样幼儿操作的正确率才会高。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重点)

  2、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难点)

  3、体验帮助他人的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已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户外场地:地上画有三角形等图形。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挖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简单布置场景兔妈妈的家,另一老师戴头饰扮兔妈妈,准备不同形状的小粘贴。幼儿每人胸前都戴上图形。《小汽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请我们去做客,可是她家太远了,

  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哦,别撞车。

  2、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

  3、途经各图形处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在大路的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

  二、帮兔妈妈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请你找出和坑一样形状的图形来”。

  2、提出铺路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图形来修路了,小朋友在铺路时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把它修补好。

  3、幼儿开始修路,师巡回观察指导:

  “你用哪个图形修补路面的”

  “你用的图形是对的,可是你看看坑有没有修补好,怎么会这样的啊?”(提示幼儿注意图形的大小不同)

  “你真棒,这么快修补好了路,***还没修好,能去帮助他吗”

  4、共同欣赏修好的路,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图形来修补路面的(如:我用*形来修路的或我用*形来修路的),复习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去兔妈妈家做客。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在修好的路上开汽车到兔妈妈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敲门: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兔妈妈出示圆形说:“和我一样的图形宝宝请进来!”幼儿按要求进入。依次进行。“正方形宝宝请进来”“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宝宝请进来”。

  3、向兔妈妈问好。兔妈妈出个难题:请小朋友把散放在家里的图形分类收拾好。

  4、老师拿出小粘贴说:“兔妈妈说谢谢你们帮它把家收拾好了,它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启发幼儿向兔妈妈致谢。然后去跟在座的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粘贴,说对了旁边的老师会给你贴在衣服上。

  5、和兔妈妈道别,随音乐开车回家。

  延伸活动:

  回教室拼摆添画图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我决定采取游戏的形式检验幼儿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点。于是,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到兔妈妈家作客,以开车经过的路坏掉为主线,引领幼儿观察思考:“路面”(纸壳铺成)上坑坑洼洼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从而产生铺路的愿望,幼儿纷纷寻找相应的图形进行补拼,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启发幼儿说出:“我补上了XX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然后给予表扬,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接下来的环节是“到兔妈妈家作客”,幼儿来到“兔妈妈家”,面对散落在地上的图形,幼儿根据要求,迅速按标志将图形正确分类……

  最后,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设置了“奖励小粘贴”的环节,幼儿的兴趣浓厚,将活动气氛推向了**。他们拿到粘贴纷纷着旁边的客人老师讲述手中“小奖品”的特征。“我的小粘贴是三角形的,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大方的表现,流利的表达,令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

  (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根据每幅图中的不同形状进行统计归类,并把数量用圆圈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用各种图形组成的画面。

  2.教师教具材料: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各种图形。

  1.教师逐个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2.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啊?

  3. 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梯形的?

  二、学习统计方法。

  1.教师出示由各个图形组成的图画。

  2.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些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3. 数一数同一个图形在画中一共有几个?(数过的图形注上记号)

  4. 以相同方法,数其他图形的各数。

  5. 用圆点记录它们的数量。

  三、幼儿操作活动——给一幅图画统计图形的数量。

  1.引导幼儿边数边做上记号,边数边画上圆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内容。你是怎么数的?

  四、幼儿再次操作(时间不够改为活动延伸部分)。

  1、幼儿操作用书P25,统计6幅图形。

  2. 师生共同验证操作结果。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按点子的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初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手口一致的点数,乐于参加操作活动,能边操作边讲述。

  活动准备:课件PPT、瓢虫人手一只、点卡人手一份、房子三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瓢虫,引导幼儿与瓢虫打招呼。

  2.与瓢虫跳舞。

  二、基本部分

  1.认识瓢虫。

  师:宝宝们,这些瓢虫的身上都有点点呢,你们数数看,有几个点点?(请个别幼儿上前数,师引导正确的点数方法)“你是怎么数的?”

  师小结:有一个点点的叫一星瓢虫,有二个点点的.叫二星瓢虫,三个点点的叫三星瓢虫。

  2.认识点卡。

  师:谁来说说你在点卡上看到了什么?请上来数给大家看看。

  你们知道点卡喜欢和谁做朋友吗?(出示PPT课件:三只瓢虫)

  集体验证:宝宝们,你们拿的对不对?(个别纠正)

  依次送出二星瓢虫和三星瓢虫的点卡,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

  集体讲述:一星瓢虫和一个点点是好朋友......

  4.瓢虫找家

  三只瓢虫都找到了朋友,现在它们想回家了,一星瓢虫的家在哪儿呢,为什么?请一幼儿上前操作。

  依次送瓢虫回家。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

  2.集体验证

  师: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调皮的瓢虫跑错了房间。

  经验拓展:出示四星瓢虫

  师:我们一起帮四星瓢虫去找家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小班数学活动《小熊看戏》

  二、教学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能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2、愿意做小剧院的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安排座位。

  三、教学准备:

  1、准备10张小椅子(排成两排,每排5把椅子,前排椅子贴红色标记,后排椅子贴蓝色标记,贴上点点数字标记)。

  2、戏票10张,红点卡1~5当作红票,蓝点卡1~5当作蓝票。

  3、志愿者胸牌5~6个,演出头饰及服装若干。

  4、小旗帜(数数开始方向标记)。

  5、幼儿画册(第二册P18)。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练习法、观察法、谈话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熊要去小剧院看表演,你们有没有去小剧院看过表演呀?

  (二)、介绍小剧院。

  1、介绍戏票。

  介绍戏票和座位的关系,告诉幼儿观看演出时必须对号入座,不同颜色的戏票分别对应不同的座位。

  提问:红色戏票坐第几排?蓝色戏票坐第几排?

  2、游戏:找座位

  引导幼儿按照序数找相应的位置。

  师:“第一排第一个座位,第一排第二个座位……”

  3、讨论

  师:你们觉得小剧院需要几个志愿者?

  (三)、游戏:小剧院(可做延伸)

  1、规则:请志愿者带着观众找到座位,其余幼儿做演员在舞台上演出。

  2、进行角色交换,继续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xxx轻,xxx重。

  3、学习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整齐。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小橡皮泥,棉花,积木,玻璃球。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观察实物,感知轻重。

  出示大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猜: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个重,那个轻?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摸一摸,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2)观察天平器的变化,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器,告诉幼儿天平器市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大小不同的橡皮泥。让幼儿观察天平的 变化,并说说:天平器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 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去的一边又表示什么?也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棉花和积木,让幼儿比较。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 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得?请你圈出重的动物。

  (2)观察天平和水果,想一想,连一连使天平的两边一个重,一个轻,以及一样重。

  (3)小熊和小老鼠要秤体重了,想一想,谁重谁轻,请你圈出重的小动物。

  3、教师做总结。

  小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学习正确分辨里外。

  巩固5以内的数量的认识。

  能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指导要点:

  指导幼儿正确分辨里外。

  环境资源:

  幼儿经常生活的环境,如教室里、外。

  活动准备:

  桌子一张,玩具小鸡5只,篮子一个。

  第一、二、三组:幼儿操作材料第7页。第四、五、六组:人手一只分类盒,一小盘内有两种动物卡片和相对应食物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集体活动。

  1、学习分辨里外,感知5以内数量,出示一篮小鸡。老师:这儿有什么?小鸡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将小鸡拿到桌上),一共有几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小鸡在外面玩累了,要回家了,一只小鸡回家了(把小鸡从桌上放回篮子),两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

  2、进一步感知里外。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想在我们在哪里?做早操时我们在哪里?吃饭是我们在哪里?

  二、 小组活动。

  第一、二、三组看这张卡片,看看图上有什么?再把汽车外面的东西圈起来。

  第四、五、六组交替排序。请小朋友们看看盘子里是什么?应该怎样给小动物排队?一个**,一个**,小动物排完后,在给他们送吃的,最后说一说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动物又是怎样排队的?

  请完成一组游戏的小朋友换另外一组游戏。

  三、评价活动:

  展示幼儿的作业。

  建议与反思:

  在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表扬将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的幼儿。

  小班数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一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发现并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玩具雪花插片,红篓子、黄篓子各一个。

  2、《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区别“1”和“许多”。

  提问:红篓子里有什么?有几个?

  黄篓子里有什么?有几个?

  引导幼儿说出:一个雪花插片,许多雪花插片。

  2、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1)提问:红篓子里只有1个雪花插片,怎样变成许多雪花插片?

  引导幼儿想出办法:往篓子里送雪花插片,边送边说:“我送了一个雪花插片。”

  (2)提问:红篓子里原来只有一个雪花插片,现在有多少个呢?

  引导幼儿感知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3)送朋友。

  提问:圆圈里有几个孩子?圆圈里怎样可以只有一个孩子呢?

  引导孩子依次走出圆圈,边走边说:“下次再来玩。”

  提问: 圆圈里原来有几个孩子?现在有多少个呢?

  引导孩子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操作练习:完成,幼儿画册第三册第四页的练习,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

  建议:

  结合平时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让幼儿反复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不受物体种类的干扰,把相同数量的实物卡归放在一起。(重难点)

  2、引导幼儿练习按规律给实物卡片排序,引导幼儿描述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数学操作的有趣。

  【活动准备】

  教具:磁性动物10种(数量分别为1-5,其中每种数各2)、背景图,圆点盒子房,排队标记若干

  学具:数量分别为1-5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归类,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出示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都出来玩了,我们看看,有哪些动物来了,都来了多少呢?

  引导幼儿分类后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引导幼儿学习按量归类。

  这些小动物想两两手拉手出去游玩,该让谁和谁交朋友呢?你发现了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幼儿发现这些动物中都有相同数量的。

  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小朋友上来演示。集体检查是否配对,并说明理由。

  三、小动物排队回家,引导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

  小动物要回家了,它们会排着怎样的队伍回家呢?

  先请个别幼儿操作,然后集体验证,最后引导孩子描述操作结果。

  四、幼儿操作,巩固按量归类。

  1、看老师的点卡,举出相应数量的数群卡片。

  2、孩子合作归类。

  (1)把相同数量的卡片放在一起。

  (2)展示部分孩子合作的成果,并让它们说说归类的理由。

  五、教师小结操作情况,结束本次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大胆尝试,探索二等分的多种方法。

  3、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激发幼儿对二等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初步接触二等分。

  1、欣赏故事《笨熊新传》。

  2、师:“如果狗熊哥俩请小朋友帮忙,你们会怎么分呢?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3、教师小结。

  师:“原来把形状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叫做二等分。”

  二、二等分正方形。

  1、尝试分正方形。

  师:“如果狗熊哥俩捡到的是正方形蛋糕,又该怎样分成相等的两分呢?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正方形试一试,剪一剪。”

  2、幼儿练习并交流。

  3、教师小结。

  三、二等分长方形。

  1、尝试分长方形。

  师:“如果狗熊哥俩捡到的是长方形蛋糕,会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请你们试一试?”

  2、幼儿练习并交流。

  3、教师小结。

  共同验证。

  (1)师:“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看看他是怎样分的?”

  (2)师:“怎样才能分成相等的两份,只要把它沿着折痕剪下来,把两部分比一下,看看一不一样大?”(教师边讲边操作)

  (3)师:“谁来讲讲你是怎么分的?那怎样知道这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呢?”(剪一剪,比一比)

  (4)师:“原来正方形有两种分法,对边分和对角分。”(边讲边出示图示)

  小班数学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已带领幼儿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师:今天,教师里来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标记。(幼儿先观察再练习讲述)

  2、教师操作情境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以标记的角色讲述)我今天是来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样子和我长得一样,请小朋友找到后放在我后面的箩筐里,好吗?

  3、幼儿尝试操作。

  请两名幼儿上前看标记将可乐瓶和叶子放在贴有相应标记的箩筐里,其余幼儿在一旁检查。(教师看操作情况给予指导)

  4、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记再摆放垃圾。摆放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操作结果。

  5、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到居民小区捡拾垃圾并按类摆放。

  教学反思:

  “垃圾”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教师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帮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周围生活中的资源,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是教育。

  小班数学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特征

  2培养幼儿比较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

  1母鸡教具一个,有大有小的鸡蛋纸做教具若干

  2大、小、比较大的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比较的意识与能力

  请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将手伸进摸箱里,摸一摸,感觉一下里面都有什么?一样不一样,哪个大、哪个小,并能按老师的要求正确取出大球或小球。

  儿歌:摸摸看,摸摸看,摸出个大(小)球看一看

  出示动物形象,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咯咯咯咯哒!是谁在叫呀?”(老母鸡)

  “你们看看,老母鸡要干什么呢?”(生鸡蛋)

  通过操作比较,感知物体的大小特征

  教师:“咯咯咯咯哒,老母鸡生了几个鸡蛋?(三个)

  “鸡蛋像什么”?(幼儿自由说说)

  “鸡妈妈生的三个鸡蛋一样吗”?(一个大一个比较大一个最小)

  教师:“你们看,老母鸡又下了很多的鸡蛋(出示大小不同的鸡蛋),我们帮它把鸡蛋装进小筐里吧”(发给每人几个大小不同的鸡蛋,比较后,放进前面的小筐里,要求按大小放进不同的筐里)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翻开书第13页,提问:“树上有什么?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比较图中每组事物的大小,讨论哪件衣服与那件短裤是可以配在一起的。

  请幼儿自己在书上为短裤涂上与之大小相配的衣服的颜色。

  小班数学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活动准备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

  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轻重1、出示两个沙袋

  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

  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二、初步认识天平

  1.课件演示

  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天平的变化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

  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较体轻重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五、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有关的物体进行一一匹配。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品之间的联系,初步获得相应的经验。

  3.体验匹配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准备:牙膏、牙刷、锁、钥匙、衣服、衣架、碗、勺子

  2.课件PPT准备:各种图片小熊、桌子、椅子、遥控器、电视、花瓶、鲜花、鞋架、鞋

  3.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片上衣、裤子、垃圾铲、笤帚、电脑、鼠标、吊兰花卉、盆景花盆

  4.水彩笔若干支、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进行找朋友,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实物牙膏、牙刷、锁、钥匙、衣服、衣架、碗、勺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名称和用途。

  2.进行两两找朋友:牙膏和牙刷,锁和钥匙,衣服和衣架,碗和勺子。

  3.提问:为什么它们是朋好朋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播放课件:帮小熊家收拾房间

  1.出示小熊以及小熊凌乱的房间PPT,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请幼儿集体帮小熊家收拾房间:桌子和椅子,遥控器和电视,花瓶和鲜花,鞋架和鞋子。在进行匹配前,幼儿先是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出示结果进行验证。

  提问:为什么要按照这样收拾物品?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幼儿进行无物品匹配操作

  出示需要进行匹配物品,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名称

  2.分发操作材料,幼儿进行连线操作

  3.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

  小班数学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1-47]上下

  2.课件-照片:苹果树

  3.乐趣练习:寻找隐藏的画

  教学具图片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课件演示,教幼儿辨别上、下。

  说一说。

  (1)小桌子的上边有什么?

  (小桌子上边有小熊,有钟表)

  (2)小桌子的下边有什么?

  (小桌子的下边有小汽车,有照相机)

  二、摆一摆

  1. 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

  (1)请你把雪花片放在桌子上边。

  (2)请你把积木放在桌子下边

  (3)请你把小动物玩具放在桌子下边

  (4)请你找一个水果玩具放在桌子上边

  2.幼儿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三、游戏法辨别上下

  1.照片演示:苹果树

  (1)苹果树上长了很多的苹果,我们摘下一个好吗?

  (教师右手演示动作从树上往下摘,左手出示苹果。)

  瞧!摘下来了。

  (2)我们再摘一个好吗?

  (调动幼儿的兴趣)

  2. 苹果熟了,我们把苹果树上摘下来了,谁想尝一尝呀?

  教师把苹果切开,请幼儿品尝。

  四、知识拓展

  图片-寻找隐藏的画

  大树山藏着5个小动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小班数学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2、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活动准备

  兔子、萝卜、蘑菇图片,幻灯片,图形拼图2幅,各类几何图形散放到桌子上,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利用体态动作复习3的数数。

  拍手拍手,123;拍头拍头,123;拍肩拍肩,123;拍腿拍腿,123。

  二、小兔子找食物。

  “小兔子出去找食物,走着走着,采到了一个大蘑菇。又继续走,找到了一个大萝卜,小兔子带着蘑菇和萝卜,高高兴兴回家了。”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找食物所走的路线,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三、认知三角形特征。

  每人从各种图形中找出一个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进一步感知图形特征。

  四、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哪些物品像三角形。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像三角形的物品。

  2、观看教师搜集到的像三角形的物品图片。

  五、小小魔术师。

  1、观察三角形拼图。说一说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2、我是魔术师。

  幼儿用三角形拼摆,教师巡回指导,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3、互相欣赏,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小班数学教案 篇21

  有益的学习经验:

  一、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在亲身参与有趣的情景活动中提高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分类速度。

  三、体验劳动和工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录放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实物图形饼干;拱形门、货架、货筐;大嘴动物头;围裙。

  活动过程:

  一、做个饼干屋小员工。

  谈话引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开心分饼干。

  1、按形状分类。

  (1)观看采购员到饼干批发市场上货的录像。

  (2)明确第一项工作任务---请小员工将饼干按形状进行分类。感受分类的乐趣。

  (3)师生共同检查按形状分类的结果,体验初获成功的喜悦。

  2、按颜色及形状分类。

  (1)接到订购电话,明确第二项工作任务。

  (2)看实物投影,再次明确顾客的要求,开始分类工作。 大班—红色包装的圆形饼干 中班—黄色包装的正方形饼干 小班—绿色包装的长方形饼干 托班—蓝色包装的三角形饼干

  (3)师生共同检查按饼干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分类的结果。

  3、游戏《我喂动物吃饼干》。请小员工根据动物嘴巴的不同形状喂相应的 饼干。

  三、神秘礼物。

  请小员工们摸一摸神秘袋里的礼物,并说出它的形状。

  小班数学教案 篇22

  活动名称:圆贴贴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运用圆形创作造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将各色色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贴在磁铁黑板上。剪刀、糨糊、圆形贴纸、画纸、磁铁、彩色等。

  2、幼儿数学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以讲《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兴趣

  随着故事情节让幼儿猜猜波波画的是什么?“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圆,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圆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圆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圆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是时钟”,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姐姐说:“喔,是气球”哥哥姐姐终于知道波波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许多圆圈,连肚脐眼的圆都有呢?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

  (二)运用操作法让幼儿拼图

  幼儿也当波波,用圆形色纸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三)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一页,启发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让幼儿给圆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23

  活动目标:

  1.感受按规律排列的美

  2.巩固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尝试按颜色规律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红、黄、蓝色花若干

  2.环境创设:布置花园场景,并贴上按“红黄红黄”颜色规律排列的标记

  活动过程:

  1.礼物激趣

  出示礼物盒,以神秘口吻引导幼儿想打开礼物盒来看看

  引导语:礼物盒里有什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共有几朵花?几朵是黄色的花?几朵是红色的花?

  2.一一对应

  (1)引导语:这些花如果这样放着它们很快就会枯萎。这里有个大花园,我们把鲜花种到花园里去,好不好?

  (2)引导幼儿观察花园场景中的标记,了解花园场景的布局,看看里面有什么。启发幼儿思考:花园里的标记有什么用?要怎么种花才能让花园变得更加整齐、更加美丽?

  (3)小结:花园里的标记是为了方便我们种花,大家种花的时候要看清楚花的颜色,然后把花种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地方

  (4)请个别幼儿示范,把花一一对应种到花园里去

  3.感知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花园里种好的花,发现并找出排列规律,思考:种上花后的花园美吗?这些花是怎么排队的?

  (2)小结:花园里的花是按“红黄红黄”的规律排列的,有规律地种花会使花园既整齐又好看

  4.动手种花

  (1)出示操作材料《种花》,提出任务:小朋友,你们看这边的小花园还有很多花没种完,请小朋友一起帮忙种花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24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并能认读。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难点:能根据数量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大鼓(也可选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1副。

  2、5以内大数字卡片1套,小数字卡片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敲敲拍拍,幼儿点数5以内的数量。

  1、出示大鼓,教师分别敲1、2、3、4、5下,请幼儿仔细听,数一数每次大鼓敲了几下。

  2、幼儿根据大鼓每次发出的声音次数拍手。即教师敲几下大鼓,幼儿就拍几下手。

  二、认认敲敲,区别数字5。

  1、教师出示并介绍数字4和5。这是数字4,谁来帮忙敲4下大鼓?这是数字5,请大家把大腿当鼓敲5下。

  2、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5,幼儿轮流模仿敲鼓的声音和动作。

  三、敲敲跳跳,幼儿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

  1、我们听了大鼓的声音特别高兴,忍不住要站起来跳一跳。

  2、教师敲几下鼓,你们就跳几下。大鼓敲的重,你们就跳的高,大鼓敲的轻,你们就跳的低,一边跳一边数一数跳了几下,跳得对不对。

  3、教师随机出示1—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全体、小组、个别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跳一跳、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引导幼儿收拾卡片和大鼓,自由结束教学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25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区分2—3样同类物体的长短。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能区分大、中、小。

  材料准备:长短不同的绸带、扭扭棒、笔;幼儿操作练习册(苗P7)相应的粘纸。

  【活动重点】比较区分长短

  【活动难点】比较3样物体的长短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请你说出给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扭扭棒、笔)

  二、比一比。

  1、两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1)分别比较两根绸带说说哪根绸带长,哪根绸带短?(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2)请个别幼儿演示比较哪支笔长,哪支笔短?(讲讲自己比较的办法)

  小结(重点):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可以用眼睛看,比一比。当看不出来时,可以将两样东西的一头对齐进行比较,这样也能知道哪个长,哪个短了。

  2、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1)分别比较3支笔(讲讲理由)

  (2)3根绸带的长短,(三根绸带一头对齐比较)

  小结(难点):教师边示范边讲述:用同样的方法,三样东西一起比:一头对齐,捏住,比出最短的,再比出最长的,就可以帮它们排队了。

  三、排一排,贴一贴。

  1、请你找到围巾、皮带、玩具、衣服等的粘纸,并和原来同类的物品比一比,帮他们排排队。

  (引导幼儿先将一头对齐,再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按长短顺序进行排队粘贴)

  2、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小班数学教案(通用25篇)】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04-18

小班数学教案形状饼干04-12

小班数学教案八篇03-24

小班数学教案三篇01-18

小班数学教案4篇12-29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找朋友04-02

小班数学教案小兔分萝卜04-02

【实用】小班数学教案4篇03-29

小班数学教案《按颜色分类》03-29

【热门】小班数学教案五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