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分网手机站

小学五年级上册公开课《观察物体》教案及评析

时间:2020-11-20 17:54:12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公开课《观察物体》教案及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P38例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公开课《观察物体》教案及评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2、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4、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一、教学流程

  师:看看它是谁?(课件展示从储钱罐、电视机的上面、前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的图片。)

  生1、2……:储钱罐的上面、电视机的侧面……

  师:对,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各不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版书课题: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准备好的小药箱,注意:人动箱不动,你看到了小药箱的那些面呢!

  生:正面、侧面、上面……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角度一样吗?看到的形状一样吗?这些不同的形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下面让我们再仔细观察小药箱吧!

  师:一次观察一个面,并在每个面上用一个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标个“上”字。

  生1、2、3……:汇报(上面、下面、左面……)

  师:不错!刚才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老师也观察了小药箱的每个面,猜猜老师是从那个方向看到的?课件出示。完成P38填一填。(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师:(根据课件图片进行面的相对性教学):当你看到写有“小药箱”三个字的正面时会想到( )

  生:(背面、后面、反面)

  师:看到上面会想到( )

  生:(底面、下面)

  师:看到左面会想到( )

  生:(右面)

  师:在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生:我发现每两个相邻面共一条边(一条棱)。有这样的棱8条,这样的相邻面8组……。

  师:你能一次观察三个面吗?

  生:边观察边说“能”

  师: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观察方法,一次看到了三个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2、3……:我一次看到的三个面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这三个面共一点(顶点小药箱有8个顶点就有8组这样的相邻面。这一点连着三条棱,就有8组这样的三条棱……

  师:大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你们的发现太棒了!你能一次看到小药箱的四个面吗?五个呢?六个呢?

  生:不能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填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的。在任一位置,一次最多只能看到( )个面。

  师:小法官巧判断: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都能看到3个面。 ( )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正方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球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师:(小游戏)猜猜老师拿的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看见老师手中拿的长方体的一个正方形面,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体,并说说理由)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转自数 学吧 )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

  师:大家的想象和推理都很棒。 假设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长方体盒子,你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见几个面?几个面看全了吗?

  生1:假设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长方体盒子,我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见6个面。

  生2:有3个面看不全,被我自己遮着了。

  二、教学评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空间与图形P38 “观察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观察长方体小药箱,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教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新课标新理念在课堂中的物化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二度开发运用教材、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从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物体)到多个。体验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通过拚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者选择了只完成例1的学习。参考许多名师教学,他们都将例1、例2的教学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的设计是把观察单个立体图(物)和多个立体图(物)同时呈现,看似很有科学性,但从教材的运用和学生所得的角度看,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所得浅显、容易,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虽然人人都获得了必需的数学,但没有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所以教者在如何运用教材例1来传承知识、启迪心智上颇费苦心。分两个层面设计开发教材,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来完成设计目标。一层次面(基础层面,人人都必需学会的知识):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二层次面(学生潜能开发,挖掘教材发展个性学生。)观察长方体小药箱,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进一步促进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学生观察所得:一次可以看见长方体的两个面后,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摸进一步发现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每相邻的两个面共一条棱,所以十二条棱就有十二组这样的相邻面,而八个顶点就决定了有八组这样的三个相邻面。同时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以及他们的展示来教会一部分能接受的学生。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重知识构建过程、呈现知识分层夯实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师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得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构建的过程。本节课,教者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引导下发现、在交流中发展。“观察物体”看似简单,如果设计不好就会出现散、乱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循序渐进、顺学而导,为学生的观察学习活动定任务、明要求、指范围、导方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的知识点。设计了分层观察:(1)初看(“从不同角度自由观察小药箱。注意:人动箱不动。你看到了小药箱的'那些面呢!”让学生初步感知,看到多少说多少。)(2)按要求看,箱动人不动。首先让学生单独观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小药箱,一个面一个面的观察,并在每个面上用一个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标个“上”字。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然后通过学生的展示汇报,在交流中掌握“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并运用课件完成P38的“辨认从那个方向看到的”填空,夯实该知识点;同时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进行面的相对性教学,再度开发运用了教材,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空白,为后面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推理奠定了必需的基础。再要求学生两个面两个面的看,三个面三个面的看,这一合作学习通过摆弄学具、相互补充、教师引导使学生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亲自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从而构建“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的知识点。(3)观察发现:通过一次看两个面、三个面,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撞击学生思维想像,让数学思维活跃,基础知识牢固的学生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节课学习的基本任务,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启迪他们的心智。接着,安排了“教科书P40 ①”、“小法官巧断案”两题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 “观察推理”、 “猜一猜的小游戏”两题的练习更深层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以及思维推理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落实,主导、主体地位明确

  新课堂倡导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当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后,多数教师又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要彰显学生个性。于是,放得太宽没了收揽,放得随意没了定位。在新方法物化到新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管怎样的教学,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就会迷茫失去方向,掌握知识就凌乱少了方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看上去好像每个环节都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定中获知。细琢磨,教者的设计思想是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发现、获取必需的知识,掌握技能(体现主导)。而在每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又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索来完成学习目标(体现主体)。这样的主导、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导结合。

  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上的物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老师们能坚持在学习中领悟,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积累,定会使现代数学课堂精彩纷呈、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