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时间:2024-02-29 15:40:11 偲颖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通用10篇)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1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树木对我们人类生活的作用,懂得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2.号召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帮助学生从小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搜集关于植树造林的好处,搜集近几年来由于乱砍乱伐导致环境恶化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2.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3.制作相关的课件。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乙:自1950年以来,四、五十年间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森林消失,实在令人痛心和担忧。

  甲:是啊,地球上的绿色在褪减,我们渴望绿色,呼喊绿色。

  乙:3月12日是植树节。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一次“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主题班会。呼吁大家为我们的地球奉献一片绿色,为她披上一件新衣。

  甲、乙:下面我们宣布,“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课件出示主题词: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二、展示地球的不堪,触动学生的心灵。

  1.出示图片,主持人甲配解说词。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而对于人类,地球是我们的全部。地球哺育了人类,人类也改造了地球,正是由于人类与地球的相依相守,地球才出现了文明,人类才得以生存。地球是人类的杰作,他们在地球上建起了高楼大厦,为自己遮风挡雨;他们开采矿藏,为自身的发展;他们耕种饲养,为自己能更好的生活。他们,给这世界增添色彩,创造了财富,也给地球母亲带来了欣慰。

  然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却不惜牺牲地球母亲的性命。大肆的捕杀,使多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无计划的乱砍乱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山洪接踵而至。废气张牙舞爪地杀向天空,污水无情地冲向小河,垃圾肆无忌惮地躺在地上……你可曾看到,地球母亲在流泪呀!于是,地球上上演了悲惨的一幕又一幕。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原本葱翠的小山包变成了光秃秃的瘠山;原本土壤肥沃,庄稼遍地的农田,变成了长满枯草的荒地,卷起裤脚、佝偻着背的老汉无奈地离去……)

  1.乙:同学们,看了以上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请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

  3.总结:

  甲:我们热爱的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今已不再青山绿水,不再碧草蓝天……

  乙:救救她吧,伙伴们!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每人种上一棵树,数年后就有无数棵苍天大树。

  甲、乙:伙伴们,行动起来吧!人人种棵树,世间变绿色。

  三、植树造林好处多,大家一起来种树。

  1.出示一组小朋友在植树的图片,主持人简单介绍图片的情景。

  2.由各小队代表上讲台介绍植树造林的种种好处,教师随机归纳要点,出示在课件投影上。

  自动的调温器

  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天然除尘器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3.总结:

  甲:大家听听,原来植树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好处呀!它们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乙:就是,就是,那我们还犹豫什么,快行动吧!走,我们植树去吧!

  四、美化环境,人人有责

  1.师:刚才大家都谈了植树的种种益处,光在地球上多种几棵树也是不够的,那大家想想,我们为美化环境还得做些什么呢?

  2.交流。

  3.总结:美化环境,人人有责,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更是义不容辞地做好这件事情,你们说呢?

  五、为保护环境出谋划策

  1.甲:这个美丽的地球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份绿色,一片灿烂,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让我们一起为保护环境出出主意吧!

  2.乙:是啊,我们一起来出出主意,看看能不能制定出一些制止乱砍乱伐、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呢?大家以小队为单位,一起讨论讨论,汇总出三、四条计策吧!

  3.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讨论,小队长记录。

  4.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如:乱砍一棵树,罚种十棵树;建立废品回收站,废品二度利用,制造出汽、电等能源;加强饭店管理,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希望有一天你们的想法能成为现实。

  六、师总结本次班会

  1.师:这次主题班会总得来说很不错,前期的搜集资料,到今天的展示,都让我感受到你们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家结合事例谈了如何保护环境,也制定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是,有些同学对于自己的想法还持有保留,没有畅所欲言,我想在今后的班会中,大家应该尽情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

  2.下面,戴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来结束本次班会:

  老师朗诵《植树造林好处多》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2

  活动目标:

  1、通过铲沙、拍沙等动作,促进小朋友上肢动作的发展。

  2、培养小朋友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要爱护鸟类。

  3、鼓励小朋友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体验初步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目标1(通过铲沙、拍沙等动作,促进小朋友上肢动作的发展)

  活动难点:

  想出各种办法堆沙山。

  活动准备:

  1、小朋友每人一顶帽子,一双拖鞋。

  2、玩沙工具(铲子、小桶)

  3、每人自制插塑小树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提问,引发小朋友参与玩沙活动的兴趣。

  1、师讲故事:小鸟住在树林里很快活……,后来树林被人砍光了。

  2、提问:树林被砍完了,小鸟还能生活在树林里吗?那怎么办呢?(引导小朋友积极想办法)

  3、激发小朋友再造树林的'愿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铲子要小心,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铲子别举太高,以免沙子扬起,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丢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请老师帮忙。

  3、玩好以后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4、植树造林好了以后,可以请好朋友欣赏一下,然后把自己的工具收放好。

  三、小朋友玩沙,教师指导

  1、鼓励小朋友自由结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种堆沙山的办法,如铲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沙拍得紧紧的,不会塌下来。

  3、在造好的山上种树木,变成树林。

  四、结束部分

  1、表扬小朋友的造树林行为,体验为小鸟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着、工具回教室。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3

  学情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保护环境日益紧迫,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薄,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处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令我们幼教工作者深入思考。《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幼儿对树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能进一步理解树和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懂得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为了激发幼儿对树的深层探究,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这个活动——“植树造林好处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树木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幼儿知道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初步认识植树的意义。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磁带一盘,多媒体课件,录像,有关树的调查表,铅笔,4幅动物家园设计图及4件小动物头饰,水彩笔或油画棒。

  2.经验准备:幼儿课前对树已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通过课件播放,让幼儿了解树和动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1)出示课件——小鸟找家

  师:小鸟在找家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课件,讨论:小鸟喜欢什么样的家?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分析:通过课件的播放,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能够很快进入主题,知道“树是小鸟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2)播放录像故事《猴博士的话真灵》,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启发幼儿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工厂里机器噪音很大,影响了小动物的日常生活,树帮了什么忙?

  ②有害气体熏得小动物咳嗽,树起了什么作用?

  ③夏天,小动物被晒得透不过气来,树起了什么作用?

  ④风沙吹得小动物睁不开眼睛,树帮了什么忙?

  ⑤河堤决口,淹了小动物的家,树解决了什么问题?

  分析:根据回答情况,给幼儿不同程度的奖励。幼儿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小结,从而让幼儿了解森林对动物的重要性,理解树木与动物的关系。

  2.了解树对人类的作用

  (1)树与我们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幼儿与教师交流,说说树对我们有件么好处,从而加深对“植树造林好处多”的理解。

  (2)采用填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树对人类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教师将树的作用和好处用表格加图标的形式表示出来,更方便幼儿理解。

  ①幼儿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自由分配任务,共同商量,互相交流,将自己认可的答案做上标记。

  ②填写调查表时,孩子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填写内容。

  ③教师和幼儿一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让幼儿对自己组填写的调查表进行讲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幼儿的回答采用鼓励、提炼、总结等形式进行及时的回应。

  (3)教师和幼儿一起对问题进行小结

  植树造林好处多:

  树木是天然的消声器。

  树木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树能吸收热量,遮挡阳光。

  树木可以防止风沙弥漫,保持生态平衡。

  树木能加固河堤,防止河堤决口。

  3.激发幼儿热爱树木的情感

  (1)让幼儿大胆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树?为什么?

  分析:丰富幼儿对于树木种类和名称等方面的认识,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2)幼儿观看录像,让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并播放一些稀有的、美丽的`树种的图片,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幼儿热爱树木的情感。

  4.引导幼儿思考在积极植树的同时,应该怎样爱护树木。

  让幼儿自由发言、讨论、交流,培养幼儿的爱心。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不折树枝、不在树附近玩火、同破坏树木的人作斗争、给小树充足的水分等。

  5.情境表演“小动物搬新家”

  引导幼儿运用手中的画笔为小动物设计美好家园,并让幼儿讲一讲自己的设计。

  分析:充分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6.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去植树,提升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爱护树木的意识。这也真正地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特点,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4

  【教学目标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应该保护的家园,植树造林势在必行。

  2、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方法

  学唱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导入新课:

  美妙的音乐将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该是多么幸福,具统计从1970年到2002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2%,由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55%,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1、第1、2小节拉手原地点踏步。

  2、第3、4小节双手上举摆动。

  3、第5、6小节一人蹲一人站立。

  4、第7、8小节拉手双人转圈。

  【教学反思

  在创编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边律动,一边演唱歌曲,从而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并使课堂气愤更加活跃。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5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2、了解植树造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要保护绿化,爱护小树苗。

  3、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植树的录像;植树造林的图片一套;小树苗,洒水壶。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引出课题。

  1、3月12日那天我们看见阿姨叔叔们都在干什么?那天是什么节?(学习词:植树节)

  2、阿姨叔叔为什么要植那么多的树?(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二、观察图片,说说植树造林好。

  1、出示图形1:

  (1)人们喜欢在什么地方锻炼身体?为什么?

  (2)夏天,树上枝叶茂盛,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植树造林能美化环境,使空气新鲜,人们在树下乘凉,锻炼身体,有利于健康。

  2、出示图2:

  (1)在农田边种了一排排的树,看上去像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

  (2)这一排排树长满茂密的枝叶,像一堵绿色的`墙,能挡住雨水冲刷泥土,也能挡住风沙吹倒农作物,有得庄稼生长。

  3、幼儿讨论,交谈。植树造林还有什么用?

  三、组织幼儿给小树苗浇水。

  1、讨论怎么样爱护小树苗?(浇水,不攀折,不摇小树,做一块小牌子,写上“爱护树木”的字……)

  2、给小树浇水,放置小牌子。(幼儿将杯子装满水,拿到户外,给小树浇水)

  3、教师把“爱护树木”的字写在牌子上,和小朋友一起把牌子放在树苗旁。(学习短语:爱护树木)

  四、念儿歌结束。

  三月好春光,大家植树忙。房前种桃树,路旁栽白杨。井上葡萄架,河边柳成行。三年五载后,绿荫满村庄。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在老师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并过渡到能用几句话说出图里都有什么。

  3、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想象,扩展图的内容,练习说话。

  4、能看图写几句话。

  教学重难点:

  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写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方法:

  说一说,演一演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铲子、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老师姓什么?学生口答(木子李)。老师会变魔术,给“李”字加一撇变成什么字?学生答(季)。一年几个季节?(四个)每个季节什么特点?学生轮流发言。

  2、出示树木四季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春夏秋冬的句子。

  3、(过渡:树木把大自然打扮的这么美丽,可是有人在破坏美丽的大自然。是怎么回事?一起看看这些照片。)出示破坏树木有关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语说句子,体会破坏环境的危害。

  4、怎么让我们地球更美丽,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植树)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去郊外植树。板书课题:植树。

  二、出示图片,指导观察。

  (一)看一看,谁的眼睛亮

  1、(出示植树图片)学生读要求: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想一想,展开想象,写一段通顺的话。(指导学生按“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本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2、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季)出示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暖花开、万紫千红、和风细雨、鸟语花香、春风拂面、山清水秀)。学生认读并说说哪些词语可以用到图画上。

  3、图上有哪些景物?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并用上优美的词语把句子说具体、生动。

  (二)演一演,谁的能力强

  1、回忆学过的课文,(出示图片和课文)学生用文中的语言说说邓爷爷植树的经过。请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图中的人物是怎样植树的?

  2、种植是有一定顺序的,我们来看看是怎样的顺序?请学生上台演一演植树的经过。(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四人,进行比赛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表演过程中,教师不停地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的动作和表情,并给与指导和点评。

  3、对表演过程进行总结,要求学生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来说一说图中人物植树的过程。

  (三)想一想,谁的脑子灵

  大家说得可真好!除了看图画内容,仿课文写法,我们还得想图画上没画的内容,板书:想(图上没画的')比如:种完树后,他们的感觉如何?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时,小鸟飞来了会说些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四)说一说,谁的小嘴巧

  过渡语: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挑战难度,请你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把整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注意了,如果你还能在老师给出的提示中加上自己的想法,那一定更棒!(学生分小组练习,推荐代表发言)

  (五)写一写,谁是小作家

  过渡语:老师发现,小朋友不仅有双明亮的小眼睛,还有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老师想请小朋友认真思考,把刚才看到的、想到的画面用几句话写下来,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a、提示写话要求:

  1、为图画定一个题目,写在第一行中间;

  2、开头空两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书写工整,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b、出示写话提纲:

  1、整体感受(时间、天气、地点、事情、周围的景色,还有你想到当时的情况等)。

  2、种树的过程(重点)

  3、种树后的感受(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c、学生写作练习。

  (六)读一读,谁的写话棒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自己听也可读给同桌或老师听,把读不通的句子改正过来,然后教师选择2至3篇优秀作品进行诵读。(教师突出表扬“表达规范或者有个性表达”的学生)

  三、总结看图写话方法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看图写话练习,你学到了什么?老师送大家一首《看图写话歌》。看图写话并不难,仔细观察放眼前。一看环境和人物,二看动作和表情。一丝一毫看得准,融入生活来想象。原因经过加结果,事情过程才完成。口头说通莫忘记,时间地点要说清。心理想法和语言,二者一样不能丢。记我看图写话歌,下笔流畅有神功。最后希望同学们都像图中的小朋友一样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使我们的家园到处都是春天!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借助直观,通过间隔和数的对应,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数学思考。

  (1)学生在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化归、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3.问题解决。

  (1)能运用所得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植树问题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笔直尺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交流、操作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引出课题

  师:想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聪明的同学请以最佳的状态坐好,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光说不练可不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上思维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课前思维训练题:

  1.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锯成9段,需要锯几次?

  2.四年级在三楼,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才能到三楼?(每层台阶数相同)

  师:锯木头和上楼梯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植树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一)创设情境,出示问题。

  园林工人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笔直小路一边植树,请同学们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帮忙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预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

  (二)动手操作,设计方案

  同桌二人合作,摆一摆或画一画

  (三)交流汇报,展示作品

  师: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谁来汇报(汇报后展示)

  (预设:我们小组设计栽了5棵树。在一条长20米的路上,开始先栽一棵,然后隔5米栽第二棵,再隔5米栽第三棵……再隔5米栽第五棵。)

  师:不错,老师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他们设计了5棵,还有不同方案吗?

  (预设:我们小组设计栽了4棵树,开头的地方没栽,先隔5米栽第一棵……隔5米栽第4棵。)

  师:为什么开头的地方不栽?

  (预设:因为有的时候在一条路的一头可能会有障碍物,所以不能栽。)

  师:你想得真周到,真是个既细心又爱动脑的孩子。是呀,如果在路的一端有建筑物就只能在另一端栽了!同学们的设计真精彩啊!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预设:如果路的两端都有建筑物,可以栽3棵。)

  师: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感到震撼!对,有的时候在路的两端都会有障碍物,这个时候路的两端就不能栽树。

  (四)比较方案,探究规律。

  1.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1)出示植树的三种情况,学生观察相同点。

  师:同学们真有创造力!短时间内根据要求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案,你们都有资格成为一名设计师了。现在请用你们雪亮的眼睛看一看,这三种方案中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2054)

  (3)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师:这三种方案的间隔数都是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20÷5=4(个))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你们能说说怎样求间隔数吗?(总长÷间距=间隔数)

  问:要想知道有几个间隔,必须要知道哪两条信息?(总长、间距)

  师:接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如果一条小路长100米,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如果每隔20米栽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

  2.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1)学生观察不同点,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同桌交流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问: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请同学们再用你们睿利的目光观察,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呢?(预设:植树的棵数不同、植树的方法不同)

  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

  师:看来虽然间隔数相同,但是不同的植树方法,植树棵数是不同的。我们就来研究在不同的植树方法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赶紧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吧,可以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分享。

  (2)汇报交流。(板书)

  (3)演示,明白原因。(演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小结:解决植树问题方法

  师:会求植树的棵树吗?这三种关系可是个宝贝,你们想得到它吗?那请闭上眼睛,打开你的大脑主机,我要把这个宝贝输入你的大脑了,千万别开小差啊,出现死机现象那可麻烦啦,准备好了吗?我要开始传宝贝了……好,收到了宝贝的同学请用最美的姿势坐好。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既然宝贝已经保存在你的大脑里了,那可不能让它天天睡懒觉,得常常拿出来发挥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这几道题就需要它大显身手。请看:

  1.有一条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准备几棵树?

  2.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3.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一侧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4.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植树的问题”,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帮我解释一下:植树问题就仅仅是指植树这一种现象吗?

  生举生活中的其他例子,锯木头、上楼梯、安装路灯……

  回到大脑思维体操的题目,进一步理解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第一题锯木头属于哪种情况,第二题又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师: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植树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校园。其实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个封闭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有兴趣继续探索吗?请利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回家和家长探讨。

  板书设计:

  (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

  方法间隔数棵数关系

  总长÷间距

  两端都栽45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44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栽43棵数=间隔数-1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8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一共分三种情况,教材在编排时将它们分成三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栽一端。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在第一课时就将三种情况全部呈现,并且将重心放在探究只种一端时,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是只种一端,不管路是几米,间隔数和棵数始终相等,因为树和间隔始终一一对应。处理好了这层关系,理解了一一对应,那么两端都种和两端都不种就可以根据对应思想,通过迁移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的规律,理解并掌握不同种法中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等能力,初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建立模型及“一一对应思想”的应用。

  教学过程

  1、恰好3月份,植树节即将到来,因此在第一环节通过询问植树的好处,渗透环保意识,并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与生活。

  2、第二环节我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通过小小设计师,将枯燥的.解决问题转变成灵动的设计方案。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5米种一棵”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只有两棵树之间的5米才是间隔,一边不种树的话那个5米就不是间隔,因此我将示意图这样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间隔。再引导学生猜测并画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

  第二层是本堂课最关键的部分,首先请学生展示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说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分了几个间隔,为什么分4个间隔,它是怎么来的。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三种画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每种种法的名称。然后将探究的重心放在只种一端的情况上,通过列算式,解释算式意义,并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猜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为探究埋下伏笔。有些学生虽然对树和间隔的对应关系有点了解,但难以用语言概括,因此我在课件中用不同颜色描出树和它对应的间隔,闪烁树和间隔,并用圈一圈的方法,便于学生区分和发现,之后安排学生对照着左手,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同桌,深化对对应关系的理解。因为本节课的规律属于不完全归纳法,单靠一个例子是不科学,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我增加了300米的小路种树,想象着种树的过程,理解为什么只一端种时,棵数始终等于间隔数。最后运用迁移,理解为什么一个加1,一个减1。

  第三层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它们第一步都是先算什么?数学广角这类题目建模是关键,但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使课显得空洞,这一层主要让学生形成一个策略:要知道一共有几棵树,必须先求出间隔数。接着通过例题,使知识得到一个巩固,最后展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感受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于生活。

  第三环节中设计了两道习题,第二题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主要为了培养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隐藏信息的能力,接着通过变式,隐去一座房子又会怎样种。其实在画图时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那一端空在那不种树,而这道题目可以给出很好的说明,有时候在解决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于这类课我是比较难把握,数学思维如此缜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有所疏忽。

  1、语言不够精炼,会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话。在讲解只种一端的时候,学生对一一对应还是明了。

  2、评价语有些生硬,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时不能及时得做出点评。

  3、探究得太少,自己说得太多。使课堂不够开放。

  4、本节课虽然渗透了解决的方法,先求间隔数,但没有明确间隔数的求法。应该在板书上指明。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9

  设计意义:

  《植树》看图写话是语文S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百花园二里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次写话运用一般的训练模式(先看图再写话),那么学生很难进入植树的这种活动情境,也很难激发学生写话的激情。因为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图中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他们没有亲身植树的感受,而是凭借图画上的情境去想像,去捕捉别人的植树感受。这样学生在写话时便是空洞无语,无真情实感,尽管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把无生命图片写得较生动,这也是学生凭空造假。我们为了让儿童去感受生活馈赠,发觉生活中的真善美,积累情愫,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让学生有话可写,摆脱昔日畏惧写话的心里障碍,从生活中触发创作灵感,特开展一次3·12植树活动。在此基础上,并运用现代技术媒体将学生的劳动场景录制下来并从不同的角度再现活动中的某一场景,实现动态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场景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其教学模式为:走进生活借助媒体快乐写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此设计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进行快乐写话。此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实践性。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生活,感悟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儿童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2.能力目标:看图写话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次看图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根本。

  3.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知识迁移,从而积累写话语言经验和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生活触发情感

  1.3月12日带领学生在学校植树造林的基地上进行植树活动。

  2.在植树活动中教师有组织的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分工合作(打水组、扛树苗组、浇水组、挖坑植树组等)。

  3.在活动时,我有意地请学校摄影教师把所有的活动场景摄下来,并制成课件。

  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样的日子进行植树有其特殊意义,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获得了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才能触发其真情实感,才能消除学生写话的素材屏障。科学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把写话的难点制成电视特殊镜头(课件),再现学生生活是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唤起学生写话灵感的法宝。

  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

  1.播放植树活动过程中的实况录像,让学生在音乐与图像中再现自己的劳动场面。

  2.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板书:植树)

  任何一幅图都有它的主题(中心),在儿童刚涉入看图写话的大门时,教师必须引导儿童抓主题入手,只有当孩子抓住了主题,他们才能围绕主题去进行观察,在观察时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鲜明的画面前,情感的思维被激发。

  三、知识迁移积累语素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如描写春天的词语,表示高兴的词语,劳动场面的词语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知识迁移的途径,从而唤醒学生过去学过的词语,这样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为以后的写话设下铺垫。

  四、仔细观察拓展思维

  1.分步出示五幅投影片:先投影天气晴朗、春暖花开的图片,意在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始要交代植树的时间、地点、并进行适当的景物描写;接着分步加投植树挖坑的图片、培土的图片、浇水的图片。并问:你们在植树过程中是怎样做的呢?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投影植树后孩子们同小树比高的图片,并问:看到自己亲手植的树,你们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2.合作探讨(四人一组)植树的过程。

  3.分别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创造的眼睛,没有细致的观察,便谈不上对万物的深刻认识和抽象概括。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现代技术媒体独有的优势,把图中的事物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分解投影,或根据画面补充相应的投影片,让学生有效突出、突破教学中重难点,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渐掌握观察的法则:细致性、顺序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独特性。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充分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性,为他们学习中排除了一个又一个语言思维上的障碍。学就是为了用,这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最终目的。今天,我们培养的是素质人才,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人才,是实用型人才,而不是昔日的书呆子型的学生,而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种种困难,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另外,在学生观察清楚画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因为只有丰富的想像,才能描写得生动形象;只有根据画面进行扩展,才能使画中的人物活起来。

  五、整体感悟,体验成功

  你能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顺序将这幅图说完整吗?在说话时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学生先自己说,接着小组互说,最后指名说。)

  通过这种四要素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既能让学生对图的整体感知,又能培养学生说完整句子的能力,当然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想像,只要符合图意都可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求异性。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六、写作实践(写话),运用语言

  请同学们用一句或几句话把刚才说的这几幅植树情景图写下来,你是怎样说的就怎样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也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助。

  写是看与说的最终目标,学生在看与说的基础上很容易也很乐意把说的写下来,因为他们具有了写话的生活素材与语言要素,(即有话可写),这种写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表达,他们也不会横眉冷对作业本,俯首苦思咬笔头。

  七、品读作品,信息反馈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自己听也可读给同桌或老师听,把读不通的句子改正过来,然后教师选择2至3篇优秀作品进行诵读。

  读是一种最快最好的信息反馈,读可分为自读、互读、小组读等,学生通过读能品悟自己的作品,又能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这是学生自改习作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认识的又一次升华。这一环节教师的诵读就是对学生劳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生作品一次最佳评价。其实学生的习作就是由实践(阅读实践与生活实践)到认识(悟、构思)再到实践(习作实践)再认识(读、改)的循环过程。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就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就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植树造林教案(通用5篇)03-15

手工活动教案09-06

科学活动教案08-01

大班活动教案07-16

艺术活动教案09-2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6-18

区域活动教案模板08-26

中班礼仪活动教案08-26

户外的活动教案范文08-26

安全知识活动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