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文网手机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时间:2022-05-16 18:40:35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精选9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精选9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能量是可以传递的。

  2、通过玩弹纽扣的游戏,体验能量的传递。

  3、观察并记录尝试用不同物质之间的碰撞所出现的结果,探索能量传递跟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准备】

  【活动重点】

  了解能量(动能、热能)是可以进行传递的。

  【活动难点】

  如何“弹”纽扣,幼儿需要对“弹”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我们通过一个踢球的小视频让幼儿进行观察。

  教师提问:视频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足球为什么会动起来?如果小朋友不踢球,球会动起来吗?

  如果教室无法播放视频,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个球,让小朋友感受下踢球的乐趣,并围绕着本节课主题进行有效提问。

  通过观察小朋友们踢球游戏,我们发现,原本静止的球会因为我们用脚踢而运动起来,实际这样的现象就是“能量传递”,什么是能量的传递呢?就是两种物质进行碰撞后,运动着的物体就会把本身的能量传递到原本静止的物体上,那么静止的物体便会发生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弹纽扣游戏来感受一下能量的传递。

  过程二:练习弹纽扣的动作,找到合适的方法。

  可以让幼儿先反复练习“弹”的动作,幼儿可以用多种弹的方法来尝试,看一看用哪种方法可以把纽扣弹的更远。

  过程三:玩弹纽扣游戏,感受能量的传递。

  把纽扣放在卡片上的圆圈内,尝试用奇奇猴弹嘟嘟象,猜想一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实验发现:嘟嘟象向前移动了,是因为当我们弹奇奇猴时,奇奇猴向前接触到嘟嘟象,两个纽扣进行了碰撞后,奇奇猴本身的动能传递到了嘟嘟象上,从而嘟嘟象也动了起来,同时奇奇猴刚好在碰撞的位置停下。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就说明能量是可以传递的。

  再放入三个纽扣试一试。

  过程四:尝试不同的纽扣排列,玩弹纽扣游戏。

  到底哪一颗纽扣接收到了能量被弹出去了呢?

  【活动总结】

  能量是可以传递的,传递的过程往往是两种物质相互接触,并且是高能量向低能量进行传递(例如本节课中,具备能量我们弹的奇奇猴会把能量传递到静止的嘟嘟象),低能量只能吸收能量。能量还分为动能和热能。

  【活动延伸】

  准备两种质量不同的物体,例如:棉花和水杯

  用手去弹棉花,当棉花接触到水杯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水杯移动了吗?为什么呢?

  由于棉花很轻,当棉花运动后接触到水杯,所产生的能量不足以让水杯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能量传递和物体的重量是有一定关系的,质量越大所产生的能力越大,反之越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篇2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2.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了解人们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

  4.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

  5.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3.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

  【教学难点】

  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并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教学手段】实验、讨论、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试管、烧杯、玻璃棒、镁条、碳酸氢铵、醋酸、碳棒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讲解→联系实际→尝试练习→拓宽视野

  A、B达成教学目标1、5,C达成教学目标2,D达成教学目标3和4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A.创设情境→探究实验→讨论、观察、记录[引入]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吸热和放热现象。请大家举出几个例子?

  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

  巡回指导思考、举例

  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

  [现象]实验1,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试管壁发热;实验2,由于结冰,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知道化学反应有吸热和放热之分,存在能量的变化。

  通过亲身探究实验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B.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设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评价]回答得很准确。

  大家阅读教材找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它们伴随着怎样的能量变化?

  [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可燃物燃烧,镁和盐酸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像碳与二氧化碳、碳酸氢铵晶体和醋酸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

  [板书]

  单元1化学变化与能量

  吸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回答]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热量。

  阅读教材

  讨论回答

  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吸热反应将能转化为化学能。

  理解记忆,整理笔记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手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C.教师引导→自学课本→联系实际,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引导]放热反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哪些重要意义?

  [板书]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意义。思考、阅读

  讨论、交流、得出

  1.维持生物体温和就提供肌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2.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取暖、煮食物、发电、冶炼金属、烧制陶瓷、发射火箭等。通过自学、交流、联系实际了解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D.教师引导→自学课本→联系实际,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引导]物理中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请举出一些实例。

  [演示实验]

  讲评补充

  能量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如:干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燃气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如:电解水;

  归纳分析学生的答案

  自学教材相关知识、讨论交流并回答。

  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磁灶、电饭煲、电热毯等;

  光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热水器等;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生热;

  观察实验得出: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学生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

  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E.尝试练习,理解知识出示尝试题见附题

  巡回指导思考、做练习让学生学会知识、当堂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F.小结通过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化学变化与热量的转化,了解了吸热和放热反应,知道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热量的重要性。知道了一些能量之间转化的实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按照课本相关知识做一个水果电池完成课外作业巩固知识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单元1化学变化与能量

  吸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意义。

  3.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饭煲、电热毯、电热水器等

  光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热水器等

  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生热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干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燃气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篇3

  【活动目标】

  1、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2、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快速跑、跨跳、投掷等能力。

  3、增强正义感,提升合作意识。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鼓励、培养小朋友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观看过动画片《猪猪侠》。

  2、荡桥一座、石头(能量石)若干、沙包20个、呼啦圈5个、篮子(红蓝各2)等。

  3、幼儿红蓝臂带。

  【活动重点难点】

  1、幼儿的平衡、钻爬、快速跑、跨跳、投掷等能力。(夺能量石的过程)

  2、投掷(5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热身活动。

  (平衡、钻爬、快速跑、跨跳、投掷等动作的训练)

  2、整理幼儿。

  3、以动画片《猪猪侠》内容中野狼君想要侵占地球,猪猪侠和超人强要找到能量石阻止他来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境,这里是仿照野狼君藏能量石的地方设置的,他设了很多的障碍,你们敢去拿能量石吗?激起幼儿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2、幼儿观察游戏场地及“障碍物”,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引导幼儿说出过“障碍”的方法。

  游戏规则:平稳的走过荡桥,钻过山洞(纸箱自制),走过独木桥,快速跑20米,跨过石块(呼啦圈),炸掉大门(沙包投进盒子),拿到能量石,跑到终点将能量石放进篮子。有一项未做到等于失败(被野狼君吃掉)。

  3、榜样示范:请两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游戏,其他幼儿观察。

  4、教师点评并作示范。(难点突破:投掷的技巧和方法)

  5、游戏情境设置:拿到能量石可是大功一件,猪猪侠和超人争着要去,到底让谁去呢?国王决定让他俩比试一下,谁拿到的能量石多,就让谁去。

  幼儿分成猪猪侠和超人强两组(系臂带)进行比试。

  6、比试结果点评

  a、拿到的能量石数量和被野狼君吃掉的数量。

  b、投掷技巧。

  建议猪猪侠和超人强两组合作完成,再尝试一次。

  7、小结。(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三、活动结束及延伸。

  1、整理活动

  2、请小勇士们舒展筋骨(抖手、踢腿、转头),休息一下,随时等待国王的命令,勇夺能量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篇4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的概念。

  科学探究

  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通过本课学习意识到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前准备

  1.课件:关于动物生命活动的图片

  2.学生活动时佩戴的头饰。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引导探究法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出发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它能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能量。

  2.提问设疑: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吗?动物怎样获得能量?

  3.讲述: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动物与能量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动物与能量

  二、探究新知

  (一)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1.出示课件(各种动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图片。包括:飞翔,奔跑,生蛋,进食,睡眠等)

  2.提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这一活动需要能量吗?

  3.学生思考后依次回答。

  4.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提问:老师在上课,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过程需要能量吗?

  5.引导归纳: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6.汇报结果。

  7总结: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二)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提问:当你饥饿的时候怎样补充能量?

  2.生回答。

  3.思考:动物会以什么方式补充能量?

  4.讨论并回答。

  5.学生举例说明各种动物以什么做为食物。

  (提示:大部分同学只能列举出动物吃植物或动物吃动物,例如羊吃草,狼吃羊等,但不能将三者联系起来,师应依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将其联系起来。)

  6.小组讨论:草,羊,狼之间的能量流动。

  7.总结:动植物建立了食物关系,它们之间就有了能量流动。板书:动植物食物关系能量流动

  8.观看《螳螂捕蝉》故事短片。

  思考:故事中有哪几种动物?请把它们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排列起来。

  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吗?

  三、建立食物链概念

  1.创设情境,游戏启发。

  白菜 蝗虫 青蛙 蛇 鹰学生表演谁被谁吃。

  2.引导食物链概念。

  a.提问:它们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排列?它们之间的能量怎样流动?

  b.学生思考,汇报结果。

  c.课件展示。

  (将五者用箭头连接起来,形成“链环”状,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概念)

  d.师适时板书链环 锁链 食物链

  e.将整个板书联系起来,讲解食物链概念。

  f.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食物链吗?

  生可根据板书的提示自己回答。

  3.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a.观察“食物链”。

  b.提问:你发现什么规律?

  c.引导学生总结: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d.小组讨论,写出一条食物链。

  e.小组代表展示写出的食物链,并讲述能量流动。

  四、利用原有知识,巩固应用

  1.提问:你还记得《蛇与庄稼》一课吗?

  课文写了蛇和庄稼的什么故事?

  2.小组共同回忆,选一名代表陈述。

  3.提问:为什么蛇会和庄稼的丰收有联系呢?

  4.观看《蛇与庄稼》课件片段。

  5.归纳总结: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被破坏,会影响整条食物链。

  6.观看大自然和谐宁静的图片,引发同学们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意识。

  (说明:生物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就像人类幼小的孩子一样,应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为它们创造一个宁静和谐的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五、课后反思

  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把小学生的自主发展放在首位,要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主动的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正确及时的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教书匠”转变成“引路人”。

  我在设计《动物与能量》一课的教学时,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正是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但问题容易解决,还能照顾部分胆小学生,带动他们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和积极性

  教学开始,运用大量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语故事《螳螂捕蝉》,语文课文《蛇与庄稼》穿插其中,不但加深记忆,还能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动画短片的方式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力求学生为主体,只作引路人

  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只对问题做启发式的点拨,概念性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以游戏代替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给枯燥无味的概念增添乐趣,力求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来获得问题的答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铁丝

  2. 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 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板书: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板书: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 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

  (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 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 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明。

  4. 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 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 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表格里。

  3. 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 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

  5. 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6. 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

  7. 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铁丝2. 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2. 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板书: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板书: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1. 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2)风车利用了风能(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2. 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3. 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明。4. 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1. 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2. 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表格里。3. 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4. 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5. 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6. 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7. 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篇7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②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对教材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也为后面反应限度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了解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也可能速率不同,而且基本上能够用微粒的观点加以解释。本课时选择浓度这一影响因素为载体,教会学生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比较反应快慢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从物质微观结构做出解释的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整章学完之后,仅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而今后遇到新问题,很难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在这节课上,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已有知识中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比较反应速率的方法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借助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反应的快慢?”“设计实验获取数据,定量的比较反应的快慢?”三个层层深入的讨论题贯穿这节课,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的习得,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常用的比较反应快慢的简便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以粒子的观点初步解释。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笔者通过展示真实的图片(牛奶和咸水鸭的外包装),引出教学任务(化学反应速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温度条件的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好奇)并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当学生提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食品变质这样一个过程的速率时,笔者及时给予肯定,并马上提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思考,导入下一个环节。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策划好个别研究与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这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实践出真知。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镁条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牛奶、咸水鸭的外包装),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用数据去分析,再用理论去论证,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篇8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精讲

  1、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的外观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体现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应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通常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3)焓变的定义

  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应产物)—Η(反应物)

  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如果生成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吸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如果生成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释放一部分的能量给外界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放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和焓变的区别与联系

  2、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和能量的变化同时表示出来的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须注意的几点

  ①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若为放热反应,ΔΗ为“-”;若为吸热反应,ΔΗ为“+”。ΔΗ的单位一般为kJ·mol-1。②焓变ΔΗ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ΔΗ的测定条件。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变ΔΗ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若涉及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同素异形体的名称。

  ⑤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量。

  由于ΔΗ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Η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Η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焓变与正反应的焓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4)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将两种反应物加入仪器内并使之迅速混合,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值,即可根据溶液的热容C,利用下式计算出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Q。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2)实验注意事项: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②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浓度须大于盐酸的浓度。为了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所用盐酸和NaOH的浓度宜小不宜大,如果浓度偏大,则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度就会减少,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去一部分来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较大的误差。

  ③宜用有0.1分度值的温度计,且测量时尽可能读准,并估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度的

  精度。

  (3)实验结论

  所测得的三次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相同。

  (4)实验分析

  以上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均为H++OH-=H2O。由于三次实验中所用溶液的体积相同,溶液中H+和OH-的浓度也是相同的,因此三个反应的反应热也是相同的。

  4、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为中和热。中和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2)注意: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收热等。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化合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5、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本节知识树

  二、燃烧热能源

  课标要求

  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

  2、了解资源、能源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3、常识性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要点精讲

  1、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1。如果是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就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2)对燃烧热的理解

  ①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并且燃烧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其ΔΗ为“-”或ΔΗ<0。

  ②25℃,101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必须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果该物质在燃烧时能生成多种燃烧产物,则应该生成不能再燃烧的物质。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所以C的燃烧热应该是生成CO2时的热效应。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燃烧热是以员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在其热化学方程

  式中常出现分数。

  (4)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2、能源

  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叫做能源。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1)能源的分类

  ①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自然能源叫一次能源,如原煤、原油、流过水坝的水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获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各种石油制品、煤气、蒸气、电力、氢能、沼气等。

  ②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人类采用先进的方法刚开始加以利用的古老能源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新发展的能源都是新能源,如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③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永远利用的一次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能等;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为非再生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2)人类对能源利用的三个时代

  ①柴草能源时代:草木、人力、畜力、大阳、风和水的动力等。

  ②化石能源时代:煤、石油、天然气。

  ③多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氢能等。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①要有足够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注意:足够的空气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通入量要适当,否则过量的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造成浪费。扩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工业上常采用固体燃料粉碎或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的方法,从而提高燃料燃烧的效率。

  (4)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

  目前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蕴藏有限且不能再生,终将枯竭,且从开采、运输、加工到终端的利用效率都很低。我们目前使用的最多的燃料,仍是化石燃料,它们都是古代动植物遗体埋在地下经过长时间复杂变化形成的,除含有C、H等元素外,还有少量S、N等元素,它们燃烧产生SO2、氮的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形成酸雨。此外,煤的不充分燃烧,还产生CO,既造成浪费,也造成污染。

  (5)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1)计算公式:Q放=n(可燃物)×ΔΗ

  (2)含义:一定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乘以该物质的燃烧热。

  (3)应用:“热量值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相对应)成正比”进行有关计算。

  (4)应用:“总过程的反应热值等于各分过程反应热之和”进行有关计算。

  4、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本节知识树

  三、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标要求

  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要点精讲

  1、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

  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焓变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焓变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2)特点

  ①反应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②反应热总值一定。

  (3)意义

  有些反应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应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2、反应热的计算

  (1)依据

  ①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系数(包括ΔΗ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②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Η)相加或相减,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燃烧热。

  注: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反应过程,正确进行已知方程式和反应热的加减合并。

  (2)计算方法

  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计算求解。

  ①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

  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单位书写正确。

  ③计算准确。

  (3)进行反应热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

  ③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④用某种物质的燃烧热计算反应放出的总热量时,注意该物质一定要满足完全燃烧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这一条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指导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观点。

  重难点分析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圈中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传递的全过程,叫做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2)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渗透着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3)研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以巩固前面学习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于人类自身(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础。

  难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①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能量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成为认知上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时,应首先提示学生“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需要能量,再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过程。

  ②对于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出抽象的能量流动特点,组织学生分析必须有很好的切入点,采用设计合理的问题或提示分析的角度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仔细考虑。

  (2)能量金字塔的概念

  能量金字塔是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一种直观表示方法,能量金字塔概念的提出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从如何直观表示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角度提出能量金字塔的概念,既有利于对能量金字塔概念的理解,又有利于对生态系统传递效率知识的理解。

  教法建议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基础上的,因此进入这部分学习之前,复习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关概念是必要的,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量的传递》(精选9篇)】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根(精选11篇)04-09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钟表04-25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蜡烛04-25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叶子04-25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蜡烛04-25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关节04-25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网03-15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03-15

大班科学教案有用的网03-15

大班科学教案探究气味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