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

时间:2023-03-28 14:14: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5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2015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法设计:朗读讨论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1、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写作背景。

  二、新课学习:

  (一) 预习检测: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

  (二)听读感知

  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

  1、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的语气、停顿、轻重和情感。

  2、自由诵读

  要求: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怀和伟大的精神。

  3、研讨交流:

  (1)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艰难”?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在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雄健”是什么意思? “雄健的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说一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这是一种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难,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困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为民族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是一种“战斗的欢乐”。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三、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四、感悟联想: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六、作业:

  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七、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八、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蕴涵其中。要上好语文课,教师就必须针对教材内容,教材的情感因素,以课文之情去感染学生,引发生学的积极情感,创设情景,正确掌握和理解一篇课文。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效应,努力改变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非常重要。在快乐的情境中产生快乐感,反之产生悲哀感。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的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在教《艰难的国运与雄壮的国民》时,是这样利用情境导入的:一开始播放庄严而神圣的《国歌》,用激昂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中国处于最艰难的时候,许多爱国之士迷惘之时的情景,在课件上显示出五四时期中国人民那雄壮的精神的图片。这时候学生眼望那一副副图片,耳听教师充满感情的叙述,就会产生强烈的振撼感。在激情的配乐朗读中,让学生围绕课题的两个关键词:艰难、雄健来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有了感情基础,对课文的理解也深了,文章的难点也会自然突破。特别是情感性较强的课文,不去干巴巴的说教,重要的是创设情景,进行情感化的引导才是教学中的上乘之作。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气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成了现实。然而,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的号召相号召吧,让我们“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艰苦奋斗中,体味振兴中华这“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纪念青年节《五四爱国运动》教案设计07-20

国民经济实用词汇04-20

《雷雨》优秀教案雷雨教案设计优秀教案05-22

片段教学优秀教案_掌声优秀教案09-28

《白杨》优秀教案08-25

《穷人》优秀教案08-25

荷花的优秀教案08-26

《咏柳》教案优秀02-03

美术教案优秀01-14

《赵州桥》教案优秀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