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 百分网手机站

高考知分平行志愿填报策略及风险防范

时间:2020-08-23 12:41:45 报名 我要投稿

2015年高考知分平行志愿填报策略及风险防范

  2015年,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公布了新的高考本科志愿设置与填报方式(以下简称新政策),考生该如何用好新政策进入心仪的高校和专业呢?

2015年高考知分平行志愿填报策略及风险防范

  志愿填报6策略

  进入心仪的高校、感兴趣专业的关键是把握报考策略。

  做好自身实力评估

  在选择学校时,考生要把握好两个重要指标:分差和排位。

  考生方面的指标包括成绩分差(高考成绩与批次录取分数控制线的差值)和排位。报考本科一批院校,就看考生成绩与本科一批控制线(简称“一本线”)的差值,依此类推。分差是相对分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相对水平,而单纯的考试分数只反映考试表现,不宜用来评估考生的报考实力。因为,高校招生是一个选优的过程,没有比较的考试分数,无法反映相对的优等水平。同时,考试分数高低不仅与考生的水平有关,还与考试题目的难易有关。如果题目难了,考生的分数相对会低一些。如果简单,则会高一些。成绩排位同样重要。2015年,北京教育考试院在公布考生成绩的同时,公布了“一分一段”的考生排位,这个排位是含政策加分的。

  考生还要考虑高校方面的指标。高校往年,尤其是去年录取考生排位、调档线分差(调档线与批次录取分数控制线的差值)和平均分分差(录取平均分与批次录取分数控制线的差值)。将考生的分差和排位与高校往年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可以评估考生是否具有进入该高校的实力。不同层次考生的评估指标应略有不同:对于高分考生,主要看排位预估是否具有达到心仪高校的实力;对于次高分考生,可用成绩排位结合分差来预估;对于排位在数千名之后,尤其是考生密集段及其之后的考生,建议主要用分差来预估。

  特别说明一点,由于2015年是实行知分大平行志愿填报的第一年,高校录取分数会有一些升降变化。考生在参考以往高校录取数据时,笔者有三点建议:一,更多关注去年的高校录取数据;二,参考高校往年生源密集区的录取数据;三,高度关注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的相对排位,据此判断考生对高校的认可程度,这些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选择专业时,报考一般专业可按是否具有进入该校的实力来评估;而报考热门专业则应在评估学校实力的基础上,参照往年专业最低录取分数来评估。但由于2015年高校录取分数将呈现扁平化趋势,所以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与高校录取最低分数的差值将缩小。

  选择适宜高校兴趣专业

  填报志愿、选择大学和专业是人生大事,也是难事,每位考生、家长难免为其苦思冥想。总体而言,最理想的'选择是选适合自己的。适合的,才有可能获得更好发展。是否适合,不应只用分数来评价,而应考虑考生的未来规划与发展。把视野放得更宽更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从相互关系来看,选择高校要与选择专业同时考虑,两者兼顾,不是非此即彼。对于希望继续深造的考生,建议在选高校的基础上选择专业。对于希望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考生,建议在选择专业的基础上选择高校。从选择路径来说,基本逻辑是先确定专业倾向(最好不要唯一),评估个人报考高校实力,再在实力可及的同层次高校中做选择。

  选学校相对容易,而选择专业则相对复杂一些。对多数考生而言,有6个专业志愿,加之不少高校按大类招生,专业志愿数量已能满足选择的需求,数量不再是问题。问题是不知该如何选择专业。建议考生主要依据个人规划、兴趣、高校专业实力和对专业的认知来选择专业。通俗些讲,就是选择与自己兴趣、特长和发展规划相契合的实力强的专业。

  学习的根本动力源于兴趣,基于兴趣的学习,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兴趣与志向、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有助于考生未来有良好发展。现实中,存在有两种情况。其一,有的考生兴趣比较广泛,不知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未来的专业。我们知道,不是每一项兴趣都可以作为专业选择依据的。比如,一位考生很喜欢钢琴,但他不希望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则不能将其选为修读的专业。此外,有些兴趣虽然非常浓厚,但由于自身特长不在这方面,也只能作为业余爱好。比如,一位身高只有160厘米的考生,非常喜欢打篮球,如果他把打篮球作为自己深造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显然是不合适的。从上可以看出,与特长和未来职业发展无关的兴趣,不能作为专业选择的依据。其二,也有不少考生根本不了解自己具有哪些特长,没有明确的兴趣方向。建议这些考生先大致确定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学工、学理还是学医等,在本科阶段选择相对应的、对未来发展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到研究生阶段视野开阔、兴趣聚焦后,再选择感兴趣的应用学科,实现个人愿望。

  考生不同的学业规划,决定其在本科专业的选择上会有所不同。对那些以本硕7年教育规划的考生来讲,本科阶段可选择学基础学科,打下坚实基础,到研究生阶段再选择兴趣聚焦的专业,构建复合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竞争力。对于想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考生来说,可选择与自己职业规划相对应的应用型学科。

  考生在志愿填报前,需对专业有一定认知。除了对专业实力了解外,还要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深入了解来认知专业,切忌望文生义。

  在这里,鼓励家长做好考生选学校、选专业的参谋。家长阅历丰富,知识面广,对问题的认知较考生深入,故可以多收集高考、高校等有关信息,汇总、提炼,与考生分享。同时,在未来发展规划、高校选择、专业选择等核心问题上,家长一定要听取、尊重考生本人的意见,不可越俎代庖,代替包办,以免造成考生入学后的不如意。辽宁文科状元先选择、后放弃港大一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特别提示一点,不同高校,专业录取原则会有一些差异,如有无专业级差、是否认可加分、专业对身体的特殊要求等。考生应对此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表达和实现自身的专业意愿。

  拉开志愿高校档次

  对考生而言,学校志愿是表达个人意愿、投档高校的重要载体和依据,务必利用好每个志愿,以增加录取机会。对于6所平行志愿学校,选择策略要有所不同,考生既要有志愿来争取进入理想高校,又要有志愿保自己不落榜。通常建议采取“冲一冲、穏一稳、垫一垫”的策略,拿出前面的1-2个志愿冲一冲理想的学校,拿出后面的1-2个志愿垫一垫,保自己不落榜,中间的2-3个志愿要选择与自己实力相当的高校。不过,即便“冲”也应是有希望达到的,虽是小概率事件,但绝非零概率事件;“垫”是大概率事件,鉴于2015年是新志愿设置调整第一年,缺少以往数据做参考,故建议以保守选择为好,避免落榜。

  排好志愿高校顺次

  虽然2015年考生填报的志愿高校是平行的,但学校志愿依然是平行且有顺次的,故排好志愿高校的顺次依然十分重要。通常,要将录取分数高的学校放在前面,把录取分数相对低的高校放在后面,这样,每一个高校志愿才有意义,才能发挥作用。反之,如果低分高校放在前面,考生符合录取要求,就会直接投档到该高校,即便考生同时符合后面分数高志愿高校的录取要求,也不会投档,相当于浪费了后面的志愿。

  理解录取批次设置

  依据北京市的招生规定,2015年本科招生高校按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等四个批次依次录取,其中提前批次又分A、B、C三段依次录取。以此录取规则,就本科而言,如考生未被提前批次高校录取,不影响其一批次志愿高校的录取,此时填报提前批次志愿高校就意味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但如果考生被提前批次高校录取了,则不会再投档到一批次志愿高校。对提前批A、B、C三段也是如此,如果考生同时填报A和B段高校志愿,那么如果被A段高校录取,就不会再投档B段志愿高校了。故建议考生慎重选择好各批次高校志愿,尤其是提前批次(段)高校志愿,不要为了多一次机会而报考不想去的高校,带来遗憾。

  不必纠结服从专业调剂

  由于平行志愿是同批次高校一次完成投档录取的,故建议考生尽可能服从专业调剂,否则一旦退档,被同批次高校录取的几率较低。即便有些高校征集志愿,通常也以尚未完成计划的冷门专业居多,仍会面临专业不如意的问题。换句话讲,不服从专业调剂也不一定能解决专业意愿问题,且增加了落榜的机会。权衡之下,还是服从专业调剂为好。服从专业调剂不是本次改革后带来的新问题,以往顺序(梯度)志愿录取时,我们从考生的利益出发,也建议考生服从专业调剂。现实中,考生实现专业意愿的途径是多元和广阔的,大可不必纠结:考生可以在报考前了解高校的转专业政策,入校后通过转专业再入理想专业;考生还可以在入校后辅修——双学位兴趣专业,到研究生阶段再报考,实现专业愿望;也有的考生到研究生阶段再选择兴趣专业,等等。

  4大需规避的风险

  世上没有灵丹妙药,任何政策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招生录取政策同样如此。考生在看到新政策带来的利好之余,不能忽略自身不当选择的潜在风险。

  落榜的风险和危害

  大平行志愿设置可以大大降低考生志愿填报的压力和风险,但不意味没有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对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的认知,理解其中的风险。前面说过平行志愿的基本原则是分数优先。其录取规则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先模拟再同时投档录取。具体而言,先按高考成绩将考生由高到低排为一队,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检索考生及其填报的几个具有顺次的平行志愿高校,哪所高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就模拟投档录取到哪所学校,完成对所有考生的检索模拟之后,将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一次全部投档到对应高校,同一批次各高校同时进行录取。

  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高校在这一次投档录取中就完成了招生计划,未完成计划的高校和专业数量远少于顺序(梯度)志愿模式,这样通过征集志愿再被高校录取的机会将大大减少。对于未达到志愿高校的录取分数要求而无法投档,以及投档后被退档的考生,只能碰运气期许少量征集志愿高校的录取或到下一批次投档录取。也就是说,一旦落榜或退档,考生就有可能面临从一批次落到二批次的风险。虽然这种几率不高,但其造成的心理落差会更大。

  知分后的盲目乐观

  考前,考生更多依据平时的表现,而不是录取所依据的高考成绩来填报志愿,所以有点点“雾里看花”的味道,故而小心谨慎。那么知分后,考生拨开纱幔,清清楚楚地填报志愿,就可以无所顾忌,没风险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每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或排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是无法先期确定的。排除命题难易差异带来的分数变化,高校录取分数的高低还取决于两大因素:高校招生计划和考生的报考情况。其中,高校招生计划是在考生志愿填报前已公布确定的,不会有大的变化。但考生的报考情况,在填报行为结束前是无从了解和不确定的。报考考生的分数普遍较高,则高校录取分数就会提高,反之,高校录取分数就会降低。正是这种考生报考的不确定决定了高校的录取分数高低。只有在投档录取后,才能确切知道高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这也是高校为什么无法在录取前回答考生“2015年录取分数是多少”、“我这个分数报是否能被录取”等问题的根本所在。除了少数高分考生外,其他考生能否被志愿高校录取,取决于分数或排位在前考生的报考情况。比如,假使高分考生报考最踊跃的北大和清华计划招生100人,理论上,排在第101位的考生,想进北大、清华就要看前面考生的报考情况,如果有考生未报考,他才有可能被录取。所以,即使是知分填报,其他考生的报考情况依然影响着你的录取与否,你依然存在落榜的风险。考生切忌掉以轻心。

  缺乏对兴趣、发展的思考

  知分大平行的志愿设置方式的最大弊端是强化了唯分数论,导致考生在无意中加强了对分数的关注,甚至堕入“不能浪费分数”的狭隘认知。选择志愿时,考生更多考虑分数能够进哪所高校,而忽略了对个人兴趣、规划和学校专业适合度等方面的深思。这种“应试”思维下“唯分数化”的志愿选择,会造成考生进入高校后的种种不适应,需引起考生及家长的高度重视。

  步入高校学习是考生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目的在于开阔视野、提升素质能力、为未来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高校录取分数的多样变化

  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必然带来高校录取分数的变化,从以往的经验看,估计有两种变化趋势:首先,高校的录取分数有升有降。基本趋势是考生报考热门的学校分数会有些许提升,反之则降低。因为大平行志愿设置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使得考生以前不敢报的高校现在可能会填报,考生志愿填报行为的改变必然会带来高校调档线(最后一位进档考生投档成绩)、录取考生全市排位等生源情况的一些变化。但由于2015年大平行是在去年平行志愿组录取模式基础上实施的,所以,高校录取的上述变化是相对温和的,不会是大幅波动的,考生不必过度担忧。更重要的是,2015年有6所平行的高校志愿可供选择,考生填报志愿时无需再像往年那样对高校录取分数做精准的评估。其次,高校录取分数进一步呈现扁平化,高校分层更明晰,录取考生的分差降低,呈现出扁平化趋势,专业级差对考生专业录取的影响增加了。

【2015年高考知分平行志愿填报策略及风险防范】相关文章:

2017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填报技巧06-03

2017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11-09

2017高考平行志愿填报的原则及要点06-27

2017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及填报技巧11-03

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平行志愿填报技巧06-02

2016高考平行志愿填报录取规则07-03

2016年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及录取规则06-19

2017年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方法06-27

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及填报技巧(最新)06-27

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及填报技巧201706-27